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特殊句式.docx
《古代汉语特殊句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特殊句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汉语特殊句式常见文言特殊句式例说 一、判断句 从表达的内容看,可分两种类型:“是非判断句”和“因果判断句”。 是非判断句 对事物本身或肯定或否定,可分为三个系列: “者也” 系列。这是文言文判断句最常见的格式,由此变化,就形成一个系列: 夫将者,国之辅也。 此谋攻之法也。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粟者,民之所种。 刘备天下果雄 “乃”,“为”系列。文言判断句,又常用“乃”、“为”、“则”、“即”、“是”、“惟”等来表示,构成又一个系列: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神即形也,形即神也。 翩翩两骑来是谁? 副词系列。文言判断句,还常以“非”、“素”、“必
2、”、“皆”、“诚”、“亦”等副词来表示,译时应把副词的原义译出并补上判断词。又构成另一个系列: 非其父兄,即其子弟。 且相如素贱人。 然安刘氏者,必勃也。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此亦妄人也已矣。 因果判断句 对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进行肯定或否定。“因果判断”表达的意思是“是因为”,或“的原因是”例如: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在也。 橘柚生于江南,而民皆甘之于口,味同也。 从表现的形式看,可分三种类型:“一般判断句”,“简略判断句”和“特殊判断句”。 一般判断
3、句 指有判断标志的判断句,以上例子都是有判断标志的句子,不另举例。 简略判断句 简略判断句包括两类,一类是无任何上述标志的判断句,一类是省略主语的判断句。例如: 荀卿,赵人。 夫鲁,齐、晋之唇。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1 3特殊判断句 这种句子具有判断句的形式,但主语和谓语间不是判断关系,不是同一类别或同一事物。一般可分为三类。 谓语表示相似或比喻。译时可加判断词“是”,也可以加比喻词“象”。如: 视其行步,窃铁也;颜色,窃铁也。 故凡不学而无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谓语解释原因。如上述“因果判断句”,不另举例。 主语部分或谓语部分只突出
4、了某一关键的词语,因而不能形成同一关系。译时,可补充必要成分。如: 百乘,显使也。 夫战,勇气也。 判断句 判断句是用句词或句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依靠判断动词“是”构成判断句的形式在文言文里只是个别现象,如:“不知木兰是女郎”同是天涯沦落人”。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句。文言中常有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用“者”或“也”表判断。 “.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
5、,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了涉世家 “,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 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6、。” 邹忌讽齐王纳谏 夫战,勇气也。左传曹刿论战 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者”、“也”都不用或“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通常以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刘豫州王室之胃。赤壁之战 2.在主谓之间,用“乃、必、亦、即、诚、皆、则、素、悉、本”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例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六国论 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臣本布衣
7、出师表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用动词“为”和判断词“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 2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代词,这样)石钟山记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斯是陋室陋室铭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这种句子跟白话文“不是”的句式相当。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需要注意: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
8、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二、被动句 被动句可分为两大类:“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和“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1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而君幸于赵王。 臣诚恐见欺于王。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2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被动句而无语词标志,这要依靠对文意的整体把握。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
9、不容也 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 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至初五日,袁复召见 今三晋不胜泰,四世矣。自魏襄以来,野战不胜,守城必拔,小大之战,三晋之所亡于秦者,不可胜数也。 三、疑问句 1一般的疑问句 多含有表疑问的代词、副词、语气词。例如: “大王来何操?”“且焉臵土石?”“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独不怜公子姊邪?”“其可怪也欤?” 2习惯型短语疑问句 在文言文中,又有许多与疑问、反问有关的习惯说法,下面分别介绍。 “如何”、“奈何”、“若何”。这是三个同义的说法,意思是:“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或“怎么对付”。例如: “如太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汉语 特殊 句式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54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