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社会学考研笔记西方社会学理论.docx
《北大社会学考研笔记西方社会学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大社会学考研笔记西方社会学理论.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北大社会学考研笔记西方社会学理论北大社会学考研笔记西方社会学理论上卷 第一章 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 第一节 历史的必然与心灵的惶然:作为理念型的民主社会 一、如何面对历史的必然趋势 论美国的民主、旧制度与大革命 二、如何研究现代民主社会 民主社会VS贵族社会 民主概念复杂 注重“民主”主要是现代特有的一种基于身份平等的社会经济状况,并延伸到心理状态 民主时代的激情和欲望;民主的最大危险是“民情的逐渐萎缩,心灵的堕落,趣味的庸俗” 三、平等激情:民主社会的双刃剑 民主制的平等趋势和普遍人性 身份平等的好处和危害 平等造成的相对剥夺论 四、从不平等的不凡到平等的平庸 民主时代:面向实际;不能安定 个
2、体性危机 表面稳定、严格的贵族时代心智造就出多样化的品位、激情和立场,而表面多变、开放的民主时代心智却培养着千篇一律的平庸化商业性格 第二节 从个人主义到中央集权:民主、平等和专制的亲和 一、通往奴役之路 利己主义;个人主义 专制和平等相辅相成 多数暴政:思想失去独立和自由 二、温和的新型专制 立场中庸化、风格单一化、个体原子化 社会和个人 严明而温和的奴役 第三节 在民主实践中维护自由:美国的经验 一、从正确理解的自我利益开始 正确理解的自我利益;公民教育 二、从乡镇自治与结社到爱国主义 地理环境;法制;生活习惯和民情; 平等和自由的社会条件 乡镇地方自治和结社:公民精神、爱国主义和德行 集
3、体个人主义 三、将心灵带回民主 制度设计:法律制度;陪审制度 承认个体独立的正当性;强调民主生活中间团体的作用 多元主义结社和私人生活相辅相成 第四节 旧制度与大革命:以法兰西为鉴 一、重新思考大革命 民主的革命和民主革命 法国革命的病症 二、旧制度:大革命的漫长缘起 旧制度:封建制度日渐衰落和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混合 中央集权对民情的影响 三、改革举措与文人政治:大革命的爆发 文学政治产生和传播的社会条件法国缺乏政治自由 文人政治是大革命的源泉 四、在革命的废墟上 新社会自由的丧失,平等的强调,新型专制的形成 五、从平等和民主中拯救自由 民主和平等固然是现时代的必然趋势,自由之光却渐趋暗淡 自
4、由往往是争取民主的口号,民主又成为争取平等的手段,而平等最后只不过促使人们去发现新的奴役形式 政治自由;民主的政治制度;民情 宗教和结社 自由的重要性 第五节 两个世界之间:托克维尔的政治生涯和理论生涯 一、通往美国的思想之路 二、两卷论美国的民主的成功与失落 三、议会泥沼中的堂吉诃德 自由;德行 四、在治史中反思治政 第六节 共和、保守与浪漫:托克维尔的时代与时代精神 一、阅读暧昧的托克维尔 平等的支配地位与日俱增,自由的实践脆弱的很 力图拯救民主社会中愈益孤零平庸的个体,变其为在公共参与中守护自由的公民 政治;治学 学说没有严密精确的体系化普遍概括 二、生活在七月王朝 保守派 积极参与具有
5、公共宗旨的群体或共同体,求取自信、增长知识,培育一种独立刚毅而又善于合作的新型个人主义 只有在公共政治互动中才能确立真正持久的个人主义 三、工商社会与德行 追求商业和财富有碍自由,诱发并巩固专制 孟德斯鸠和托克维尔 四、现代政治处境下的个体与公民 社会和政治分离产生专制;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区分 自由主义;共和主义 地方自治与公共德行 民主专制制度:建立在平等基础上,以人民名义统治的中央集权 导致政治自由和政治生活的丧失 依靠公民的独立努力和自由活动,可以实现秩序 托克维尔自由近于自我治理,而不仅是享有自由权利 托克维尔对个人主义的批判,以及现代民主社会中个体如何通过参与共同生活维护贵族气质的独
6、立自由乃至民族使命的论述 五、到自由社会之路 品格、精神、民情 重振法国政体道德,从制度上落实民主的“自由”,保护公民德行空间,在进步与隐患并存的民主世界里孕育自我治理的实践 宗教 第七节 革命传统与升平气象:作为同时代人的托克维尔 一、如履薄冰的自由 民主社会的两个趋势:人与人之间愈益相似,同时愈益封闭 自由派;贵族派;民主派 过度政治化;过度私人化 二、托克维尔的书与其时代 如何控制民主制而非放弃民主制 多数暴政;温和专制 自由意愿的丧失 恐惧:平等的趋势 三、永远的同时代人 第二章 卡尔马克思 第一节 早年的思想历程:从青年黑格尔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 应对早期现代性危机 科学社会主义 黑格
7、尔哲学:唯心主义的社会理论 否定黑格尔理念和国家观 确立终身理论活动目标 国家和市民社会;自由、平等、解放 政治解放VS人类解放 无产阶级;私有财产废除 人道主义色彩的理论体系和劳动到历史唯物主义 第二节 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体系:历史唯物主义 静态社会学理论;动态社会学理论 一、社会形态理论 1、基本概念 生产力,即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用来改造自然、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 生产关系,即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为了进行物质生产过程而形成的那些社会交往或社会联系 经济基础,指的是社会的经济结构,在内容上包括了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指的是一定的“经济结构
8、”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全部法律设施、政治设施和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法律的、政治的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社会形态比社会更好的表明具体历史性质 2、基本命题 生产关系的性质一定要和生产力状况相适应 上层建筑的性质一定要和经济基础的状况相适应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上述两个命题之间具有近义性甚至同义性 二、社会变迁理论 1、社会变迁的基本动力 两大矛盾 具有发生学上的先后顺序 生产力更加活跃、更易变化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进程,历史不过是追求者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2、社会变迁的历史过程和未来方向 部落所有制 古代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 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 资本主
9、义所有制 共产主义 亚细亚社会、古代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末期 三、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 阶级的无明确定义;与“生产关系”密切相关 阶级与分工 阶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 阶级与斗争和冲突 阶级斗争推动历史进步 阶级的存在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第三节 马克思论现代性:资本主义及其后果 现代社会是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而建立的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或“资产阶级社会” 商品生产;剩余价值形式的改变;劳动力;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逻辑限制了机器大工业
10、生产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实现过程 资本主义经济秩序周期性危机的原因: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比例性要求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状态之间的矛盾;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求与平均利润率不断下降趋势之间的矛盾;生产的无限扩大趋势与社会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相对而言不断趋于缩小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阻碍了机器大工业条件下劳动过程的合理化趋势:旧的分工制度;工人无生命的存在;工人难以摆脱资本家的剥削,缺乏技能和知识 社会日益两极分化和工人阶级普遍贫困化 第四节 走向“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对“现代性”的超越 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勾画:公有制;按需分配;商品、市场消失;消灭固定分工;消灭对立,国家消亡; 暴
11、力革命 无产阶级承担历史使命 社会主义革命应该也只能首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发生;同时发生 没有经历资本主义制度或正在经历但生产力水平尚不发达的国家不应该也不可能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三阶段:革命转变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高级阶段 第五节 马克思社会学理论的影响极其引发的争论 广泛、深入、持久 1、如何看待经济因素在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2、基本概念理解问题 3、基本命题理解问题 4、前期马克思主义和后期马克思主义思想关系的问题 是否根本断裂;两种取向的马克思主义 5、“五形态发展模式”普遍有效性问题 6、现代性分析 马克思;孔德和涂尔干;韦伯;吉登斯 理论与实践的不
12、符 第三章 埃米尔涂尔干 实证主义社会学模式最终创立 第一节 涂尔干的生平与基本理论关怀 库朗热和布特鲁 论社会分工社会学研究方法论自杀论社会学年鉴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学院派社会学家 19世纪西方发达国家在从前工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危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精神危机 理解危机思路:马克思主义者思路;密尔等自由主义者的思路;梅斯特尔等保守主义思路;孔德等实证主义社会学家的思路 第二节 现代性危机的根源:社会转型与失范 社会分工论 现代经济生活中存在着法律和道德的失范状态 自由是一系列规范的产物 失范原因:社会容量和社会密度促进了劳动分工;劳动分工改变了社会团结的基础;机械团结和有
13、机团结,在不同时代比重不同;劳动分工促进了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的过渡 分工:创造了新的生存条件;加强了人们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个性发展 反常分工造成社会矛盾和冲突,社会失序和社会危机 三种反常分工:失范的分工;强制的分工:原因是竞争者之间存在着各种外部竞争条件的不平等状况;不适当的分工 更重视失范的分工,失范是社会危机的主要根源 第三节 消除危机的处方:职业群体与职业伦理建设 危机产生于集体意识和社会规范的丧失 反对马克思 区分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否定前者,支持后者 孔德重建社会秩序两方法 法人团体层次上的集体意识和行为规范 法人团体的起源、发展及随着大工业产生和发展而逐渐衰落 国家在大工业时代的
14、局限性;必须重建与大工业相适应的法人团体 建立公共制度 职业群体道德力量,为个人提供一个近期目标、对其产生强烈和持久影响的社会环境 国家作用;社会整体层次上的集体意识和社会规范 国家解放个人;维持国家作用:公共道德;制度建设 国家、个人、法人团体的相互辅助和相互制约 第四节 社会学研究方法论 社会现象:不同于社会中的普遍现象;独立于个人的特殊现象;包括动作状态和存在状态,后者是前者的固定 社会现象看做客观事物;具有外在性、突生性、强制性;不能用理解的方式研究 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一、对社会现象的外部特征进行客观的观察 排除所有成见 根据社会现象的共同外部特征进行定义 客观的观察事物的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大 社会学 考研 笔记 西方 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37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