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蚕实践活动方案.docx
《养蚕实践活动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蚕实践活动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养蚕实践活动方案养蚕实践活动整体方案 陕西省柞水县下梁镇中心校 周发宏 活动设计背景: “养蚕”是一项既能激发学生创造兴趣,涉及科学知识领域宽,又易于学生动手操作,调动家庭亲情的教育活动。选择养蚕为学生体验活动考虑到养蚕活动的可操作性强。首先,现在的四年级学生未养过蚕,他们对于养蚕感觉新鲜、好奇,认可率很高,很喜欢这项科学活动,能积极主动投入其中。其次,与其它类活动比较,养蚕有着场地、设施硬件要求不高,技术要领容易把握,能较快大范围普及等特点,每个孩子都有参与的机会。 选择养蚕作为学生体验活动还考虑到蚕儿虽小,但在养育过程中需要学习的科技知识却相当丰富。养育的一个多月里,学生可以了解生命丰富的
2、形态变化,了解形态变化中丰富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开动脑筋,大胆尝试,获得教益。同时,养蚕过程还可以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养育”对于一个生命成长的意义,能够由物及人产生爱与奉献的联想,达到引人向善的目的。因此,感悟生命的神奇伟大,享受成功的喜悦与快乐,还可以在体验养蚕酸甜苦辣中发现人生真谛,学会关爱,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学会生活。孩子们收获的决不仅是蚕宝宝形态变化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亲近与珍爱生命的情感、认真与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活动设计目标: 1、为儿童提供亲历科学、体验科学的实践机会,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情感,细心呵护他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 2、儿童在
3、对蚕宝宝养护的过程中培养亲近生命的意识,了解生命的变化,感受生命的神气,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 3、引导儿童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创新精神,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4、增强儿童动手能力。让儿童学会运用简单测量工具对物体定量观察、采集数据、简单记录,学会用各种感官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特征,学会较长时间观察、记录生物生长与变化,学会通过语言、图画和文字对生物生长期的变化进行描述比较。 5、培养合作精神。在学校、家庭的教育合作中,培养起适宜儿童成长发展的团结合作氛围。 6、感受中华文化。引导儿童在养蚕活动中增进对于中国养蚕抽丝历史对人类服饰贡献的了解,感受中华古蚕桑文化的灿烂。 活动过
4、程: 第一阶段,养蚕前的准备工作 蚕是一种娇弱的动物,对环境都有较高的要求。为了使学生能正确地对蚕进行饲养和管理,老师可以利用科学课和活动课时间,对养蚕的一些基本知识进行指导。 1、了解蚕的生活环境。 2、知道蚕是从哪来的? 3、蚕靠吃什么长大的? 4、开展“我为蚕宝宝安家”的小活动。 5、制作养蚕箱,并在组内展示,评出蚕宝宝的最佳“安乐窝”。 第二阶段,孵化阶段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观察、描述蚕卵的外形和颜色。 2、能够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达,交流关于蚁蚕的观察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卵是蚕生命的开始。 2、知道蚕卵能孵出蚁蚕,能观察卵和蚁蚕的外形特征,并把它画下来。 3、会喂养蚁蚕的外
5、形特征,并把它画下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1、愿意和同伴合作与交流。 2、珍爱小动物,主动接近小动物,不伤害小动物。 3、充分体验养蚕所带来的乐趣。 重点:观察卵和蚁蚕的外形特征,并把它画下来。 难点:测量蚁蚕的长度。 1、确定蚕卵的来源方式:学生带来后共享,为高质量地养蚕,严格控制养蚕的数量,人均5-10条。 2、学生讨论孵化的时间与方法,让有经验的学生给其他学生做介绍。 3、全班集体讨论孵化时需注意的问题,比如温度、时间、所放地方等。 4、交流总结出养蚕的注意要点,让学生熟记于心。 第三阶段,精心饲养,记录生长情况阶段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养蚕。 2、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养蚕 实践 活动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12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