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地理下册教案.docx
《初二地理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地理下册教案.docx(10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二地理下册教案教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第五章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第五章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第五章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第五章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第六章 第一节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第六章 第二节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第六章 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第六章 第四节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第六章 第四节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第七章 认识省内区域 第一节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第七章 第二节 西南边陲的特
2、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第八章 认识跨省区域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第八章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 黄土高原 第八章 第二节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 长江沿江地带 第八章 第二节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 长江沿江地带 第八章 第二节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 长江沿江地带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
3、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多媒体。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班请来了四位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现在请他们一一给大家介绍一下他们的家乡情况好吗? 好! 讲授新课 分别把课前挂好的新疆高山牧区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傣家竹楼景观图、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流水线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口述台
4、词配套,依次打开。 这项活动完毕后,再叫一、两名同学试着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 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以上同学的描述,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 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 板书: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想一想: 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可做点拨,最后总结: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按学生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负责在其中一个地理区域中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牧区 东南沿海经济特区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热带旅游区 长江三角洲农业区工业区 想一想: 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
5、地理区域吗,可以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不是,可以。 活动1: 做完后,让同桌的同学相互交换划分结果。教师问:你们是不是发现划分结果不完全一致呢? 引导学生认识到划分区域要有明确的指标。 同学们,假如美国有一位朋友想给你寄信,你能告诉他你的详细地址吗? 省县乡 几位同学都是首先说明自己所在的省然后是县,再者是乡等,大家想一想,这个顺序有什么意义呢?不这样可以吗?请同学说明,若学生有疑问,教师举例说明。 省一级行政区 县二级行政区 乡三级行政区 总结: 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举例: 活动2:检查学生调查结果: 第一、二位编码 表示一级行政区 第
6、三、四位编码 表示下一级行政区 第五、六位编码 表示投递局的代码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反映出区域的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呢? 如:长途电话号码:区号+电话号码 承转: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根据不同的理由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地理区域。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下面我们将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进行区域划分。 教师用光标指到哪个区域,即请同学们集体读出这个区域的名称。这就是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一节 四 总结: 板书: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原因及区域位置和范围。 做第5页活动题,同学们可互相讨论,
7、交流活动结果,最后教师总结,把区域界线、位置与范围都落实到图上,并做板书。 活动题目参考答案: 1.有相似性。 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大致与400 mm等降水量线一致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很难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少、干燥。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较多,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半湿润区。 2.界线B大致与1月0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 界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B大致与800 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界线B的确定,综合的气候方面影响。 秦岭淮河。 3.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 界线C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人们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地理区域,一个
8、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位置和范围。正是由于区域间存在的差异性较大,而同一区域内相同或相似性较多,我们才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区域划分,有利于人们因地制宜安排生产、生活。 知识要点与检测 反馈练习 1.填空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一致。 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影响的界线,大致与mm等降水量线一致。 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及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级阶梯分界线一致。 2.判断 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 同一类型的区域没有级别高低或尺度大小的区别。 我国的地理区域只
9、有四个。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在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各具特色。 3.下列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或全部位于哪个地理区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北方地区 西藏自治区 南方地区 北京 西北地区 上海 青藏地区 4.填图 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填绘下列地理事物: 秦岭、淮河、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脉 参考答案: 1.秦岭 淮河 夏季风 400 一 二 2. 3. 4.略 板书设计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 四大区域的划分 活动与探究 你的家乡位于哪个区域,有哪些区域特征?为什么? 你的亲人或朋友位于哪个区域,它们有哪些区域特征?为什么? 第五章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
10、地区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南、北方的自然差异有哪些?今天我们在此基础上,了解两区域在人文方面的差异。 讲授新课 放录像片段:分别介绍北方、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主要农作物及熟制、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交通工具、民居的特点等。 根据片中讲述,完成活动!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农耕制度 土地利用类型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主要农作物 小麦、大豆等 水稻、油菜等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二熟至三熟 传统运输方式 陆路运输为主,多用汽车、马车 水运 传统民居 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其他不同 在完成“其他不同”这一项内容时,分成几个小组,最后由组长发表组里的集体观点,学生们会从:饮食、
11、服饰、音乐等方面说出两区域的差异,教师要总结、点评。 大家想一想,造成这些人文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然后提问。提问时第一个同学回答完后,其他的同学则主要让其说出与前面同学的不同之处,最后教师总结,大屏幕显示: 南方、北方差异类型 差异特征 主要原因 农耕制度 土地利用类型 北方:旱地为主 南方:水田为主 地形、气候 主要农作物 北方:小麦、大豆等 南方:水稻、油菜等 气候 作物熟制 北方: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南方:一年二熟或一年三熟 气候 传统运输方式 北方:陆路运输为主 南方:水运 地形、气候 传统民居 北方: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南方: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气候 其他不同
12、 在“其他不同”这一栏中,主要针对前面提出的几项,分析其形成原因,关于这些原因,首先由同学回答,之后教师要做好点评,“去伪存真”。 活动: 橘树是喜温作物,移栽到淮河以北,因地理环境发生了变化,热量不足,所以树木本身及果实发生了变化。 北方地区冬季寒冷, 活动:所以寒假较长。 南方地区夏季更热,所以暑假较长。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了解到人类活动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由于南、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两地人文方面的差异也较大,这些反映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知识要点与检测 反馈练习 1.填空 北方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 为主。南方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 为 主。 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 、
13、 等。 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 、 等。 2.判断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作物熟制的差异主要是由两地的热量差异引起的。 北方传统民居的墙体较厚,主要是因为此地冬季寒冷。 南方传统民居墙体高,而屋顶坡度与北方地区传统民居相同。 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在南、北方地区基本没有差异,说明自然环境对现代建筑没有影响。旱地 参考答案: 1.水田 小麦 大豆 水稻 油菜 2. 板书设计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主要原因 农耕制度 土地利用类型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地形、气候 主要农作物 小麦、大豆等 水稻、油菜等 气候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二至三熟 气候 传统运输方式 陆路运输为主,多用汽车、马车 水运 地
14、形、气候 传统民居 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屋顶坡度较大,墙体高 气候 活动与探究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关南、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注意收集整理,并试着解释其成因。 第五章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的明显差异。 2.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受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 3.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2.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发展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
15、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难点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教学方法 比较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一节,我们了解到利用地形、气候等综合指标,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谁能说出这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名称?答:略。 我们所划分出的区域是:两个区域间差异性较强,区域内则具有更多的共同性。今天我们来具体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这些特点。 板书: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讲授新课 大屏幕显示投影图:图5.9: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在图中找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提问: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6、都位于地形的第几级阶梯上? 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 请同学们说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分别是什么? 北方地区:高原、平原、山地。 南方地区: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用鼠标在地图上说明其地形位置和大致范围) 哈尔滨、北京北方地区;武汉、广州南方地区。 同学们请看课本第7页图5.9中四地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填表 区域 最热月均温 最冷月均温 年降水量 季节分配 南方地区 7月 接近30 1月 0以上 较多 较均匀 北方地区 7月 25左右 1月 0以下 较少 主要集中在78月季节变化明显 板书: 北方地区 降水较少 最冷月均温低于0 南方地区 降水较多 最冷月均温高于0 活动1: 归纳比
17、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地理状况,并填写下表。 地区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1月平均气温 低于0 高于0 年降水量 低于800mm 高于800mm 主要地形 高原、平原、山地 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活动2:在图5.9中找出长江、黄河,它们分别属于哪个区域? 老师点拨、引导学生看图5.9,比较长江、黄河流量过程线。 提问:哪条河流径流量大? 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可以回答:流域内降水丰富。 在这里我要向大家说明的是,这两条河流径流量的差异,可以做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河流径流量的差异。 板书:北方地区:河流流量小 南方地区:河流流量大 思维发散:大家知道,水到0以下会发生什么现象
18、呢?那么冬季南方河流与北方河流有何差异呢? 南方河流一般不结冰; 北方河流冬季普遍有结冰现象。 下面请同学们看图5.9中两幅植被景观图。比较南、北方地区植被类型的差异。 南方:常绿林。 北方:落叶林。 教师做适当解释:这是在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下,长期适应环境的表现。 板书: 典型植被类型 北方地区:温带落叶阔叶林 南方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活动3: 分析形成北方和南方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承转:我们了解了南方与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是不是它们区域内部就没有差别呢? 看图5.9:哈尔滨与北京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相同吗?答:不同。 图5.10:东北林海雪原森林景观与华北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相同吗?答
19、:不同。东北地区典型植被为针叶林。 比较图5.11海南岛植被与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相同吗?答:不同。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明确了解了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植被类型等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并了解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另外,同学们也了解到同一区域内部也有一定的差异。 关于这两个地区的差异还有许多,希望同学们留心“观察”“收看”“收听”或“阅读”,掌握更多这方面的知识。 反馈练习 1.填空 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 mm等降水量线一致。 秦岭淮河一线是 温度带与 温度带、典型植被 林与 林的分界线。 北方河流冬季普遍 ,南方河流一般没有此现象。 北方河流流量较 ,南方河流流量较 。 2.判断
20、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间差异性较大,区域内部特征完全相同。 南、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是由气温这一要素引起的。 北方地区最冷月的气温都低于0。 下雪天不可能在南方出现。 参考答案: 1.800 暖温带 亚热带 温带落叶阔叶 亚热带常绿阔叶 结冰 小 大 2. 板书设计 地理区域 地形 降水 最冷月均温 河流流量 典型植被类型 北方地区 高原、平原、山地 较少 低于0 小 温带落叶阔叶林 南方地区 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较多 高于0 大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第五章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到或听到过青藏高原有关寒冷的图片或报道吗?看到、听到过。 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与它海拔较高有关
21、呢? 本区寒冷的气候,是由于其海拔较高造成的。 讲授新课 读图5.17:青藏地区的地形。 通过阅读,从颜色上判断其海拔高度大致为平均4000米。大都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南 看图中小图地球上超过8000米的山峰,部和西部,引导学生复习气温垂直变化规律,计算山顶的大致温度。 总结:由于气候寒冷,青藏地区许多山峰终年积雪不化,冰川分布广泛,而这又加剧了寒冷的程度。 看图中小图高原上的山地冰川。 看录像片段青藏高原的高寒气候。 板书:高寒 活动1: 给学生充足时间比较、计算、思考,教师点拨,最后提问、总结。 两地年平均气温 拉萨:5.6左右 成都:15左右 两地气温差异及原因 拉萨地势高,则年平均气温低。
22、 活动2: 学生思考后,提问,教师点评总结。 大屏幕显示: 播放录像片:三江源 板书:高空气稀薄、水汽含量少太阳能资源丰富 承转:青藏高原地势高,除影响本区气温外,对降水有影响吗? 有,阻挡夏季风,降水稀少。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自然特征有相似的一面,大家知道是什么吗?由于水分的制约,这两个地区不能像北方、南方地区那样以耕作业为主,而是以畜牧业为主。 板书: 读图5.21:西北、青藏地区主要农牧业的分布。 1.通过读图,明确本区以牧业为主。 2.找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主要畜种三河马、三河牛。 新疆的畜种山羊、绵羊、伊犁马等细毛羊为著名畜种。 青藏的牦牛、绵羊、山羊等牦牛、藏绵羊为著名畜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二 地理 下册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28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