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审驴(1).docx
《包公审驴(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包公审驴(1).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包公审驴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断案故事,整个故事可以概括为“换驴审驴得驴”三个部分:王五借以养家糊口的、漂亮的驴被人在市镇上掉包;他无奈将驴告上法庭;包公利用驴能够认路的特点,通过巧妙“审”驴捉住了小偷。审驴的过程中,包公的巧用计谋、对于穷人的一视同仁,对于疑难案件的从容应对都让我们叹服。在其中,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调换,而不是偷走,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失主有些安慰,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最终证明是害人害已,是要不得的。这篇课文属记叙文,记叙顺序非常清晰,故事情节不复杂,易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大意,并能把握文章“审驴”这一重点部分。 学情分析
2、: 包青天,是我国艺术舞台上家喻户晓的一个人物形象,他黑脸如木炭,一身正气,孩子们在影视作品中对他有所知晓。本课基于孩子们对包公的这一点认识,通过神奇的“审驴”案使孩子们加深对包公的了解,并从中受到教育。 设计理念: 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设计正是依据此理念,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自读质疑,自读释疑,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与文本充分对话,获得阅读体验。教师珍视学生独特的发现、感受、理解与体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审”、“
3、懊悔”、“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 3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精读课文中“审驴”部分,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并品味对人物语气、动作、表情描写的妙处,学习侧面描写的作用。 4通过表演课本剧加深理解与认识,并培养表达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师:上课之前,老师想问一个问题:知道哪些含“马”的成语? “老马识途”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说出了动物什么本领呢? 认路的本领除了马,还有吗? 师:对,驴也有这种本性,在宋朝的时候,包公就运用了驴的本性破获了一桩离奇的案件。上节课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包公。 师检查批注:铁面无私、严明执法的清官 师提示批注:“公”其实是
4、古人对人的一种尊称。 师:同学们对包公有了这么多的了解,包青天就是因为为官清廉,破获了很多案件。过去破案有被告和原告,过去在衙门里破案叫“审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包公审驴的故事。 师引:注意读重点哪个字?听出来了,同学们把“审”字读得很重,再读一遍。 二、依题质疑,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回顾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主要讲了王五的好毛驴在市镇被人偷换成一头瘦驴后,气愤地到官府报了案。包公运用智慧,从毛驴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地破了案。 师:你将本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得比较全面,真是不错。 2师:回顾上节课我们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提出的问题, 生回答提出的问题:包公为什么要
5、审驴?包公是怎样审驴的?包公审驴最后的结果怎么样? 3、师: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呢?按事情发展顺序,我们提出的问题就可以概括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课文分成了几部分? 4做提纲笔记,理清文章的脉络,引导学生将课文的每一部分加一个小标题。 师板书: 第一部分 换驴 第二部分 审驴 第三部分第一部分:刘五告的是谁?他为什么告驴? 1、生找出描写两头驴的句子,出示描写这两头驴的句子,生读这两句话。 师:刘五有这么好的一头驴,你读了以后有什么感受呢? 可是当他的驴被换成那么难看的一头驴,他的心情变成怎样的呢? 师:看到被换掉的驴,刘五心里是怎么想的呢?找一找第二自然段,读一读刘五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35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