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接入网络.docx
《单片机接入网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片机接入网络.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单片机接入网络基于单片机嵌入式网络接入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本文主要提出了一种基于普通单片机的网络接入模块的设计方案。网络接入模块是廉价的测控网络接入方案,它可以将具有RS-232等接口的测控设备简单又直接地连接在局域网上,利用丰富现成的局域网资源,组成一系列局域网的分布式测控系统,可以作为一种新的实用测控网络分布式控制的方法。 关键词:网络接入模块,TCP,IP,UDP?,ARP 一、前言 利用现有局域网的丰富资源,组建局域网分布式测控系统是一种低成本、高可靠性、快捷的技术方案。局域网测控系统的组成方式有以下三种。方案一采用PC机+网卡+采集卡组成局域网测控网关,进行协议转换,将由现场总
2、线连接测控设备组成的分布式测控系统接入局域网,将管理PC机放在局域网内,组成一个较大的自控系统。这种组成方式成本很高,只适用于大的控制系统。方案二采用嵌入式系统+局域网卡+采集卡来组成局域网测控网关。嵌入式系统实际上是在硬件和软件上均可按用户需要进行配置的微型机。所以,实际上它是第一种方案的简化和微型化。它的成本比第一种有所下降,但价格还是较高。方案三则由于最近网络发展的趋势,人们利用单片机加上局域网接口芯片组成网络接入模块。它以单片机取代PC机,用局域网接口芯片取代局域网卡,并只需一台网络计算机进行监控,使测控方案的价格大大下降。这就使测控设备能以低廉的费用,以简捷的方式接入局域网,使网络信
3、息家电、IC卡网络控制等变为现实,使局域网分布式测控系统能得到迅速的发展。 二、?TCP/IP网络基本原理与网络接入模块的组成及结构 1.?TCP/IP网络基本原理及TCP/IP的具体连接过程 TCP/IP协议是把因特网上的各种系统互连起来的协议组,保证因特网上数据的准确快速传输。参考开放系统互连模型,TCP/IP通常采用一种简化的四层模型,分别为:应用层、传输层、网际层、网络接口层。其中网络接口层由控制同一物理网络上的不同机器间数据传送的底层协议组成,如Ethernet?协议等,为TCP/IP协议组的下层物理电气层接口。网际层让信息可以发送到相邻的TCP/IP网络的主机上,IP协议就是该层中
4、传送数据的机制并定义了IP数据帧的格式。同时为了建立网络间的互连,应提供ARP地址解析协议,实现从IP地址到网络物理地址的映射,并用RARP逆向地址解析协议实现物理地址到IP地址的映射。传输层让网络程序通过定义的通道,端口等获取数据,如定义网络连接的端口号等,实现该层协议的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协议UDP。网络应用层要有一个定义应用的会话过程,如Http、Ftp、Telnet等。 2.网络接入模块的组成及结构 网络接入模块就是局域网的网络协议转换器。它主要在网络层完成局域网TCP/IP协议和测控设备现场总线RS-232协议的转换,完成局域网和测控设备及现场总线网络间的互联,实现不同局域网
5、和现场总线网络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 由于网络接入模块的接口丰富,且价格低廉,所以它可以直接将具有RS-232、RS-485接口的测控设备接入局域网,组成局域网分布式测控系统,而不需要再架设现场总线。 网络接入模块的组成如图1所示,其主要由单片机和局域网接口芯片组成。 图1、网络接入模块的组成原理结构图 局域网接口芯片可选用符合IEEE802.3协议通用接口芯片,如RTL8019AS等芯片。这些芯片完成与局域网在物理层上的通信任务,采用RJ-45插口,可以直接连接到局域网上。 网络接入模块中的单片机可选用普通单片机,如AT系列的AT89C52等。单片机闪存内用汇编语言写入TCP/IP通信协议,以
6、及与RS-232、RS-485等现场串行总线通信协议。它负责完成网际层、网络接口层的协议转换,数据交换任务。它将从局域网接收来的UDP包,进行拆包,取出数据,再按RS-232、RS-485等现场串行总线通信协议重新组成帧,发送给测控设备;或者将测控设备发送来的数据帧,重新打成IP包,向局域网服务器发送。 三、网络接入模块的硬件设计与工作原理 1.硬件原理框图 系统提供RJ45接口连接局域网,并且提供一个RS-232总线的串口并控制测控设备。网络接入模块可以将从局域网上过来的UDP数据报解包后送给对应的串口,也可将从串口过来的数据封装为UDP包送到局域网中。单片机采用62256外部RAM芯片来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单片机 接入 网络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46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