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与动脑.docx
《动手与动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手与动脑.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动手与动脑动手?与动脑 最近观摩了一节大班科学探究活动配制饮料,看似动手参与的背后,引发了我的思考。 老师在示范配制饮料、介绍了提供的操作材料(果珍、白糖、小苏打、柠檬酸)后说:“下面,请小朋友自己选用材料制作饮料。”操作时,幼儿忙得不亦乐乎,纷纷动手将这个材料、那个材料放入杯中,还不时地品尝自制的饮料。当老师请幼儿说说是怎么配制的时却没有一个幼儿能清楚地说出自己究竟在杯中放了多少果珍、白糖、小苏打和柠檬酸。 活动前,教师为准备材料花费了大量精力。活动中,孩子为摆弄、操作忙得不亦乐乎,教师最终的目的是让幼儿在配制饮料的过程中感知认识,获得经验。可是,幼儿在整个操作活动中,只是忙于将材料放人杯中
2、,惟恐动作慢了让他人用完,根本无心去思考怎样配制才好吃,无法去关注自己配制的过程,经验当然无从谈起也不可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所以,不是所有热闹和繁华的背景下,才能产生教育价值,有时候幼儿的静静思考和专注探索,是一种高质量的学习品质,教育价值不容小看。 我认为以上案例教师活动除了活动设计不够精心,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提出明确的任务:让孩子们亲自配置饮料,关注自己配置过程的变化,尝试怎样配置饮料才能最好喝。善于启发孩子积极思维具体做法是:给孩子提出明确的任务,并精心设计、创造条件,使他们不要依赖成人,而是靠自己动脑筋思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地解决问题。 实践证明,只有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老师或家长提出的任务时,才会真正有效地锻炼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因此,我计划在以后的教研工作中,教师教学与游戏的关注点定位于:教师如何为幼儿提出活动任务,有效地锻炼和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通过日常教学活动设计、连片教研、集体备课等形式,让教师不仅关注幼儿的动手参与,还要积极引导幼儿的思维参与。 动手是幼儿的活动模式之一,是激发幼儿参与兴趣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在注重提供给幼儿大量材料的同时,重视操作过程中幼儿的思维参与,才能让幼儿在经验获得、成功体验和智能发展上都有所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动手 动脑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33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