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与练习题.docx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与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与练习题.docx(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与练习题古代汉语练习题 壹、古代汉语被动句 一、问答: 1 什么是被动句? 2 古代汉语的被动句有哪几种类型? 二、下面的句子哪些是被动句? 1 是狼为虞人所窘,求救于我。 2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4 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心为鲧、禹笑矣。 5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6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7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8 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禀禀也,窃为陛下惜之。 三、说明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和意义: 1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2 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3 卫太子为江充所败。汉书霍光传) 4 今不取,后世心为子孙忧。 5
2、 士卒多为用者。 6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7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8 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 9 其母上书言于王曰。 10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12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13 随亡于荆,吴并于越。韩非子说疑) 14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5 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訾于民。 16 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 贰、习惯句式成分省略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习惯句式并说明其意义: 1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 3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4 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 5 长幼之节,不可废
3、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6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7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8 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 9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10 与不谷同好,如何? 1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2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13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14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15 王以为何如其父? 16 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 17 是岂不足为政邪? 18 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 二、说明下列句子中省略了哪些常见的句子成分: 1汉王曰:“然。”曰:“大王自
4、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 2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 3 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4 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生。 5 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 6 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7 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8 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 9 取骑马卖,世谷代偿,使勿知。 10 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谌曰:“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督
5、则益急。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 11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12 士季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13 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 14 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叁、代 词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 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各分作几类,常用的有哪些? 2 无定代词“或”和“莫”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3 辅助性代词“者”和“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代词,并说明其所属的类别: 1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 虽几于成,其用于人
6、也奚取焉? 3 树成阴而众鸟息焉。 4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5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6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7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8 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 9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10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11 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 12 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13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14 之二虫又何知? 15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16 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
7、者也”。 17 庶斯楼之不朽也。 18 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 三、解释下列各词在句中的词性、词义: 或 1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2 或问儒者曰:“方此时也,尧安在?” 3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 4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莫 1 杀臣,宋莫能守,可攻也。 2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3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4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 所 1 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2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 3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 所以 1 向
8、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2 吾知所以距子矣。 3 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4 故天子立辅弼,设师保,所以举过也。 之 1 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 2 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3 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是以知君之不肖也。 4 王见之,曰:“牛何之?” 其 1 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2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4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5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四、解释下列各词在句中的意义,并说明其与现代汉语中的词性是否
9、相同 莫 1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2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或 1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2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是 1 人以自是,反以相诽。 2 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3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4 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押,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5 生之所谓“立言”者,是也。 肆、副 词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副词,并说明其在句中的意义或作用: 1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2 使遂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现而已。 3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4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5 君美甚,徐公何能
10、及君也! 6 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 7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8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9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二、说明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的词性、词义是否相同: 1 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 至于序尚书则无年月,或颇有,然多阙。 4 项羽乃疑范曾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5 太后之色少解。 6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三、说明下列各词在句子中的词性、词义或语法作用: 非 1 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也。 2 焉足以知是且非邪? 3 群贤不说自匿,百姓郁怨非上。 4 今东向
11、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 乃 1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 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3 呜呼!士穷乃见节义。 4 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5 羽复引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且 1 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2 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 3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4 先生且休矣,我将念之。 5 失时不雨,民且狼顾。 6 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 7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 8 甲者出,太尉笑且入。 曾 1 孟尝君曾待客夜食。
12、2 尔何曾比予管仲? 伍、介词连词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 古代汉语介词主要特点是什么? 2 古代汉语介词和现代汉语介词的用法有什么不同?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介词和介词宾语,如介词宾语省略也请说明: 1 汝将何以视天地。 2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3 可从外来,与坐谈。 4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5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6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7 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 三、说明下列各词的词性和在句中的作用: 于 1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
13、于水。 3 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 4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5 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诸 1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2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 以 1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3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4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5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6 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 7 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8 陛下以绛侯周勃何如人也? 9 斧今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10 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 11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4、。 12 今者任座之言直,是以知君之贤也。 13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为 1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2 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 3 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4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5 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 6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 7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8 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 而 1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2 子路拱而立。 3 触槐而死。 4 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5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6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 胡不下!吾
15、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 陆、语气词 一、问答: 1古代汉语的语气词分为几类? 二、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语气词,并指出其所属的类别: 1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2 诗曰:“孝子不匮,永赐尔类。”其是之谓乎? 3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4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5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6 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 7 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 8 夫古之有死也,令后世贤者得之以息,不肖者得之以伏。 9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10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
16、其难哉! 11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语气词,并说明它们所表达的语气: 1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2 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3 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4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5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四、说明下列各词在句中的词性、词义或语法作用: 乎 1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 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 4 虽然,不可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
17、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5 如是者,其亦足乐乎? 焉 1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 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3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4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5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柒、古书的注解 一、解释下列注解体例的名称: 传、正义、疏、笺、注、章句、集解。 二、解释下列注解术语的作用,并把作用类似的归在一起: 曰、谓、为、犹、貌、谓之、之貌、读为、之言、读曰、读若、之为言、读如、之犹言、犹言。 三、问答: 1 古书注解的体例主要有哪几类?它们各自有哪些特点? 2 古书注解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几种? 捌、古书的标点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 标点古书的一般原则是
18、什么? 2 标点古书常见的错误有哪两种情况? 3 什么是句读,句读与今天所说的标点有什么不同? 二、给下列古文加标点符号,并说明加点词的意义、在句中的作用或用法: 1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2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3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已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4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5 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易曰先王以明罚饬法此其所长也
19、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6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尊卑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尊卑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7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涯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
20、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注: 涘:岸边。渚:水中小块陆地。 8 北有黎丘乡有奇鬼焉善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为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称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 9 富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彼节用故多余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以上法取焉而下以礼节用之余若丘山不时焚烧无所藏之夫君子奚患乎无余故知节用
21、裕民则必有仁义圣良之名而且有富厚丘山之积矣此无他故焉生于节用裕民也不知节用裕民则民贫民贫则田瘠以秽田瘠以秽则出实不半上虽好取侵夺将寡获也而或以无礼节用之则必有贪利纠譑之名而且有空虚穷乏之实矣此无他故焉不知节用裕民也康诰曰弘覆乎天若德裕乃身此之谓也 注: 纠譑:搜刮。 10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耳怯众辱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汉语 复习资料 练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54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