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 泌尿系统疾病 总结 重点 笔记.docx
《内科学 泌尿系统疾病 总结 重点 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学 泌尿系统疾病 总结 重点 笔记.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内科学 泌尿系统疾病 总结 重点 笔记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章 总论 肾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分泌的激素可分为血管活性激素和非血管活性激素。前者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前列腺素族、激肽类系统等。非血管活性激素包括1一羟化酶和红细胞生成素等。 一、蛋白尿 每日尿蛋白量持续超过150mg称为蛋白尿。 产生蛋白尿的原因很多,一般可分为以下4类: 1功能性蛋白尿是一良性过程,因高热、剧烈运动、急性疾病、直立体位而发生的蛋白尿。体位性蛋白尿常见于青春发育期青少年,于直立和脊柱前凸姿势时出现蛋白尿,卧位时尿蛋白消失,一般1gd。 2肾小球性蛋白尿 当病变使滤过膜孔异常增大或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严重破坏,使血管中各
2、种分子量蛋白质无选择性地滤出,称为非选择性蛋白尿;如病变较轻,则仅有白蛋白滤过增多,称为选择性蛋白尿。 3肾小管性蛋白尿 当肾小管间质病变或各种重金属中毒时,近端肾小管对正常滤过的蛋白质重吸收缺陷,导致小分子蛋白质从尿中排出,包括微球蛋白、溶菌酶等。尿蛋白总量一般不超过2gd。 4溢出性蛋白尿 血中低分子量的异常蛋白增多,经肾小球滤过而又未能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所致。尿蛋白电泳将显示分离的蛋白峰。 第二章 肾小球肾炎 第一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本病常因一溶血性链球菌“致肾炎菌株”感染所致。 病变类型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光镜下通常为弥漫性肾小球病变,以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为主要表现。 急
3、性肾炎多见于儿童,男性多于女性。通常于前驱感染后13周起病,典型者呈急性肾炎综合征表现,重症者可发生急性肾衰竭。本病大多预后良好,常可在数月内临床自愈。 本病典型者具有以下表现: 一、尿异常 几乎全部患者均有肾小球源性血尿,约30患者可有肉眼血尿,常为起病的首发症状和患者就诊的原因。可伴有轻、中度蛋白尿,少数患者可呈肾病综合征范围的大量蛋白尿。尿沉渣可有颗粒管型和红细胞管型等。 二、水肿 80以上患者均有水肿,常为起病的初发表现,典型表现为晨起眼睑水肿或伴有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少数严重者可波及全身。 三、高血压 约80患者出现一过性轻、中度高血压,常与其钠水潴留有关,利尿后血压可逐渐恢复正常。
4、 四、肾功能异常 仅有极少数患者可表现为急性肾衰竭。 五、免疫学检查异常 起病初期血清C3及总补体下降,8周内渐恢复正常,对诊断本病意义很大。患者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可升高,提示近期内曾有过链球菌感染。 本病治疗以休息及对症治疗为主。急性肾衰竭病例应予透析,待其自然恢复。该病为自限性疾病,不宜应用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 一、治疗感染灶以往主张病初注射青霉素l014天,反复发作的慢性扁桃体炎,待病情稳定后可考虑作扁桃体摘除,术前、术后两周需注射青霉素。 二、对症治疗包括利尿消肿、降血压,预防心脑合并症的发生。 三、透析治疗 少数发生急性肾衰竭而有透析指征时,应及时给予透析。 第二节 急
5、进性肾小球肾炎 急进性肾炎根据免疫病理可分为3型,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各不相同:型又称抗肾小球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型又称免疫复合物型;型为非免疫复合物型,此型中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常呈阳性。 病理类型为新月体肾小球肾炎。光镜下通常以广泛的肾小球囊腔内有大新月体形成为主要特征,病变早期为细胞新月体,后期为纤维新月体。 我国以型多见,型好发于青、中年,型及型常见于中、老年患者,男性居多。 患者可有前驱呼吸道感染,起病多较急,病情急骤进展。以急性肾炎综合征,多早期出现少尿或无尿,进行性肾功能恶化并发展成尿毒症,为其临床特征。 一、强化疗法 强化血浆置换疗法 主要适用于I型。 甲泼尼龙冲击伴环磷酰胺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科学 泌尿系统疾病 总结 重点 笔记 泌尿系统 疾病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13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