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斋戒浅释.docx
《关斋戒浅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斋戒浅释.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斋戒浅释八关斋戒浅释八关斋戒的意义和为什么要受八关斋戒? 八关斋戒,是佛陀为在家弟子制定的暂时出家修行的戒律和斋法。因为在家人俗务忙碌,无暇修行。佛陀悲悯,为让他们过一日一夜的出家人的清净生活,种出世善因;又能适应在家生活的特点,所以制定在家人的出家戒,即八关斋戒。当然,出家人为使自己的戒行真正做到清净,也应该受持。 “八”指八条戒律,即“八戒”。“戒”有止恶防非的作用,是法身慧命的“护身符”。“斋”指不非时食,即过午不食。“斋”有净化身心,远离妄想的作用。“关”指关闭,即关闭众生生死之门。因为众生生死的关键就是淫欲与饮食。淫欲是生死的根本,饮食是生死的助缘。饱暖思淫欲,为了抑制淫欲心,所以
2、要持斋。这便是八关斋戒的意义和重心所在。 八关斋戒可以在佛前自受,就是将受八关斋戒法一文至诚读诵一遍,即算受戒,不必去寺庙。时间方面,六斋日中,假若有事,可提前或移后。泰国法身寺为方便居士,在每周星期六清晨受八关斋戒,让受戒人在寺院过一日一夜清净的修行生活,效果非常好。如果已受菩萨戒的居士,按居士菩萨戒规定,每月六斋日,应受八关斋戒。 八关斋戒的内容 八关斋戒,包含五戒和沙弥十戒。受持五戒,虽可不堕三恶道,成为人天道善人,但不能了生死,出轮回。而受持八戒则可出离生死轮回;受持八关斋戒,兼修定慧,可证四罗汉果;受持八关斋戒,念佛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得中品中生。 八戒的内容如下: 一不杀生在家学佛,
3、首重杀戒。在家中杀生,家庭变为杀场,冤魂不散,难保平安。也不能“点杀”。如目前不能长素,可吃花素,为培养悲心,可买现成肉吃。杀生的恶报最可怕,现前的花报往往是疾病缠身或短命;死后的果报,常堕恶道中。 二不偷盗不与而取叫偷盗。凡是未给与你的钱财,不管用什么手段把它变 为自己的,都是犯盗戒。从因果律讲,种布施因,获财富果;种偷盗因,获贫困果。 三不非梵行“梵行”是净行,“非梵行”是不清净的行为,指淫欲。五戒只禁“邪淫”,在家居士夫妻生活,不算犯戒。而这里要求的是出家人的戒,即是“不淫”。但只限于每月六斋日,并不难做到。这是种出世善因,是关闭生死之门。楞严经说:“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意为淫欲心不清
4、除干净,不可能超出六道轮回。宣化上人宣讲十二因缘时说,无明就是指淫欲心,以无明为缘而产生行,行就是男女的性行为。中阴身投胎,正是这一念淫欲心造成的。八戒中的“不淫”含有很高的要求。佛说斋经说:“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淫,不念房室,修治梵行,不为邪淫,心不贪色,如清净戒,以一心习。”这是要向佛看齐,起一念淫心,持斋便不清净。因为要求高,所以,虽仅一日一夜而功德极大。在家受持八关斋戒,夫妻宜分房,分床,以保持三业清净。 四不妄语包括四项:妄语:大妄语如妄言自己开悟,希图名闻利养,死后必堕地狱,忏悔也无用;其次为谋私利而妄语欺人,也是自种恶因,终受恶报。此外,方便妄语是有条件的,必须是利人利物而不
5、是利己。例如你在山上看见一只野兔跑过,后面打猎人追来,问你野兔的去向,分明野兔往西跑,你告诉他往东跑的。象这样目的是在护生,便是方便妄语。恶口:用恶毒语言咒骂别人。这是自种恶因,将自食其果。两舌:说翻弄是非,挑拨离间的语言,特别是说四众过失,居士菩萨戒列为重戒。更应重视。绮语:指花言巧语,包括黄色下流的语言。 五不饮酒饮酒本身不是罪恶,但酒能乱性,使人失去理智,而破戒犯罪。古代印度有一男居士,一日因误饮酒醉,犯饮酒戒。见邻居家的鸡过来,偷杀吃了,犯盗戒,杀戒。邻居妇女来寻鸡,答说未见,犯妄语戒。见邻妇漂亮,奸污她,犯邪淫戒。因为饮酒导致五戒俱犯,生受国法惩办,死堕恶道。饮用药酒,必须经医生诊断
6、,非药酒不治的病,才能饮用。卖酒使别人乱性,居士菩萨戒列为重戒。吸毒害自己,害家庭,危害社会,学佛的人更不能习染。六不非时食“非时”指日中至次日清晨,即过午不食。过午不食叫“持斋”,“持斋”虽不是戒,却是戒之体,是八关斋戒中最重要的一条。吃素不等于持斋,“斋”含有内心清净,摒绝杂乱的意思。从事相上说,过中午而食者,即为杂乱不净。所以,三世诸佛都是过午不食。从根本上说,必须身,口,意三业清净,才叫“斋”。不问在家出家,要净化三业,均应持斋。 关于“日中”的推算方法,最好以北京的经线为基数来推算,经度每减少度,日中的时间就推迟小时。以此为依据,四川省成都市春秋两季的日中可推迟到:分,夏季的日中时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斋戒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11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