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复习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复习题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复习题精选 1、营养: 是有机体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有效成分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的全部过程。 2、养分: 食物中能够被有机体用以维持生命或生产产品的一切化学物质,即通常所称的营养物质或营养素、养分。凡能提供养分的物质叫食物或饲料。 3、动物营养学:研究营养物质摄入与动物生命活动和生产之间关系的科学。 第一章 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 一、填空: 1、饲料的养分概括为: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水,等六类。 2、饲料养分对动物机体的一般功能概括为:,等。 3、养分的一般表示方法为:。,等。 二、判断正误: 1、饲料中的能
2、值主要取决于其脂肪含量的高低,脂肪含量越多,则其能值越高。 2、动物的饮水量等于采食干物质量。 3、动物机体内的水分亦同饲料植物一样含量变化很大。 4、动物性饲料本身不含CF 四、单项选择: 1、调节动物动物生长、生产、繁殖和保证动物健康所必需的一类为量营养物质称为 A、氨化物 B、蛋白质 C、脂肪 D、维生素 2、绝干物质的指干物质状态在 A、90% B、98% C、无水 D、100% 三、问答: 饲料的概略养分 动植物体在化学组成方面有何差异? 第二章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 1、消化的概念 饲料中的养分变成为能被动物吸收形式的过程。 2、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消化方式的异同 单胃动物:主要是酶的消
3、化,以微生物消化较弱。 反刍动物:前胃(瘤胃、网胃、瓣胃)以微生物消化为主,主要在胃内进行。皱胃和小肠消化与非反刍动物类似,主要是酶的消化 禽类:对饲料中养分的消化类似于哺乳单胃动物的消化 3、消化方式:包括物理性、化学性和微生物三种。物理性是磨碎、增加表面积和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是将营养物质的大分子变为小分子;微生物是将营养物质的结构降解,合成新物质。 第四章 蛋白质与动物营养 一、概念: 1、粗蛋白质:饲料中含氮物质的总称。 2、氨化物:饲料中所含的非蛋白质含氮物质的总称。 4、代谢粪蛋白质:随粪排出的蛋白质并非全部来自消化的饲料蛋白质。其中包括肠道脱落粘膜及肠道分泌物、残存的消化液等,这部
4、分蛋白质称代谢粪蛋白质。 1 7、必需氨基酸:在动物组织内不能合成或能合成,但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通过饲料外源提供的氨基酸。 8、非必需氨基酸:在动物组织内合成,无须靠饲料直接提供即可满足需要的氨基酸。 9、限制性氨基酸:饲料中某一种氨基酸的缺乏会影响其他氨基酸的利用,称这一缺乏的氨基酸为限制性氨基酸。 10、氨基酸平衡;日粮中各种必需氨基酸在数量和比例上同动物特定需要量相符合,即供给与需要之间是平衡的,一般指与最佳生产水平的需要量相平衡。 二、填空: 1、构成动物机体的蛋白质其功能可概括为:、。 2、饲料中的含氮物质包括和。 3、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概括为、等。 5、第一限制性氨基酸通常是
5、、为第二限制性氨基酸。 6、日粮中蛋白质的品质好坏是指饲料中所含的和而言。 7、在动物饲料中过多的添加一种氨基酸会影响另一种氨基酸的效价,或者说会增加对一种氨基酸的需要量,我们称这一现象为。 三、判断正误: 1、反刍动物的蛋白质营养过程是一种饲料蛋白质的营养过程,它所吸收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饲料蛋白质本身的氨基酸构成 2、单胃动物的蛋白质的营养是一种饲料蛋白质的营养过程。 4、日粮中各种必需氨基酸保持平衡,一般来说就不会出现氨基酸的拮抗作用。 5、对单胃动物来说,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很重要,故过量添加氨基酸有利于单胃动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6、饲料中氨基酸的可利用率是指氨基酸穿过肠
6、壁被吸收的程度。 7、反刍动物对饲料中供给的氨基酸种类与数量要求较单胃动物严格,因为瘤胃微生物的活动条件要求较严格。 8、所谓非必需氨基酸即对动物来说不必要的氨基酸。 9、所谓必需氨基酸仅对单胃动物来说有意义,对反刍动物无实际意义。 10、瘤胃氮素循环的唯一意义,就在于能使食入蛋白质尽量转化为菌体蛋白 四、单项选择: 1、饲料中含氮物质总称: A、蛋白质 B、粗蛋白质 C、氨化物 D、非蛋白氮 2、单胃动物吸收利用蛋白质的形成是( C) A、氮 B、氨 C、氨基酸 D、非蛋白氮 3、单胃动物的蛋白质营养是一种的营养过程 A、氨基酸 B、饲料蛋白质 C、瘤胃微生物蛋白 D、氨化物 4、在动物组织
7、内不能被合成或能合成但不能满足需要,必须通过饲料外源提供的氨基酸称之为。 A、NEAA B、必需氨基酸 C、限制性氨基酸 D、NPN 5、饲料蛋白质在消化酶作用下分解产生的氨基酸称为。 A、必需氨基酸 B、外源性氨基酸 C、内源性氨基酸 D、限制氨基酸 6、动物体组织在组织蛋白酶作用下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和糖类等非蛋白质在体内合成的氨基酸称为 2 A、外源性氨基酸B、非必需氨基酸 C、内源性氨基酸D、必需性氨基酸 7、动物在没有食入蛋白质日粮时由粪中排出的氮称为 A、内源氮 B、外源氮 C、粪氮 D、尿氮 8、动物在没有食入蛋白质日粮时由尿中排出的氮称为 A、外源氮 B、尿氮 C、内源尿氮 D、粪
8、氮 9、若日粮必需氨基酸总量较多,但相互间比例与动物体需要不相适应,一种或几种氨基酸数量过多或过少则会出现氨基酸平衡失调、这种现象称为 A、氨基酸失衡 B、氨基酸过量 C、氨基酸拮抗 D、氨基酸中毒 10、当日粮中添加过量的氨基酸而引起动物的中毒,这种现象称为 A、氨基酸拮抗 B、氨基酸过量 C、氨基酸失衡 D、氨基酸协同 11、过多的添加一种氨基酸则影响另一种氨基酸的效价,即增加对另一种氨基酸的需要量。这种现象称为 A、氨基酸失衡B、氨基酸过量C、氨基酸拮抗D、氨基酸的限制作用 13、当营养物质被吸收说明这种营养物质 A、可吸收 B、可利用 C、可代谢 D、可消化 14、一种营养物质既可被吸
9、收,又可供作细胞合成的原料,表明这种营养物质 A、可利用B、可吸收C、可代谢D、可消化 15、将两种以上的含有不同必需氨基酸的饲料混合起来相互补充并提高了营养价值的作用称为 A、氨基酸的拮抗作用B、氨基酸的互补作用C、氨基酸的协同作用 D、氨基酸的限制作用 16、反刍动物蛋白质的营养的特点 A、非蛋白氮的利用 B、瘤胃中的氮素循环C、瘤胃微生物蛋白质的营养 D、过瘤胃蛋白 17、未经瘤胃微生物酶降解的饲料蛋白质直接进入后部胃肠道,通常称这部分饲料蛋白质为 A、微生物蛋白质B、纯蛋白质C、菌体蛋白质D、过瘤胃蛋白质 19、在瘤胃中被发酵而分解的蛋白质称为 A、瘤胃降解蛋白B、微生物蛋白C、饲料蛋
10、白D、纯蛋白 20、各种氨基酸平衡的蛋白质称之为 A、纯蛋白质B、理想蛋白质C、平衡蛋白质D、可利用蛋白质 五、多项选择: 1、粗蛋白质 A、是饲料中含氮物质的总称B、包括纯蛋白质、氨化物C、还包括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D、其含量以凯氏定氮法测得的氮含量乘以蛋白质的转换系数6.25 2、氨基酸是 A、蛋白质基本构成单位 B、构成不同种类的蛋白质,且其分子量形状不同 C、禽畜机体利用蛋白质的基本形式D、不同种类的蛋白质溶解性、物理形状和生物学机能各不相同 3、单胃动物对饲料蛋白质的消化 A、主要是消化道分泌的蛋白质消化酶对蛋白质的水解过程 B、主要是微生物酶的消化水解过程 C、微生物酶的消化过程是极
11、其微弱的 D、以微生物的消化过程为主,消化道分泌的酶的消化为辅 5、必需氨基酸是指 3 A、体内不能合成的氨基酸 B、能合成但不能满足需要的氨基酸 C、必须通过饲料外源提供的氨基酸 D、体内不可缺少的氨基酸 6、限制性氨基酸是指(A、B)。 A、饲料中缺乏的某一种氨基酸 B、饲料影响其他氨基酸利用的氨基酸 C、必需氨基酸 D、内源性氨基酸 7、通常将(A)称之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B)则称之为第二限制性氨基酸。 A、饲料中最缺少的 B、其次缺少的 C、动物最必需的 D、不太必需的 8、所谓氨基酸平衡和(B)同相符合。 A、各种必需氨基酸在数量上 B、比例上 C、动物特定需要量相符合 D、种类上
12、 9、合理的必需氨基酸的利用要求(A)和(B)适当。 A、种类齐全 B、比例适当 C、与动物需要量相符 D、限制性氨基酸的种类齐全 13、蛋白质在动物体内的生理意义:(A、B、C、D) A、是动物机体的结构物质 B、是更新组织的必需物质 C、是动物机体内的功能物质 D、可供作能源物质 六、问题; 蛋白质的营养功能: 瘤胃肝脏的氮素循环。 第五章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一、概念; 1、粗纤维;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是一类不易溶解的物质。 2、无氮浸出物:是一类易溶解的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二糖和多糖等物质。 二、填空: 1、碳水化合物的功能概括为:,等。 2、粗纤维为一组由:、等组成的混合物。
13、4、饲料中粗纤维含量愈高,其本身的愈低。 5、碳水化合物分为和两大类。 6、单胃动物的碳水化合物营养主要是依靠糖和淀粉酶解后的。 三、判断正误: 1、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形式主要是单糖 2、饲料中粗纤维含量高利于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需要 3、饲料中木质素含量高,会影响饲料的消化率,故被称为非营养性物质 4、单胃动物的饲粮中提高粗纤维含量,可提高其它饲料的消化率 5、粗纤维对单胃动物来说,是主要的供能物质 四、单项选择: 1、粗纤维 A、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B、不能作为营养物质 C、单胃动物不能利用 D、对动物来讲既有营养作用,也有妨碍营养的作用 2、单胃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形式
14、以(B)为主。 A、麦芽糖 B、葡萄糖 C、蔗糖 D、乳糖 3、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以(A)为主。 A 、挥发性脂肪酸形式 B、葡萄糖形式 C、粗纤维 D、 A、B 4 6、粗纤维中最难消化的成分是(D) A、纤维素 B、半纤维素 C、碳水化合物 D、木质素 五、多项选择: 1、碳水化合物在动物体内的营养功能可概括为:(A、B、C、D) A、形成动物体组织的必需物质 B、是动物体内的主要来源 C、可作为动物体营养贮备物质 D、是合成乳脂、乳糖和非必需氨基酸的重要原料 2、粗纤维是一组 :(A、B)。 A、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等组成的混合物 B、是各种动物,尤其是草食动物不
15、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C、完全不能被动物吸收利用的物质 D、能被所有种类动物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 3、粗纤维作为营养物质是因为:(A、B、C) A、体积大,吸水量多,不易消化,可填充胃肠道,使动物食后有饱腹感 B、粗纤维在瘤胃和盲肠中经微生物发酵产生各种挥发性脂肪酸,以作为反刍动物合成脂肪、葡萄糖及氧化恭能的原料 C、具有刺激消化道粘膜,促进胃肠道蠕动和粪便的排泄 D、含有动物体内不可缺少的元素 5、单胃动物的碳水化合物营养(A)分解碳水化合物,以(C)的形式利用 A、主要依靠淀粉酶、乳糖酶、麦芽糖酶及蔗糖酶等作用 B、单糖 C、葡萄糖 D、蔗糖 6、碳水化合物在反刍动物的消化道中主要以(A)形式被
16、吸收利用,以(C)形式被吸收利用的数量很少。 A、挥发性脂肪酸 B、游离脂肪酸 C、单糖 D、淀粉 7、中性洗涤纤维即(A)不溶解于(C) A 、NDF B、ADF C、中性洗涤剂即十二烷基硫酸钠 D、酸性洗涤剂 8、酸性洗涤纤维即(B),不溶解于(D) A、ADS B、ADF C、中性洗涤剂 D、酸性洗涤剂 9、碳水化合物是(A、B) A、植物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通过光合作用所形成的,并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的一类有机物质 B、包括糖、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 、木质素、果胶及粘多糖等 C、是一类含氮的有机物 D、是一类不溶性的化合物 10、粗纤维(A、B、C) A、是植物中含量极其丰富的一中碳
17、水化合物 B、主要是作为结构物质而存在 C、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D、存在于动物体内 六、问答: 比较反刍动物与单胃动物对n消化、吸收、代谢的异同。 第六章 脂肪营养 一、概念: 酸价:用以中和1g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皂化价:皂化1g油脂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氢化作用:由不饱和脂肪酸变成饱和脂肪酸的性质称为 必需脂肪酸: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供给的不饱和脂肪酸。 非必需脂肪酸:在动物体内能合成,不需饲料供给的脂肪酸。 二、填空: 5 动物体所需的三种必需脂肪酸为、。 脂肪的酸价反应了脂肪中含的多少;皂化价反映了结合脂肪酸及其。氢化作用反映了脂肪酸的。
18、单胃动物体脂肪易于鹿、牛、羊体脂肪而发生酸败,说明单胃动物的体脂中脂肪酸多,而鹿牛羊体脂肪中脂肪酸多。 由于反刍动物的瘤胃中具有,故其体脂肪中的比例高。 脂肪的营养功能可概括为:,。 必需脂肪酸的生理作用概括为:,。 三、判断正误: 在植物性饲料中脂肪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被单胃动物采食吸收后,不经氢化即直接转变为体脂肪,故单胃动物体脂内不饱和脂肪酸高于饱和脂肪酸 反刍动物的瘤胃具有使不饱和脂肪酸变为饱和脂肪酸的氢化作用 对于幼龄反刍动物来说,供给必需脂肪酸尤为重要 所谓非必需脂肪酸即动物体内不需要的脂肪酸 四、单项选择: 凡溶解于乙醚中的饲料有机物质通称为 A、脂肪 B、粗脂肪 C、真脂肪
19、 D、类脂肪 3、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与氢反应,其中的双键变成单键,由不饱和脂肪酸变成饱和脂肪酸这种性质称为 A、加成作用B、氢化作用C、皂化作用D、酸败作用 4、脂肪酸败的实质是 A、氢化作用B、氧化作用C、水解作用 D、饱和作用 5、天然油脂暴露在空气中会自发发生氧化作用,生成过氧化物,再继续分解产生低级的醛、酮、酸等化合物,同时放出令人不快的气味和味道,这种现象即为 A、腐败 B、氧化 C、酸败 D、发霉 6、单胃动物对脂肪的消化是在 A、小肠中通过胰脂肪酶的作用进行的B、在胃中乳化C、小肠中通过胆汁乳化D、胰液乳化 7、饲料脂肪在反刍动物的瘤胃中可发生 A、氧化作用B、酸败作用C、水解
20、作用D、氢化作用 8、动物脂肪的软硬取决于 A、不饱和脂肪酸的数量B、脂肪酸的氧化程度C、脂肪酸与甘油的比例D、采食饲料的性质 9、动物体内不能合成的不饱和脂肪酸,必须由饲料供给的称为 A、NEFA B、必需脂肪酸 C、挥发性脂肪酸 D、游离脂肪酸 10、脂溶性维生素必须溶解在中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 A、乙醚B、脂肪C、水D、类脂 五、多项选择: 1、脂肪是 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根据其结构的不同,可分为真脂肪和类脂肪两大类 是一类含氮有机物 D、是一类可溶性碳水化合物 6 2、真脂肪即,它是由构成的故又称为 A、类化合物 B、甘油三酯或三甘油酯 C、1分子甘油,3分子脂肪酸D
21、、中性脂肪 3、类脂肪是指 A、含磷或含糖或含其他含氮物的脂肪B、磷脂、糖脂、固醇及蜡质C、甘油和脂肪酸构成酯 D、B、C、 4、脂肪的营养功能可概括为: A、脂肪是动物热能来源的重要原料B、脂肪是构成动物体组织的重要原料C、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D、可为幼小动物提供必需脂肪酸 5、必需脂肪酸的生理作用: A、是构成动物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B、与脂代谢有关C、可作为体内合成前列腺素的原料D、与动物的精子形成有关 6、必需脂肪酸包括 A、亚油酸B、亚麻酸C、花生四烯酸D、不饱和脂肪酸 8、反刍动物的体脂肪组成中比例明显大于,这是由于瘤胃微生物的 作用的结果。 A、挥发性脂肪酸B、饱和脂肪酸C、不饱
22、和脂肪酸D、氢化 六、问答 反刍动物、单胃动物对脂类的消化吸收的特点比较 必需脂肪酸的营养功能: 脂肪的营养功能: 第七章 能量营养 概念: 1、饲料总能:单位饲料中的有机物质经完全氧化后释放出的能量, 即称为总能。 2、消化能:是已消化养分所含的总能量,亦即消化能=总能粪能。 3、代谢能:消化能。 4、饲料的净能:又称生产能,等于饲料的代谢能减去食后的体增热。 5、体增热:亦称特殊动力作用,即当动物采食后,动物体产热的增加量。 二、填空: 1、在饲料所含的养分中,作为有机营养物质并能产热的有:,三类。 4、饲料的真消化能=)。 5、代谢能=。 6、为提高饲料的净能值,必须提高饲料的和。 7、
23、影响净能值的主要因素有和。 8、影响代谢能值的主要有:、等因素。 9、影响体增热的诸因素为:、 动物年龄)和等。 三、判断正误: 1、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在体内氧化产生的热量相等于测热器中实测的值 2、蛋白质在动物体内不能充分氧化,部分形成尿素等随尿排出体外,故每克蛋白质在体内氧化比在体外燃烧时产生的热少一些。 四、单项选择: 1、单位重量的饲料有几种物质彻底燃烧后产生的热量称为饲料的 7 A、消化能 B、总能 C、热姆 D、代谢能 2、消化能的代号即: A、DE B、GE C、ME D、UE 3、代谢能的代号即: A、DE B、ME C、GE D、FE 4、净能的代号即: A、GE B、FE C
24、、DE D、NE 9、动物利用净能来生产产品,这样的净能称为 A、维持净能 B、生产净能 C、Nef D、产脂净能 10、已被消化的养分所含的能量称为: A、ME B、消化能 C、代谢能 D、生产能 11、可被动物吸收供代谢用的养分所含的能值称为:(B)。 A、FE B、代谢能 C、NE D、真代谢能 12、完全可供机体生命过程所需要的能量或贮备在动物产品中的能量。 A、代谢能 B、消化能 C、净能 D、生产能 五、多项选择 1、消化能是(A、B、D) A、DE B、已消化养分所含的能量 C、OE D、等于总能粪能 2、代谢能是(A、B、C) A、等于消化能 B、ME C、可被吸收供代谢用的养
25、分所含的能值 D、DE 3、饲料的净能(A、B、C、D) A、又称生产能 B、是完全可供机体生命过程所需要的能量。 C、或贮备在动物产品中的能量 D、NE 8、饲料的总能在动物体内可转化为 A、消化能 B、代谢能 C、净能 D、总消化养分 10、总能在体内转化过程中所损失的能量有:(A、B、C) A、粪能、尿能 B、气体能 C、体增热 D、维持净能 六、问答: 饲料的能值及其在体内的转化过程 第八章 维生素营养 一、概念: 维生素:维生素调节动物生长、生产、繁殖和保证动物健康所必需的有机物质,是一类微量营养物质。 二、填空: 1、维生素是和所不可缺少的有机物质。既不是动物的,又不是,但却是机体
26、的必须参加者,属于活化剂。 2、动物的维生素来源主要有:,前者称为,后两者均称为。 3、维生素A生理功能概括为:。 4、维生素D主要参与动物机体的代谢,其活性形式为。当维生素D缺乏时,动物会出现、等临床症状。 8 5、水溶性维生素主要有及。其中B族包括、等。 8、脂溶性维生素包括、四种。 三、判断正误: 1、维生素作为一种有机物质,它不但参与体内代谢,而且亦是构成机体的一类重要物质。 一般地,维生素在动物机体内部都有贮存,即使短期内缺乏或不足,也不会影响机体的代谢过程。 四、单项选择: 3、由动物消化道中微生物合成,及动物体本身的某些器官所合成的维生素称为。 A、水溶性维生素 B、必需维生素
27、C、内源性维生素 D、复合维生素 4、维生素D调节体内的(A) A、Ca、P代谢 B、多种酶的活性 C、不饱和脂肪酸的抗氧化 D、矿物质代谢 6、VE和微量元素协同保护体内。 A、Ca B、Se C、Co D Cu 10、维生素中唯一含有微量元素的是 A、VC B、VB1 C、B12 D、 VE 五、多项选择: 1、维生素是 A、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的物质 B、必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物 C、一类化学物质 D、一类具有营养作用的有机物质 2、维生素的特点: A、存在于天然饲料中的生物活性物质。 B、每种维生素都具有别种物质所不能起的特殊作用 C、动物日粮中缺乏任何一种所需的维生素都会引起特
28、定的缺乏症,最严重时会导致动物死亡。 D、不是供给动物热源的物质,也不是合成体组织的原料,机体仅需微量就可满足正常生理功能的需要。 3、维生素包括:两大类。 A、脂溶性维生素 B、水溶性维生素 C、维生素A D、维生素C 4、维生素A的生理功能可概括为: A、维持正常视觉 B、维持粘膜上皮细胞的正常结构 C、调节有关养分代谢 D、促进动物生长 第九章 矿物质营养 一、概念: 1、常量元素:占动物体重0.01%以上的元素。包括:Ca、Mg、Na、K、P、S、Cl等 2、微量元素:占动物体重0.01%以下的元素,主要包括Fe、Cu、Zn、Mn、I、Co、Se等。 二、填空: 1、常量矿物质元素包括
29、:、等,微量元素主要包括、等 3、动物机体对矿物质的需要包括:。 4、矿物质元素的功能概括为:,。 三、判断正误: 1、微量元素硒和维生素E具有相似的抗氧化作用。 五、多项选择: 9 3、单胃动物由于水解的能力低,因此其利用率高。 A、消化道 B、植酸磷 C、胃 D、有效磷 4、反刍动物细菌具有水解的能力,因而对其利用率高。 A、瘤胃 B肠道 C、植酸磷 D、有效磷 9、矿物质 根据含量分为与两大类。 A、常量元素 B、微量元素 C、必需元素 D、非必需元素 10、矿物质根据生物学作用分为与两大类。 A、微量元素 B、必需元素 C、常量元素 D、非必需元素 饲料部分 国际饲料的编号方法 每个饲
30、料有一个标准号, 3节、6位数、8大类的编码系统 每类饲料可供999*16种饲料编号,8大类可供999*16*8种饲料编号 饲料分类原则 自然含水量 DM中CF DM中CP 45 % 18 % 20% 国际饲料分类法的八大类别 粗饲料、青绿饲料、青贮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添加剂 中国饲料分类法的亚类 . 青绿饲料 . 树叶类 . 青贮饲料 . 根、块茎,瓜果类 . 干草类 . 农副产品类 . 谷类 . 糠麸类 . 豆类 . 饼粕类 . 糟渣类 . 草籽果实类 . 动物饲料类 . 矿物饲料类 . 维生素类 . 添加剂 (17)油脂及其他 粗饲料:指自然状态下水分在4
31、5以下、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18 %,能量价值低的一类饲料。 干草调制方法 1、田间干燥法 2、草架干燥法 3、化学制剂干燥法 自然干燥法 人工干燥法 干草调制过程中养分的变化 一、生物化学变化 晒制初期,刚刈割的青草其细胞并未死亡,活细胞必须要进行呼吸作用,其结果是水分通过蒸腾作用而减少,植物体内贮藏的部分无氮浸出物水解成单糖,作为能源而消耗掉,有少量蛋白质也被分解成氨基酸为主的氨化物。 当水分减少到40-50,细胞失去恢复膨压的能力以后才逐渐趋于死亡,呼吸作用停止,细胞死亡以后,植物体内继续进行着氧化破坏过程。参与这个过程的,除植物本身的酶类以外,还有各种微生物的活动而产生的分解酶,在两
32、者联合作用下,氨化物被进一步分解成氨而损失,糖类则被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胡萝卜素受到体内氧化酶的破坏和阳光的漂白作用而损失。这一过程一直进行到青草水分较少到17以下,酶类作用才停止。这一时期内,水分是通过死亡的植物体表面蒸发作用而减少的。 二、机械作用引起的损失 在干草的晒制和保藏过程中,由于搂草、翻草、搬运、堆垛等一系列机械操作,不可避免的造成部分细致嫩叶的碾碎,脱落。叶片损失大于嫩枝损失,豆科草的茎杆较粗大,茎叶干燥不均匀,叶片损失比禾本科要严重的多。 因机械作用造成养分的损失量,除与植物种类有关,与晒草技术也有关。刈割后立即进行小堆干燥的,干物质损失最少。集成各种草垄干燥的干物质损失次之
33、。而以平铺法晒草的干物 10 质损失最为严重。 三、阳光的照射作用 在自然条件下晒制干草主要是利用阳光与风力的作用,使青草的水分降低到足以安全贮藏的程度,阳光的直接照射结果,使植物体所含的胡萝卜素连同叶绿素均因光化学变化而破坏,同时,Vc几乎全部损失。相反,干草中的VitD含量,却因阳光的照射而显著的增加。 四、雨水的淋洗作用 晒草过程中如遇阴雨,因雨水淋洗,可造成干草营养物质的重大损失,而所损失的又是可溶解,易被家畜消化的养分,雨淋所造成的损失,远较机械损失大。 雨水淋洗对干草造成的破坏作用,主要发生在植物细胞死亡以后,当青草刚刈割,细胞未死亡时,雨水淋洗只是延长了干燥的时间,增加植物细胞呼
34、吸作用而造成损失。因生活着的细胞,依靠原生质膜的机能,可以阻止细胞内含物渗出细胞壁外,因而受雨水淋洗而致的损失不大。而当细胞死亡以后,即植物已凋萎到水分下降为50%以下时,原生质的渗透性提高,植物体内酶的活动将各种复杂的养分水解成较简单的可溶性养分,它们能自由地通过死亡的原生质膜而流失,而且这些营养物质的损失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因叶片上的易溶性营养物质接近叶表面。由于淋湿作用引起的营养物质的损失,远比机械损失大得多。 干草品质鉴定 草样的采集 要采好平均样品,所谓平均样品是从草垛各个部位,每处抽样200-250g均匀混合而成。 植物学组成的分析 植物种类不同,营养价值差异很大。按植物学组成,一般
35、分为豆科、禾本科,其他可食草,不可食草和有害有毒植物五类。将草样仔细分类后,称其重量,并按下式求出各类草占样品重的百分数。 野干草中凡豆科草所占比例大的,属于成分优良;禾本科和其他可食草比例大的,属成分中等;含不可食草多的,属劣质干草;有毒有害植物在干草中如超过1%则不宜作饲料利用。 干草的颜色 按干草的绿色,可分为四类: 鲜绿色:表示青草刈割适时,调制过程未造雨淋和阳光强烈暴晒,贮藏过程未遇高温发酵,能较好地保存青草中的养分,属于优良干草。 淡绿色:表示干草的晒制与保藏基本合理,未遭受到雨淋,营养物质无重大损失,属良好干草。 黄褐色:表示青草收割过晚,晒制过程中遭受雨淋,贮藏期内曾经高温发酵
36、,营养成分虽受严重损失,但尚未失去饲料价值,属次等干草。 暗褐色:表明干草的调制与保藏不合理,不仅受到雨淋,而已发霉变质,不宜在作饲用。 干草的含叶量 干草含叶的多少是干草营养价值高低的最明显指标,叶片所含的Pr,矿物质、Vit等都远远超过茎的含量,叶片的消化性也较高。 干草的刈割期 干草的刈割期对品质的影响很大,禾本科草以抽穗期,豆科草以初花期刈割较适合,鉴定干草的刈割期是按优势的禾本科、豆科草来评定,凡是禾本科草的穗中只有花而无种子则属花期刈割者,如绝大多数穗有种子或只留下护颖,则刈割过晚,豆科草如在茎下部的2-3花序中仅见到花,则属花期刈割,如草屑中有大量种子则刈割过晚。 干草的含水量
37、干草的含水量高低,是决定干草能否长期贮存不致变质的主要标志,按含水量高低,干草可 11 分为四类:干燥20%。 总评 凡含水量在17%以下,毒草及害草不超过1%,混杂物及不可食草在一定范围以内,不加任何处理,即可用于喂养家畜或贮藏者,即为合格的干草。 凡含水量高于17%,有相当数量的不可食草和混合物,需要经过适当处理或加工调制后,才能用于家畜或贮藏者,属可疑干草 凡是已经严重变质,发霉,有害有毒植物超过1%以上,或杂质过多,已不使用作饲料或贮存者,属不合格干草。 对合格的干草,可按指标进一步评定其优劣。 粗饲料加工调制的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种。 秸秆饲料的物理加工法 物理法包括:切短
38、及粉碎、浸泡、蒸煮、膨化、打浆、碾青、照射、压粒等。 秸秆饲料的化学调制法 一、氨化处理法 氨化方法:包括堆垛氨化法、袋装氨化法、窖氨化法、炉氨化法 氨化时间:依气温而定。气温越高,氨化时间越短。反之,气温越低,氨化时间越长。用尿素进行氨化的时间要长5天左右,因尿素在释放出氨后方起氨化作用。 氨化时注意事项 1、严格按规定操作进行。 2、氨化时需尽量避开闷热和霉雨季节。 3、要计算好氨的用量,并注意做好密封和排气工作。 4、操作时要防止氨水和液氨伤及人体。 5、氨化秸秆饲用前,一定要放净氨味,以免影响家畜采食。 二、氢氧化钠处理法 三、石灰液处理法 秸秆的生物调制法 曲种发酵、自然发酵、菌糠饲
39、料、人工瘤胃发酵饲料 常规青贮原理 刚割下来的青贮料,附着各种微生物,好气性微生物居多,乳酸菌的数极少,如堆放时间过长,好气性腐败菌就会迅速繁殖,如及时贮入青贮设备,造成厌氧环境,促进乳酸菌正常活动,乳酸菌则大量繁殖,迅速增加,抑制各种有害微生物的活动,使青贮料的养分得以长期保存下来。 青贮的关键技术 1、厌氧 2、适宜的可溶性含糖量 3、适宜的含水量 青贮饲料的调制方法: 一、青贮饲料作物的收割 二、切碎和装填 切碎 1、目的:便于青贮时压实排除原料间隙中的空气,增加饲料密度,使植物细胞渗出汁液,渗出饲料表面,有利于乳酸菌生长发育,同时便于取用和家畜采食。 2、切碎程度:必须根据原料的粗细、
40、软硬、含水量、饲喂家畜的种类和铡刀的工具等来决定。 12 牛、羊等反刍动物:切成2-3cm。 猪、禽等单胃动物:各种青贮原料应切的越短越好。 装填 1、及时装填,避免在原料装满与密封之前的好气分解导致腐败变质。装填时间越短,青贮品质越好。 2、应逐层装入,立刻踩实,然后再继续装填。高水分原料填加粗干饲料时,应间层装填,即青-干-青-干,后分层混合青贮。 3、装填时应特别注意紧实,四角于靠壁的地方尤应注意。如此边装边踏实。 4、可用马车或拖拉机进行碾压,小型窖也可用畜力踏实。 5、青贮料紧实程度是青贮成败的关键之一,青贮紧实密度适当,发酵完成后饲料下沉不超过深度的10%。 三、密封和覆盖 原料装
41、填完毕应立即密封和覆盖,其目的是隔绝空气继续与原料接触,防止雨水进入。 当原料装填到超过窖口平面60cm以上时,可于其上盖一层厚约20-30cm的切短秸秆或软草或铺盖塑料薄膜,然后盖上30-50cm,踩踏成馒头形,窖周围挖好排水沟,不能拖延封窗,否则温度上升,PH值增高,青贮品质差。 青贮饲料的二次发酵:指经过乳酸发酵后的青贮料,在开启窖后,由于酵母菌、霉菌及其他好氧性细菌大量生长而引起的腐败现象 青贮饲料的品质鉴定: 感官鉴定法 鉴定指标有气味、颜色和质地。 气味:品质优良的青贮饲料,具较浓的芳香酒酸味,不刺鼻,给人以舒适感,品质中等的,酸味较浓,稍有酒味或醋味,芳香味较弱。如果青贮饲料带有刺鼻臭味或霉烂味,手抓后,较长时间还有较难闻的气味留在手上,不易用水洗掉,那么该饲料已变质,不能饲用。 颜色:因原料而异。一般是越接近原料颜色,品质越好,品质优良的呈绿色或淡绿色,品质中等的呈黄色或暗绿色,品质低劣的呈褐色或黑色。 质地:优良的青贮饲料,在窖内压得紧实,拿到手中却较松散,质地柔软而略带湿润,植物的茎、叶、花和果实等器官,仍保持原来状态,甚至可清楚地看出其上的叶脉和绒毛。品质低劣的青贮饲料,茎叶结构不能保持原状,多粘成团,手感粘滑或干燥粗硬。品质中等的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13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33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