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重点题目.docx
《古代文学史重点题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史重点题目.docx(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文学史重点题目 古代文学史重点问答题西厢记的思想内容与人物形象 1、西厢记通过描写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崔、张、红娘等追求婚姻自主的叛逆者同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礼教的维护者之间尖锐的冲突,深刻地揭示出封建势力的残酷性与虚伪性,热情地歌颂了青年男女争取爱情婚姻自由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尤其是作者明确地提出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进步理想,更是对传统婚姻制度的大胆挑战,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倾向。 王实甫对真挚的爱情给予充分的肯定,认为它纯洁无邪,不必涂上“合礼”、“报恩”之类保护色。他认为只要男女间彼此“有情”,就应让他们同偕白首;而一切阻挠有情成为眷属的行为、制度,则应受到鞭挞。 王
2、实甫对“情”的关注,比关汉卿、白朴更进一步。因为关、白的良好祝愿,还是针对已婚的夫妇而言,而王实甫所祝的“有情人”,则包括那些未经家长认可自行恋爱私订婚姻的青年。他希望所有恋人能够如愿以偿,等于不把“父母之命,媒约之言”放在眼内,这是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大胆挑战。 2、西厢记深刻的思想内容是通过剧中的具体人物形象体现出来的。 n崔莺莺是我国戏剧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女子形象之一。作品细致生动地描写了崔莺莺思想性格不同的侧面,层次分明地写出了崔莺莺由青春觉醒到对情爱自主的衷心企盼、再由朦胧抗争到自觉地走上叛逆道路的曲折历程。 n张生是一个对爱情执着专一的“志诚种”,他敢于冲破门第悬殊的世俗偏见
3、去追求相国小姐;他为了爱情甚至可以抛弃功名。白马寺解围,又表现出他临危不惧、见义勇为的美好品质。 n红娘中国戏剧史上最为成功的婢女形象。她心地善良,机智泼辣,聪明伶俐,而且有胆识,有主见。极富正义感和乐于成人之美。在她身上,体现了下层人民的美德。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1、西厢记的人物个性鲜明,血肉丰满,成功地塑造了莺莺、张生、红娘、老夫人等戏剧典型。首先,作者善于通过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来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达到了人物性格与戏剧冲突的完美统一。其次,作者善于通过心理活动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性格,惟妙惟肖,纤毫毕现,这样就大大开掘了人物隐秘奥妙的内心世界。最后,作者还善于通过动作描写来刻划人物,西厢记
4、的人物动作大都不甚复杂,却能很好地揭示出人物的精神状况和心理态势,蕴涵有丰富的潜台词。 2、西厢记的结构宏伟而紧凑,严整而巧妙,呈现出纵横交错、跌宕多姿的复杂面貌。在西厢记中,两种冲突两条线索相互交织、相互制约:一是以莺莺、张生、红娘为一方同以老夫人为另一方的冲突,这是贯穿全剧的主线;二是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性格冲突,这构成了作品的辅线。两条线索有主有次,并行交织,使得相互之间的矛盾得以充分展开,有力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使得人物性格更为丰满生动。作者还善于利用悬念编织情节,巧妙地设置了“赖婚”、“酬简”、“哭宴”等一系列悬念,真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曲折跌宕,扣人心弦,增强了作品的戏剧效
5、果。 3、作者善于描摹景物、酝酿气氛,衬托人物的内心活动,多数场次饶有诗情画意,形成作品独特的优美风格。 4、西厢记的语言自然而华美,典雅而富丽,具有诗意浓郁、情趣盎然的独特风格。作者善于把质朴活泼的民间口语和精炼隽永的诗词语言熔铸在一起,雅俗并行,本色而又有文采,生动活泼而又雅致清新;西厢记中的不少曲词善于渲染气氛,创造出诗一般的意境,具有浓郁的抒情意味;西厢记的人物语言也都是高度个性化和充分戏剧化的,完全切合戏剧角色的身份、地位、教养和性格,如莺莺的语言妩媚蕴藉,张生的语言文雅热烈,红娘的语言鲜活泼辣,惠明的语言粗犷豪爽,都表现得恰如其分。王世贞称西厢记是北曲的“压卷”之作,王实甫也确实堪
6、称文采派的典型范式。 5、西厢记对杂剧的体制也有所创新。它打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外加一楔子的通例,是由五本二十折组成的大型连台杂剧。它也打破了每折只能由一人主唱到底的成规,在必要时一折戏可轮番主唱。体制的革新,大大丰富了戏剧的艺术表现力。 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 一、三国演义既表现了对军阀混战的乱世的愤慨,对导致天下大乱的昏君贼臣的痛恨,也表现了对仁君贤臣和由他们缔造的清明世界的向往,对重建正常的封建秩序的渴慕。 n三国演义的基本思想倾向是拥刘贬曹。根本原因在于蜀汉集团与曹魏集团的形象本身所包含的社会理想、精神品质、道德风范截然不同,从而表现了作者和人民大众对明君仁政的向往与肯定,对乱臣暴政的反感
7、与否定。 二、三国演义对刘关张上报国家,下安黎庶,诸葛亮鞠躬尽瘁,足智多谋,关羽义薄云天,勇武绝伦等的描写,显现出作者对“忠义智勇”等理想英雄人格的肯定和赞颂。 三、三国演义是一部引人深思的道德悲剧。 n作者满腔热情地歌颂代表公道正义一方,体现了作者的政治理想、道德理想和人格理想的蜀汉集团。 n蜀汉集团在与邪恶势力及残酷命运相抗争中却最终走向了毁灭。 n对理想幻灭与价值错位的困惑与思索。 n把这一场道德悲剧归于天命,在一定程度上又淡化了全书的悲剧精神。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一、三国演义在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政治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进行的创造、构思,有虚有实,达到了历史真实和艺术
8、真实的有机统一。 n尊重历史事实,全部故事的基本轮廓和重大事件的描写大体上符合历史的本来面貌; n三国演义中的历史实际上是作者重塑的历史,对史料进行了合理的取舍与调整,全书不乏铺张渲染与大胆虚构之处。 二、三国演义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它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是突出甚至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舍弃性格中的次要方面,创造了一批具有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 n主要特点有: 1、人物一出场,就确定其基本性格,以后通过不同环境中不同言行的描写,来反复强化人物的这一主要性格特征。 2、采用传奇性的情节和典型化的细节来凸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3、善于运用夸张、对比、烘托和侧面描写等艺术手法来突出
9、人物的形象。 4、善于通过特定的情势和氛围表现人物内心的精神状态。 三、宏伟壮阔的叙事结构。 n三国演义人多事众,头绪纷繁,作者却能全局在胸,组织得当。全书以魏、蜀、吴三国矛盾为主要内容,又着重抓住魏、蜀两大集团的矛盾斗争为主干,其中重点突出蜀汉集团,特别是把诸葛亮的活动作为描写的中心,精心撰构无数故事,使全书成为一个波澜壮阔而又严密精巧的艺术整体。 四、绘声绘色的战争描写。 三国演义是一部“全景性军事文学”作品,描写了大大小小上百次战争,展现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场面,许多战争场景的描写,都堪称是古典小说中的经典片段。 n突出特点是: 1、善于写不同战役的不同特点,充分展示出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10、,即使写同类战争,也能灵活用笔,在相似中见出变化,写出新意。 2、着重描写战争双方前的力量对比、形式分析和战略战术的运用,以揭示决定胜负的因素。 3、善于在战争描写中突出人的智慧韬略,通过战争展示各种人不同的性格特征。 4、善于在写战争时兼写其他活动,或作为战争的前奏和余波,或作为战争的调剂和穿插,使战争既紧张激烈、剑拔弩张,又张驰有度、摇曳生姿。 五、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 n三国演义采用了半文半白的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典雅而不深涩,通俗而不鄙俚,大大提高了文学语言的表现功能,规范了长篇小说语言通俗化的方向。 n叙述描写语言以粗笔勾勒见长,简洁明快,生动活泼。开始注意到人物语言的个性
11、化。 水浒传的思想内容 n水浒传在成书过程中所摄取的材料相当复杂,既有农民革命思想的闪光,也有市民阶层感情的渗透,后来作者在编定成书时,又用传统的忠义思想对它进行了加工改造,成书后还经过不同思想倾向的文人的润色和删改,因此全书的思想内涵就显得非常的丰富复杂,其主题思想也呈现出多元融合的趋势,形成一个既矛盾又统一的艺术整体。 一、水浒传是一曲“忠义”的悲歌。 n首先,水浒传早期的本子都题为忠义水浒传,宋江做了梁山寨主以后, “聚义厅”更名为“忠义堂”,梁山义军的起义纲领也被确定为“替天行道”。而且水浒传通过大量揭露北宋末政治的普遍性的黑暗现象,证明了梁山好汉“替天行道”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n其次
12、,最能体现忠义思想创作宗旨的是宋江这一人物形象。他参加农民起义队伍只是“权居水泊,暂时避难”,最终目的是谋求招安,改邪归正,为国尽忠竭力。招安后,率领义军攘外安内,临死还念念不忘“忠心不负朝廷”,可谓是大忠大义之士。 n再次,全仗忠义的英雄却被不忠不义的社会所吞噬,贯穿全书的忠奸斗争却以忠义一方的失败而告终。作者以忠义为武器来批判这个无道的天下时,对传统的道德无力扭转这个颠倒的乾坤感到极大的痛苦和悲哀,以至对忠义这一批判武器自身也表现出了一种深沉的迷惘。 二、水浒传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掺加进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因此它又是一部英雄的颂歌、是一部勇力和智慧的颂歌。 n在水浒英雄身上,集
13、中体现了以侠义为核心的市民道德观。他们各有一身本领和满腔义气,勇于扶困济危,敢于除暴安良。他们皆具有光明磊落、敢作敢为的人格精神,见义勇为、恩怨分明的道德原则,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侠肝义肠,充分表现出市民阶层对社会公道、对社会正义的朴素向往。 n梁山好汉“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盘分金银”等以充分的物质享受为基础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理想,也表现出浓厚的市井意识。 三、水浒传是一部正面反映和热情歌颂农民起义的壮丽史诗,小说站在造反英雄的立场上艺术地再现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壮大直至接受招安、走向失败的整个过程。 n首先,水浒传形象地展现了北宋末年奸佞当道、民怨沸腾的社会面貌,深刻地揭示出农民起义
14、的社会根源就在于“乱自上作”、“官逼民反”,肯定了好汉们“撞破天罗归水浒,掀开地网上梁山”的正义性。 n其次,旗帜鲜明地歌颂了梁山英雄的反抗精神和光辉业绩,生动地描写了农民义军从小到大、由分散而聚合的发展规律,展现出一副声势壮阔的农民战争画卷,描绘出一个“八方共域,异姓一家”、“死生相托,患难相扶”的理想世界。 再次,真实地反映了农民起义的失败命运,梁山义军最终接受了招安,但招安带来的不是皆大欢喜的吉庆终场,而是东征西杀、死伤殆尽的悲剧结局,如实地揭示出农民起义的思想局限性,从客观上说明了农民义军投降是没有出路的。 水浒传人物塑造方面的艺术成就 一、水浒传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成功地塑造出梁山好汉
15、的英雄群像。在塑造人物方面,开始从三国志演义的特征化典型走向初步的个性化典型。 1、善于把人物置身于特定的社会现实环境中,紧紧扣住人物的身份、教养、经历和遭遇,从复杂的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多层次地刻划人物性格,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2、善于处理英雄人物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不仅写出了英雄们性格的异中之同,更注意以同中之异来表现性格相近的人物之间的细微差别。作者往往设置类似的故事情节,以犯中求避、对比映衬等手法,突现人物的独特个性,做到了“同而不同处有辨”。 3、善于将人物置于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揭示其性格最本质的特征。 4、善于把英雄人物的传奇性和现实性、超常性与
16、平凡性结合起来刻划其性格。 二、水浒传的全部结构完整而富有变化。 n全书可以七十一回为界,分为两部分。七十一回之前,基本上是由互相衔接又相互独立的一系列英雄传奇故事组成,仿佛是一个个梁山好汉的列传或合传,主要人物依次出场,一环紧扣一环,宛如百川汇海,先分后合,可称为是连环式结构。 n在各路英雄聚义梁山之后,主要是以群体性的战争板块为主,小说依照时间顺序,先后写了两赢童贯、三败高俅,破大辽、捉田虎、平王庆、讨方腊等重大的军事行动,宛如江流主干奔腾而下,直泻入海,可称为是单体式结构。 n这样的结构方式是同作品主题的表达高度适应的,前半部分主要突现官逼民反,后半部分主要表现忠奸斗争,同时所有的情节单
17、元又都由从逼上梁山到效力朝廷这条总的线索贯穿成整体。 三、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纯粹用白话写成的长篇小说,标志着古代通俗小说语言艺术的成熟。 n水浒传的作者以很高的文化修养,驾驭流利纯熟的白话,来刻画人物的性格,描述各种场景,显得极其生动活泼。特别是写人物对话时,常常是寥寥几笔,就达到绘声绘色,形神毕肖的地步。 汤显祖牡丹亭的文化意义 一、牡丹亭的故事情节 n牡丹亭故事取材于燕居笔记收辑的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写南宋时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私自游园,在梦中与素不相识的书生柳梦梅幽会,尽男女之欢。醒来幽怀难遣,抑郁而死。杜宝升官离任,葬女于官衙花园。柳梦梅上京赴试时路过此地,在花园内拾得杜丽娘临终前
18、的自画像。他观画思人,终于和杜丽娘的阴魂相会。柳梦梅挖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妇。后柳梦梅考中状元,杜宝拒不承认两人的婚事,最终由皇帝出面解决,全家大团圆。 二、牡丹亭的思想内涵 1、标出了以情反理的时代主题。 n作品中的情主要表现为男女主人公对自由爱情的追求,理主要表现为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对人们美好生活的束缚。杜丽娘是剧中至情的化身,作者一方面如实地展示了她的慕色而亡,以残酷的现实环境来突出其理想实现的痛苦性和艰难性,表现无处不在的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漠视与对真情的虐杀;另一方面又设置了杜丽娘的因情复生,以美好的浪漫幻想来展现她为爱情而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显示出至情和人性的巨大力量与崇
19、高价值。 2、体现了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 n牡丹亭既是一部追求自由之爱的颂歌,也是一部鼓吹青春觉醒的颂歌。剧本深刻地解剖了一个人性从压抑到苏醒、爱情从禁锢到解放的过程,反映了备受礼教摧残的广大女性要求主宰自己命运、要求实现生命价值的强烈呼声,很显然作者是把杜、柳之间的爱情当作个性解放运动的一个缩影来展示的,这就把反封建的主题和要求个性解放的主题结合到一起,使作品上升到一个新的思想高度,同时也大大超越了以往剧作把爱情描写仅仅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反对封建礼教的狭隘层面上,显示出在新的时代思潮中的进步光华。 三、牡丹亭的艺术特色 1、牡丹亭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浪漫主义。它的基本构思突破了现实生活的限
20、制,充满了浓烈的理想主义色彩与强烈的主观精神追求,杜丽娘因情成梦、因梦生情、为情而生、为情而死的情感历程,主要是借助超现实的想象去完成的;杜丽娘终于能实现自己的爱情愿望,也显然是理想的胜利而不是现实的胜利。另一方面,全剧用笔细腻、意脉曲致,在幻想中显示着细节之真,人性之真,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时代共鸣感和现实批判力,形成了亦真亦幻的艺术特征。 2、塑造了一系列鲜明而生动的人物形象。 n除杜丽娘这一光彩夺目的形象外,柳梦梅、杜宝、陈最良等人物也刻划得栩栩如生,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文化蕴涵。原因在于作者不但善于在渐次推进的矛盾发展过程中来揭示人物不断发展的性格;而且善于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抉发人
21、物幽微细密的情感。 3、此剧是一部诗剧,也是一部剧诗。 n汤显祖善于采取抒情诗的手法倾泻人物内心的感情,善于通过诗与剧的谐美结合创造出诗情画意般的戏剧情境,极具艺术感染力。如惊梦、寻梦、闹殇、冥誓等出。 4、富有特色的语言风格。 n此剧既继承了元杂剧当行本色语的传统,又熔铸进文人辞赋、古典诗词的清丽精工,锤炼出一种真切自然与华采空灵相结合的戏曲语言,使此剧成为案头之书与台上之曲两擅其美的典范。 孙悟空的形象塑造与西游记的主旨 西游记的思想内容 n西游记是一部充满幻想、情节离奇的小说,容易作出附会的解释,清人所论,“或云劝学,或去谈禅,或云讲道,皆阐明理法,文词甚繁”。近时研究者,又有从“反映农
22、民起义”或“反映市民阶层的斗争”立论的。 1、从西游记的基本间架与整体结构来看,作品宣扬了与释道相融合的心学,蕴含有修心炼性、明心见性、以心说法的寓意。 n孙悟空大闹天宫实质上是表现人心的极度放纵;“心猿” 终归被压到五行山下,则表明放纵之心的理想归宿应是静止安定之境;西天取经修成正果的征途,实际上是象征着“心猿”修心归正的历程。 2、从孙悟空形象的内蕴来看,作品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对自由的强烈追求、对自我价值的强烈肯定,显示出明代中叶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 n从石猴出世到大闹天宫,主要写悟空对绝对自由的追求,在他身上具有冲决一切束缚与羁绊、藐视一切礼法和权威的叛逆精神。 n从皈依佛门到取回真经,
23、主要突出悟空降妖除魔的大智大勇,他的英勇无畏,百折不挠,敢于斗争,也善于斗争的英雄性格与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的可贵精神,由此得到充分表现。 3、西游记既是一部诙谐幽默的“游戏之作”,又与现实人生息息相关。 n作家超凡脱俗的奇思妙想,编织出取经的奇幻故事,以供读者消闲娱乐,表现出浓郁的诙谐性和趣味性。 n作品“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在一些细节场景乃至插科打诨中,信笔点染,旁敲侧击,无不切中事弊。 西游记的艺术成就 1、西游记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以诡异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突破神、人、物的界限,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境界。在极幻之文中,含有极真之情;在极奇之事中,寓有极真之理。 2、在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 文学史 重点 题目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54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