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创新性实验.docx
《初中物理创新性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创新性实验.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物理创新性实验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创新性实验汇编 序号 1 2 实验名称 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 声音的特征 创新性设计 用细线系好三把旧钥匙,放入盛水的大饮料瓶内并上下抖动细绳,会听到钥匙碰撞的声音。 用一根橡皮筋,一端咬在口里,一手拉,一手拨动,感觉声音的变化。 优点 简单易行,比原来用钓鱼的例子来证明更直观,更有说服力。 既能看得到振动状态,又能听到声音变化,从而很好解决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同样的方法,也能证明骨传导。 这两种改进都使原来不易被发现的“光路”变得清晰直观,器材简单,便于携带和反复试验。可用于在课堂向学生演示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 3 光的传播 光在透明介质中
2、的传播路径很难从侧面观察,在白天演示光学实验,学生无法看清光路。 可以找一个大的干燥的透明饮料瓶,用蚊香向其中加注烟雾后加盖。用激光笔照射时,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还可以用加湿器制造烟雾 。 或者在水槽中注入清水,滴入几滴牛奶,搅拌均匀,用激光笔照射,演示液体中的光路。 这两种方法,可用于演示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想象,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可以很清楚的演示光的折射。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用方格纸或棋盘铺在桌面上,再将平面镜立放于棋盘中轴线上。 2.将一张白纸对折再展开铺平,在折痕处立放玻璃板,试验时在对应的位置分别给物和像标上记号,实验结束后将白纸沿镜子所在直线进行对着,观察对应的
3、记号是否重合。 3.用茶色玻璃板代替无色透明玻璃板,或者在透明玻璃板一侧粘贴透明薄膜,减少透光。 4.用两个相同的透明小药瓶,其中一只内装上一个led小灯珠代替蜡烛。 4 平面镜成像 1.用棋盘可以直接的观察到物和像到镜子距离相等,并且连线与镜面垂直的特点。 2.用白纸做记号的方法将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激发学生思维。实验记录用的白纸学生在课后还可以重复进行观察分析,有利于实验结论的反复论证。 3.茶色玻璃减少透光性,成像更清晰。 4.用led灯珠代替蜡烛,排除烛焰易受气流影响不稳定的缺点,还增加了安全性。 5 光的折射的 1.直观性强,创造性的用呈直线状竹签比对沿直
4、线传播的光路,学生易于观察和感受到光路发生了偏折的事实; 2.器材简单,便于开展实验; 3.实验过程加入学生参与,使其在探索中有“出乎意料”的情感体验过程,印象深刻。 如图所示,用眼睛可以观察到石块,但用竹签穿过细管却碰不到,改用激光笔通过细管照射,石块可以被照亮。直观说明了光的折射。 调整细管角度,把石块改为容器壁上的记号,再次做实验,演示“池水变浅”现象。 6 凸透镜成像 1.准备两张同样大小的硬纸板,在其中一个上按一定形状扎几个小孔,1.灯珠的亮度更高,便于在较强光线环嵌入手电筒上的led灯珠,连接好电路,立于光具座上,代替蜡烛进行实验。 境下演示。 2.在另一张同样大小的硬纸板上,用笔
5、标记出对应的灯珠位置,实验时用来比较物2.物像大小关系比较方法更科学。 像是否同样大小。 能够直观的演示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办法和部分成因。 如图,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调整位置,使其能够成清晰实像。 1.近视眼: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演示成像在视网膜前。将近视镜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成像又变得清晰。 2.远视眼: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演示成像在视网膜后。将远视镜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成像又变得清晰。 8 练习使用温度计 将简单的测量改为先估测后进行测量,在实验室中准备好一大杯热水和一大杯冷水,1.引入竞争机制,同组之间比较,学生7
6、 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 让同学先进性任意混合,再用手试水温,估测水温,同组之间进行比较,看谁估计的值与测量值最接近。 让学生用热水和冷水混合配比适当温度的温水,例如37摄氏度,再进行测量,看谁配制的水温最接近要求。 9 汽化吸热 的参与意识提高,注意力更加集中。 2.通过估测,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对温度这个物理量有了更进一步的直观理解。 实验一:烧不坏的手绢: 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汽化吸热将两份酒精和一份水兑在一起,将手绢放到兑了水的酒精里浸湿 。将手绢从杯子里的理解。 取出,稍微拧一下,然后将手绢挂在铁丝上。 用火柴将手绢点燃,由于有水,燃烧后的手绢完好无损 。 实验二:将一只气体
7、打火机的开关按下,吹熄火焰,过一会儿,让学生摸打火机的外壳变得冰冷。 简单易行,便于学生课后重复进行实验。 1.实验装置是密闭的,可以反复使用,并防止刺鼻气味扩散; 2.实现现象有趣,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神奇的作用。 10 升华和凝华 人造雪景: 在一个烧瓶内放入少许樟脑丸粉末,再将树枝放入,塞紧瓶塞。用酒精灯加热,樟脑丸逐渐升华消失,稍待会儿冷却后,在枯树上凝华成雪花状粉末,闪闪发光,非常好看。 还可以将樟脑丸改为碘进行实验,树枝上会呈现出碘特有的光泽。 11 分子作用力模型 有效避免学生对分子间作用力的误解,即引力和斥力是单独存在的。有助于知识的准确掌握。 改进1:在弹簧中间加一根比弹簧自然伸
8、长状态时稍短的橡皮筋,橡皮筋一端系一细绳。演示时可松开细绳,使弹簧和橡皮筋处于自然伸展状态,分别压缩弹簧演示斥力,拉伸橡皮筋演示引力。然后演示用细绳拉伸橡皮筋并固定在弹簧另一端,此时弹簧被压缩,同时橡皮筋被拉伸,二者将处于一平衡状态,再向学生讲解分子间斥力和引力同时存在的知识则很容易就能理解。还可进一步演示压缩或拉伸该装置,让学生分析其中斥力和引力的变化情况及最终表现结果,使学生对该知识全面掌握。 改进2:以上装置可分别用长度、粗细不同的弹簧和橡皮筋制作成三个模型分别用来演示气、液、固三种状态下分子间的距离及作用力情况。通过该装置的演示或让学生操作感受,学生对不同物态下分子间距离及相互作用力特
9、点便易于理解和掌握了,进而对解释不同物态宏观表现的特征就不再困难。 12 13 气体的热胀冷缩 气体膨胀做功 将一踩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里,里面的气体由于温度升高,体积膨胀,会使乒乓球复原。 简单易行,效果清晰。 找一个空矿泉水瓶,给里面倒入少量水,将瓶塞的螺丝拧大约一半,用力这个实验学生可能在游戏中做过,但并拧矿泉水瓶,直到不能拧动位置,此时剩余气体的体积大约占原体积的三分之一。不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教师可让学生用手快速拨动瓶塞,可以看到瓶塞被气体打出,瓶内出现“白雾”。 在课堂表演,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和瓶内出现白雾的原因。改进后的实验简单易行,器材信手拈来,还增加了互动性,学
10、生乐于接受。 原实验要求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分别把它们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炉火附近,过一会儿,观察出现的现象。 改进方法是把一个气球套在空的矿泉水瓶的瓶口上。先把矿泉水瓶放在热水中,气球明显胀鼓起来,再放入冷水里,气球又明显瘪下去。演示气体的热胀冷缩。 也可以用一个乒乓,先捏扁,再放进热水中,演示气体受热后体积膨胀。 原实验的问题是在课堂上操作不方便。无法把电冰箱、火炉搬到教室当堂给学生演示。改进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当堂演示,学生也可回家操作,效果好,具有可行性。 14 气体的体积随温度的变化 15 压缩点火 取一根火柴,用小刀刮下药粉,倒入引火仪的玻璃管底部,先用力下压活塞一次,提升后换气并
11、用力迅速压下活塞,火柴被压燃,效果很好,即使在冬天也同样能成功完成本实验。 改进后实验成功率大幅提高,更具说服力。 16 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 1、装置比原来简单,器材容易得到,实验室都有。 2、用水加热能够保证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热量相同。 3、用试管加热受热面积大,受热均匀,整个实验时间短,现象明显。 如图组装器材,在其大烧杯中装入一定量的水。在两只相同的大试管中分别放入等质量的水和煤油,再分别放入温度计。将两只大试管分别放入大烧杯的热水中进行实验。 17 力的三要素 推纸盒 条理清楚,易于实验和观察,结论明确 将粉笔盒放在水平桌面上,先用较小的力沿F1方向推,推不动,再用较大的力推,
12、粉笔盒移动,说明力的大小对作用效果的影响。改变力的方向,沿F2推粉笔盒,运动方向相反,说明力的方向对作用效果的影响。再沿同样的方向,从粉笔盒上部推,粉笔盒倾倒,偏离中心线推,粉笔盒转动,说明力的作用点对力的效果的影响。 18 摩擦力 方案1。通过毛刷演示摩擦力的方向及产生条件。将毛刷放在表面粗糙的木板上,毛刷毛的偏转方向即为所受摩擦力的在毛刷上方施加压力,并向后拖动毛刷。毛刷的毛会发生弯曲,从而判断摩擦力产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生的条件和方向。 反,让学生能够直观的了解摩擦力的特点。 方案2.如下图所示,将传统实验方案中拉动木块改为拉动木板来进行实验。 1.拉动木板时,易于保持木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物理 创新 实验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26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