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西部丧葬习俗.docx
《关中西部丧葬习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中西部丧葬习俗.docx(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中西部丧葬习俗关中西部丧葬习俗 人的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规律,逝者的丧葬,是后辈对亲人所尽的一种责任和义务。因地域不同,习俗不一,人们对丧葬的认识和方式就有差异,常言道:十里能同乡,五里不同俗,仅陕西境内,东西南北各地差异也就很大了这里要谈的是以八百里秦川西部为主,以眉县、扶风、岐山,凤翔一带的丧葬为核心,这一带曾是秦帝国的发祥地,周礼更是在这里先期形成,后来又相继受道、释、儒思想的影响,对于丧葬方式颇为讲究,数千年来,形成了一套沿袭至今的习俗,这里便对其详细予以介绍。 一、后事 一般人进入老年就要开始准备后事,具体如: 1、买材板,一般以松木为主,桐木也可以,柏木为最好。材板厚度一般两寸半
2、,也有采用厚度为五寸的。材板的页数一般为十块,如能有大树解成的板,四页更好,俗称四页瓦,那就属上乘。一般人活到六十岁,就开始给自己准备,准备好之后就先在家中。 2 、做寿材,一般的家庭,老人到了七十岁,就到了要做寿材的时候了,有些身体不大好,也可提前。但也有因家庭情况好,经济宽裕,也提前可以做好。做寿才一般选在有润月的年份为最好。寿材一般的木匠不大会做,因为比较讲究,规矩比较多,当地一般有名望的匠人可承担。寿材从外形上大同小异,主要以材料好坏区分怎么做,内部简单地没有什么结构,讲究的可以底层做一个七星床,象征身压天体,有太白七星相拱。寿材做好后,相近的亲戚要来祝贺,尤其是女儿要回娘家,中午时分
3、带来的红,要披在做好的寿材棺盖上,拿来的爆竹要燃放,给木匠要上烟酒和礼品答谢,主人家要摆酒席待客谢匠人。 做好的寿材,还要找合适的时间用生漆油漆,油漆比较讲究,好的寿材一般用十多斤生漆,还要用白布包裹两层,表面呈黑颜色,寿材大小两端要雕梁画栋,漆泥做许多人物和建筑,一般的油漆匠也都能绘画,但是也不能马虎敷衍,一个多礼拜完工后,相近的亲戚也要来祝贺,形式同做好寿材完工一样。这样才算一副寿材做好,家里人一般将寿材四周包裹好放在楼上,现在有专门的塑料布,比较方便,找一个不潮湿的地方就可以了,没有什么讲究。 3、老衣,寿材做好了,还要做老衣。老衣要在闰年闰月缝制,取功德润泽后人之意。寿衣袖子讲长,要能
4、遮住手梢,忌讳袖短露手。否则,后辈儿孙就衣不蔽体,伸手讨饭。在寿衣件数上,要穿单不穿双,是避免凶事成双的意思;在寿衣布料上,要穿平纹布,忌穿斜纹布,怕有一个邪字,后辈人搞邪门歪道;特别忌穿皮革,因为皮子是畜皮,穿了怕来世变成畜生;可以用绸子但不能用缎子,因为缎子和断子谐音,不吉利;寿衣不能用纽子,只能用布带,因为纽子和扭子谐音,怕后代出逆子。寿衣要两头见棉,即有棉衣、棉裤,冬夏如此,取以棉为安之意。寿衣里子多选用红色,意味着后辈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4、孝布,准备老衣的同时,也要准备孝布。孝布就是将来给孝子们使用的白布,一般所有比自己辈分低的人都算孝子。亲属中的男人一般给的孝布有,上衣孝衫布,
5、孝帽布,鞋面布,其中外甥女婿的孝帽要求有二尺高,就是用宽二尺的白布做成一个帽圈;亲属中的女人孝布有,相似于风衣一样的长短的大孝袍白布,头上要顶的长头巾,鞋面布,现在一般不再用鞋面布,原来人们穿布鞋,奔丧时须将鞋面用白布遮掩起来;还要准备丧葬期间所有人头上用的帽圈白布。 二 临危 一个人生命到了尽头,还能出口气,就是临危,临危时家人便将其从炕上移开,专门支起一副床躺下,俗语说,某某已经被抬到了床上,意思就说人不行了。生离死别是人生中最痛苦的事,临危处于弥留之际,大都是情意难舍,思亲挂友。这时儿女要日夜侍奉,不离左右,并要给在外的儿女捎话传信,催其速返。儿女在接到此类电、信之后,都是归心似箭,日夜
6、兼程,望乡哭奔,力争与亲人生见一面。一时见不上,不但老人不会瞑目,就连儿女也是终生遗憾。这时还要看临危人有什么交代话语,有什么放心不下的事情,俗称托家事。如果觉得没有希望生存,亲人们就要为其剃头、梳头、盥洗、整容。咽气之前必须把寿衣穿上,一则死后不好穿;二则说是人死了再穿,就意味着光着身子走了,到了阴间还是无衣。 如果咽了气,要把他的身体捋顺好,使他仰面朝天躺着,用一张轻薄的黄表纸或白纸把脸盖上,俗叫苫脸纸,有些也用手帕。人死后为什么要用纸苫脸,说法不一。一说是因为人死后脸色会变得难看,亲人们一看见他的面容,未免有些伤感或害怕,所以用苫脸纸遮住;一说是观察死者是否假死,若是假死,气出纸动,还可
7、抢救复生;一说是遮挡尘土,防止噪音,有让死者安息之意。只有死人才能用纸把脸盖上。因此,人们非常忌讳活人用纸盖脸,怕惹来不祥。 遗体入殓前,脚脖上套根绳圈,俗叫绊脚绳。大多用红布绳将双脚绑在一起,有些地方也用麻绳,起到遗体位正的效果,也有说停尸期间,如果遇上打雷闪电或猫从身上跳过,死人会突然站起来,碰上什么东西或人,就抓住死死不放手,叫做死不丢手,非常吓人,从科学角度讲,就是为了防止静电。所以,要用麻绊脚绳,到盛殓盖棺时再解去。 当地习俗认为人还有一丝气,绝对是不能动哭声的,认为哭不吉利。只能在完全断了气,才能全家举哀,放声恸哭,哭时也绝对不能将眼泪掉在亡者身上,如果掉在上面,就认为不能很好的地
8、脱生,哭罢,用瓦盆作纸盆,烧上第一把纸,许多地方叫烧倒头纸,当地俗称引路纸。人们认为烧纸就是给死者送钱,好让死者带上盘缠安然上路。 三 设灵堂 倒了头后,灵堂是停尸、放柩、供人们祭奠及孝子守丧的地方。灵堂一般设堂屋或者过厅,在厅堂正中挂一幅能遮蔽尸床或灵柩的大帐慢,帐慢正中书一大奠字,帐慢前空中悬吊剪有各种图案的条形白纸吊帘,上书严父养育恩似海,儿孙未报终是憾等悼语。帐慢前摆上桌子,桌上正中靠帐慢处供奉标志死者灵柩的灵牌或遗像,桌上摆上茶饭、点心、果品等供品,桌前沿陈列香筒、香炉等祭器,同时点上白烛。桌前糊上白纸桌裙,放着白纸包裹的土蟹,供洒酹奠酒用,还要放上纸盆,供孝子烧纸和来客祭奠盛纸灰,
9、俗称孝盆。桌子两侧铺上谷草或麦草装成的草袋,供孝子守丧跪卧。桌前至房门左右摆列纸活。这种纸活是由纸活匠用苇子、色纸扎糊而成,丧主掏钱购买。纸活的形式有:灵庭、过亭、冥儿、冥女、冥马、仙鹤、祥鹿、鲜花、瑞草等等。陈列多少根据丧家经济状况而取便,这里作为临死者最后告别人世的正式场所,亲人们都守候其左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寿终正寝。 四 报丧 老人倒了头,当地都知道是咽了气,这个时侯家人和当地又俗称老百年、不在了、殁了,一般对年岁大者都称老百年,一般都称不在了、殁了,忌讳说死了,如果说死了便是对亡者蔑视和不尊重。家人晚辈就要头扎白布头巾,穿起孝衫上衣,女人只需头顶白布长巾,祭奠就算开始。这时即请阴阴阳
10、先生,阴阳先生按死者咽气的时辰推定出殃时间、来客开吊、出殡埋葬、过七、百日、一周年、二周年、三周年的具体日子,并把这些日辰用白纸开列出来,贴在墙上,丧祭仪礼按此如期进行。这时家人便可派人通知所有亲戚,告知老人不在了,这就是报丧。报丧的同时,家人和阴阳先生一同去自己的祖坟地,现在一般是共坟都在一处,去选定穴位,称作勾穴位,就是墓地的具体位臵。 亲属得到报丧后立即动身去主人家,如果是女人奔丧,在未进村子前就开始嚎啕大哭,男人则不需,到家后立即在灵前上香磕头烧纸,等纸在孝盆中燃烧完毕时,便可放声大哭,以表悲哀,完毕,相互一番安慰,主人通知丧期安排,将原准备好的孝布发出,告知有关问题,客人方可离去。
11、五 丧期 1 、打墓,关中一般都采用土葬方式,打墓就是阴阳先生选定穴位,现在一般都是集体用地,所有墓地集中,没有多少讲究。过去打墓之前选择穴位相当重要,人们特别相信风水气、脉气,认为祖先理在藏龙卧虎的风水宝地,后辈儿孙就可以升官发财,福禄并臻,人丁兴旺。当地又骂人的话,如果某某为人不正,就说那人他先人坟山冒了脉气。富贵的说是坟里脉气好,贫贱的说是坟里没出下,把后人的际运归结于前人坟墓风水的好坏。所以,人们在墓址的选择上非常慎重和认真。选穴位时家里的孝子陪同阴阳先生 到墓地,根据八卦的来龙去脉、相生相克之理,参照八卦太极图、四面八方三十六方位,判断善恶吉凶,选择风水好的山向,勾画出墓址,。勾穴位
12、还要兼顾后来,夫妻并埋儿子为父母挂脚等事宜。如果葬于祖茔,穴位就好定,因为原先都是测定好的,稍加校正即可。如果重造新茔,那就需要用八卦罗盘反复测看、划线定位,同时插上五色旗子,摆上香案,敬告祖先,祭奠天地,行成莹礼,当地把这种仪式简称成茔。现在的地形不是十分固定,只考虑朝向和方位,头所在位臵高一些,脚蹬要实一些,距水远一些即可。 穴位选好以后,就要择日开打,一般在正月,初五前不能破土,其他时间对日期不是多讲究。 过去的打墓,是先挖宽约4-五尺,深约七尺的明庭子,然后在明庭子的上端挖一宽约四尺,高约五尺,长约八尺的窑洞就算完工。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打墓形式不同了,前现年还是人工,现在就直接用挖掘
13、机,挖一长八米。一头宽约三米,一头宽约一点五米,深约两米五的坑,然后在穴位宽处一头,从地下卷起一个长约三米多长,高约一米二的窑洞,窑洞上面用途再夯实,窑洞口处讲究门面富丽堂皇,窑洞地面铺有质地不错的地面砖,有些奢华的在窑洞两侧,还造有客厅,摆放亡者生前喜好的家具及用品。下葬时棺材从另一头的明庭子吊下,然后在推入窑洞。 打墓出工都是主人家门中人,打墓期间主人家管带门中人吃喝,孝子必须每天去墓地给打墓的人敬烟倒茶,吃饭时要给打墓人端饭敬酒,这是绝不可少的礼仪,打墓所用材料费用由主人家付出。 2 、守灵,孝子守灵,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责任,亡灵前不能离人,如果有人祭奠,孝男必须在场跪灵,客人磕头,孝男
14、一同磕头,客人烧纸后哭泣哀悼,孝男也必须一同哭泣,客人要离开,孝男作揖致谢。有些亲属来后要瞻仰遗容,孝男要主动揭开亡者面部手帕或麻纸。到了晚上,灵前也不能离人,一是陪伴故去的亲人,二是怕有猫鼠伤及亡者遗容。 西府一带如果是老人过世,一般讲求在家中过头七。如果是年岁不大,或者天体比较热,则另当别论,不过现在有停尸冰柜,大多还是守这种规矩。 六 盛殓 老百年年的人根据阴阳先生推算的日期入殓,俗称盛殓。盛殓时全体孝子参加,亲邻帮忙,直系亲属要到来,男性舅家人必须在场女性娘家人必须在场,由本族年长者主持,盛殓。 盛殓时亡者入棺材,要扶正尸位,整饰尸相。在棺材底部铺上草木灰,再在上面铺一层柏树枝叶,然后
15、铺红褥子,上盖红被单,取后辈红红火火之意。 人殓还有讲究,就是举遗体入棺时,要由长子扶首,其兄弟或他人扶腰抬脚,小心翼翼地把遗体放入棺内。入棺木后,为了不使在里面有空隙,遗体与棺壁之间,紧插用纸包裹的松柏锯末、叶末或草木灰,现在一般用卫生纸卷以作固定,防止晃动。安排就绪,揭开面部手帕或麻纸方,将预备好的噙口钱放人口内,噙口钱也叫口实,是一枚铜钱或其他金属硬币。有些地方在刚咽气就放入,还要穿上红线,把红线另一段拴在寿衣布带上,防止溜入腹内,待盛殓时揪掉红线;给遗体手中递过一把扇子,女人一般拿手帕,亦可放逝者生前一些喜爱之物,之后方可盖棺,俗叫合龙口,一旦合了就再不能揭开。俗语说:宁隔千里远,不隔
16、一层板。所以,如果盛殓时,娘、舅家人未到,奔丧亲人未至,龙口就不能合,棺盖留个缝隙,等他们看了遗体之后,才能合龙口。有的时候,因为人去世的太突然,没有预备好寿材,人不在了才找木匠做,这种活,俗称做热材,就是很着急之意,做好的寿材先由漆匠油漆一边,将逝者入殓后再油漆,俗称漆实材,就是里面不是空的了。 合龙口之后,孝子们要大哭一场,然后摆好棺材位臵,要求脚对外,头朝里,烧纸上香祭拜,才算结束。 七 安葬准备 俗称埋人、安埋,外人一般讲埋人,自己人则称安埋。 1 、待客准备:主人家要磨面,俗称打磨子,买食用油,俗称灌油,买菜及待客所用物品,为过事做好一切准备,这种过事俗称过白事,过白事待客不能吃肉,
17、因为家里有人去世,如要吃肉就会有猜忌、说不清之嫌,也是对亡者不敬,现在这种规矩不甚讲究,为了带好客,什么肉都能上席面了。 2 、待客:安埋的头一天,家里的帮忙的人就很多,晚上许多亲戚也要来,就要开始待客,但真正的待客还在安埋的当天,一大早客人来后,先吃一顿岐山面,中午吃碗子,现在都吃炒菜。村上帮忙抬丧人,只吃早上饭,中午就不吃了,现在一般都早中都吃。有些地方明天安埋,今天待客,安埋当天亲戚送葬后就直接回家了,但这种地方不是很多。 3 、请乐人,俗称叫吹手,吹手班子一般为三-四人,一人敲挠,俗称打恰钋,其余吹唢呐,吹手过去被认为是下九流,请来之后吹奏的位臵不能完全进入院子,只能在进了大门后,土地
18、祠堂以外的地方。吹手所演奏的曲目,有严格规定,安葬期间,每一个过程曲牌都有要求,不能乱吹,现在大多数人都不很懂,吹手的一些老艺人也不存在了,都是一些现代年轻人,想吹什么,就吹什么,其中古曲极少,不少是一些现代低沉,悲哀一类的歌曲谱子了。 如果去世者子女多,享寿高,或者家境情况不错,就会请了吹手,还要请曲子,曲子是流行于西府一代的一种剧种,有说有唱,动听悦耳,乐器都用民乐,一个班子一般在十人左右。现在有些家庭埋人也请戏班子的不少,有些戏班子十多人,有些县剧团人就要多了,演电影,以图热闹,因为当地人认为,高寿者殁了,虽办白事,也是一种喜事。 4 、拉丧车,一种专门用于抬灵柩的木制器具,相像于过去硬
19、轮大车的支架,下面有四条支腿,称车但没有车轮,四边方位形成四个能抬的位臵,灵柩放在上面后,又有四面的小柱子安在四周,形成轿子式样,周围及上端有装饰和布帘遮挡,俗称棺罩。一般的丧车需用十六人抬,还需十六人扶护和替换,也就是三十二人。 5、找主事的,过一次白事,虽说时间不长,但事情的头绪很多,主人家因为悲哀,还有他必须做的一些事情,有些时候也不便于出面,就要请一位宗族中辈分较高,在村子有较高威信的人作为总管,俗称主事,职责就是全权代表主人,处理安排一切事宜。 6、找主司,有些地方也称祭司,主持祭祀的司仪。主司一般为村上年岁比较长长者,懂得祭祀的规矩和礼数,能把握祭奠中的度数和不同辈分的区别和要求。
20、 7 、糊麻冠,男孝子头上戴的一种帽子,男孝子在头上扎一白布头巾,再戴一顶麻冠,麻冠的制作比较不容易,用约一寸宽的条麻纸先做一个头围大小的圈,然后再用相同宽窄的纸条相交十字,四端连接于头圈处,各个相交连接处,均要用相同宽窄的麻纸卷如少许棉花,沾贴在那里。 8 、做孝棒,俗称孝棍或者柳棍。找长一米多,直径不小于三厘米的桐树枝条,或者柳树枝条,将宽约十厘米的白纸横向剪开成齿状,然后沿着木棒缠绕即可。 9 、做 旌旗 有些地方也叫主旌,用大约宽四十公分,长约三米红布或者绸缎,上面按一定去的格式书写逝者名讳、尊敬式的的称谓等,相当于墓志铭,只不过使用布代,出丧当日用一竹竿悬挂门外,旌旗 在下葬时,展盖
21、于柩上,与死者一起埋葬。 有些地方也将旌旗 ,以书写死者姓名的旌幡作标志。丧事中将旌旗挂在灵前,有的开吊日挂在庭院内,作为象征,供客凭吊,以示对死者的敬重。 10 、请人写对联,门上的对联要用白纸写,房屋及庭院中大、小门上,在安埋前一日下午都要贴上白纸丧联,当地流传的白事联语大体都是:倚门人去三更月,泣杖儿悲五夜寒。守孝不知红日落,思亲常望白云飞。三更月冷鹃犹泣,万里云空鹤自飞。白马素车愁人梦,青天碧海怅招魂。桃花流水杳然去,清风明月何处寻。悲音难挽流云驻,哭声相随野鹤飞。三径寒松含露泣,半窗残竹带风号。旌飘户外含孝意,韵满堂前恸悲情等哀挽死者的套语。但要注意的是在联语上要区别男女,否则就会闹
22、出笑话。 11、请人写门告,有些地方也叫成服、出子,叫出子是因为有显示子孙多少的意思。出子是丧仪中绝不可缺、严肃而隆重的一环。出报讣的实际用意在于向社会公开宣告丧事。另有一种迷信的说法是,不出报讣,亡人还自不知死,出了报讣,亡人才知道在阳世的寿命终结。报讣就是把死者的生卒年月,五服内的子、侄、孙写在纸上,贴在一个长方形的木板上,放在大门外,供人们观看和了解。写报讣在民间至关重要,若是死者无子,也无既定的继承人,出子时必须临时在侄辈中选一人作为承宗子写在报讣上,写了谁,谁就有合法的财产继承权。期服、大功、小功等项下,应写谁,谁在前,谁在后,谁远谁近,都要慎重对待,绝不能漏人。反之,宗族之内、孝子
23、之间会打架闹事,弄得丧事混乱,家族不睦。 八 “ 安埋”前夜 1、安埋前的半下午,第二天所用一切都要做好,吹手来到,从这个时候起,吹手一般就要不停地吹奏,只能有稍息的停顿,停顿中如有来人必须马上开吹。 2、亲戚之中的女儿或者侄女傍晚时分到来。 3、烧夜纸,天黑后,村上的晚辈妇女就会结伴而来,进入灵堂前烧纸祭奠,然后哭泣后离去;然后是亲戚中至亲男性专门前来烧纸祭奠;等所有的活动结束后,自家的后人和孝子们在一起烧纸磕头,算逝者离家前一天晚上的最后祭奠。 4、乱丧,亲人故去,翌日就要永别,万分悲痛,乡亲为了缓解其悲哀,去其家中说话玩耍,分解主人伤感的心情俗称乱丧。其主要活动就是从天黑开始,在主人家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中 西部 丧葬 习俗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05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