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学课件.ppt
《植物营养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营养学课件.ppt(5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植物营养学,基本概念:植物营养 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营养元素植物体用于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完成生命周期所需的化学元素。肥料调节植物营养与培肥改土的一类物质,二、植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1、阐明植物与外界环境间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2、阐明植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分配和转化规律;3、通过施肥手段,为植物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4、通过改良植物营养性状,提高植物的营养效率和对营养胁迫的适应性;5、通过合理施肥,改善生态环境;6、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农产品品质。目的: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减轻环境污染。,土壤-植物-肥料的相互作用,植物、土壤和肥料三者之间相
2、互影响,处在动态平衡之中植物(作物)是施肥对象土壤是施肥条件肥料是作物丰产的物质保证施肥原理与施肥技术是施肥指导,三、植物营养学与农业生产的关系,1、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增产,2、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改善品质,N:果实大小、色泽,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P:促进果实和种子的成熟和含磷物质含量。K:品质元素,提高蔗糖、淀粉、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改善果蔬色泽、风味,贮藏和加工性能。,品质,钾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钾充足,不但能使作物产量增加,而且可以改善作物品质,如:1.油料作物的含油量增加2.纤维作物的纤维长度和强度改善3.淀粉作物的淀粉含量增加4.糖料作物的含糖量增加5.果树的含糖量、
3、维C和糖酸比提高,果实风味增加6.橡胶单株干胶产量增加,乳胶早凝率降低钾通常被称为“品质元素”,施肥与农产品品质和安全,(1)商品品质;(2)营养品质;(3)卫生质量;,植物体内硝酸盐含量的分级:我国蔬菜硝酸盐污染程度的卫生评价标准(沈明珠,1982)级别 硝酸盐含量 污染程度 参考卫生性(mg/kg,鲜重)1 432 轻度 允许生食 2 785 中度 允许盐渍,熟食 3 1440 高度 允许熟食 4 3100 严重 不允许食用,蔬菜亚硝酸盐国际标准:NO2 4 mg/kg,3.植物营养与土壤培肥和生态环境安全,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增加土壤养分、补充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土壤
4、酸碱度、提高土壤生物和生化活性、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Eutrophication,Soil pollution,第二节 植物营养学的范畴与研究方法一、研究范畴,1.植物营养生理学,营养元素生理学:研究养分元素的营养生理功能与养分的再循环、再利用,养分的吸收、养分在植物体内的长距离与短距离运输、养分的分配等;产量生理学:研究主要农作物产量的形成、养分的分配和调节过程、库-源关系及其在产量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利用各种内外源激素或调节剂对产量形成过程的调控和机理;逆境生理学:研究植物在旱、涝、盐碱、高温、寒冷、病虫害、通气不良、营养不足或失调等逆境条件下的生理变异及适应性变化规律,通过营养调
5、节挖掘植物抗逆性的基因型潜力。,2.植物根际营养主要研究根土界面微域中养分、水分及其它物质的转化规律和生物效应;植物土壤微生物及环境因素之间物质循环、转化的机制及调控措施。,3.植物营养遗传学主要研究不同植物种类及品种的矿质营养效率基因型差异的生理生化特征、生态变异和遗传控制机理,以便筛选和培育出高效营养基因型植物新品种。,reality,Farmers impression,4.植物营养生态学主要研究不同生态类型中各种营养元素在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中的转化和迁移规律;各种养分和环境生态系统的关系,其中包括重金属和污染物在食物链中的富集、迁移规律和调控措施。,不同生态系统地下“透视”,
6、热带雨林,落叶阔叶,针叶林,荒漠,草地,18,花生-玉米间作可改善花生的缺铁失绿症,花生-玉米间作的田间景观,禾本科植物在缺铁条件下释放的麦根酸活化根际难溶性铁,提高了与其间作的双子叶植物的铁吸收量,有利于克服这些双子叶植物的缺铁黄化现象,揭示了我国传统间套作体系中不同物种间互惠互利的作用机制。,土壤养分行为学: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形态、含量、吸附固定等转化和迁移的规律;有效养分的形态、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各种养分的生物有效性以及土壤肥力水平与植物营养的关系;土壤肥力学:研究在农业耕作条件下,施肥对土壤肥力演变的影响;阐明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农业措施与影响条件。,5.植物的土壤营养,6.肥料学与现
7、代施肥技术,主要研究各类肥料的理化性状和农艺评价,在土壤中的行为,对植物的有效性;建立以有机、无机肥料合理分配为中心的轮作施肥制度以及建立电子计算机作物施肥决策与咨询系统,推行定量化配方施肥新技术。,土壤学,植物营养学Plant Nutrition,生态学Ecology,植物营养学和相关学科的关系,土壤学Soil science,养分转化、迁移和生物有效性,养分效率、逆境抗性、遗传改良,功能、吸收、代谢和利用,生物地球化学Biogeochemistry,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生物化学Biochemistry,遗传学Genetics,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
8、gy,食品科学Food science,环境学Environmental sciences,总结:植物营养学的范畴1.植物营养生理学2.植物根际营养3.植物营养遗传学4.植物营养生态学5.植物的土壤营养6.肥料及现代施肥技术研究的最终目的:以植物营养特性为依据,在原有土壤肥力的基础上,通过施肥措施,为植物提供良好的营养环境,或通过生物技术,改良植物的营养特性,并在其它农业措施的配合下,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综合效果,并对环境质量和土壤培肥作出应有的贡献。,二、植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一)调查研究:查阅资料、调查座谈会、现场观察(二)试验研究1.生物田间试验法2.生物模拟法:盆栽试验:土培法、
9、砂培法和水培法培养试验:分根培养、流动培养和灭菌培养3.化学分析法4.数理统计法5.核素技术法6.酶学诊断法,(一)传统研究方法1.生物田间试验法在田间自然条件下进行,是植物营养学科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试验条件最接近农业生产要求,能较客观地反映生产实际,所得结果对生产有直接的指导意义;,田间自然条件有时很难控制,不适合进行单因素试验。此法应与其它方法结合起来运用。,2.生物模拟试验法,运用特殊装置,给予特殊条件便于调控水、肥、气、热和光照等因素,有利于开展单因子的研究,多用于田间条件下难以进行的探索性试验。,所得结果往往带有一定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在田间试验中验证,然后再应用于生产。,30um隔
10、网,Ca 2-P,Ca 8-P,Ca 10-P,Fe-P,Al-P,不同土壤,不同磷源,30,m,m,间接标记 直接标记,根际研究技术,在大多数情况下,此法应与其它方法结合运用,但手续繁多,工作量大。近十几年来,有各种自动化测试仪器相继问世,从而克服了这一缺点。,4.数理统计法,指导试验设计,检验试验数据;帮助试验者评定试验结果的可靠性;作出正确的科学结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进行大量数据处理,可进行数学模拟,建立数学模型等。,5.核素技术法(同位素示踪技术法),利用放射性和稳定性同位素的示踪特性,揭示养分运动的规律;缩短试验进程,解决其它试验方法难以深入的问题。,(二)现代研究方法,近十几
11、年来,研究植物营养的方法和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如示踪技术、X光衍射、电子探针、电镜观察以及各种精密仪器,如电超滤(EUF)仪、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色谱仪、流动分析仪等的问世,使植物营养研究工作的手段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这无疑能加速植物营养学学科向纵深发展。,三、植物营养学的主要课程(本科生阶段)1.植物营养原理2.肥料基础理论3.肥料制造与加工(后续课程)4.土壤农化分析(后续课程)5.植物营养研究法(后续课程)6.作物施肥法(后续课程),第二节 植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一、植物营养学研究的早期探索(?1840),中国古代在施肥方面的实践和理论:公元前1世纪汉朝礼记月令中已有“烧草取灰
12、,或沤草作肥”的经验。西汉汜胜之书中有施用基肥、种肥和追肥的记载,“区田法”为集中施用肥、水的丰产措施。公元265-316年,郭义恭广志有栽培绿肥肥田的记载。北魏末年(534年),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为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农业典籍,对肥料科学和知识有详细的记述。元朝王祯(公元1313年),农书三十六卷,分为农桑通诀、百谷谱和农器图谱3部分,土壤肥料问题在农桑通诀中。,明朝徐光启,著农政全书约70万字,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百科全书,在土壤肥力和绿肥方面有较多的记载。清朝杨屾著知本提纲提出施肥应与耕、灌相结合,并提出施肥要注意“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物制宜,做到天尽其时,地尽其利,物尽其用”的思想。实际
13、上就是我们现在通俗的“三看”施肥法,即看天(季节、气候)、看地(土壤)、看苗(作物)施肥法,这是施肥理论的重要进展。,中国古代在植物营养和肥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这在世界农业史上是罕见的。但大多仅仅是经验的记述,未能在理论上加以概括和提高,也很少进行科学研究,又加上语言的原因,因而未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很大的影响,并发扬光大。,国际上植物营养学的早期探索:尼古拉斯(Nicholas,1401-1446)是第一个从事植物营养研究的人,认为植物吸收养分与吸收水分的某些过程有关。,200年后,海尔蒙特(van Helmont,1577-1644)于16431648年做了著名的柳条试验。认为柳条重量的增加
14、来自水,虽然其结论是错误的,但他把肥料学的试验方法引入植物营养领域。,Dr.Jean-baptiste Van Helmont(1577-1644),医生兼炼金术士,1648年,1643 年,H2O,“水的营养学说”,Van Helmonts willow tree experiment,3.渥特沃(John Woodward)土和盐都有营养作用4.格鲁伯(J.R.Glauber)硝有营养作用5.泰伊尔(Von Thaer)19世纪初期,“腐殖质营养学说”,该学说认为:土壤肥力决定于腐殖质的含量,因此腐殖质是土壤中植物养分的唯一来源,矿物质不过起间接作用,以加速腐殖质的转化和溶解,使之成为易被
15、植物吸收的物质。,Justus von Liebig1803-1873,Giessens university(with more than 21,000 students)has a long and interesting history.It was founded 1607.The officialname Justus-Liebig-University stems from the famous German Justus von Liebig,who became professor in Giessen at the age of 21 and who taught in th
16、e agricultural chemistry department for 28 years.,二、植物营养学的建立和李比希(Liebig)的工作,1.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1840年,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上的应用)要点: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由于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意义:理论上,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的本质;是植物营养学新旧时代的分界线和转折点,使维持土壤肥力的手段从施用有机肥料向施用无机肥料转变有了坚实的基础;实践上促进了化肥工业的创立和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7、。,19世纪中、后期,磷肥和钾肥生产先后建立并得到发展;20世纪初合成氨生产出现,氮肥生产迅速发展。在农业产量的增加份额中,有4060归功于化肥的施用。,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养分归还学说要点: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取走大量养分,如果不正确地归还土壤的养分,地力就将逐渐下降,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养分。意义:对恢复和维持土壤肥力有积极作用养分归还方式:一是通过施用有机肥料,二是通过施用无机肥料。二者各有优缺点,若能配合施用则可取长补短,增进肥效,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之路。,在未来农业发展过程中,养分归还的主要方式是“合理施用化肥”,而不是“只需
18、施用有机肥料”。(Why?),因为,施用化肥是提高作物单产和扩大物质循环的保证,目前,农作物所需氮素的70是靠化肥提供的,因而合理施用化肥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我国几千年传统农业的特点就是有机农业,其特征是作物单产低,因此不符合人口增长的需求。考虑到有机肥料所含养分全面兼有培肥改土的独特功效,充分利用当地一切有机肥源,不仅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减少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的需要。,3.最小养分律(1843年)要点:作物产量的高低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低的养分所制约。也就是说,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最小养分律示意图,最小养件而变化的示意图,而最小养分会随条件变化而变化,如果
19、增施不含最小养分的肥料,不但难以增产,还会降低施肥的效益。,意义:指出作物产量与养分供应上的矛盾,表明施肥要有针对性,应合理施肥。,李比希观点认识的不足与局限性,尚未认识到养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对豆科作物在提高土壤肥力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过于强调矿质养分作用,对腐殖质作用认识不够。,李比希是植物营养学科杰出的奠基人!,杰出学者,光辉著作纪念农业化学奠基者 尤李比希逝世110周年(金善宝,1983),Justus von Liebig1803-1873,三、植物营养学的发展1.布森高(Boussingault)1834年,开创了田间试验2.鲁茨(Lawes)1843年创立英国洛桑试验站3.萨克斯(
20、Sachs)和克诺普(Knop)1860年和1861年,水培试验研究的先躯4.普良尼施尼柯夫20世纪初,主张把植物土壤肥料联系起来研究,提出“肥肥土,土肥苗”的观点,形成了“生理学路线的农业化学派”5.罗宗洛20世纪2030年代,在氮素营养及微量元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6.阿农(Arnon)和斯道特(Stout)1939年,提出高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三条标准,英国洛桑试验站,鲁茨(Lawes),7.植物必需微量元素的发现和确定:1860,19221938,1954 8.霍格兰(Hoagland)和阿农(Arnon)20世纪2030年代,研究营养液中营养元素的比例和浓度,发表了许多标准的营养液配方,
21、沿用至今9.元素功能等方面研究:深入理解了16种必需营养元素得营养生理作用;明确了有益元素及其与有害元素间的差异;加强了中量元素得研究;认识了营养元素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微量元素的功能研究进展迅速;完善了养分跨膜运输理论,更新了许多传统概念10.根系研究工作进展迅速:海得尔(Hiltner)在1904年提出根际得概念;德国马斯纳(H.Marschner)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系统地开展了植物根际营养的研究;中国农业大学成立了根系生物学研究中心,Dennis Hoagland Emanuel Epstei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植物营养遗传学”和“植物营养生态
22、学”都是21世纪人类重要的研究课题,11.创立“植物营养遗传学”:美国的爱泼斯坦(E.Epstien)在植物的矿质营养(1972年)一书中详细叙述了植物营养遗传性状;华南农大严小龙等编著了植物营养遗传学,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植物营养遗传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丰硕成果12.提出“植物营养生态学”:研究植物土壤及其环境的相互关系;Rorison在植物矿质营养的生态问题(1969)一书总结了当时植物营养生态的研究成果;近年来环境保护更成为研究的热点,100多年来,植物营养学从零散的经验和现象描述到揭示机理,最后建立完整的学科体系,经历了,在现代植物营养发展时期,植物营养学科逐渐与其它学科相互滲透,形成许
23、多新的研究领域并获得大量成果。经过长期积累并不断充实,植物营养学已逐渐发展为一门体系更为完整,内容更加丰富,并具有现代科技特点的一门学科。,Plant Nutriology?,Modern Discipline of Plant Nutrition,本章小结:,植物营养学的基本概念(植物营养学、肥料)植物营养学的范畴及研究方法植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李比希的三个学说),本章复习题:1.植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质对植物的,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和 的规律,以及植物与 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2.肥料具有、和 等作用。3.李比希创立的 学说,在理论上否定了 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的本质是;在实践上,
24、促进了 和 的发展,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4.根据李比希的养分归还学说,今后归还土壤养分的方式应该是。5.最小养分律告诉我们,施肥应该。6.植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 和。,第二章 植物的营养元素,二、影响植物体内矿质元素种类和含量的因素1.遗传因素如:禾本科植物需Si、淀粉植物块茎含K多、豆科植物含N较多等。2.环境条件(生长环境)如:盐渍土上生长的植物含Na和Cl较多、沿海的植物含I较多、酸性红壤上的植物含Al和Fe较多。,第二节 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一、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及种类(一)标准(Arnon&Stout,1939)(定义)这种元素对所有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如果缺
25、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必要性这种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元素所代替。缺乏这种元素时,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专一性这种元素必须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作用,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直接性(二)种类和含量目前已确认的有17种,1987 镍 Ni1.1,确定年份1939193119261922184419231954183918391839183918391804最早1800最早,三、必需营养元素的主要功能第一类:C、H、O、N、S1.组成有机体的结构物质和生活物质2.组成酶促反应的原子基团第二类:P、B、(Si)1.形成连接大分子的酯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植物 营养学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53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