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复习.docx
《卫星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星复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卫星复习第一、二章 1. 简述卫星气象学的主要内容。 卫星气象学是利用气象卫星探测各种气象要素,并将资料应用于大气科学的学科。 1) 研究60km以下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的获取和应用。 2) 研究大气目标物、云和地表辐射光谱特性及电磁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规律。 3) 寻找从卫星探测和获取大气中主要气象要素和大气现象的理论与方法。 4) 气象卫星资料的接收、处理和分发、数据管理和存储、质量控制。 5) 气象卫星资料直接在天气预报、大气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 简述气象卫星遥感的分类和特点。 1按工作方式划分: 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 分类:2按电磁波谱段划分:(1) 紫外遥感 (2) 可见光遥感 (3)
2、 红外遥感 (4) 微波遥感 3按探测对象划分: 大气、海洋、农业、地质 4按信息形式划分: 图像方式和非图像方式 1轨道固定 特点:2超大范围 (1) 极轨卫星:高度850km, 东-西范围3000km (2) 静止卫星:高度36000km,范围1.7108km 3自上而下 4遥感方式 5应用面广 3. 名词解释:倾角、星下点、截距、轨道数。 倾角:卫星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星下点:卫星与地球中心的连线在地球表面上的交点,星下点在地球表面上运动轨迹称为星下点轨迹 截距:卫星绕地球旋转一周后,地球相对卫星转过的度数,及两个升交点之间的度数差 轨道数:卫星从第一个升交点到以后任何一个升交
3、点环绕地球运行一圈的数目 4. 简述开普勒卫星运动三定律。 (1)开普勒第一定律:卫星运动的轨道是一个圆锥截线,该截线的一个焦点与地球的质心相重合。 (2)开普勒第二定律:卫星的地心向径,即地球质心与卫星质心间的距离向量,在相同的时间内所扫过的面积相等。 (3)开普勒第三定律:卫星运行周期的平方,与轨道椭圆长半径的立方成正比且为一常量,而该常量等于地球引力常数GM的倒数。 2GMmmv5. 简述第一、第二、第三宇宙速度。 =2rr第一宇宙速度:1 实现圆轨道的条件和环绕速度 GMm当卫星的入轨速度使离心力等于地球引力时: 环绕速度vc=rR+H 第二宇宙速度:实现椭圆轨道的条件和环绕速度 第一
4、宇宙速度:v1=7.912kms-1当卫星的入轨速度使离心力大于地球引力时,即a,由卫星活力公式得: v=2v可见卫星速度达到2v时,就成为行星了。cc因此,卫星作椭圆轨道的条件时:vp=2vcv椭圆vc 第二宇宙速度:v1=11.2kms-1 第三宇宙速度:实现双曲线轨道的条件和环绕速度 若卫星的离心力大于太阳的引力,卫星脱离太阳系进入银河系的速度为 第三宇宙速度:v3=16.9kms-16. 简述卫星轨道的分类。 (一) 按倾角分类 (1) 前进轨道:卫星倾角为0到90卫星顺地球自转方向,自WS向EN (2) 后退轨道:卫星倾角为90到180卫星逆地球自转方向,自ES向WN (3) 赤道轨
5、道:卫星倾角为0或180在赤道上空向E或向W (4) 极地轨道:卫星倾角为90通过南北两极 (二) 按高度分类 (1) 低高度短寿命轨道:高度150200km (2) 中高度长寿命轨道:高度3501500km (3) 高高度长寿命地球静止卫星轨道:高度:355800km (三) 按偏心率分类 (1) 圆形轨道 (2) 椭圆形轨道 7. 解释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并说明其特点。 卫星的轨道平面与太阳始终保持固定的取向,卫星倾角接近90,卫星近乎通过极地,简称极轨卫星。 特点:(1) 轨道近于圆形,资料处理方便。(2) 可以观测全球,尤其是在极地。(3) 有合适的照明,稳定的太阳能。(4) 时间分辨
6、率低,一天观测两次。(5) 资料不是同时,需要进行同化。 8. 解释地球静止卫星轨道,并说明其特点。 (1). 轨道平面和赤道平面重合,倾角接近0 (2). 卫星的周期为23小时56分04秒。 (3). 距地面高度约35860km m39861352 (4). 卫星速度(太阳活力公式): v=3.07(kms-1)R+H42230 (5). 对某一地区可连续观测,0.5h一张图。 (6). 视角:对70S-70N, 东西140个经度约占地球表面1/3 第三章 1. 气象卫星遥感观测的基础是什么?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基础:电磁辐射 主要内容:象卫星遥感地球大气的温度、湿度、云雨演变等气象要素是
7、通过探测地球大气系统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而实现的。 2. 简述电磁波谱的主要谱段。 电磁波谱包括宇宙射线、太阳辐射、热辐射、无线电波等 3. 名词解释:辐射通量密度、辐射强度、光学厚度、吸收带、大气窗、。 辐射通量密度:指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通量。 F=F/A F= F/A 若M为出射度,E为辐照度,则 F=M=E 单位:焦耳/米2.秒 辐射强度:用于描述点光源的辐射特性。其定义是点辐射源在某一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的面积的辐射通量。 光学厚度:沿辐射传输路径,单位截面上所有吸收和散射物质产生的总削弱。 吸收带: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和地球大气系统发射的辐射在通过大气到达卫星的途中,将被大气中某些气体所吸
8、收,这些吸收随波长的变化很大,在某些波段的吸收很强 大气窗:在一些光谱波段,所有的气体吸收很弱,对太阳辐射和地球大气辐射而言大气几乎是透明的,可以像光通过窗户那样透过大气,称这些光谱区域为大气窗。 卫星通道:根据测量的目的,卫星选择不同的波长间隔进行测量,这种波长间隔称做通道。 4. 卫星遥感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简述Planck定律的物理意义。 卫星遥感基本原理:普朗克定律。辐射源的温度可由其发射辐射的强度来计算 物理意义: 理论上,任何温度的绝对黑体都放射0m波长的辐射,但温度不同,辐射能量集中的波段也就不同。随温度下降,辐射能量集中的波段向长波方向移动。 当温度升高时,各波段放射的能量均加大
9、,能量集中的波段向短波方向移动。 每一温度下,都有辐射最强的波长max,而且随温度升高,max变小。 太阳近似于6000k的黑体,最大辐射波长为0.474mm,在0.154mm的范围,辐射能占太阳全部辐射能量当99%; 地球近似于300k的黑体,最大辐射波长为10mm,在380ms的范围,辐射能占地球全部辐射能量当99%; 对流层顶近似于200k的黑体,最大辐射波长为14.5mm,在4120mm的范围,辐射能占对流层顶全部辐射能量当99%。 5. 解释Stefen-Boltzmann定律的物理意义。意义: 黑体的全波长辐射本领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6. 解释Wien位移定律的物理意义。意义: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卫星 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48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