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观禅修法.docx
《内观禅修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观禅修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内观禅修法内观禅修法 毗婆舍那禅思的修习,就是禅思者致力于正确地瞭解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身心现相之本性。身体的现相是一个人就自身清楚地加以觉察的对象。一个人清楚地觉察的整个身体,是由一团的物质特性所组成。 精神或心理的现相则是心识的活动。不论什么时候,只要看著、听著、嗅著、尝著、触著或想著它们,就可以清楚地觉察到正在发生著的这些名色。 我们必须藉著观察它们并如是注意著:看、看,听、听,嗅、嗅,尝、尝,触、触或想、想,来让我们觉知它们。 每一次看、听、嗅、尝、触、想,都必须注意这个动作,但是在开始练习时,没有办法注意到这些发生著的每一件事,所以,必须从注意那些比较明显而且易于觉察的事件开始。 随著呼
2、吸的每一个动作,腹部起落著,这个动作永远是明显的。这就是我们所知道的物质特性风界。先由注意这个动作开始,藉著心意专注地观察著腹部便可以做得到。你将会发现当吸入时腹部隆起,当呼出时腹部落下。隆起必须在心意上注意其隆起,落下亦然。如果只用心意上的注意,这动作还不明显的话,可以把你的手掌触摸著腹部。不要去改变你的呼吸,不要刻意让它缓和下来,也不要刻意加快它,更不要猛烈地呼吸。如果你去改变呼吸的话,你将会疲倦。照常稳定地呼吸,并随时注意著腹部的起落。心意上的注意,而不是口头上的记诵。 在毗婆舍那禅思里,名称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觉知。当注意著腹部的隆起时,从动作的开始到结束,就像你用眼睛一直注视著它。
3、落下的动作也是如此。用你的意识与动作本身协调一致的方式,来注意隆起的动作。动作和意识的一致,就像石头击中靶心一样。落下的动作也是一样。 当你注意著腹部的动作时,你的心意可能会游荡到别的地方去。这也必须要藉著心意上觉知其为游荡。游荡。当它已经被注意到一、两次时,心意就会停止游荡,然后你再回去注意腹部的隆起和落下。如果心意到达某个地方,就觉知其为到达、到达,然后回到腹部的起落。如果你幻想著遇到某人,觉知其为遇到、遇到,然后回到腹部的起落。如果你幻想著遇见某人并谈话,就觉知其为谈话,谈话。 简而言之,任何思想或省思产生了,都必须予以注意。如果你在幻想,觉知其为幻想。如果你在思想,觉知其为思想。如果你
4、在计划,觉知其为计划。如果你在觉察,觉知其为觉察。如果你在省思,知其为省思。如果你感到快乐,觉知其为快乐。如果你感到厌烦,觉知其为厌烦。如果你感到高兴,觉知其为高兴。如果你感到沮丧,觉知其为沮丧。注意所有这些心识的活动就叫做心观念处。 因为我们未能注意这些心识的活动,导致我们认为是有个人或存在的主体伴随著它们。我们一向认为那就是我在幻想、思想、计划、认知。我们认为从小到大就一直存在著一个人的主体。实际上,并没有这样一个人存在。其实只有这些一连串相续的心识活动而已。那就是我们必须要注意这些心识活动和认知它们为何物的道理。也是当心识生起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注意它的每一个活动的原因。当这样加以注意时,
5、它就渐趋消失了。然后我们就回去注意腹部的起落。 当你静坐禅思久了,僵硬和灼热的感受就会在你的身上生起。这些也要仔细地加以注意。疼痛和疲倦的感受也是一样。所有这些感受都是苦受,注意它们就是受观念处。未能或疏于注意这些感受,就会让你认为:我僵硬了,我觉得热,我疼痛。我刚才还好好的,现在因为这些不愉快的感受而不舒适。以自我的立场来认知这些感受是错误的。真正地,并没有一个我包含在里头,只是一连串,一个新的不愉快的感受接著另一个而已。 它就像一连串相续的新电波脉动,点亮著电灯一般。每一次身体上遭受到不愉快的接触时,不愉快的感受就一个接著另一个生起。这些感受必须仔细地和专注地加以注意,不论它们是僵硬、灼热
6、或是疼痛的感受。禅者在刚开始禅思的修习时,这些感受可能会渐趋增强而产生想要改变姿势的意愿。要注意这个意愿,然后,禅者再回去注意僵硬、灼热等感受。 有句话说:忍耐通往涅槃。这句话对禅思的努力来说最恰当了。禅思要有耐心,因为一个人对于生起的僵硬或灼热的感受,如果不能忍耐而太频繁地加以改变姿势,那么三摩地的定境就无法开发。如果三摩地的定境不能开发,内明也不能成就,也就没有道果。那就是禅思需要耐心的原因。对于身体上不愉快的感受,像是僵硬、灼热和疼痛的感受,还有其他难以忍耐的感受,尤其是要有耐心。不要在这些感受出现的时候,就立刻放弃禅思而改变姿势。必须耐心地继续下去,就注意著僵硬、僵硬或灼热、灼热。如果
7、耐心地持续加以注意,这类中度的感受将会消失。当禅定微妙而强壮时,即使是强烈的感受也会趋于消失。然后回去注意腹部的隆起和落下。 如果已经长时间注意这些感受,而它们并未消失,或者是这些感受难以忍受,当然就要变换姿势。于是必须开始觉知想要变换、想要变换。如果手臂举起,就觉知:举起、举起。如果它移动了,就觉知:移动、移动。这个变换必须和缓地进行并觉知:举起、举起,移动、移动和接触、接触。 如果身体摇摆,觉知摇摆、摇摆。如果脚部举起,觉知举起、举起。如果它移动了,觉知移动、移动,如果曲落,觉知曲落、曲落。如果没有什么变换,只是静止的安坐,就回去注意腹部的隆起和落下。这之间不能有所间断,先前觉知的动作和后
8、续觉知的动作之间,先后的三摩地定境之间,先后的智慧之间,一定要连贯。只有这样,禅者的智慧境界才会持续提升到成熟的阶段。只有在具备这种凝聚的动量时,才能达到道、果。禅思的过程就像是钻木取火精进不断地摩擦两根在一起的木条,以获得必需强度的热能。 同样的,毗婆舍那禅思的觉知也必须是连续而不松懈的,在觉知任何生起的现相之间,没有任何间断。例如,如果痒的感觉介入了,禅思者想要去抓,因为它难以忍受,那么不论是痒的感觉或是除去它的意愿都必须予以觉知,不能立刻就去抓痒以消除这个感受。 如果继续坚忍地这样注意著,这痒通常会消失,这时,再回去注意腹部的隆起和落下。如果事实上,这痒并未消失,当然可以抓痒除去它。但是
9、,首先要注意这么做的意愿。所有涉及消除这感受的过程,都要予以注意,尤其是接触、拉、推和抓的动作,以及最后再回去注意腹部的隆起和落下。 每次你变换一个姿势,都要先从注意你要变换的意愿开始,并密切地注意每一个动作,诸如从坐姿站起来,举起手臂,伸展它,在注意相关的动作时,你也同时在改变。当你的身体前倾时,注意它。当你站起来时,身体变轻并起立,集中心意在这上面,你必须小心地注意著起立、起立。 禅者的行动要像衰弱的病人一般。正常健康的人们轻易地,快速地或突然地站起来。虚弱的病人就不是这样子,他们慢慢地,小心地站起来。背痛的人们也是一样,他小心地站起来,以免伤了背部而带来疼痛。 禅者也要这样,他们必须慢慢
10、地并小心地变换姿势;只有这样,念住、禅定和内明才会胜妙,所以要以温和渐进的动作开始。当起立的时候,禅者必须像个病人般,小心地起立,同时注意著起立、起立。不止是这样,虽然眼睛能看,禅者却必须不见。耳朵也是一样。正当禅思的时候,禅者所在意的只是觉知,他所看、所听的并不是他所关注的。不论他看到或听到任何新奇或引人注意的事情,他必须收摄,就像他没听到或看到一般,只是仔细地注意著。 当身体有所动作时,禅者必须慢慢地进行,就像是一个病人那样,细心地移动手臂和腿部,弯曲或伸直、低头或昂首都一样。所有这些动作都必须细心地进行。当从坐姿起立时,他必须慢慢地进行,注意著:起立、起立。当直立站著时,注意著:站著、站
11、著,当瞻视彼此时,注意著:瞻视、瞻视。当走路时,注意著脚步,不论是踏出右脚或左脚,你必须念住相关的连续动作。从举足到投步之间,注意每一个踏出的脚步,不论是右脚还是左脚。当快步走路时,就是这样注意著。 当快走一段距离时,如果你能这样注意著,那就够了。当慢走或上下坡时,每一个步伐要注意三个动作当脚举起来时,当推进时和当落下时。从注意举起和落下的动作开始,必需恰当的念住举足。同样地,当脚步落下时,必须恰当的念住脚步的重落。 踏出每一步都必须注意著举起、落下。大约在两天之后,这念住将会变得比较容易些。然后继续去注意上述的三个动作举起、推进、落下,刚开始的时候,只要注意一或二个动作就够了,当快走时就右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观禅修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14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