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报告(3).docx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实验报告(3).docx(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 实验过程 1 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 2 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 3 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一个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 4 用放大镜贴近手指看自己的指纹 5 伸直手臂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 6 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并将手指移开 科学之旅 实验现象 水会_。 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_ 音乐停止小人就停止跳舞的原因是_ _ 指纹被_ 看到窗外物体是_立、_的像 乒乓球会下落吗?_ 冰棒“冒”出的“白气”向上飘还是向下飘?_ 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 实验现象 能听到声音吗?此时橡皮筋处于什么状态? _ 当橡皮筋停止振动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 _ 能听到声音吗?此时尺子处于什么状态? _ 当尺子停止振动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 _ 纸屑_ 纸屑在鼓面上_ 纸屑_ 球_ 球_ 纸屑和球在什么情况下跳动?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跳动?_ 实验名称 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猜想与假设:可能是物体振动产生? 进行实验: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 1. 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拉紧,另一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 2. 使刻度尺三分之二伸出桌边,一手将其另三分之一紧压在桌边上,另一手拨动伸出端,观察尺子。 3. 先将纸屑放在不发声的鼓面上
3、, 敲击鼓面, 鼓面停止发声, 4. 将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不发声音叉 将音叉敲响,再使球接触音叉 讨论交流生活中有关的现象和体验 分析与论证: 声音是由_产生的,振动_,物体就停止_。 在探究声音产生的过程,应注意渗透科学研究方法: 1 运用比较的方法。如比较物体在发声与未发声时的区别。 2 运用转化的方法。如由于人眼不容易直接观察到某些发声体的振动,探究时可借助其他物体来感觉发声体的振动。 3 运用归纳的方法。如通过归纳大量发声现象,发现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_周围的世界,从中_问题,提出_,甚至是异想天的_;要善于_,只有_,才能证明_或_是否正确,也才能最终发
4、现事物发展变化的_。 科学探究的主要要素为_、_、_、_、_、_、_。 某一个具体探究中,可以是其中的几个要素。在科学探究中,大家要学会问,学会猜,学会做,学会想,还应学会相互合作。 实验名称 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声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 猜想:声要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来作媒介。 实验探究: 1 两位同学一组,甲将一只耳朵贴在桌子上,堵上另一只耳朵,乙在甲看不到动作的情况下轻敲甲的桌底或桌腿。 2 在玻璃钟罩内放一个小电铃。接通电源。 用抽气机抽取钟罩内的空气。 猜想,如果把钟罩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我们还能听见声音吗_ 3 在鱼缸旁拍手 评估分析结论:_ 实验名称 探究过程 提出问
5、题: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影响声音响度大小的因素 实验器材:铁架台,细线,乒乓球,音叉,橡胶锤 实验步骤: 1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拴在铁架台上 2用橡胶锤轻敲音叉,使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3用小锤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 分析讨论: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结论:声音的响度与_有关,物体的_越大,产生声音的_越大。 声音的响度与离_有关。 探究声音的传播 实验现象 甲_听到乙敲桌的声音 说明_ 此时你能听到电铃声吗_ 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电铃声有什么变化_ 说明_ _ 自然游动的鱼被_ 说明_
6、探究影响声音响度大小的因素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 实验探究要素 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分析和论证: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实验探究过程 _ 实验目的: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实验器材:平面镜,可转折的白纸板,直尺,_,_ 实验步骤: 1. 把一个平面镜放在_,在白纸板上画出两条入射光线,并把白纸板ENF竖直地立在_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_。 2. 用激光笔沿一条入射光线射入,找到反射光线并画在纸板上。 3. 用激光笔沿另一条入射光线射入,找到反射光线也画在纸板上。 4. 把接收反射光的那侧纸板,向前折,再向后折,观察接收反射光情况填入表1。 5. 取下纸板,用量
7、角器测量每一次的入射角i和反射角r,填入表2中。 记录数据表格: 表1 接收反射光的白纸板的位置 向前转 与入射光的白纸板在同一平面 向后转 表2 第一次 第二次 角i 角r 能否接收反射光 实验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_ _ _ 注意事项:1.在白纸板上画出两条入射光线,一条不能说明共性,三条以上光线较乱。 2.分析猜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可能存在的位置关系。再通过实验验证。 思考题:1.漫反射是否遵循反射定律?_ 2.如果你在一块平面镜中看到了另一同学的眼睛,另一同学能否在平面镜中看到你的眼睛。_,因为光是_。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 实验探究要
8、素 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探究过程 平面镜成像有何特点或_ 实验目的:_ 实验器材:_,_,_,_,_ 实验步骤: 1 将一张白纸对折,展开铺在桌面上,把玻璃板竖在在纸上折线们直,且玻璃板与纸面垂直。 2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入在玻璃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的_. 3 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全。 4 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并注意观察蜡烛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5 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6 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并把测量和观察到的现象
9、填表。 记录数据表格: 第一次 第二次 物到平面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与物大小比较 分析和论证: 实验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_,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_,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_, 平面镜所成的是_像。 注意事项:1.平面镜用玻璃板替代。原因_ 2.玻璃板与白纸一定垂直。原因_ 3.两支蜡烛一定大小相等。原因_ 思考题:1.平面镜为什么用玻璃板替代?玻璃板为什么不能用厚玻璃板? 2.凸面镜使平行先束_,应用:如_、_ 而凹面镜使平行光束_。应用:如_、_ 3岸边的树木和房屋在水中的像看上去都是_立的,因为平静的水面象_镜一样,对光发生_射,可以成_
10、像。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 实验探究要素 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和 进行实验: 分析与论证: 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实验探究过程 光在折射时遵循什么规律?也就是说,折射光沿什么方向射出? 在一透明水槽中注入一定量的水,取一塑料白板直立于水槽中,让一束光沿左侧白板设到空气和水的交界面,观察折射光的方向及折射角的大小。 让入射光线靠拢法线,观察折射光线转动情况。 当入射光线垂直界面时,折射光线怎样传播。 让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观察折射光线及折射角的大小。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11、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当光垂直射到界面时,折射光线沿原路传播。 思考题:1.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小明设计并进行了如上图所示实验:把一束激光从某种玻璃中向空气,改变入射角,观察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变化,并记录了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实验过程中小明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当他把入射角增大到45时发现折射光线突然消失了,把入射角减小为40折射光线又出现了。 他以为是仪器发生了什么问题,经检查仪器等一切正常。又试了几次,结果还是一样,但又有了新的发现:当折射光线消失后反射光线的亮度比有折射光线时明显增强。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小明请教了物理老师。老师告诉他:光从玻璃、水等介质射向空气且当入射
12、角大于某一个值时确实会发生这种现象,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听了老师的话,小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还想知道:这种玻璃的临界角是多少呢?玻璃和水的临界角相等吗?于是他重新进行了实验。下面是小明的实验数据。 表1: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入射角与反射角、折射角的关系 实验现象 折射角_入射角。折射光线与入射光在法线_侧 折射光线_法线 折射光线_ _ 折射角_入射角。 /度 /度 /度 0 10 0 10 0 15.2 20 20 30.9 30 30 48.6 40 40 74.6 41 41 79.8 41.2 41.2 81.1 41.4 41.4 82.7 41.6 41.6 84.8
13、 41.8 41.8 90 42 42 ? 表2:光从水射向空气时入射角与反射角、折射角的关系 /度 /度 /度 0 10 0 10 0 15.2 20 20 30.9 30 30 48.6 40 40 74.6 41 41 79.8 41.2 41.2 81.1 41.4 41.4 82.7 41.6 41.6 84.8 41.8 41.8 90 42 42 ?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 实验探究要素 提出问题 猜想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分析和论证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过程 _ _ 实验目的:_ 实验器材:_,_,_,_,_ 探究过程: 1 使手电筒正对凸透镜,在镜
14、后用光屏承接折射光,前后移动光屏直到屏上出现_,量出_的距离,记录在表格上方的f处。 2 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整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高度。 3 调整蜡烛、光屏的位置,使屏上出现清晰缩小的像,观察像的正倒,分析像的虚实,测出物理u和像距v记录在表格中。 4 调整_、_的位置,使屏上出现_放大的像,观察像的正倒,分析像的虚实,测出物理u和像距v记录在表格中。 5 调整_、_的位置,使屏上出现_等大的像,观察像的正倒,分析像的虚实,测出物理u和像距v记录在表格中。 6 移动蜡烛,使物距uf,前后移动光屏,屏上能找到像吗?_ 怎样移观察到蜡烛的像?_
15、 观察像的大小、正倒、虚实情况填在表格中。能测出像距吗?_ 7分析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填在表格的第一列中。 记录数据表格: 凸透镜焦距f=_cm 物距与焦距关系 uf uf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大小 缩小 缩小 放大 放大 等大 正倒 实虚 像距v/cm 实验结论: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当u_时,成缩小、_的_像。应用在_ 2 当u_时,成等大、倒立的_像。 3 当_时,成放大、倒立的_像。 应用在_ 4 当u_时,成_、正立的虚像。 应用在_ 5 当u_时,不成像。 注意事项:1._中心、_中心、_中心在_。 2.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像是什么原因? 3实验时若凸透镜上有一小虫,
16、光屏上是否有小虫的像?_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 实验探究要素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分析和论证: 探究近视眼与远视眼的视力矫正 实验探究过程 正常人的眼睛自我调节能力很强,能通过_调节_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眼睛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物体距离眼睛越近,进入眼睛的光线越发散,越不容易会聚; 透镜越凸,会聚能力越强。 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_ 老花眼和远视睛看近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_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蜡烛、火柴、光屏、底座若干、实验纸两张、不同焦距的凸透和凹透镜若干。 近视眼矫正步骤: 1 用5cm的凸透镜当近视眼的晶状体,让蜡烛成像,记下像点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物理 实验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26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