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超声诊断课件.pptx
《腹股沟疝超声诊断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腹股沟疝超声诊断课件.ppt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腹股沟疝超声诊断,.,腹股沟疝是发生于腹股沟区的腹外疝,是各种疝中的最常见类型。腹股沟疝通常可分为斜疝、直疝、股疝。斜疝最常见,约占腹股沟疝的95%。男性患腹股沟疝多于女性,但股疝多发生于女性。一般来说,根据典型症状和体征可以明确诊断。但有一些病人症状不典型,另有一些其他腹股沟肿物酷似腹股沟疝的临床表现,因此需要影像学检查。超声因其实时、无创、可重复已经成为首选方法,广泛用于诊断腹股沟疝。1975年Spangen首次报道应用超声诊断疝案例。,引言,发生于腹股沟区的腹外疝统称为腹股沟疝,是各种疝中最常见的类型。腹股沟疝有直疝和斜疝之分。直疝从直疝三角突出。斜疝是从腹股沟管突出。,1、临床表现1)
2、、最早的表现是腹股沟区坠胀感、伴以该区时隐时现的肿块。肿块的特点是腹压增大时肿块出现,平卧或手法还纳后肿物消失。2)、之后腹股沟区肿块逐渐增大,有可能进入阴囊。平卧或手法还纳后肿物消失。3)、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腹股沟区疼痛,平卧或手法还纳,肿物不消失,则发生嵌顿。2、体征1)、腹股沟区可触及肿物,早期肿物较小,在肿物处患者咳嗽可触及冲击感。2)、当肿物较大时,可手法还纳。3)、当肿物不能还纳时,该区可有压痛。,一、诊断,3、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一般情况无特异性表现。2)、B型超声波检查:腹股沟区可探及疝囊及疝内容物,伴有交通性鞘膜积液可见积液。3)、CT检查:腹股沟区可见疝囊及疝内容物,伴
3、有交通性鞘膜积液可见积液。4)、腹膜造影:对于较小的疝或隐匿性疝,腹膜造影腹股沟区可见疝囊和或疝内容物。,1、病史中有,最早的表现是腹股沟区坠胀感、伴以该区时隐时现的肿块。肿块的特点是站立增大时肿块出现,平卧或手法还纳后肿物消失。2、病史长的患者,腹股沟区肿块逐渐增大,有可能进入阴囊。平卧或手法还纳后肿物消失,有的不能还纳成为难复性疝。3、如果腹股沟区疼痛伴有急腹症表现,平卧或手法还纳,肿物不消失,则发生嵌顿,尤其注意急腹症时注意询问病史及腹股沟区查体。4、对于不能确定的腹股沟区肿物,采用B型超声波检查、CT检查、腹膜造影以明确诊断。综上所述是关于疝气的诊断鉴别方法,希望对于大家认识该疾病有帮
4、助。,二、诊断要点,腹股沟斜疝的诊断一般结合腹股沟区的解剖特点及患者的临床表现,腹股沟斜疝的诊断并不困难。但必须与腹股沟直疝作鉴别诊断,腹股沟斜疝在很多方面都是与直疝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发病年龄:斜疝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直疝多见于老年人。疝突出途径:斜疝是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入阴囊。直疝是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入阴囊。疝块外形:斜疝的疝块为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直疝的疝块为半球形,基底较宽。回纳疝块后压住疝环:斜疝可不再突出。直疝的疝块仍可突出。精索与疝囊的关系:斜疝发生时,精索在疝囊后方。直疝者精索是在疝囊的前外方。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斜疝的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直
5、疝的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的内侧。嵌顿机会:斜疝发生疝嵌的机会较多。直疝发生嵌顿的机会极少。,三、腹股沟斜疝与腹股沟直疝的诊断,实际上,鉴别诊断并不困难,上述疾病共有的基本特点是:非可复性肿块,肿块上界不进入外环或内环,无“疝柄”,亦无咳嗽冲击感。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彩超检查依据肿块内容物、动态变化、血管,与周围组织、腹壁下动脉及精索、阴囊的关系,确定或排除疝的诊断。腹股沟疝、股疝及直疝的声像图表现可归纳为;疝囊内容物为肠管呈多层中强回声,肠壁有多条彩色血流,腔内气泡为动态点状强回声。,疝气,即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腹股沟 超声 诊断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37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