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题参考答案.docx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题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题参考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题参考答案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及翻译 一、楚人学舟 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 楚:古国名。折:调头。旋:转弯。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亟:突然。犯:碰到。柁:同“舵”。 译文:楚地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开始折返、旋转、快、慢,完全听从船师傅的话。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快进,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险,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舵失去操控。然而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吗?
2、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其始折旋疾徐 乃四顾胆落 1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遂以为尽操舟之术。_ 椎鼓径进 _ 1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 参考答案: 11慢;看。12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13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 二、鲁人徙越 读下列这则文言文,回答1416题 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屦:麻鞋。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跣:赤脚。 译文:鲁国有个
3、人自己善于用麻、葛编织鞋子,老婆善于织缟,想移民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说:“您必然会穷的。”鲁国人说:“为什么?”说:“屦是用来穿的,但是越人 赤脚走路;缟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发。以您的所长,去到不使用的国家,想让不穷,这 可能吗?” 14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或谓之曰 以子之长 15翻译划线句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16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4、有人凭 15、你们编了麻鞋是给人穿的,可是越国人是光脚走路的。你们织了白绢是给人做帽子戴的,可是越国人是被散头发不戴帽子的。 16、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三、芒山盗 宣和间,
4、芒山有盗临刑,母亲与之诀(ju)。盗对母云:“愿如儿时一吮母乳,死且无憾。”母与之乳,盗啮断乳头,流血满地,母死。盗因告刑者曰:“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故恨杀之。”呜呼!异矣,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 译文:宣和年间,芒山有一盗将要受极刑,他母亲来和他诀别。芒山盗对母亲说:“我想像小孩时吸一下母亲的乳汁,死了也感到无憾。”母亲让他吮乳,芒山盗咬断乳头,流血满地,母亲死去。芒山盗就告诉刽子手说:“我小时候,偷来一棵菜一根柴,我的母亲看见,却很喜欢我的这种不良行为,以至于后来不能约束自己,才有今天的下场。所以怀恨把她杀了。”啊!真是与众不同啊,俗话说:“教育子女要
5、从幼儿时就开始。”这真不假啊! 1.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1)愿如儿时一吮母乳 (2)盗因告刑者曰 (3)以至不检 (4)夫语“教子婴孩”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 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 译文: (2) 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 译文: 3.对下列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芒山有盗临刑 (3)愿如儿时一吮母乳 (2)盗一菜一薪 (4)母与之乳 A、(1)与(2)相同,(3)与(4)不同 B、(1)与(2)不同,(3)与(4)也不同 C、(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 D、(1)与(2)不同,(3)与(4)相同 4.这
6、个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是: 答案:1.(1)吮吸 (2)于是 (3)约束、检点 (4)语气词 2.(1)我小时候,偷一棵菜、一根柴,我的母亲看见了很喜欢我的这种不良行为,以至于后来不能约束自己,才有今天的下场。 (2)“教给孩子需要从幼儿开始”话不假啊! 3.B 4.教育孩子要从小开始(意见对即可) 四、月攘一鸡 今有人日攘(rng) 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选自孟子) 注释:攘:窃取,偷。 君子:这里指行为端正的人。道:此处指行为道德。 1.解释下列加点字。(4) (1)是非君子之道 (2)请损之 (3
7、)以待来年然后已 (4)或告之曰 2.选出与“以待来年然后已”中“已”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2分) A、欺速已矣 B、惧其不已 C、可以已大风 D、此印者才华,则第二板已具 3.翻译:(2)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4.这个故事启示我们(2分) 译文:现在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鸡,有人对他说:“这不是君子的行为。”他说:“那就让我少偷点,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然后就不偷了。”如果知道那是不对的,应该马上停止,为什么还要等来年? 感:这个故事在今天,似乎显得太平淡乏味。既无哲理又无智能。只是简单的说教:知错就改。 1.(1)远 (2)减少 (3)明年 (4)有人 2.D 3.
8、如果知道那样做不应当,就应该赶快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 4.对于错误的东西,要下决心立即改正,决不能因故拖延,更不能明知故犯。 五、陈万年教子 万年尝病,召其子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 注释:咸:陈咸,陈成年之子。 戒:同“诫”,教训。 译文:陈万年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教他读书,教至半夜,陈咸瞌睡,头碰到了屏风。陈万年很生气,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我口口声声教你,你却睡去,不听我讲,为什么?”陈咸赶忙跪下,叩头说:“爹爹的话,我都晓得,大抵教儿子对上司要拍马屁、讨好
9、啊,如此而已!”陈万年没有再说话。 1.解释下列句子的加点字(4) (1)欲杖之 (2)具晓所言 (3)咸叩头谢曰 (4)大要教咸谄之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召其子咸教戒于床下 A、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B、一狼洞其中 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D、孰知赋剑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3.翻译:大要教咸谄也。(2分) 4.你认为陈万年的做法对吗?为什么?(2分) 答案1.(1)用杖打 (2)完全,都 (3)认错 (4)大致 2.A 3.主要的意思是教我奉承拍马啊! 4.不对,陈万年教儿子学会拍马屁,这是一种卑劣的行为,是不准确的。 六、农夫殴宦 尝有农
10、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日:“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 B 今以柴与汝 尝与人佣耕 甚矣,汝之不惠 C不取直而归 D我有死而已 系向牛头充炭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A以刀劈狼首 B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将“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
11、文:我有父母亲,妻子儿女,等我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 4文中卖柴农夫与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卖柴农夫与卖炭翁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与迫害。卖柴农夫性情刚烈,敢于奋起反抗;卖炭翁淳朴善良,逆来顺受。 六、农夫殴宦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翻译:曾经有一个农夫,用驴驮
12、着木柴来卖,宦官自称宫市,拿走他的木柴,给了他几尺绢,又就地索取进奉门户钱,还要求用驴将木柴送到内廷去。农夫哭了,把得到的绢又给了宦官,宦官不肯接受,说:“必须得到你的这匹驴才行。”农夫说:“我家有父母、妻子、儿女,要靠它嫌钱糊口。现在我把木柴给了你,不向你要价钱就往回走了,而你还是不肯放我,我也只有和你拼了!”于是农夫殴打了宦官。 1.解释文中加点词:(4分) (1)才与绢数尺 (2)农夫涕泣 (3)不取直而归 (4)遂殴宦官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以刀劈狼首 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有好
13、事者船载以入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4.文中卖柴农夫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1.(1)给 (2)眼泪 (3)通“值”价值 (4)就 2.A 3.我有父母亲、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4.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迫害。 敝帚自珍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话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翻译:文人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
14、班固轻视傅毅,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傅武仲因为能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的官职,下笔千言,不知所止。大凡人总是善于看到自己的优点,然而文章不是只有一种体裁,很少有人各种体裁都擅长的,因此各人总是以自己所擅长的轻视别人所不擅长的,乡里俗话说:家中有一把破扫帚,也会看它价值千金。这是看不清自己的毛病啊。 注释:傅毅、班固均为东汉文学家,史学家。超班超。班固之弟,东汉名将。自休(冗长松散)自己也止不住。自见即见自,表现自己的长处。体体裁里语俗语,民间谚语。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4分) (1)自古而然( ) (2)而固小之( ) (3)鲜能备善( ) (4)斯不自见之患也( ) 2.选出与“是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课外 文言文 阅读 参考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28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