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用功才有真才实学.docx
《勤奋用功才有真才实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勤奋用功才有真才实学.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勤奋用功才有真才实学勤奋用功才有真才实学 天才的人是有的,那是人们成才的一种内因。但是天才不一定能成才,历史上幼年聪明伶俐,却不立远大志向,也不勤奋学习,长大后碌碌无为变成庸才的也很不少。另有一些青少年,天资聪颖,但是读了几本书,有了一点儿基础知识以后,便自高自大,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看不起别人,甚至处处出言不逊,打击别人,抬高自己。于是良师益友视之为鸱枭,不敢再接近他;而他自己固步自封,学问到此为止,终于成了半瓶醋、半桶水,难以真正成才了。所以,有了天才的内因,还必须自幼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努力,刻苦用功,不断求进步,才能真正成才。勤奋刻苦是自己的事,和树立远大志向一样,别人代替不了,也不能硬
2、加压迫,所以也是成才的内因,并且是比天才和立志更为重要的内因。那些自幼不很聪明,甚至智力略低于常人的人,因为他自知不如别人,就自幼立定了迎头赶上的志向,以求弥补自己的不足,学习上肯加倍努力地孜孜以求,不断进取,到头来终于得以成才的也大有人在,而且这样的成才更为可贵,对别人更有启发。古人把求学与成才比作植树,春天肯为树木松土浇水施肥,秋天才能获得丰收的果实。这种比喻是颇为恰当的。 这里先举些本来有天才,而又很勤奋用功,后来终于成才的实例: 春秋时期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有人说他是生而知之者,可见他在幼年是很聪明的,但是他的家庭并不富裕,幼年未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学问是从15岁那年起,自己知道发
3、奋读书了,通过勤学好问的刻苦自学,才逐渐地积累起来的。他曾经说过,他在学习的时候,从来也不会感觉到厌倦。他读易经的时候,把这部用竹简编写的书翻来覆去地读了许多遍,连串在竹简上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三次,这就是“孔子读易,韦编三绝”的故事。韦,就是熟牛皮。韦编,就是串在竹简上的牛皮带子。坚韧的牛皮带子都给磨断了三次,这说明孔子读易经是多么的勤奋用功。读易经如此,读其他书也莫不如此。正是因为孔子既有天才,而又勤奋好学,所以后来他才能成为一个大学问家,成为影响中国达二千多年之久的大圣人。 东汉时期的王充,自幼不同于其他儿童,别人喜欢捕雀捉蝉,他却喜欢读书写字。六岁时,父亲开始教他读书,他过目不忘。八岁
4、进书馆读书,同学百余人,几乎人人都因为顽皮或成绩差而挨过老师的鞭子,只有王充循规蹈矩、成绩优良而受到老师夸奖。老师教他读论语、尚书,他一天能背诵千余字,并且能懂得意思,真可以说有点儿天才。他并不以自己有天才而自满,而是一直勤奋好学,刻苦用功。正是因为他以勤奋出名,所以出身寒素的他才得以被保送到京城洛阳的太学里去读书。进了太学,在良师益友的教育与熏陶下,他更加发奋用功了。他的老师班彪讲课时喜欢旁征博引,内容十分丰富。王充对老师引证过的材料,一定要找出来亲自读一遍,有了体会,才自信完全懂得老师所讲的内容了。他在太学读书几年,太学里收藏的书都读遍了,于是他在课余去洛阳街上书铺里读书。他买不起书,但是
5、每本书他只要读过一遍就能背诵。如此有天才而又很勤奋的王充,后来终于成长为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他的不朽著作论衡,被誉为“黑夜里发射出的人民智慧之光的明灯”,由此可见其内容的精湛。像王充这样天才加勤奋的成才典型,对人们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南北朝时期南方梁朝的王筠,自幼聪明过人,七岁能写文章,16岁那年写的芍药赋,文辞极美,被人们广为传诵,在乡里颇有点儿名气,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天才少年。可是王筠并不因为自己聪明过人而骄傲,他为人十分谦虚,学习十分刻苦。他读五经,每部都读了七八十遍。他尤其爱好左氏春秋,把它读得滚瓜烂熟,并且还从头至尾抄写了五遍。他抄书成了习惯,从十三四岁起,每读一部书,都要把这部书整
6、个抄写一遍。除了左氏春秋外,他抄写周官、仪礼、国语、尔雅、山海经、本草各两遍,子史诸集各一遍,抄成的本子,共有百余卷。王筠自己说,经过这样又读又抄,做到了眼到、口到、手到,书中的内容才记得牢牢地永远不会忘记了。因为王筠如此刻苦用功,所以他的学问大有长进,文章越写越好,连当时著名的文学家沈约,每次读到他的文章时,都要反复吟诵,自叹不如。后来王筠受到重用,充分发挥了他的才干。他做过尚书吏部郎、秘书监、光禄大夫、太子詹事等官,不光在政治上很有建树,并且还著书百余卷,流传后世。 南北朝时期北齐的著名学者李铉,自幼十分聪明,但因家庭贫穷,九岁那年靠着亲戚朋友的帮助才开始上学读书。他一边上学,一边还得帮助
7、家里干地里的农活。农忙季节还要暂时停止学习,抢收抢种。但是李铉读书比别人用功,成绩也比其他同学要好得多。16岁那年,他就读完了诗经、尚书、礼记、周礼、仪礼、左传等儒家经典,写了许多读书笔记。在家乡已经没有人再能教他了,他便和同学结伴外出求学,拜在当时享有盛名的儒学大师徐遵明门下受业。李铉跟徐遵明学了五年,五年中许多日子都是黎明即起,到深夜才睡觉,连睡觉时也常常是衣不解带,偶有心得就赶快起来写读书笔记。他这样勤奋刻苦地学习,终于继承了老师的学问,以名列前茅的优异成绩告别老师回家。后来李铉把自己的读书笔记整理成书,完成了孝经义疏、论语义疏、毛诗义疏、三礼义疏、春秋三传异同、周易义例等多种著作,成了
8、当时很著名的一位学者。 唐朝的李绅,写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悯农诗,是人们所熟知的著名诗人。他六岁丧父,母亲卢氏亲自教他读书。李绅天资聪颖,接受能力极强,是个与众不同的天才少年。在母亲的教育下,李绅知道聪明还必须加上刻苦用功,学业才能有所成就。他特别喜欢诗,每读一首前人的著名作品,都要十遍百遍地吟诵,不但要求自己能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并且还要求自己能体会诗中的意境和用字押韵的精妙之处。李绅15岁时,寄住在无锡惠山寺里读书,在寂静的寺院中,在惠山的松林怪石之间,他更加刻苦用功,专心致志地读书,写下了许多诗篇。悯农二首,就是他观察了山下农民的辛勤耕耘和贫苦生活、地主收租时的残酷剥削以后,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勤奋 用功 真才实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35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