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疾病辅助检查资料课件.ppt
《神经系统疾病辅助检查资料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系统疾病辅助检查资料课件.ppt(9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神经系统疾病辅助检查,基本内容:1、脑脊液检查2、神经影象学检查:神经 放射线检查、电子计算 机X线断层扫描、磁共振(MRI)成像3、神经电生理检查:脑电图、脑诱发电位、肌电图,4、经颅超声血流图检查:经颅多 普勒超声仪5、放射性同位素检查:单光子发 射断层扫描、正电子发射断层 扫描6、脑、神经、肌肉活组织检查7、基因诊断,脑脊液检查,一、什么是脑脊液?是一种细胞外液,由血液循环经脑脉络膜丛和脑内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滤过而形成。,?,脑脊液(CSF)的产生:脑室脉络丛、两个侧脑室 第三脑室、中脑水管、第四脑室 蛛网膜下腔、脑池,正常:脑室、蛛网膜下腔,110200ml,平均130ml异常:炎症、
2、脑水肿、脉络丛乳头瘤方法:腰椎穿刺、小脑延髓池穿刺、侧脑室穿刺,应用:1、诊断性穿刺:测定脑脊液压力(必要时进行脑脊液的动力学检查)。进行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学、免疫学和细菌学等检查,并可向蛛网膜下腔注入造影剂,进行空气或碘水脊髓造影等。,2、治疗性穿刺:引流血性脑脊液、炎性分泌物或造影剂等,或向蛛网膜下腔注入各种药物。在某些脑膜炎、脑蛛网膜炎、正压性脑积水和脑炎时,也可放取适量脑脊液以降低颅内压和改善临床症状。,操作方法:腰椎穿刺术是神经科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简便易行,亦比较安全;但如适应症掌握不当,轻者可加重原有病情,重者甚至危及患者安全。,(一
3、)适应症: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2、脑血管疾病、脑外伤、格 林-巴利综合征、颅内肿瘤 等。3、脊髓病变。,4、神经系的特殊造影:气脑 造影、椎管造影。5、于椎管内注射治疗性药物 和减压引流治疗。,(二)禁忌症:1、严重颅内压增高或已出现脑 疝迹象者。2、高颈段脊髓肿物或脊髓外伤 的急性期。,3、穿刺部位的皮肤、皮下软组 织或脊柱有感染者。4、病情危重者或败血症者。5、穿刺部位有脑脊液漏者。,(三)穿刺方法及步骤:1、体位:通常取弯腰侧卧位,自腰2至骶1(以腰3-4为主)椎间隙穿刺。,2、局部常规消毒及麻醉后,戴橡皮手套,用腰穿刺针沿棘突方向缓慢刺入,进针过程中针尖遇到骨质时,应将针退至皮
4、下待纠正角度后再进行穿刺。,3、成人进针约4-6cm(小儿约3-4cm)时,即可穿破硬脊膜而达蛛膜网下腔,抽出针芯流出脑脊液,测压和缓慢放液后(不超过2-3ml)。,4、放入针芯拔出穿刺针。穿刺点稍加压止血,敷以消毒纱布并用胶布固定。,5、术后平卧4-6小时。若初压超过2.94kPa(300mm水柱)时则不宜放液,仅取测压管内的脑脊液送细胞计数及蛋白定量即可。,(四)腰椎穿刺术并发 症的防治:,1低颅压综合症:头痛明显加剧,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或眩晕、昏厥、平卧或头低位时头痛等即可减轻或缓解。,处理:应使用细针穿刺,术后去枕平卧(最好俯卧)4-6小时,并多饮开水(忌饮浓茶、糖水)常可预防之,如已
5、发生,除嘱病员继续平卧和多饮开水外,还可酌情静注蒸馏水10-15ml或静滴5%葡萄盐水500-1000ml,1-2次/d,数日,常可治愈。,2脑疝形成:一旦出现,应立即采取相应抢救措施,如静脉注射20%甘露醇200-400ml和高渗利尿脱水剂等,必要时还可自脑室穿刺放液和自椎管内快速推注生理盐水40-80ml,但一般较难奏效。,3原有脊髓、脊神经根症状的 突然加重:根性疼痛、截瘫、大小便障碍等症状加重,在高颈段脊髓压迫症则可发生呼吸困难与骤停,上述症状不严重者,可先向椎管注入生理盐水30-50ml;疗效不佳时应急请外科考虑手术处理。,4.此外,并发症中,还可因穿刺不当发生颅内感染和马尾部的神经
6、根损伤等,较少见。,三、脑脊液检查内容:(一)压力检查:1初压:穿刺后测得的脑脊液压力,侧卧位成人为0.78-1.96kPa(80-200mm水柱,约60滴),婴儿有为儿童为0.39-0.98kPa(40-100mm水柱),新生儿为0.098-0.14kPa(1014mm水柱)。,2压力动力学检查:(1)颈静脉压迫试验(Queckenstedt试验),用手压迫双侧颈静脉,使颅内静脉系统充血而致颅内压力增高,增高了的压力传达到连接于腰椎穿刺针的压力玻管上,可引起液面的明显升高,放松压迫后液面迅速下降。,(2)压腹试验(Stookey试验)以拳头用力压迫病员上腹部或令其屏气,使下腔静脉及下胸段以下
7、硬脊膜外静脉充血,引起上述水平以下脑脊液压力的迅速上升,可了解下胸段及腰骶部的脊髓蛛网膜下腔以及腰穿针和测压管有无梗阻。,(3)双针联合穿刺试验:在疑有椎管内梗阻的上下部位如腰椎2-3与腰5骶1两处同时进行穿刺,借梗阻平面上下两处脑脊液压力在颈静脉压迫试验中所显示的差别。,(4)单侧颈静脉压迫试验(Tobey-Ayer试验):压迫一侧颈静脉引起脑脊液压力上升,但压迫另侧颈静脉时压力无变化,称单侧颈静脉压迫试验阳性。,3终压:放出脑脊液后所测得的压力,当低于原初压的1/2时常为异常。,正常人放液2-3毫升后的脑压降低一般不超过0.098-0.197kPa(10-20mm水柱)或保持不变。若放液3
8、-5ml后压力下降大于0.5kPa(50mm水柱),应考虑椎管内或枕骨大孔处已有不同程度的梗阻。,(二)其它1外观: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新生儿脑脊液(因含有胆红素)、陈旧出血或蛋白含量过高时,脑脊液可呈黄色。新出血时则呈红色或血性,须和穿刺误伤引起的出血鉴别。,脑脊液血染浓度前后均匀一致,离心后上清液黄色或淡黄色,潜血试验阳性,红细胞形态边缘皱缩或破裂。出血性疾病,2细胞学检查:成人正常白细胞数在0.01109个/L以下(早产儿及新生儿在0.03109个/L以内),但多核白血球不应超过5个,主要为小、中淋巴细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病变时有多核或单核细胞的不同程度的增高;各种脑部肿瘤特别是临近
9、脑膜、脑室或恶性者有白血球的增多,3生化检查:(1)蛋白:正常脑脊液蛋白含量在蛛网膜下腔为150-450mg/L,新生儿为1g/L,早产儿可高达2g/L。,蛋白增高多与细胞增多同时发生,见于各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蛋白增高而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略多,称为“蛋白细胞分离”,多见于颅内及脊髓肿瘤、椎管梗阻、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甲亢、糖尿病和铅、汞等金属中毒等。,(2)糖:正常含量为450-750mg/L,约为血糖值的1/2-2/3左右。糖量降低见于细菌性或隐球菌性脑膜炎、恶性脑肿瘤等,糖量增高见于血糖含量增高以及中枢系统病毒感染、脑外伤、后颅凹及脑室底部肿瘤和高热等,(3)氯化物:正常含量为72-
10、75g/L,较血液氯化物含量5.7-6.2g/L为高。在细菌性(特别是结核性)和霉菌性脑膜炎和呕吐、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减少,尿毒症、脱水等增高。,(4)细菌学检查:对神经系统细菌性感染时十分必要,包括细菌、霉菌涂片和培养,必要进还需动物接种,以查明致病菌,供临床用药时参考。,(5)免疫学检查:常用的有补体结合试验和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测定。,补体结合试验 囊虫、肺吸虫、钩端螺旋体及病毒等感染。,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测定 中枢神经系统有感染、脱髓鞘性疾病或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6)蛋白质电泳检查:正常脑脊液蛋白电泳图的条区与血清电泳图相似,主要分为前白蛋白、白蛋白、1、2、1、2与球蛋白等,前白蛋白减
11、低炎症,前白蛋白增高变性,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高见于脱髓鞘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球蛋白增高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早期,球蛋白增高肌萎缩侧索硬化、退行性病变。,寡克隆区带(oligoclone)是指在球蛋白区带中出现的一个不连续的、一般在外周血不能见到的区带,是神经系统内部能合成IgG的标志。,95%多发性硬化患者中比IgG的增加发生早,有重要的助诊价值,但阳性也可见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视神经炎、浆液性脑膜炎中。,(7)酶学检查:常用的有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磷酸已糖异构酶和溶菌酶等;,乳酸脱氢酶在恶性肿瘤和细菌性脑膜炎时要较良性肿瘤和病毒性脑膜炎增高明显,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也能反映病
12、情的严重程度。,溶菌酶的变化与蛋白、糖、白细胞尤其中性粒细胞的关系密切,在化脓性,结核性和病毒性脑膜炎含量分别不同,且不受药物治疗影响,因此,对鉴别和判断脑膜炎的性质有较大价值。,四、临床应用: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脑炎(病毒性)、脑膜炎(化脓性、结核性、霉菌性)、神经梅毒、寄生虫病等。2、脑血管病:出血性卒中 3、中枢神经系统肿瘤,4、多发性硬化 5、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蛋白明显增高、细胞正常)6、急性脊髓炎,7、脊髓蛛网膜炎 8、脊髓出血性疾病,神经影象学检查,一、神经放射线检查 对某些肿瘤定性(脑膜 瘤、听神经瘤、垂体瘤、颅咽管瘤)、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等可做出诊断。,
13、(一)头颅平片(二)脊椎平片(三)脑室造影(四)脊髓造影(五)脑血管造影,二、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小量脑出血、腔隙梗塞、多发性脑部小脓肿以及脑囊虫等为过去无法直接确诊病例的诊断问题,并基本上取代了气脑和脑室造影。,CT的缺点:当脑和脊髓与病变为等密度时(如24小时内的脑梗塞或3-4周时的脑血肿),则无从显影;对后颅凹病突,由于骨质重叠分辨率较差;此外,也不易显示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等。,临床应用:1、颅脑外伤2、脑血管疾病3、颅内炎症感染4、颅内肿瘤5、其他颅内病变,三、磁共振(MRI)成像,MRI优点:无放射性、对人体无害,适用于年老体弱或过敏性体质不能做CT增强扫描者,并能在不改变
14、体位的情况下,获得不同位置的断层图象;,分辨度高,解剖显示清晰,不仅能清楚地区别脑和脊髓的白质和灰质组织,并能发现直径1mm的病灶(CT仅辨别5mm以上的病灶),,且能诊断CT难于分辨的血管组织、后颅凹肿瘤、脑干病变、脊髓空洞症、蛛网膜肿瘤、椎间盘脱出、脊椎转移瘤和多发性硬化等疾患,以及显示由于等密度而在CT上无法显示的组织,大大提高了诊断率。,能清楚显示肌肉病理结构,为神经源性疾病与肌源性疾病的鉴别提供了依据。,MRI的缺点:1、对肿瘤内部结构的显示,有时不及CT增强扫描;2、对钙化灶和骨密度的辩认,也不如CT敏感;3、此外对体内有起搏器等金属异物者,禁忌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一、脑电图
15、是在头部按一定部位放置8-16个电极,经脑电图机将脑细胞固有的生物电活动放大并连续描记在纸上的图形。,脑波按其频率分为:波(1-3c/s)波(4-7c/s)波(8-13c/s)波(14-25c/s)波(25c/s以上)和波称为慢波,和波称为快波。,判断脑波是否正常,主要是根据其年龄,对脑波的频率、波幅、两侧的对称性以及慢波的数量、部位、出现方式及有无病理波等进行分析。,正常脑电图 正常人脑电图的频率几乎全由波及波组成,其波幅波形及频率丙侧均对称,频率恒定不变,波幅在两侧可相差30%。,异常脑电图分为轻度异常脑电图 中度异常脑电图 重度异常脑电图,脑电图临床意义1、癫痫(棘波 尖波 棘-慢复合波
16、或尖-慢复合波 各种频率范围的发 作性高波幅放电。),2、颅内占位性病变 3、颅脑外伤4、脑血管病5、颅内炎症和脑病,二、脑诱发电位 给人体感官、感觉神经或运动皮质、运动神经以刺激,兴奋沿相应的神经通路向中枢或外周传导,在传导过程中,产生的不断组合传递的电位变化,即为诱发电位,对其加以分析,即或反映出不同部位的神经功能状态。,目前临床常用:视觉、脑干听觉、体感、运动和事件相关诱发电位,以及视网膜图和耳蜗电图等,可分别反映视网膜、视觉通路、内耳、听神经、脑干、外周神经、脊髓后索、感觉皮质以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的各种病变,事件相关诱发电位则用以判断患者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三、肌电图(EMG)是用肌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神经系统 疾病 辅助 检查 资料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45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