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红《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说课稿.docx
《刘震红《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震红《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说课稿.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刘震红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说课稿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说课稿 高二年级语文,粤教版选修1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茂名市实验中学 刘震红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是茂名市实验中学的老师刘震红,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四个部分来陈述我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是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1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漫步宋词”单元中的基本阅读篇目。课本一共选取了辛弃疾的三首词,本词是其中一首。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是一首表达深沉的爱国情感的词,梁启超曾对该词作出“如此大声镗鞳,未曾有也”的极高评价。因此,本词是学习辛弃疾爱国精神的范本。
2、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文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创作的时代背景,感知创作缘由。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熟读成诵,感受词的沉郁顿挫之美; 2)品味炼字,领会词的内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学习用比兴的艺术手法,表达极深沉的爱国情思。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会词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陶冶健康的 审美情趣。 由于我们学生的鉴赏能力有限,有可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我把对词的鉴赏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1)品味炼字,领会词的内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2)学习本文用比兴的手法,表达极深沉之爱国情
3、思。 教学难点:学习文中比兴手法。 三、教学方法 学情分析 1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鉴赏诗的基本方法,但对词的学习还是比较陌生。 关于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的教法是非常关键的。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将启发引导式理念贯穿教学始终,主要采用范读法,点拨法等。 关于学法 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为此,本节课引导学生采用如下学习方法:诵读法,质疑感悟交流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安排为六大板块: 板块一 温故知新,了解背景 导入新课时,先让学生复习背诵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引出本节课的学
4、习内容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再指导学生阅读注释,介绍写作背景,感知作者创作的缘由。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当时辛弃疾南归十余年,任江西提点刑狱时,途经造口,不由回想起四十年前,金兵南下,深入江西造口,给当时人民造成深重的苦难,于是有感而作,并将这首词题写在墙壁上。通过以上信息,让学生知道这是一首怀古伤今词。这样设计既能让学生温故知新,又指引学生利用注释,达到引导学生学会占有、使用信息的目的,为分析鉴赏本词内容奠定基础,并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板块二 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通过反复诵读可以体会诗词的韵律美,可以初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作品风格。因
5、此,首先教师可以先配乐范读,学生用心倾听,感受课文的美,并可以请学生谈谈听的感受。然后让学生诵读,可以进行自由读、全班读、小组读、个人诵读等方式,揣摩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学生诵读后,教师再加以点评。 由于教师下水范读,学生往往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强烈的诵读欲望。这样设计能营造出一种古诗词教学所特有的浓厚的诵读教学气氛。 板块三 品味语言,把握内容。 品味语言,把握内容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的方法落实。合作探究的最大特点是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2 该方法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合作学习。在这环节中,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刘震红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说课稿 刘震红 菩萨 江西 造口壁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21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