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归纳.docx
《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归纳.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归纳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归纳 一、之 1、“之”在文言文中可作代词,指代人、事、物,相当于“他”、“他们”、“它”、“这”、“我”等。如: 问所从来,具答之。之,代人,指桃花源中的人,相当于“他们”。 操蛇之神闻之。之,代事,指愚公挖山,可译作“这件事”。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之,代物,指狼,相当于“它”。 2、“之”可译作结构助词“的”,如:蜀之鄙有二僧 3、“之”在三种情况下没有实在意义,可不译: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在句中表示宾语前置或定语后置,作为倒装句的标志;在句中起调节音节作用。例如: 虽我之死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孔子云:何陋之有之
2、,倒装句的标志。 马之千里者之,倒装句的标志。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之,起调节音节作用。 4、“之”还可以作动词,译作“到、往、去”等,例如:吾欲之南海 二、其 1、“其”在文言文中可作代词,指代人、 事 、物,相当于“他们”或“他们的”,有时也作指 相当于“这” 、“那” 、“其中”。如: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其,译作“它们”。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其,译作“它们的”。 其人视端容寂其,起指示作用,指舟子,相当于“那” 其一犬坐于前其,译作“其中的”。 2、“其”用在句首,加强反问语气或表示推测语气。 其真无马邪其,表反问语气,可译作“难道”。 其真不知马其,表推测语气,可译作“恐怕”。 其如土石何
3、其,用在句首,加强反问语气。 三、而 “而”字可以连结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表示前后两部分的并列、承接、转折、修饰、因果等关系。 1、 表并列关系,可译作“并且”、“又”等或不译。如: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而,译作“又”。 敏而好学论语十则)聪明并且爱好学习。 2、表承接关系,可译作“然后”、“就”,或者直接用逗号代替。如: 扁鹊望桓侯而旋走扁鹊远远看见蔡桓公转身就跑。 3、表转折关系,可译作“却”、“可是”,也可用本字。如: 学而不思则罔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 骨已尽,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骨头已经丢完,可是两只狼仍跟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4、表修饰关系,可译成别的字如“地”,或不译
4、。如: 面山而居面对着两座大山居住。 然则何时而乐耶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5、表示因果关系,可译成“因而”。如: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快乐也就无穷无尽。 6、表示递进关系,可译成“而且”。如: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喝少量的酒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 四、于 “于”作介词,相当于“在”、“到”、“向”“对”“从”“比”“给”等。如: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行为感到惋惜痛心的。 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在乱世中苟且保全自己的性命。 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想要向陛下报答先帝的厚待。 舜发于畎亩之中舜从田野中被起用。 三顾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阶段 常用 文言 虚词 归纳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28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