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硕士农村与区域发展复试真题.docx
《农业推广硕士农村与区域发展复试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推广硕士农村与区域发展复试真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业推广硕士农村与区域发展复试真题一、名词解释 1.区域-用某项指标或某几个特定指标的结合,在地球表面划分出具有一定范围的连续而不分离的单位。 2.社区-是由一定区域内人们组成各种社会群体和组织进行社会生活的社会有机体。 3.农村社区-是农村社会区域共同体,是以主要从事农业为特征的居民聚集在一定区域内,具有一定社会组织、社会制度、活动中心、认同意识的人群共同体。 4.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民生产总值及人均国民收入不断增长的基础上,人们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低下的劳动生产率逐步上升,人口压力有所减轻,严重的失业状况有所缓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缩小,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等等经济结构不断
2、变动与优化的过程。 5.社会发展-以经济发达国家为代表的观点是:社会发展是旨在消除由于经济的高度发展而导致的各种负面的社会效果,从而促使社会各系统的功能得到加强。我国学者认为,社会发展是随着经济发展而导致社会结构与功能的不断优化与强化的过程。 6.经济增长论-实质上是一种经济增长的战略,它把发展仅仅看作是一种经济现象,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把经济增长看作是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而忽视发展的其他方面。 7.增长极限论-人口增长、粮食供应、资本投资、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五个主要因素,认为这五种因素的共同特点是它们的增长都是指数增长。 8.综合发展观-它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同一发展的两
3、个方面,经济发展是社会其他方面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还强调发展应当是整体的、综合的、内生的。 9.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0.区域发展战略-是指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分析、判断而作出的重大的、具有决定全局意义的谋划。 11.平衡发展理论-在产业发展方面、区域间或区域内部各地区间基本保持同步与平衡发展。 12.不平衡发展论-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并针对平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强调不发达地区不具备产业和地域全面增长的资金和其他资源。 13.贫困恶性循环论-资本缺乏是阻碍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由投资诱力不
4、足和储蓄能力太弱造成的,而这两个问题的产生又是由于资本供给和需求两方面都存在恶性循环。 14.大推进理论-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以促进这些部门的平均增长,从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全面发展。 15.低水平陷阱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存在低水平人均收入反复轮回的现象。 16.临界最小努力命题论-主张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应努力使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冲破低水平均衡状态,以取得长期的持续增长 17.中心一外围-在考虑区际不平衡较长期的演变趋势基础上,将经济系统空间结构划分为中心和外围两部分,二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二元空间结构。 18.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5、的劳动力的能力,即已经投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活动和尚未投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动的人口的能力。 19.农村社会现代化-是指农村居民利用近现代工、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发展农村经济,优化农村社会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差别,最终实现城乡融合的过程 20.农村城市化-不仅指城市化城市规模、数量的不断扩大与增加和大量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的过程,还包括农村产业结构由农业型经济转变为工业型经济、城市生活方式向农村社区扩展的过程。 21.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 22.贫困-是指人们由于缺乏获得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参与基本的社会活
6、动的机会,以至于不能维持一种个人生理和社会文化可以接受的生活水准,以及由于缺乏必要的自然、经济和制度环境而不能提高生活水准的发展能力。 23.贫困线-是以人们的收入状况来确定的收入法,即适量的饮食价值、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率;二是以人们基本生活必需的货物和服务来确定的直接法。 24.社会保障-是国家依法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方式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提供安全保障的行为、机制和制度的总称。 25二元经济结构 是指城市以现代工业为主的非农业部门与农村传统农业部门并存的经济结构。 26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统筹城乡发展
7、、推进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赋予农民公平的待遇、完整的财产权利和平等的发展机会,建立城乡平等的经济社会新体制,促进城市的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的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的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让所有农民共享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带来的利益。 二、问答题 1.什么是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 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民生产总值及人均国民收入不断增长的基础上,人们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低下的劳动生产率逐步上升,人口压力有所减轻,严重的失业状况有所缓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缩小,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等等经济结构不断变动与优化的过程。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增长。所谓经济
8、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产出增长。一般认为,经济增长的含义较窄,通常指纯粹意义上的生产增长,而经济发展的涵义较宽,除了生产数量的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和某些制度的变化,经济增长的结果不一定是经济发展,可能出现“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结果。产出的增长、经济规模的扩大进而导致经济系统结构的优化,才是经济的发展。但这并不是说,可以离开经济增长而谈发展。但经济增长仅仅指量的变化,而经济发展则是指量与质的共变。 2.简述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 以经济发达国家为代表的观点是:社会发展是旨在消除由于经济的高度发展而导致的各种负面的社会效果,从而促使社会各系统的功能得到加强。阻碍社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一
9、是人口因素,二是制度因素,三是个人因素。我国学者认为,社会发展是随着经济发展而导致社会结构与功能的不断优化与强化的过程。 3.简述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经济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民生产总值及人均国民收入不断增长的基础上,人们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低下的劳动生产率逐步上升,人口压力有所减轻,严重的失业状况有所缓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缩小,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等等经济结构不断变动与优化的过程。社会发展:旨在消除由于经济的高度发展而导致的各种负面的社会效果,从而促使社会各系统的功能得到加强。联系:一方面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脱离经济发展的社会发展是一句空话,任何最优越的
10、制度,没有以高度发达的经济作为基础是不可能体现其优越性的。另一方面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和重要保证。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通过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增进人们的幸福,促使人的潜能的发挥,也就是说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同时只有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才能保证经济发展顺利进行。因此,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保证 4.综合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综合发展观认为,发展不单单是一种经济现象,而是经济与社会综合协调发展的过程,发展包括经济增长、经济结 构优化、政治民主、文化变迁、科技进步、自然协调、生态平衡等各个方面。它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同一发展的两个方面,经济发展是社
11、会其他方面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还强调发展应当是整体的、综合的、内生的。 5.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资源的范畴也在不断地扩大,但自然资源仍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自然资源的数量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6技术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技术改变自然资源的经济意义。技术的进步有利于减少区域发展对非地产资源的依赖程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区域经济结构多样化。技术进
12、步还为区域劳动就业开辟了广阔的出路。 7.简述人口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作为生产者,人口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区域劳动人口的数量影响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生产规模的大小。区域人口素质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区域产业的构成状况。人口的迁移与分布影响区域生产的布局。 8.简述平衡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平衡发展主要指在产业发展方面、区域间或区域内部各地区间基本保持同步与平衡发展。产业平衡发展理论强调产业间的关联互补作用,主张在区域间或区域内平衡部署生产力,实现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即在区域间及其内部对各部门同时进行投资,以使工农业、轻重工业、一、二、三产业及原料、加工工业等各部门
13、基本得到协调平衡发展。 9.简述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对农业的促进作用。 非农产业的发展为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也为其他剩余生产资料提供了更加充分利用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当地社区资源配臵的效率,增加了当地社区及其成员的收入。在相当数量的剩余劳动力转入非农产业以后,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可以扩大人均生产规模,提高从事农业生产本身获得的收入。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可以加速农产品市场的发展。 10.简述威廉姆森的区域成长理论。 威廉姆森的“区域成长”理论认为:一国或一地区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区域间成长的差异将会扩大,倾向不平衡成长,即区域发展差异的扩大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之后,随着经济发展,区域间不平
14、衡的程度将趋于稳定,当到达发展成熟阶段,区域间经济水平发展的差异逐渐趋于缩小,倾向平衡成长,此时期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缩小,又构成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这是一种有时间变量的不平衡发展理论,即所谓倒“U”字型理论。 11.简述梯度推进理论的主要内容。 区域经济的发展盛衰,主要取决于该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劣及转移,而产业结构的优劣又取决于地区各经济部门,特别是主导专业化部门在工业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由科技进步引致创新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思想以及新的生产管理与组织方法等,大都发源于高梯度地区,因此,产业结构的更新,促使地区经济向高梯度发展和集中。产业结构的更新随着经济发展的时间推移和生命周期的衰退,逐步有
15、次序地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多层次转移。梯度推进过程,是在动态上产生的极化效应、扩展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既产生经济向高梯度地区进一步集中,对周围地区起支配和吸引作用,又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但也将造成地区间两极分化。 12.简述增长极理论的主要内容。 增长极理论是以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为出发点的,其核心是: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不会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总是首先在少数区位条件优越的点上不断发展成为经济增长中心。增长极的形成有赖于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企业家群体的存在,所在地区既具有能集中相当规模的资本、投资、技术、人才从而形成规模经济的能力,又要有较好的区位环境条件,即周围交通、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 推广 硕士 农村 区域 发展 复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15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