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ppt课件.ppt
《统计学原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原理ppt课件.ppt(1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家好,1,统计学原理,广 东 高 等 教 育 出 版 社,大家好,2,前言,统计学原理是会计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学习有一定难度,要求学习者要了解和掌握一些经济工作实践和数学功底,其原因一是用统计语言描述社会经济现象,使简单问题显得复杂化;另一点是概念多(余个)、计算公式多(常用的有余个)。希望学习者不要产生畏难情绪,要掌握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不同的学习方法。,大家好,3,教材分析,第一章“总论”,主要探索和学习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范畴,包括统计的涵义、基本方法、数据的来源、计量尺度和基本概念。第二章“统计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了解统计资料的搜集方法、调查方式方案、正确认识调查误差和数据的整理,需掌握
2、和熟练运用统计分组、制作统计表、了解统计分布。,大家好,4,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描述与显示”统计数据的描述要通过绝对指标、相对指标、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来体现,最后再通过统计表和统计图来显示。第四章“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很富有统计色彩的方法。通过抽样调查我们所知道的是“大概”的情况,而究竟是“大概到什么程度”就成为了我们这章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所以本章要掌握抽样误差和参数估计的应用,以保证抽样调查的科学性。,大家好,5,第五章“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前面几章都是对单一变量或单个事物进行数量刻画的方法,而统计方法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探讨事物的数量规律。事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而这些关系经常体现为数量
3、表现上的相互影响关系,运用相关分析可以判断这种影响关系的强弱程度,而通过回归分析可以认识到是事物间是如何影响的。,大家好,6,第六章“时间数列分析”任何现象总是处于不停歇的变化中,掌握事物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性便是本章的要点,其中包括长期趋势、季节变动还有周期波动。第七章“统计指数法”通过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两类计算原理来对指标的变动进行结构分析,还可以对一些具有数量关系的现象进行因素分析,判断每一种因素对总变动的影响程度。,第一章 总论,第四章 抽样调查,第五章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第二章 统计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与显示,第六章 时间数列分析,第七章 统计指数法,基本概念,统
4、计工作中两个环节,统计分析的方法,大家好,8,总论,第一章,大家好,9,内容提要,统计是社会认识的有力武器之一。“统计”一词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三种含义。本章阐述了统计研究对象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和社会性);统计的作用;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变异、变量和变量值);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统计工作的一般过程(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统计工作的任务和组织。,大家好,10,计数活动与统计学的产生,第一节,大家好,11,一、统计学的三个主要源头,英国的政治算术德国的国势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家好,12,第二节,统计的涵义和应用,大家好,13,
5、一、统计的含义 统计的涵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一)统计工作:调查研究。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二)统计资料:工作成果。包括统计数据和分析报告。(三)统计学: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数据资料的一门方法论科学。,大家好,14,两重关系,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 计 学,工作与工作成果关系,实践与理论关系,大家好,15,二、统计的职能,统计职能,信息,咨询,监督,数量性,总体性,大家好,16,三、统计方法的应用(农村居民收入)(一)搜集数据,对所研究对象的总体事实做 出数量上的叙述说明。(二)对获得的总体事实进行时间、空间和属 性等的比较。(三)搜索总体事实的内在数量规律性
6、。,大家好,17,统计的基本方法,第三节,大家好,18,一、统计的基本方法(一)大量观察法(普查)大量观察法就是对所要研究的事物的全部或足够多数的单位进行数量上的调查和分析。(二)归纳推断法(人均粮食产量)归纳推断法包括归纳和推断两个方面。所谓“归纳”是指由个别到一般,由事实到概括的整理、描述方法。“推断”指一定的逻辑标准,根据局部的、样本的数据来判断总体相应数量特征的归纳推理方法。,大家好,19,(三)综合分析法 所谓综合指标法,是指利用综合指标对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进行综合、概括和分析的方法。相关分析法,常用指标,总量指标,平均指标,相对指标,相关分析法,因素影响分析法,动态趋势分
7、析法,分析方法,大家好,20,二、统计数据的来源(一)专门组织的调查 例如 普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等(二)政府职能机构的统计报表 极少部分公开发布(三)公开的出版物和统计媒体,大家好,21,第四节,量度层次和计量尺度,大家好,22,一、定类尺度(量度层次最低)将工业企业按经济类型划分为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股份制经济等。二、定序尺度(度量层次次低)将教育程度划分为大学、中学、小学。三、定距尺度(度量层次次高)例如考试成绩,80分与90分的差距等同于90分与100分的差距。四、定比尺度(度量层次最高)与定距尺度的区别是,确定了一个绝对的、有意义的零点。定距尺度中的“0”只代表0值,而定比尺度的“
8、0”是绝对零点,代表没有。如产量、产值、体重、身高等。,大家好,23,例 将所研究对象按某种特征分成若干个部分,并给每一类别定名,所形成的度量尺度是()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大家好,24,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第五节,大家好,25,一、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总体,概念,分类,特点,统计研究所确定的客观对象,是具有共同性质的许多单位组成的整体。,无限总体:含无限多个单位,有限总体:含有限个单位。,同质性:总体中各个单位具有某种共 同的性质。,大量性:总体总是包含大量的单位。,变异性:各单位属性和特征表现不尽相同,客观存在性,大家好,26,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指构成
9、统计总体的每一个体。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关系:总体和单位的概念是相对而言的,随研究目的不同,总体范围不同而变化。同一研究对象,在一种情况下为总体,但在另一情况下又可能变成单位。,大家好,27,例1 调查某大学2000名学生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A.2000名学生 B.20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C.每一名学生 D.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大家好,28,例2 要了解某市国有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该市国有的全部工业企业该市国有的每一个工业企业该市国有的某一台设备该市国有制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大家好,29,例3(多选)当观察和研究某省国有工业企业的生产活动情况时()该省所有的国有工
10、业企业为总体该省国有工业企业生产的全部产品为总体该省国有企业的全部资产为总体该省每一个国有工业企业为总体单位该省国有工业企业生产的每一件产品为总体单位,大家好,30,二、统计标志与统计指标(一)统计标志(简称标志或标识)1、概念: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例如,民族、性别、婚姻状况等。2、总体单位:标志的直接承担者,标志依附于单位。,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属性的名称。如性别、民族等,数量标志:表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如年龄、收入等,分类,大家好,31,3、标志表现: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品质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描述的标志表现。数量标志表现:具体的数值,又称为标志值、变量值。,大家好
11、,32,(二)统计指标 1、概念:统计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名称。,大家好,33,例如我国2001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为14480万户,这就是在全国范围内统计调查的结果。“我国2001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为指标名称;“14480万户”为指标(数)值。,大家好,34,分类,2、分类,质量指标(也称平均指标):说明所研究特征的规模、水平的绝对量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总数。,数量指标(也称相对指标):反映所 研究总体某一方面相对水平、工作质量的相对量和平均量指标。如人口密度、平均亩产量等。,大家好,35,例如 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9月份产品的合格率为90,废品量为135个。该企业的资金利润率为16,全
12、年上缴税利额为10万元。该例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是,废品量和上缴利税额;属于质量指标的是产品合格率、资金利润率。,大家好,36,标志和指标的主要区别是:(1)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2)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而标志中的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大家好,37,标志与指标的主要联系是:(1)有些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得到的,如一个县的粮食实际入库总产量是所属各乡村粮食实际入库量的汇总数,一个工业主管局的总产值是所属各企业总产值的总和等等;(2)在一定的研究范围内指标和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当研究目的改变,原来的总体如变为总体单位,则相应的统计指标
13、就变为数量标志了,反之亦然。,大家好,38,例如 在研究某厂职工情况时,该厂的全部职工是总体,工资总额为指标。而在研究该厂所属的某工业局职工工资时,该厂就是总体单位,则该厂的工资总额为数量标志,具体的工资总额为标志值。,大家好,39,三、变异、变量和变量值(一)变异:总体各单位在所研究的标志上其表现不尽相同,即差异性。或理解为,可变标志的标志表现由一种状态变到另一种状态。(二)变量:统计的数量标志和指标,其取值成为变量值。,大家好,40,大家好,41,统计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第二章,大家好,42,内容提要,占有一定的统计资料是统计研究的基础。获得高质量的统计资料的前提是统计设计。本章阐述了统计设
14、计的中心内容(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统计设计一般原则;统计表及其设计;统计调查方案;统计调查方法和组织方式,各种方法的结合运用。根据统计研究任务要求,采用科学的调查方式和方法搜集资料,是保证统计质量的基本环节。目前,我国统计调查体系是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以必要的统计报表、重点调查、综合分析等为补充,搜集、整理基本统计资料。,大家好,43,统计资料及其搜集方法,第一节,大家好,44,一、统计资料的意义,基本性质,数量性,总体性,客观性,大家好,45,二、统计资料的搜集(一)次级资料的搜集1、公开出版的资料。主要来自政府统计部门、行业协会等的统计调查。2、非公开出
15、版的资料。由于保密原因或读者少而没有公布,如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资料。,大家好,46,(二)原始资料的搜集1、原始资料的获得不能在各种已有资料中取得,这时需要进行调查,而调查的内容分为两大类:,调查内容,实验性:通过对一些具体事项的安排而获取不同条件下的统计数据。,观察性:凭观测获得统计资料。,大家好,47,原始资料收集方法,电话调查,访问调查,观测,邮寄问卷,互联网调查,大家好,48,调查方式与调查方案,第二节,大家好,49,一、统计调查的方式(一)普查1、概念: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2.特点:工作量大,时间性强,需要大量人力和财力,搜集的资料全面系统。3.任务:主要是搜集重要的国情
16、国力和资源状况的全面资料,为政府制定规划、方针政策提供依据。,大家好,50,(二)抽样调查1.概念:抽样调查也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调查单位进行观察用以推算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式。显然,抽样调查虽然是非全面调查,但它的目的却在于取得反映总体情况的信息资料,因而,也可起到全面调查的作用。2.特点:遵循随机原则;由样本数据推断总体数量特征;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和控制;节省人力物力。,大家好,51,(三)统计报表1.含义:统计报表是我国政府统计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按照国家规定的统一表式、统一的指标、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送时间,自下而上逐级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2
17、.特点和优点:(1)统计资料的统一性和及时性有保证。(2)统计资料有相对的可靠性和准确性。(3)统计资料的全面性和连续性有保证。(4)有利于资料的积累和资料的历史比较。(5)可以满足各级政府对统计资料的需要。,大家好,52,(四)重点调查1.概念: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2.什么情况下运用此种方法:重点调查主要适用于那些反映主要情况或基本趋势的调查,当调查任务只要求掌握基本情况,而调查的部分单位又能达到对基本情况的掌握,即能比较集中地反映所研究的项目和指标时,采用重点调查比较适宜。,大家好,53,4.优特点:投入少、调查速度快、所反映的主
18、要情况或基本趋势比较准确。对重点单位的选择不带有主观性。,大家好,54,(五)典型调查1.概念:典型调查也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众多的调查研究对象中,有意识地选择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进行深入、周密、系统地调查研究,借以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大家好,55,2.优缺点:典型调查的优点在于调查范围小、调查单位少、灵活机动、具体深入、节省人力、财力和物力等。其不足是在实际操作中选择真正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比较困难,而且还容易受人为因素的干扰,从而可能会导致调查的结论有一定的倾向性,且典型调查的结果一般情况下不易用以推算全面数字。,大家好,56,一、调查组织方式,统计调查,二、调查方案设计,统
19、计报表,普 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单位,制度化的经常性调查,专门组织调查,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调查内容和调查表,大家好,57,统计调查误差,第三节,大家好,58,一、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一)登记性误差 由于调查过程中的测量、记录、填报、计算等活动中产生的误差。(二)代表性误差 在非全面调查中,由于选取的那部分单位对全部单位的代表性不足而产生的误差。,大家好,59,二、产生误差的客观原因(一)客观随机性(二)操作不当(三)计算中的舍入误差(四)故意制造的误差,大家好,60,三、怎样看待误差(一)误差降低了统计数据的质量(二)误差是难以避免的(三)人们对准确性的要
20、求是相对的(四)追求过高的准确性往往是得不偿失的,大家好,61,统计数据的整理,第四节,大家好,62,一、统计数据整理的意义和步骤(一)统计数据整理的目的 原始数据杂乱无章,很难从中看出事物的内在规律性,进行数据整理的基本目的是使数据简单化、系统化。(二)统计数据整理的基本方法分组 例如 对班里成绩进行统计整理。,大家好,63,分组前,分组后,33,42,25,大家好,64,(三)统计数据整理的步骤,大家好,65,二、统计分组,(一)统计分组的意义 统计分组是基本的统计方法之一,通过分组把总体中具有不同性质的单位分开,把性质相同的单位合在一起,保持组内资料的同质性和组间资料的差异性,正确地反映
21、出统计总体的本质特征,以便进一步运用各种统计方法,研究现象的数量表现和数量特征。分组的关键在于选择恰当的分组标准和准确地划分组的界限。,大家好,66,(二)统计分组的种类 统计分组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一般有以下几种分类:1.按分组标志的性质划分:统计分组分为品质分组和数量分组。品质分组是按品质标志进行的分组。变量分组是按数量标志的分组。,大家好,67,大家好,68,2.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划分:统计分组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简单分组是对研究的总体仅按一个标志进行的分组;复合分组是对研究的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层叠起来进行的分组。简单分组:复合分组:,大家好,69,三、次数分布及次
22、数的概念,1.次数分布是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并排列,从而形成总体中的各个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又称为分配数列。2.分布在各组的个体单位数叫次数。次数可以用绝对数表示,即频数;也可以用结构相对数表示,即频率或比率或比重。,大家好,70,四、次数分布的种类 由于统计分组是按照统计标志进行的,因此,分配数列相应的也有品质分配数列和变量分配数列两种。(一)品质分配数列的含义和编制:品质分配数列是按照品质标志进行分组所编制的分配数列(简称品质数列)。它由各组名称和次数组成。,大家好,71,各组名称,频数,比率或频率,某班学生的民族构成情况,例子2:,大家好,72,(二)变量分配数列
23、(1)概念:变量分配数列是按照数量标志进行分组所编制的分配数列(简称变量数列)。它也是由各组名称和次数组成。(2)变量数列的种类:单项式数列和组距式数列。单项式数列是按单项式分组而形成的数列(见例1)。组距式数列是按组距式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见例2)。,大家好,73,例1:某班学生年龄情况表,大家好,74,例2:某班学生身高情况表,大家好,75,五、变量数列的编制,(一)单项式数列的编制:单项式数列是对于总体单位数不多的离散型变量而言的,先按每一个变量值分组,列于数列的左方,再将各变量值出现的次数列于数列的右方,即构成单项式数列。在此种数列中,一个变量值就是一组,不存在组距问题,组数即等于变量
24、值的数目。(参前面的例子1),大家好,76,(二)组距式数列的编制:组距式数列是对于连续型变量和变量值较多的离散型变量而言,其基本做法是先将整个变量值依次划分为几个区间,也就是分成几个组,把其列于数列的左方,再将出现在每个区间内的变量值的次数列于数列的右方,即构成组组距式数列。编制这种数列牵涉的问题相对较多。主要有组距、全距、组数、组限、组中值、等距数列和异距数列等问题。(参前例2),大家好,77,关于编制此种数列的若干问题:1.组距:指的是组距数列中各组变量值从小到大的距离,也即是区间的距离和长度。2.全距:也称极差,指的是全部变量值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4.等距数列和不等距数列:前者是指
25、按照相等的组距划分的组距数列;后者是指按照不相等的组距划分的组距数列。,大家好,78,5.组数:指的是根据一定的组距划分的区间的数目。组数的多少与组距的大小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在等距数列中有以下关系式:6.组限:(1)含义:指的是组距数列中,每个组的两端的变量值。其中每组的最小值叫下限;每组的最大值叫上限。,大家好,79,(2)组限的表示:若变量是离散型,相邻两组的上下限用两个连续自然数表示;若变量是连续型,相邻两组的上下限应用同一变量值表示,即相邻两组的上下限必须重叠,若出现此情况,一般应把此值归入下限的那以组,这也叫做“上组限不在组内的原则”。(3)开口组和闭口组:若某组变量值同时具有上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计学 原理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21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