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新课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美术新课程.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美术新课程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制约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必须通过课程改革,促使美术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
2、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制订,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 课程性质与价值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需要人
3、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因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物征,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二) 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图像作为一种有效而生动的信息载体,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能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
4、文化和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感知觉是思维的必然前提。形象思维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在学校体系中,大多数课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号的基础上,而美术课程则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向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美术课程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技术性活动是
5、人类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美术课程向学生提供了技术性活动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 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物征。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对美术学习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必然受到学生个性的影响,所以美术课程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美术课程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的同时,也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课程不仅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促进这一理想的实现,而且,美术课程本身就包含情感与理发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所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其作用是独特的。 二、 基本理念 使学生形
6、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应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地区学生素质的差异,使本标准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应注意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物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
7、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识物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8、的物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
9、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三、 设计思路 完善体例,使结构更完整,表述更明确 本标准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它们分别阐释美术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的总目标与阶段目标;内容说明和内容标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编写建议。 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 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因此,本标准划分
10、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美术学习活动大致上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尽管创作和欣赏都涉及外化和内化两种活动物征,但创作更倾向于外化,欣赏更偏重于内化。由于美术学习具有操作性的特点,所以创作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为了便于学习,本标准将创作活动再具体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秘书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形成创意,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外化性行为物征是上述两个学习领域的相同点,而区别于前者更注重自由性,后者更注重功能性。“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
11、则更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现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物征,也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这此,本标准特别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新的学习领域。“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提供了上述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上述四个学习领域的划分是相对的,每一学习领域既各有侧重又互相交融,紧密相关,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美术课程结构。 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 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应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物征,保证每个学生接受美术
12、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要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因此,本标准没有沿袭罗列知识点的方法,而是制订导向性的内容标准,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活动建议,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向内容标准要求的方向发展。不同地区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和采纳这些教学活动建议,甚至还可以自己创造新的教学活动方式,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 注意标准实施的可行性 美术教师是本标准最重要的阅读者和使用者。为了帮助教师领会此次美术课程改革的精神,本标准对新的观念和方法,提供了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案例,以便教师能举一反三,创造性地实施标准。 第二部分 课程目
13、标 一、 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 阶段目标 本标准的阶段目标具体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加以描述。 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 第四学段 有意图地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
14、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物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 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内容标准是本标准中最具体、丰富的部分,为了便于阅读,对其基
15、本物征和结构作如下说明: 1、 本标准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分成四个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分成四人学段,即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第三学段:;第四学段:。 2、 如何处理四个学习领域在课时总量中比例关系的建议。 3、 对内容标准基本组成部分及相互关系的说明。 4、 对四个学习领域的范围、意义、学习目标及教学方式的说明。 5、 分学段提出各学习领域的内容标准以及标准以及相关教学活动建议和评价建议。 一、内容说明 本标准的四个学习领域,在比例上不作具体的规定,各地可根据情况灵活安排。 各学习领域分别由标准、教学活动建议和评价建
16、议三部分组成。标准是课程总目标的具体化,体现出与总目标的对应关系。教学活动建议针对标准提出一些更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内容和学习方式。这些具体的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可选择性,各地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和采纳其中的建议,实施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向目标发展。评价建议则提出检测标准达到程度的要点。总之,目标、内容、学习方式和评价四方面构成了美术教学和完整过程。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说明 “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造型是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但要本学习领域中指的是运用描绘、雕塑、拓印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艺术创作活动。表现则是通过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
17、、情感和意义的过程。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本学习领域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画、做、玩融为一体,模糊学科门类界线。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美术学科知识的轮廓将逐渐适度地显现。 通过“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 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像力和创新意识。 第二, 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达能力。 第三, 体验造型活
18、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设置“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淡化过于强调学科特色的倾向。本学习领域不是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物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美术作业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造型表现”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说明 “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本学习领域中“设计”一词包括
19、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现代设计基础和传统工艺。 通过“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 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第二, 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第三, 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第四, 养成事前预想和设计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旨在培养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因此,在这一学习领域的教学中,应遵循学生认识发
20、展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避免学科知识专业化倾向。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加强趣味性、应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说明 “欣赏评述”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之外,还应用语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 通过“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 激发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物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 第二, 逐步提高视觉感受
21、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第三, 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设置“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克服以往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同时,着重培养学生掌握美术欣赏最基本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的能力,并以此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 应该说明的是,评述并非是一种高不可攀的行为,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并具有不同的程度,每个学生都可以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作出自己的评述。 “欣赏评述”教学也可以利用当场文化资源,使学生更
22、好的了解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文化,涵养人文精神。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说明 “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它分为三个层次:融美术各学习领域为一体;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美术与其他现实社会相联系。三个层次之间又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叠。 通过“综合探索”领域的学习活动,学习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 了解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差异与联系,学习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 第二, 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 开阔视野,拓展想像的空间
23、,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要求教师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结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其他学科、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跨学科学习活动。 附:课程总目标与学习领域及学习阶段关系的图示 第四学段 第四学段 第三学段 第四学段 第三学段 第二学段 第三学段 第二学段 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第一学段 造型表现 第一学段 欣赏评述 课程总目标 设计应用 综合探索 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第三学段 第四学段 二、 内 容 标 准 第四
24、学段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有意图地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教学活动建议 学习基本的视觉元素和形式法则,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选择写实、变形和抽象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生活经验。 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和方法,进行练习。 进一步学习透视知识,提高空间表现能力。 了解明暗造型的多种方法,尝试描绘物体的立体感。 创造漫画和卡通形象,表达思想和情感。 采用易于处理的板材,通过画、刻、印等方法,制作版画作品。 在美术活动中,进一步学习色彩知识,提高色彩表现能力。 采用泥或硬泡塑等材
25、料,制作人物、动物的浮雕或圆雕小品。 运用计算机、摄像机、数码照相机等进行造型活动。 评价建议 是否对学习美术有兴趣 能否结合所学透视知识表现物体的空间关系 是否知道以线造型的基本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描绘 能否在美术表现活动中大胆、综合地运用色彩 能否运用多种材料、工具进行造型表现活动,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能否运用雕塑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制作浮雕和圆雕作品。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教学活动建议 学习设计基础知识,作色彩的对比、调和及联想等练习。 为自
26、己喜爱的书籍、影集、纪念册等设计封面。 为校运动会或文艺活动设计招贴画。 为商品做包装装潢设计。 了解钟表、电话机、汽车等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知识,并练习绘制简单的效果图。 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图案的制作练习,为家长会设计制作请柬,并对会场进行装饰美化设计。 用各种手段绘制童装、学生装或校服的设计效果图。 学习立体构成知识,用各种线材、面材、块材进行立体构成制作练习。 对竹木、废导线、废金属箔等材料进行加工,设计制作小装饰品和实用工艺品,装饰自己的学习、生活空间或馈赠他人。 集体讲座校园或附近社区的环境美化方案,并进行设计练习。 练习制作陶艺小品。 评价建议 能否运用所学的设计方法和技能,动手
27、制作与完成作品。 能否运用所学的美术设计知识,设计方案,改进生活和学习用品,体现创意。 能否以口头和文字的方式描述自己作品创意和制作过程,说明选用工具、材料的理由。 能否关注校园及社区环境,并从实用功能与设计的关系角度,评价身边的环境。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物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 教学活动建议 从多元文化的视角进行绘画艺术的主题赏析,从中了解和感受经典作品的内涵。 欣赏不同类别的现代设计作品,感受其不同手法与形式感。 欣赏现代广告艺术作品,感受和分析作品
28、的创意和方法。 欣赏我国书法、篆刻的代表作品。 了解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比较其不同的造型和装饰趣味。 欣赏现实生活中的优秀雕塑作品,了解雕塑语言的物征。 欣赏建筑经典作品的形式美,体会建筑与人的关系,认识建筑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选择自己喜欢的园林、文化广场或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从形式美的角度进行评价,并与同学交流。 了解美术作品作为商品的价值,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邀请当地美术家和民间艺人来学校进行展览和交流活动。 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访问艺术工作室或艺术作坊,了解美术展览的方式及艺术作品的制作过程。 以联系、比较和归纳等方式,通过欣赏经典作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的概况。 介绍中外美术史中的重要画派及
29、其代表人物。 评价建议 能否主动地学习欣赏的方法,并具有初步的鉴别、评述能力。 能否通过查阅资料、个人体验、集体讨论、观摩和评述等方式,领悟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探究美术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是否了解中外美术发展的概况。 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的意义和审美物征。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 教学活动建议 配合班队活动以及学校的艺术节、运动会等活动,策划、设计、制作会标、海报或进行CI设计,并通过评选运用于该活动中。 根据学校或社会的时事新闻,创作有关漫画、宣传画,布置专题展览或开展讨论。 选
30、择语文、英语、历史课本内容编写剧本,设计、制作面具、服饰,布置场景,并表演故事剧。 结合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中的知识,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设计、制作出有创意的立体造型或活动模型,装饰自己的家庭,美化校园环境。 调查、了解美术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按社区或村庄的功能,考虑环保、居住、休闲、健身和景观等需要,设计未来发展规划图或制作模型。 收集本班级的各种资料,设计出班组主页和学生个人的网页,组成班组网,参与网络的交流。 针对一个社会性主题,从跨学科角度加以理解和表现。 针对一个共通的原理和法则,从跨学科角度加以理解和表现。 评价建议 是否积极地参与探究性的活动。 能否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记录调
31、查与思考的结果。 能否积极地动脑筋、动手,用美术等形式传达自己的思想或意见。 能否通过讨论或采用书面的形式,发表自己对探究过程的感受和体会。 能否与同学进行良好的合作。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 教学建议 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为了更好地实施本标准,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1、 美术教学应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
32、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2、 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伤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3、 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4、 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
33、课堂教学的惟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5、 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6、 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7、 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8、 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
34、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二、评价建议 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美术课程评价的依据是美术课程标准。 与本标准相适应煌评价体系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的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对评价的方式,本标准提出如下建议: 1、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在重视教师与他人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
35、价。学生自我评价可以采用问卷形式,也可以采用建立学生档案的方式。 学生在学习档案中收集美术学习全过程的重要资料,包括研习记录、构想草图、设计方案、美术作业、相关美术信息、自我评价以及他人评价的结果。 学生通过建立美术学习档案提高美术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有效地提高学习的质量。教师通过学生的美术学习档案,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特点,了解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在观念和方法上的进步,发现学生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2、 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 美术教学评价既要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
36、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美术活动表现评价要求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行为,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活动表现评价可以采用个人、小组或团体的方式,既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评价结果以简单的形式加以记录,并给予学生恰当的反馈,以鼓励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3、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 对学生美术作业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呈现方式可以是分数或等级,可以是评语,也可以采用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采用互评
37、或座谈等方式,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 4、 建立促进美术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强调美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议美术教师在每一单元教学结束后,记录教学体会、教学成果以及需要改进之处。 建立以美术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美术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 各校应配齐美术教学设备与器材,配置美术专用教室,并提供储藏教具、工具、材料的场所以及展示学生美术作品的场所。有条件的学校应配置可供美术课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校的图书馆应配备美术书籍和其他
38、美术资源,包括教师参考书、学生参考书、美术杂志、美术教育杂志、幻灯片和光盘等,供教师备课及上课,学生收集、查阅以及自学或合作学习时使用。 3、 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及私人博物馆、当地文物资源、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作坊等。学校与美术馆、博物馆以及社区携手,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 4、 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获得最新的美术教育资源,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开展学生之间、学校之间、省市之间和国际的学生作品、教师教学成果等方面的交流。 5、 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 四、 材编写
39、建议 美术教材是美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在编写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材的过程中,应完整把握标准的基本精神,科学建构教材的框架体系,使编写的教材具有基础性、趣味性和开放性。同时,在遵从标准的前提下,鼓励教材编写的多样化,以适应各地的美术教学实际。 要树立新的教材观。教材既不是知识体系的浓缩与再现,也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导学生认识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教学与学生沟通的桥梁。美术教材的质量的优劣,对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审美趣味、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美术教材的编写,应力求向学生提供美术学习的方法,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
40、。 1、 美术教材的编写原则 教材的设计和编写要依据美术课程总目标的要求,以阶段标准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为参考,确保教材设计的总体思路与标准的要求相吻合。 教材编写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有利于学生学习作为思考的基点,以提示、设疑、选择、资料提供、方法指导、讨论和解释等方式,展示学习过程。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 教材内容的组织要考虑综合性,将课程内容有机而巧妙地融入每个课题或学习单元。要注意教材的趣味性和知识性,16年级的教材更偏重趣味性,注重活动过程设计;79年级的教材要适当注意知识性,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材内容的选择要注意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美术教材
41、既要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涉及现代艺术的观念和方法,以开阔学习的眼界和思路。 教材应尽量适应具体的教学情境,具有可操作性。应考虑不同地区学生的基础、地方资源和文化特色,向教师和学生提供易教、好学的教材。应使教材具有多元选择性,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教师和学生的需要。 2、 美术教材的呈现方式 美术教材以教科书为主,辅以画册图片、标本实物、作品以及相关的视听影像资料和计算机软件等。 在重视美术教科书的内容的同时,还应关注体例、版式的设计,充分体现其视觉特色和可读性,使之易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与兴趣。 美术教科书的主体内容一般包括课题、作品范例、教学辅助图、学习活动卡片、文字内容、作业方式和评价要求等。同时充分展现美术学习的有关过程与方法,以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感受和体验。 美术教科书的编写可以采用单元式、单课式或单元和单课组合式等多种方式,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与完整性。 教材的呈现还可以将书本与电子媒体相结合,美术材料与图片文本相结合,以形成集成和互动的优势,加强美术教学的效果,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27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