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宗法师念佛即是实相行.docx
《净宗法师念佛即是实相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净宗法师念佛即是实相行.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净宗法师念佛即是实相行念佛即是实相行 无量寿经说:念佛法门叫“明信佛智”。反之,叫“疑惑佛智”,杂行杂修叫做“疑惑佛智”。佛的智慧是什么呢?佛的智慧就是说:五逆谤法这样的极恶众生,造罪无边,现在大命将终,马上就要堕落地狱,这个时候,他一声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以佛的光明智慧,当下接引西方成佛这个就是佛的智慧,是阿弥陀佛的智慧!菩萨没有这个智慧,其他哪一个大菩萨都没有这个智慧,其他诸佛也没有这样的誓愿。我们念佛的人对于这一点明信不疑,这叫“明信佛智”。 既然是佛智,就是实相。真如实相,实相理体,圆满实相。而我们念佛,就是实相行,这也是凡夫能做得到的实相之行。 阿弥陀经里讲:彼佛为什么叫阿弥陀呢?因为
2、祂“光明无量”“寿命无量”。这个光明无量、寿命无量就代表实相。光明无量是通达贯彻十方,代表无量无边的觉悟;寿命无量是贯穿过去、未来和现在。光寿无量,就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这就是所谓法界之体,所谓实相就是如此。阿弥陀佛以法界之体圆满实相,成就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实相之行。 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里有一个问答,怎么问呢? 他说:这个人罪业这么深重、造了这么多罪过,念佛念得这么少,只念一句、十句就能到西方成佛,佛教不是讲因果报应吗?“业道如秤,重者先牵”,像秤一样,哪头重就往哪头坠。如果说造这么重的罪业、轻轻念一两句佛号就到西方的话,这怎么是“重者先牵”呢?业因果报之理岂不
3、是不可信了吗? 昙鸾大师辩才无碍,他说:轻重之义,不在于时间长短。他给我们打了个比喻说: 譬如千岁暗室, 光若暂至,即便明朗。 暗岂得言在室千岁而不去耶? 一个黑暗的房间,里边的黑暗有一千年,但是,窗户打开之后,太阳光一照进来,刹那之间房间就变光明了。黑暗不能在里边说:“我在这里呆了一千年了,太阳光进来也要慢慢地经过一千年,没有一千年,至少五百年我才出去。”不是这样!刹那之间就明来暗去。 我们虽然过去生生世世有无量无边的罪业,但是我们一旦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句无量光明的名号,刹那之间消除我们累劫的罪业。 另外,昙鸾大师还说: 彼造罪人,自依止妄想心, 依烦恼虚妄果报众生生。 众生造罪是虚妄,是
4、凡夫的虚妄心、缘着虚妄的境界所生的。为什么造罪?贪财、贪色、贪名、贪利,那么财、色、名、利本来就是虚妄的,众生又起虚妄心,妄上加妄。虚妄如果不遇到真实实相法的话,它只能让我们堕落。 此十念者,依止无上信心, 依阿弥陀如来方便庄严真实清净 无量功德名号生。 念佛是实相法,阿弥陀佛六字名号是圆满实相。所以,临终之人虽然只念一句、只念十句,但是,这是以善知识方便安慰、开导,引导他依据这个实相法所称念的六字名号,当下的功德就是真实的,一实能破万虚。念佛虽然少,但是它的力量大,所以能够往生西方净土。这叫“一实”,虚实不能相比。 比如说水面上有千山万水的倒影,这一重重山是虚幻的影子,虽然看起来有千重山、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宗法 念佛 实相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18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