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与分析.docx
《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与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与分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与分析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与分析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茄子河区向阳学校 杜立华 我在农村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长期以来深受农村学校教育质量难以提高这一问题的困扰。带着这些问题,我在节假日、平时的工作中家访了许多学生家庭,对农村学生的课外生活、家庭教育等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并与学校老师及学生家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我发现:农村教育质量难以提高,家庭教育问题是一个重要因素。我想通过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调查和分析,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引起全社会对农村中小学家庭教育的重视。农村地区的家庭教育,不仅需要*在财力、政策上的投入与关注,而且需要全社会特别是农村家长们的支持。 家庭教育是
2、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庭中家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他们是孩子第一任乃至终身的老师。 作为农村教育工作者,了解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其对学生的影响,采取相应的对策,对改善家庭教育,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得好:“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纵观现阶段的农村家庭教育不乏存在以下三个现状: 一、“留守儿童”多,家庭教育缺失,管理难度大。 我校“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或做生意较多,而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管带的现象非常普
3、遍,农村家庭隔代教育的现象比较严重。长辈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重心”、“中心”、“轴心”,这种隔代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过去家庭条件差,当时的父母极少宠爱孩子,现在祖父母把那一份宠爱加倍地给予了第三代,造成了溺爱。有些祖父母在带孙子孙女时担心出差错,所以对孩子百依百顺。同时,祖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在农村很少接触新事物,影响了对孩子的教育。隔代教育对孩子个性发展有许多负面影响:过分的溺爱和迁就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影响孩子个性和优秀品质的形成。 而家长为了生计而长年奔波在外,他们忽视也忘记了更重要的事情对子女的教育。家长片面地认为,只要满足了子女对金
4、钱的需要,孩子就会好好学习,自己也尽到了责任。可他们不知失去的家庭教育是无法用金钱弥补的,孩子被扭曲的心灵和形成的孤僻、任性、倔强的心理已很难矫正,“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观念在孩子的大脑中萌芽,要靠金钱、溺爱来补偿给子女只会适得其反。 二、代管家长文化低,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落后。 文化水平低,教育观念滞后是造成农村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脱节的根本原因。在家庭教育中,没有意识到教育具有隐性,想不到自己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父母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注意言行,行动鲁莽,语言粗俗,在孩子面前没有表现出家长的风范,受父母影响,孩子慢慢也滋长了一些不良的想法并体现于言行举止上。家庭教育观念落后
5、是最大的落后,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在农村家长的大脑中根深蒂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绝对权威,家长主义、命令主义等落后陈旧的思想观念,严重束缚了家长的教育思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怜天下父母心”,天下没有不疼爱子女、不期待子女成才的父母,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的家庭更是将一切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期待他们能跳出“农门”,光耀祖宗。他们是想让孩子学好,但没有具体的行动,平时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很少过问,任其自然。农村家长素质低、习惯差,家庭缺乏文化教育氛围,对孩子成长负面影响很大。家长在农闲时沉湎于搓麻将、打扑克、喝酒,很少看书读报。农民的住房及经济条件提高很快,但对精神文明投入太少,有的是一片空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 家庭教育 现状 分析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16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