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免疫学重点.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学免疫学重点医学免疫学 名词解释: 1免疫原性:指抗原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的特性,包括产生抗体和效应淋巴细胞。是抗原的特性之一。 2免疫反应性:指抗原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物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性能。 3抗体的调理作用:是指IgG抗体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上的IgG抗体的FC受体结合,从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4单克隆抗体:是由识别一个抗原决定簇的B淋巴细胞杂交瘤分裂而成的单一克隆细胞所产生的高度均一,特异性强的抗体。 5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指表达FC受体的细胞通过识别抗体的FC段直接杀伤被抗体包被的靶细胞的作用。NK细胞是介导ADCC效应的主要细胞。
2、6抗原提呈细胞:指具有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能将抗原信息提呈给淋巴细胞的一类细胞。 7自身免疫病:指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自身组织或器官发生器质性损害和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8免疫缺陷病:是由先天性发育不全或后天损害而使免疫细胞的发育,增殖,分化和代谢异常并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或缺陷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 9肿瘤相关抗原:指肿瘤和正常细胞组织均可表达的抗原,只是其含量在细胞恶变是明显增高。 10肿瘤特异性抗原:指肿瘤细胞特有的或只存在于某种肿瘤细胞而不存在于正常细胞的抗原。 11直接识别:直接识别是指受者的同种反应性T细胞直接识别供者APC表面抗原肽,供者的同种异型MHC分子复合物并产生免疫应答。
3、12间接识别:受者T细胞对自身APC提呈的供者同种异型抗原的识别,及供者移植物的脱落脑细胞或MHC抗原经APC摄取,加工,处理以复合物的形式提呈给T细胞。 13沉淀反应:血清蛋白质,细胞裂解液或组织浸液等可溶性抗原抗体结合后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物的反应。 14凝集反应: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电解质存在条件下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团块的反应。 简答题 1简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生物学功能。 基本结构:免疫球蛋白单体是由两条相同的轻链和两条相同的重链借链间二硫键连接组成的四肽链结构。在重链的近N端的1/4的区域内氨基酸多变,为重链可变区,其余为恒定区。在轻链的近N端的1/2的区
4、域内氨基酸多变,为轻链可变区,其余为恒定区. 生物学功能: 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主要由的V区决定,体内表现为抗菌,抗病毒抗毒素生理体外可出先抗原抗体反应 激活补体:IgG, IgM类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经经典途径激活补体聚合后的IgA,IgE,IgG4可经旁路途经激活补体 与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Ig经Fc段与各种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发挥调理,吞噬,粘附,ADCC效应及超敏反应的作用穿过胎盘免疫调节:抗体对免疫调节应答具有正负两方面的调节作用。 2简述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 溶菌,溶解病毒和细胞的毒作用:补体激活产生的MAC,形成穿膜的亲水通道,破坏局部磷脂双层,最终导致靶细胞崩解调理作用
5、:C3b附着于细菌或其他颗粒表面,与吞噬细胞表面CR1结合,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免疫粘附: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炎症介质作用:一是C3a和C5a可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C3a和C5a受体结合,触发靶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和其他血管活性物质,介导局部炎症反应。二是C5a对中性粒细胞有很强大趋化活性,可诱导中性粒细胞表达粘附分子。 3简述T细胞的主要表面分子及其功能 表面分子有TCR,CD3,CD4/CD8,协同信号分子,丝裂原受体。 作用:TCR:特异性识别由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CD3:稳定TCR结构传递活化信号,CD4/CD8:增强TCR与APC或靶细胞的亲和性,并参与信号传导,协同信号
6、分子:提供T细胞活化第二信号,丝裂原受体:与丝裂原结合后,可直接使静止状态的T细胞活化增殖,转化为淋巴母细胞群。 4.试比较B细胞对TD-Ag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抗体产生的特点。 B细胞对TD-Ag初次应答包括以下几个过程:B细胞通过BCR识别抗原,无需APC对抗原的提呈,处理也无MHC分子限制B细胞作为专职APC,将特异性抗原以P-MHC分子复合物形式呈递给Th细胞并与其相互作用B细胞获得双信号后活化,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合成免疫球蛋白发挥特异性作用。 B细胞对TD-Ag再次应答有两条途径,第一条是与初次应答相同,第二条则是侵入机体的抗原直接刺激相应的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分化为浆
7、细胞产生抗体。 试述T细胞、B细胞活化的“双信号”。 B细胞活化需要双信号第一信号:BCR特异识别,结合天然抗原的B细胞表位,启动活化的第一信号。B细胞表面的BCR共受体复合物参与第一信号的形成。第二信号:初始Th细胞特异识别APC提呈的P-MHC分子复合物后被激活,增殖并分化为效应Th细胞,效应Th细胞表面表达的CD40L可与B细胞表面的CD40结合,向B细胞提供第二信号。 T细胞活化的双信号T细胞的TCR特异识别APC提呈的P-MHC分子复合物,提供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第二信号:T细胞和APC表面多对协同刺激分子或共刺激分子相结合,产生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 简述CTL杀伤靶细胞的两条主要
8、途径 CTL杀伤靶细胞主要有以下两条途径:脱颗粒途径:CTL与靶细胞结合,致CTL极化,启动脱颗粒,释放细胞毒效应物质杀伤靶细胞。穿孔素与靶细胞膜磷酸胆碱结合,形成孔道,使靶细胞崩解。颗粒酶随脱颗粒而出胞,循穿孔素形成的孔道进入靶细胞,致靶细胞凋亡。死亡受体途径:效应CTL可表达膜Fas配体,并分泌TNF-,TNF-分别于靶细胞表面相应的死亡受体结合,通过激活胞内caspase系统,最终激活内源性核苷酸内切酶,介导靶细胞凋亡。 7、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或花粉引起的过敏性哮喘属于哪一型超敏反应性疾病?详述其免疫学发生机制。 属于型超敏反应。 8应用II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解释新生儿溶血症?如何
9、预防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 新生儿溶血症发生于Rh-孕妇所怀的Rh+胎儿。当第一胎分娩时,如胎盘剥离出血,胎儿Rh+细胞进入母体,可刺激母体产生Rh抗体,当母体怀第二胎的时候,则抗Rh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Rh+细胞结合,激活补体,导致新生儿红细胞溶解。 预防方法:初次分娩后,72小时内给母体注射抗Rh抗体,可有效预防再次妊娠时发生新生儿溶血症。 9简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 将已知的特异性抗体包被在固相载体上,加入待检标本,标本中的抗原可与载体上的抗体结合,洗去未结合的材料后加入该抗原特意的酶标记抗体,洗去未结合的酶标抗体,加底物显色,用酶免疫检测仪测量吸光度值,从而定量测定抗原。该方法既能保证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有较高的检测敏感性,属于直接法的一种。 简述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试验的原理。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是II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之一,通过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形成MAC,导致细胞溶解。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39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