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约而不温润重 谈《陋室铭》.docx
《博约而不温润重 谈《陋室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约而不温润重 谈《陋室铭》.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博约而不温润重 谈陋室铭 严建彪 许多人认为铭文的基本特点可以用陆机文赋里的“博约而温润”这句话来概括。博,指内容广博;约,指文辞简约,概括性极强;温,气度温和,从容不迫;润,语调柔顺。而刘禹锡的陋室铭也一直成为“博约而温润”的最好诠释和典范。但笔者认为陋室铭一文“博约”而不“温润”。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于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发展为一种文体。 陋室铭行文简约,只有81字,多对比、排比,句式工整,内涵深刻,确实“博约”。扬雄在法言问神中有言:“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因此,“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便成为人们对文人作品的最主要的考量标准之一,但是,从古至今,“言不由衷”也成为一些文人
2、雅士“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愤懑的注释或“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期盼的隐喻,据此,想要“温润”却也不能。 尽管苏教版教参上说“作者给他的陋室作铭,是要借陋室表达一种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人教版教参如是说:陋室,这里指作者任和州刺史期间在当地构筑的简易房子,作者为它作铭,主要是为了表述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但字里行间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当然,还有许许多多对陋室铭的各种评析也无非是“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追求声色娱乐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
3、趣”等等。在唐代,“终南捷径”不是实实在在的成为一些文人实现个人理想和抱负的无奈选择吗?尽管刘禹锡并没有像卢藏那样隐居在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而时时“唯以文章吟诵,陶冶性情”,但始终“郁悒不怡”确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我们再细读陋室铭也不难发现刘禹锡的话中话,言中言。陋室铭“博约”但不“温润”。 一、追求“三气”的孤芳自赏,很难“温润”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高山深水”应是远离繁华的“五溪不毛之乡”。地处荒蛮之地的刘禹锡显然没能像北宋文学家范仲淹那样“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去忧国忧民,而是时时处处的在“忧己”。虽然,他接二连三的被贬
4、,越来越远离权力中心,直到被贬做和州刺史,造了“陋室”。但是,刘禹锡还是追求着“三气”“名气”、“灵气”、“馨气”,把自己当作了“山中仙人”“水中神龙”“人中君子”,尤其是“惟吾德馨”一句,更是让刘禹锡的孤芳自赏的形象跃然纸上。尽管对“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有各种大同小异的解说,例如“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这间简陋的房子,好就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这是简陋的房子,只不过住在这里的人的品德高尚”等等,都强调了“吾馨”。因此,刘禹锡因我而“名”,因我而“灵”,因我而“馨”的自我陶醉,也成为了他“任喜怒凌人”的性格缺陷。“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是说“谈笑交往的是学问渊博的人,没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陋室铭 博约而不温润重 谈陋室铭 温润 陋室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47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