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概论复习资料必修课.docx
《农业概论复习资料必修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概论复习资料必修课.docx(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业概论复习资料必修课农业概论必修课 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 农业是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来获得人类所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2. 资源泛指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活动所需的全部物质和能量基础。 3. 农业资源即农业活动所依赖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4.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基础。它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 5. 广义的水资源地球水圈中各个环节不同形态的水均可称为水资源。 6. 狭义的水资源是指大陆上由大气降水补给的各种地表淡水(河川、湖泊)和地下
2、淡水的动态径流水量。 7. 生物资源包括森林、灌丛、草场等所构成的植被、水生生物系统和野生动物资源。 8. 自然资源利用人类直接或间接摄取任何自然因素,用于生存、生产和生活的一切方式和实践。 9. 自然资源保护根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动态平衡规律,维持和调节人类与其赖以生存、生产和生活的整个自然综合体之间的生态关系。 10. 生态系统是生物群体和环境系统两者构成的一个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结构实体。 11. 生态系统的负荷力即生态系统对一切外来作用因素压力产生的反应的调节适应能力。 12. 生态农业是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在中国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建立和发展起
3、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 13. 农业环境是以农业生物(包括各种栽培植物、林木植物、牲畜、家禽和鱼类等)为主体,包括围绕主体的一切客观物质条件以及社会条件的总和。 14. 食物链的浓集作用又称生物学放大作用,是指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生物体内的残留浓度不断升高,愈是上面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的残留浓度愈高的现象。 15. 生物多样性即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之间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16. 产业关联是指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 17.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具体而言即建设农业现代化、繁荣
4、农村经济与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 18. 农业组织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或群体。 19. 农业公共服务组织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提供各种公益性农业服务的组织机构。 20. 农业公司是指以企业经营方式为主,为社会提供农业产品或相关农业服务的经济组织。 21. 农业一体化经营是指农业同产前部门与产后部门通过经济上、组织上的结合,或通过相对稳定的市场关系,所形成的一种组织体系。 22. 农业政策是根据党的路线、方针和原则,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而制定的具有激励或约束其经济活动的各种行动准则。农业政策一贯是党和国家指导和推动农业发展和改革的基本手段。 23. 农业市场化
5、就是市场机制对农业生产经营所发挥的作用持续增大,农业经济活动对市场机制的依赖程度加大和加深的演变过程。 24. 农业宏观调控是国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制定宏观调控政策,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并主要通过市场,对农业生产和流通以及整个农村经济进行主动调节的一种*行为。 25. 国民待遇指在贸易协定和条约中,缔约国之间相会保证给予另一方的自然人、法人和商船在本国境内享有与本国自然人、法人和商船同等的待遇。 26. 最惠国待遇指的是缔约国双方在通商、航海、关税、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相互给予的不低于现实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特权或豁免待遇。 27. 农业科学是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科学,是自
6、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逐步向农业领域渗透、移植和交融的结果。 28. 农业科学体系是由农业基础理论科学、农业技术科学、农业应用科学和农业社会科学构成的农业科学知识系统。 29. 农学(狭义)是研究农作物和园艺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30.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三大门类。 31. 农业市场化就是市场机制对农业生产经营所发挥的作用持续增大,农业经济活动对市场机制的依赖程度加大和加深的演变过程。 32. 技术则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应用的手段和工艺体系,其本质是对自然规律的领悟和自觉应用。 33. 生态系统的负荷力
7、即生态系统对一切外来作用因素压力产生的反应的调节适应能力。 34. 生态平衡即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维持相对的稳定。 35. 城镇化是指由于工业化而引起的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36. 农业公共服务组织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提供各种公益性农业服务的组织机构。 37. 农村产业结构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系统,是指以资源合理配置为基础的农村地域内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层次之间及各层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农村三大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部门内部各项目之间、项目中各产品之间相互交织的经济联系,以及在占用要素和经济产出等指标上的量的构成与比例。 38. “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8、社会。 39. 农业区划是对农业生产空间分布的一种科学分类的方法。它是实现农业的合理布局和制定农业规划的科学手段和依据,是用严格的科学态度指导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 40. 农业科技发展是指农业知识体系和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手段和方法的上升和进步过程。 41. 农业资源农业活动所依赖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42.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基础。它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 43. 农业自然资源是指农业生产活动所依赖的自然资源,它包括土地资源、土壤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等。 44. 土地资源对人
9、类当前和可预见到的将来有用的土地 。 45. 土壤资源是指具有农、林、牧业生产性能的土壤类型的总称 。 46. 广义的水资源地球水圈中各个环节不同形态的水均可称为水资源。 47. 狭义的水资源是指大陆上由大气降水补给的各种地表淡水(河川、湖泊)和地下淡水的动态径流水量。 48. 草地资源指草地植被的群落类型及其生产力。 49. 水产资源指水域中蕴藏的各种经济动植物的种类及数量。 50. 珍稀生物资源指具有科学、文化价值的珍稀动植物 51. 天敌资源指有利于防治农业有害生物的益虫、益鸟、蛙、益兽和有益微生物等。 52. 自然资源利用人类直接或间接摄取任何自然因素,用于生存、生产和生活的一切方式和
10、实践。 53. 自然资源保护根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动态平衡规律,维持和调节人类与其赖以生存、生产和生活的整个自然综合体之间的生态关系。 54. 农业环境是以农业生物(包括各种栽培植物、林木植物、牲畜、家禽和鱼类等)为主体,包括围绕主体的一切客观物质条件以及社会条件的总和。 55. 环境污染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并导致对人类健康和生物生存有不良影响的现象。 56. 生物产量是指作物一生中,即全生育期内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所生产和积累的各种有机物质的总量。 57. 经济产量是指单位面积上所获得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的数量,或者说为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的收获量
11、。 58. 食物链的浓集作用又称生物学放大作用,是指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生物体内的残留浓度不断升高,愈是上面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的残留浓度愈高的现象。 59. 生物多样性即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之间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60. 洪涝是指由于江河洪水泛滥淹没田地和城乡或因长期降雨等产生积水或径流淹没低洼土地,造成农业或其它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61. 宜耕期土壤含水量在一定范围内才适于耕作,这时耕作的阻力小,耕后土壤疏松散碎,有助于非水稳性团粒结构的形成,称为土壤的宜耕期。 62. 4.轮作指在同一块田地上,将不同作物在一定年限内按一定顺序循环种植的方式
12、。 63. 5.自花授粉作物自然杂交率低于5%的作物。 64. 狭义上的农业法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法律规范。 65. 广义上的农业法调整一切涉及农业方面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除包括狭义上的农业法外,还包括农业科技推广法、农业劳动法、农产品贸易法、农业财政法、农业金融法等等。 66. 政策国家、政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了实现其路线和任务而规定的,具有鲜明阶级性的行动准则。政策的实质是阶级利益的观念化、主体化、实践化反映。 二、填空题 1. 导致“温室效应”的三种主要气体是 CO2 、 CH4 、 N2O 。 2. 中国综合农业区划把全国划分为 10 个一级区和 38 个二级区。 3. 新的
13、农业科技革命产生的科学基础主要是 生物技术 、 信息科学技术 与 材料科学技术 。 4. 从性质上可将农业组织分为 农业公共服务组织 、 农业合作社 和 私人工商业公司 。 5. 某地区欲发展稻-稻-油一年三熟制,则该地区10积温需 4800 以上。 6. 大豆的起源地是 中国 ,烟草的起源地是 美洲 。 7. 我国于XX年启动超级稻研究计划,已于XX年实现亩产 1000 kg的目标。 8. 日本与德国农业合作社的显著特点分别是 综合性很强 和 专业性很强 。 9. 目前,我国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约为 35%45% 。 10. 按种的数目排队,我国植物种类排世界第三,仅次于 马来西亚 和 巴
14、西 。 11. 从古至今,农业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原始农业、 古代农业 、 近代农业 和 现代农业 。 12. 按照能被人类利用时间的长短,自然资源可以分为 有限资源 和 无限资源 。 13.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是 农民 。 14. 在我国的学科体系中,有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之分。作物学是 一级学科 ,而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是 二级学科 。 15. 我国10大农区中,耕地面积最大的是 黄淮海区 。 16. 水稻起源于西起印度阿萨姆邦、东到中国云南省的一个椭圆形丘陵地带。 17. 玉米起源于中美洲。 18. 大豆起源于中国。 19. 狗是最早驯化的动物。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是XX年x
15、月x日通过的。 21. 中国农业科学体系经历了 五个 发展阶段。 22. 亚洲的主要农业生产大国有中国、日本、印度、韩国等。 23. 欧盟的主要农业生产大国有英国、法国、荷兰、德国、意大利等。 24. 南美洲的主要农业生产大国有巴西、阿根廷、哥伦比亚等。 25. WTO的基本原则是:、非歧视性原则B、透明度原则C、自由贸易原则D、公平竞争原则 26. 农业自然资源主要包括 土地资源 、 土壤资源 、 气候资源 、 水资源 、 生物资源 。 27. 按种的数目排队,我国植物种类排世界第三,仅次于 马来西亚 和 巴西 。 28. 我国森林资源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 东北 、 西南 、东南部丘陵山地
16、 。 29. 按照能被人类利用时间的长短,自然资源可以分为 有限资源 和 无限资源 。 30. 例举我国主要珍稀生物资源 大熊猫 、 东北虎 、 华南虎 、 金丝猴 、 丹顶鹤 、 云豹 、 31. 在2006-XX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中,到XX年全国耕地确有量 18.05亿亩 ,确保 15.6亿亩 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通过引导开发未利用地形成新增建设用地 1875万亩 以上。 32. 在我国,被称为活化石的植物,如 银杉 、 银杏 、 水杉 、 水松 等 33. 我国森林覆盖率“十一五”为 20.36% ,“十二五”目标是 21.66% 。 34. XX年统计中国国家级自然
17、保护区为 335 个 。 35. XX年开始中国生态农业省的建设,第一个生态农业省建设试点为 海南省 。 36. 政策具有以下特点: 阶级性。正误性。 时效性。表述性。它由有权机关用语言和文字等表达手段进行表述。 37. 作为国家的政策,一般分为对内与对外两大部分。对内政策包括财政经济政策、文化教育政策、军事政策、劳动政策、宗教政策、民族政策等。对外政策即外交政策。 38. 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法具有国家意志的属性。 39. 法是明确、具体的规范,是政策的定型化,比政策具有更大的稳定性。 40. 省级人民*的土地审批权限包括:征收除国务院审批权限以外土地。即:低于35公顷面积的耕地
18、;低于70公顷面积的其他土地。 41. 我国农业作为弱质产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三农”问题的矛盾日益突出。这里的“三农”是指:农业、农村、农民 三、简答题 1. 简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答:农业是人类食物生产的重要产业; 农业是为国民经济其他产业提供原料的重要产业; 农村是重要的工业产品的市场; 农产品及其加工品是重要的出口物质; 农业是国家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 农业为社会提供适量的劳动力和就业机会。 2. 简述造成农业生产波动性的原因。 周期性因素引起的波动性:气候的周期性变化、市场的周期性变化 突发性因素引起的波动性:农业生物因素突变、农业环境因素突变、农业技术政策或措施失误、
19、社会的变化与农业经济政策的失误 趋势性变化引起的波动性: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 3. 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利有弊,试举例说明。 答:有利之处 增加绿色覆盖,缓解温室效应,减少城市“热岛”效应。例稻田水面蒸发和叶面蒸腾吸收带走大量的热能,使周围气温下降,具有调节气温的作用。 更新空气,消除尘土飞扬。稻田作用最明显。 人工湿地系统净化污水,消解有毒物质,钝化或无效化无机有毒物质。 不利之处 过度开荒和放牧,过度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围湖造田导致洪水泛滥;“三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 化肥过量施用,污染地下水,使地表水富营养化; 农药、除草剂过量使用,污染环境,影响人类生存; 农业废
20、弃物污染环境,如白色污染等; 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迅速下降,地表局部沉陷,沿海城市海水倒灌,地下水污染,出现树木死亡现象。 4. 简述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由“平面式”向“立体式”发展 由“石油型”向“生态型”发展 由“自然式”向“设施式”发展 由“机械化”向“自动化”发展 由“农场式”向“公园式”发展 由“化学式”向“生物式”发展 5. 简述农业区划的原则。 1、要有明确的市场经济观点,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来安排作物品种或调整作物布局和农业结构; 2、必须树立鲜明的生产观点,坚持为加速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服务; 3、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正确完整地认识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性,针
21、对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4、要有长期的观点,作分阶段的安排,并保持连续性。 6. 简述我国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盐渍化和污染等日益扩展、耕地资源锐减。 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人均有林面积低,造林护林任务艰巨、森林资源浪费严重、森林火灾、病虫害严重。 农业用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用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浪费严重、地下水开采过量,水质污染加剧。 7. 简述农业环境的特点。 范围广:除了人迹罕至的远海、荒漠、冻原及城市和工矿区外,都属于农业环境。 不稳定性:主要是人类的原因造成的。人们为了追求高
22、产与效益而单一种植和养殖少数理想的生物品种,使农业生态系统变得单调,缺乏对抗环境条件变化的强大“缓冲力”; 另一方面,为了追求高产,人们向农业生态系统给予大量投入,使农业环境成了一个能量和物质大量流出的开放系统,不稳定性大增。 农业环境质量恶化不易觉察和恢复:农业环境质量恶化是积累性的,渐进性的,一旦觉察到就表明已经恶化到了一定程度了,想恢复和改善就困难了。 8. 简述农业环境的保护利用的原则。 整体性原则:整体性表现在农业环境系统是由诸多环境要素构成的开放系统,系统中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系统内部各要素相对独立,又有稳定的联系,形成有序的结构,有机的整体。 生态平衡原则:农业环
23、境即是农业生态系统,应保持良好的生态平衡。 持续发展原则:人类从以往的过失中认识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9. 简述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特征。 答: 脆弱性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相当脆弱,主要表现在演进状态上的低层次性,农村产业结构中起主导作用还是第一产业;其次表现在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弱。 基础性我国工业化还没有完成,农村产业仍是我国工业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力量。 产业关联性由于农村产业间存在着种种联系,因而农村产业中某一或某几个产业的发展变化,必然会影响到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内在规律农村产业结构受到双重规律的支配。 演进规律农村产业结构的演进遵循克拉克法则,即农村产业结构的演进是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 概论 复习资料 必修课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16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