古代文学名词解释(1).docx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名词解释(1).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 1、: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团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文学倾向,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他们高扬政治理想,展示强烈个性,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展现了东汉末年动荡的时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所以被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琰等。 2、:东晋时期在玄学思想影响下,诗坛上流行的“寄言上德,托意玄珠”的作品。代表作家有东晋孙绰、许询。玄言诗以玄学思想方法体悟玄理,以诗为老庄哲学的说教和注解,严重脱离社会生活。诗味不浓,但其中通过景物来表现哲理的作品,为山水诗的出现起到了催化作用。 3、:永明是南朝齐
2、武帝的年号。周顒发现汉语的四声,沈约将四声的知识运用到诗歌的声律上,与谢眺、王融共同创立了“永明体”。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对“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从古体诗向近体诗过渡的一种重要形式。 4、 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5、 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
3、代的重要作家。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6、 魏曹芳正始年间的文学。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老庄哲学风行,文学创作受到严重影响。宣扬消极思想,滋长了脱离现实的倾向。只有阮籍、嵇康的作品还能以隐蔽的手法表现彷徨苦闷的心情,流露出不满现实的情绪,成就较大。 7、 指魏晋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位文士“相与友善,游于竹林”,故号“竹林七贤”。 8、 文章篇名,曹魏正始间嵇康写给山涛的一封信。这是一篇与司马氏集团决裂的宣言书。文章申明自己不愿当官是为了远祸全身。提出做官“必有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提出“非汤武而薄周孔”。 9、 晋武帝太康时期的诗体。以潘岳、陆机、张载、张协
4、、陆云等为代表。其诗讲究雕章琢句,追求词藻,流于轻靡,诗风繁缛华丽,代表着当时诗坛的主流。 太康是西晋文学的繁荣时期,此时时局稳定,文人们有时间和精力用于文学的创作和研究,又因社会小康,文人多忘乎所以,歌功颂德,故形式主义文风亦日趋严重,追求文学作品形式的华美,创作成就并不太高,文人自学地追求作品的艺术表现,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学大潮是趋于浮艳,诗尚雕琢,文崇骈俪,词采绮丽成为诗文的普通特色。代表这种主流派风格的作家,当首推潘岳和陆机。 10、 是对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语出钟嵘诗品。左思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代表作咏史诗八首,风格刚健,感情深沉,和当时流行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他
5、的诗承建安风骨,抒写怀抱,抨击现实,多不平之音。气势雄健,笔调挺拔,辞采壮丽,形象鲜明,风格独树一帜,人称“左思风力”。 11、 两晋之际诗人郭璞的代表作游仙诗十四首,将老庄思想与道教神仙之说相混合,寄寓仕宦失意、惧祸避世的情绪和苦闷情怀。名为“游仙”,实为咏怀,抒发怀才不遇和对现实的不满之情。郭璞的诗形象鲜明,比喻贴切,词采清新,气势挺拔,寄兴深远,较之当时盛行的“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要高出一筹。 12、 指以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篇。陶渊明的田园诗,多方面描写田园景色和农村生活,表现了农村的恬美静穆和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也表现了诗人参与农村劳动的感受,以及与农民的愉快交往
6、。本来与谢灵运的山水诗异趣,但随着南朝齐谢脁山水诗注意表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象,田园诗与山水诗的界限遂渐渐模糊。人们一般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可见其合流的趋势。 13、 指东晋末宋初诗人陶渊明和谢灵运。杜甫有“焉得诗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之句,即指此二人。他们都善于描写自然景物。但陶多写田园,而谢多刻划山水;陶诗语言朴实自然,谢诗则讲究词藻与对偶,崇尚绮丽,风格并不相近。 14、 指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三位著名的诗人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的并称。谢诗富艳精工,颜诗华美典雅,鲍诗雄恣奔放,是谓“宋初三体”,诗风差异明显,共同之点是描写山水,都讲究词藻和对偶。 15、 南朝梁代为宫廷创作所形成的
7、一种诗风。大都描绘闺情声色,清绮靡丽,伤于轻艳,格调不高。倡导者是梁简文帝萧纲,徐陵、庾信父子是代表作家,其创作风格流丽轻艳、“辑裁巧密”,被称为“徐庾体”。风气所至,陈时陈后主与江总亦有此类创作。徐陵编有玉台新咏,只收“艳诗”,可说是宫体诗的合集。 16、 指乐府诗集清商曲辞所收主要产生于长江下游以建业为中心一带地区的南朝民歌,今存326首。现存吴歌多为女子的吟唱,生动而集中地表达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渴望与坚贞,相思的欢乐和痛苦,婚姻不自由的苦闷,以及对男子负心的怨恨等种种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感情和复杂的心态。 17、 指乐府诗集清商曲辞所收主要产生于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以江陵为中心地区,包括其周
8、围一些城市的南朝民歌。今存142首。西曲多写商人妇的相思离别和劳动者的爱情生活,题材较吴歌略宽,风格也更明快。 18、 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也可包括汉代的同类作品。志怪小说是受当时盛行的神仙方术之说而形成的侈谈鬼神、称道灵异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形成的。志怪小说的内容很庞杂,大致可分为三类,炫耀地理博物的琐闻如东方朔神异经等;记述正史以外的历史传闻故事如托名班固的汉武故事等;讲说鬼神怪异的迷信故事如东晋干宝搜神记等。志怪小说对唐代传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19、 是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
9、、轶事小说。数量上仅次于志怪小说。是在品藻人物的社会风气影响之下形成的。著名的有笑林、世说新语等。志人小说和其他小说一起,开启了后世小说之先河。 以记录人物轶闻琐事为主的轶事小说,在魏晋南北朝盛行。这与魏晋以来品评人物和崇尚清淡的社会风尚大有关系。今存比较完整的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20、 一部用笔记体裁编写的志怪小说集。二十卷。东晋干宝作。所记多神灵怪异之事,作者意在阐明“神道之不诬”。但亦保存了不少优秀的神话传说及民间故事。其中一些作品揭露统治阶级之罪恶,表达人民之愿望,另有一些故事赞美了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善良、智慧等优秀品质,还有一些爱情故事表现了青年男女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下的痛苦和对爱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文学 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54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