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丰冬桃.docx
《冬丰冬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冬丰冬桃.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冬丰冬桃冬丰冬桃 一、主要性状 1 植物学特征 树势健壮,树姿半开张。主干和多年生枝灰褐色,一年生枝绿色,阳面暗红色;节间短,平均1.7cm。叶片披针形,长17.5cm,宽 4.5cm,淡绿色。叶柄短,平均1.2cm,叶基阔楔形。花芽多为复合芽,花为普通型,花冠较大,花瓣粉红色,花粉多。 2 果实经济性状 果实近圆形,果型大,纵径8.2cm,横径8.9cm,平均单果重280g,最大520g,缝合线较深,两半部不对称,梗洼深,果顶微凹。果实底色绿白色,阳面粉红色,几乎无绒毛,果面光滑,外观极好。果肉白色,由外向内逐渐变红,至近核处呈鲜红色,肉质硬脆,香甜,风味浓,半离核,果实极耐贮运。 3 物候
2、期 2月上旬萌芽,3月初旬盛花,花期一周,3上旬初落花,3月中旬展叶,3月中下旬抽梢。果实10月上中旬成熟, 11月中下旬开始落叶。 4 生长结果习性和丰产性 树势较旺,萌芽率高,成枝力强,幼树新梢年平均生长量80cm,成年树新梢平均年生长量30cm,幼树以中短果枝结果为主,进入盛果期后各类果枝均能结果。由于果实梗洼较深,结果枝较粗时,常因果实的生长而把果挤掉,而弱枝由于枝较细弱,枝条会凹入梗洼使果不易脱落,所以仍以生长较弱的枝结果稳固,不易脱落;而弱枝常着生在树冠的内堂和中下部,在修剪时应注意保留。该品种花芽形成容易,花芽着生节位低,一年生新梢基部第二节开始形成花芽,自花结实力强。早结丰产性
3、好,密植园,第二年挂果,株产可达2.5kg;第三年每667m产量可达1600kg以上。 5 抗逆性和适应性 该品种抗病性和适应性强。重庆、四川成都、湖南常德等地试栽,表现良好,无论其抗性和适应性均超过对比品种中华寿桃。尤其是抗穿孔病能力较强,同时克服了中华寿桃采前落果和成熟前果心腐烂等缺点。冬丰冬桃适应性也非常强,中华寿桃在年均温16.5C的四川龙泉、湖南常德等地均不丰产,而冬丰冬桃则特别丰产;在年均温18C的重庆铜梁中华寿桃完全没有产量,而冬丰冬桃仍能丰产。可见冬丰冬桃在年均温18C以下的南方地区完全能够成功种植。 1 二、栽培技术 1 建园 选择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建园为最好,按31.5m定植
4、。栽苗前,挖深、宽各6080cm的条沟,分层压入作物秸杆,杂草及磷肥等,回填土壤应略高于原地面。平地应在每一行间里开挖1条深50cm的排水沟;坡地应按等高梯田方式改土建园。南方地区在11月至次年3月均可栽苗,但以11-12月栽苗为最佳;北方可在2-3月解冻后栽苗。栽苗后立即定干,并加强栽苗后的管理。 2 土肥水管理 幼树施肥与促花 冬丰冬桃幼树长势旺,生长快,第一年采用前促后控的施肥技术,前期应加强肥水管理,扩大树冠。早春新梢长3-5cm时开始追肥,每株每次追施尿素5-10g,过磷酸钙10g,猪鸡粪水3-5kg,每15天1次,随着树冠的增大而逐步增加用肥量。至6月中旬每株施尿素50g,过磷酸钙
5、50kg,硫酸钾20g,猪鸡粪水10kg,以促进花芽分化,并于此次施肥后停止追肥。于6月下旬控水促花,同时喷15%多效唑100-150倍溶液1次,7月上中旬再喷1次。至10月上旬施基肥,株施尿素50g,过磷酸钙400g,有机肥15-20kg。 第二年将试花挂果,每年施4次肥即可。2月上中旬萌芽前施春肥,株施尿素100g,猪粪水15kg;5月上旬硬核期前施保果肥,株施尿素150kg,硫酸钾20g , 猪粪水15kg;7月中旬施壮果肥,株施尿素150g,硫酸钾100g,猪粪水20kg;9月下旬采果前施基肥,株施尿素100g,过磷酸钙500g,猪粪水20kg 。在68月加强排水工作,以促进花芽分化和
6、预防裂果,对树势特别旺的应于6月下旬喷15%多效唑100倍液1次. 丰产树肥水管理 冬丰冬桃早结丰产性好,第三年即可进入丰产期,每年施三次肥即可,由于冬丰冬桃生育期长,丰产性好,成熟期晚,所以需肥量大,为了提高果实品质,应以有机肥为主。第一次肥于早春萌芽前施用,促进开花和座果,以速效肥为主,株施尿素150g,猪粪水15kg;第二次于6下月旬施壮果肥,以钾肥为主,株施尿素200g,硫酸钾300g,猪粪水30kg。第三次于9月中旬采果前施基肥,株施过磷酸钙500g,有机肥20kg。 2 在68月的花芽分化期要适当控水,但78月高温干旱期间要根据旱情适当灌水,以促进果实膨大。 扩穴改土 从苗木定植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冬丰冬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17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