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诈骗心理及预防对策.docx
《分析诈骗心理及预防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诈骗心理及预防对策.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分析诈骗心理及预防对策犯罪心理学结课论文 试论诈骗犯罪的成因及预防对策 班级:法学131 姓名:胡斌 目录 一、前言及选题 . 1 二、诈骗罪现状及特征 . 2 三、且看诈骗方法 . 2 四、诈骗手段心理分析 . 3 4.1 利用崇敬心理 . 3 4.2 利用崇洋心理 . 3 4.3 利用支付心切心理 . 3 4.4 利用购销心理 . 3 4.5 利用攀高心理 . 3 4.6 利用同情心理 . 3 4.7 利用隐私心理 . 4 4.8 利用贪图小便宜心理 . 4 4.9 迷信诈骗 . 4 五、被害人心理分析 . 4 5.1 爱贪小便宜 . 4 5.2 盲目自信 . 4 5.3 缺乏防范经验 .
2、 5 5.4 脑子不灵光的 . 5 5.5 过于软弱 . 5 5.6 帮骗 . 5 六、总结个人对诈骗的防范对策 . 5 6.1 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 . 5 6.2 不贪利、不虚荣,增强抵制诱惑的能力 . 5 6.3 不感情用事,理智思考问题 . 6 6.4 学习法律知识 . 6 一、前言及选题 在撰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想说作为远途学子的我,因为路途漫漫又爱旅游,在这方面经历确实不少,请允许我献丑叙述自己的一次经历:在北京火车站,一名衣衫褴褛的女士拿着身份证走到我面前,操着一口四川腔向我阐述她的悲惨经历,并称自己还差四块钱就可以买到车票回家,我上上下下观察了她,似乎合情合理,何况四块钱也不是
3、什么大钱,心想助人为乐还胜造七级浮屠!便欣然掏出四块钱。哪知她说:“不是四块,是十四块”,我心想,是自己没听清楚差点误了别人的事,自我还产生了愧疚心理,连忙又掏出十块钱。她收了钱后还摇头接着说:“不是十四块,是四十四块”。这时我当然立刻警醒,再不醒就傻了,我连忙说,你这么困难,需要帮助,我带你去找警察。话音刚落,已人去无影!我大骂一声:被骗了!现在想来,我个人被骗数额事小,但却也短短2分钟,被骗十四块!我们可以仔细斟酌一下,先由大到小看这个问题:假设我一个月工资三千,一个月每天工资100,一天工作8小时,每小时工资12.5块,两分钟才四毛钱,人两分钟就收入14块。我们再由小到大:每分钟7块钱,
4、一个小时420块,8小时3360块,再努力一点,一天收入能达四千!长此以往可想而知,侵犯的法益有多大!基于在生活当中如此深刻的体会,结合老师的犯罪心理学课程,我决定选择诈骗罪作心理分析,同时谈谈对预防对策的个人见解。 诈骗类犯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诈骗类型犯罪根据侵犯法益不同,分别出现在刑法分则几个类型犯罪中: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金融票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保险诈骗罪等被归类在破坏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金融诈骗罪中;合同诈骗罪被归类在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扰乱市场秩序罪中;普通诈骗犯罪被归类在侵犯财产罪一章当中。这几类犯罪的现状特征、成因、预防对策各有不同,虽然有包容关系,但结合分析难度较大,故选择其中1 一类犯罪叙述。本文选择侵犯财产罪中的诈骗罪作分析。 二、诈骗罪现状及特征 近年来,诈骗罪案件日益增多,由诈骗带来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十分重。当前我国诈骗违法犯罪出现了新的情况及新的诈骗手段, 并呈现出知识化、智能化特征。这也同时使更多的个体被骗,而分析诈骗与被骗心理,有利于研究诈骗的防范对策,减少被骗的可能性,更好地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 诈骗罪主要特征为
6、:1、行为人主观上是出于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2、客观上行为人实施了诈骗行为,至于诈骗财物是归自己挥霍享用,还是转归第三人,都不影响本罪的成立;3、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才构成犯罪,如果诈骗数额较小,则不构成犯罪;4、犯罪主体是自然人和单位;5、侵犯的法益是法律所保护的公私财产所有权。 三、且看诈骗方法 冒充各种身份行骗,诈骗者通常到处行骗、流窜作案,常会针对不同的诈骗对象,冒充那些有一定社会地位、经济实力或特殊权力的人。如冒充领导干部及其亲属和冒充军人、司法人员、知识分子、侨胞、外商等特殊身份人员。 网络诈骗,主要这几种:利用网络银行、网络贷款、网络交易、网络拍卖、网络购物等
7、进行诈骗;网络传销诈骗;网络交友诈骗;网络捐款诈骗等。 街头诈骗的整个犯罪过程都经过周密计划。其特点主要有以团伙作案为主;时间多为白天上班、银行营业期间,地点多选在居民区附近,对象多为老年人和家庭妇女。街头诈骗犯罪的手段多种多样,主要有利用迷信看病消灾、捡拾财物、兑换假外币等。“幸运中奖”诈骗多用手机短信、信函、电话等方式发出中奖通知,要求缴纳包装费、邮寄费、个人所得税等。 谎报险情诈骗,向被骗者谎称其亲人、朋友或同学遭遇车祸或其他重大交通事故,急需用钱,在被骗者一时心慌,情急不及思考、查证的情况下,仓促间误信诈骗者而上当受骗。 以上这些都是国内目前为止应用相当广泛的欺骗手段,随着方法普及,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分析 诈骗 心理 预防 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20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