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调研报告.doc
《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调研报告.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醴陵是著名的瓷城,是全国三大瓷都之一,陶瓷产业是醴陵传统支柱产业。一、集群发展现状和特点醴陵的陶瓷产业以其辉煌的历史、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自然条件在世界陶瓷行业和陶瓷市场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醴陵陶瓷目前已成为集日用瓷、电瓷、艺术瓷、化工瓷几大类的一个陶瓷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陶瓷产品由日用高温瓷独闯天下发展到日用瓷、电瓷、工艺瓷、建筑瓷、特种工业瓷五大系列4000多个品种,并形成了一个集陶瓷制造、陶瓷机械、瓷泥采掘、陶瓷颜料、彩印包装于一体的高度集中的陶瓷产业集群。至2005年底,登记注册的陶瓷法人企业已达437家,从业人员6.44余万人,资产总额31.01亿元,
2、主营业务收入达57亿元,利润总额0.97亿元。 (一)积淀了深厚的产业文化醴陵陶瓷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醴陵独特的釉下五彩陶瓷生产工艺享誉中外,先后于1909年、1915年获得意大利都郎博览会最优奖、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质奖,醴陵生产的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用瓷和人民大会堂专用瓷闻名于世,有“红色官窑”之称。醴陵瓷曾作为共和国的礼品,被党和国家领导人赠送给多个国家的元首,因此又享有“国瓷”的美誉。(二)群体规模较大醴陵生产的日用瓷占到了全省的94.7%、全国的16%,占世界陶瓷产量的9.6%,列全国第三位。全市拥有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陶瓷生产规模企业124家,占全市
3、规模企业的15.52%,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有44家,3000万元以上的有13家,5000万元以上的有5家,过亿元的有4家。2005年,日用瓷产量达到15.8亿件,工业陶瓷产量达到20.99万吨,全市陶瓷工业总产值达6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57%,提供税收1.99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4.75%。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25.8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5.21亿元,资产总额27亿元,利润总额0.43亿元。(三)产业集聚效应突出陶瓷企业主要集中在城区、城郊和106国道东南乡沿线的浦口、王仙、黄沙、大林、孙家湾、嘉树、泗汾等乡镇,分布范围大约为40平方公里。形成了以国光瓷业、群力瓷厂为
4、代表的城北工艺美术瓷产区,以华联瓷业为代表的嘉树、孙家湾炻瓷产区,以浦口电瓷厂、湖南电力电瓷电器厂为代表的浦口、阳东、大林电瓷产区,以泰鑫瓷业为代表的城南工程陶瓷产区和沈潭、东富工业陶瓷产区等几个特色明显的陶瓷工业小区,“一乡一品”、“几乡一品”的“块状经济”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四)产业外向度不断提高全市共有89家陶瓷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 2005年,出口日用陶瓷7.26亿件,外贸出口额达2.32亿美元,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20.50%,陶瓷产品出口美国、欧洲、日本、中东和南美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省出口产品中名列第七位。(五)产业链条逐步完善陶瓷产业内部自然分工协作关系基本形成,原材
5、料供应、运输销售、瓷泥加工、彩印包装、陶瓷市场、技术开发等产业配套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特别是2005年下半年醴陵率先在全国陶瓷主产区中全面使用天然气,有效地改变醴陵陶瓷烧制中的能源结构,降低陶瓷烧制成本,提高陶瓷产品烧制质量。陶瓷颜料、包装、机械等配套服务企业发展到200多家,产业上下游物资供应网络不断健全。(六)科技和人才基础雄厚醴陵陶瓷产业发展长期的孕育使醴陵拥有了一大批熟练的产业工人和技术开发、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人才。醴陵拥有一个省级的陶瓷研究所,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陶瓷高级专业职称人才80余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00余人,初级专业技术人员1000余人,还有一大批职业技能人才和熟
6、练工人,特别是醴陵还有一批陶瓷老艺人,其中4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和50余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醴陵有多项陶瓷科研成果荣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醴陵陶瓷科技工业园已初具规模,并正在发挥引导示范作用。已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近亿元,开发利用土地1420亩。已有入园企业12家,现在已实际投资1.2亿元,主要生产项目科技含量高,产业优势强的日用瓷、电瓷、特种陶瓷、纳米陶瓷及相关配套产品。(七)发展前景广阔陶瓷产业作为消耗为主的传统产品,发展潜力巨大。据权威部门预测,今后一段时期内,国际陶瓷交易额每年将以10-15%的速度增长,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工业陶瓷国际和国内市场预测增速达15-20%,呈现高速发展趋
7、势。电瓷国内消耗每年增长10%以上,国际贸易年均增长20%以上。随着国内外电子计算机、光电技术、超导技术和纳米技术在陶瓷产业中的逐渐应用,陶瓷产品将精度更高、性能更优、技术含量更高、发展潜力更大。醴陵是承接“东陶西进”、“南陶北上”的理想支点,区位交通条件优越,物流及配套能力强,市场辐射范围广,劳动力质优价廉,竞争优势明显,具备承接陶瓷产业转移的坚实基础和良好条件,醴陵陶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醴陵天然气工程的实施,加速了醴陵陶瓷产业能源革命,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减轻了环境污染,实现了陶瓷的标准化生产,有力地推动陶瓷产业提质升级。醴陵陶瓷产业在发展中还面临着许多矛盾和困难。一是企业规模不是
8、很大,核心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弱;二是产业的科技装备水平差,产品的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化;三是缺乏大的项目支撑,产业投入相对不足;四是重复建设仍然存在,产业配套优势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五是企业品牌效应还很不明显,企业的影响范围还很窄;六是体制改革尚不彻底,企业改制仍需进一步进行,尤其是承载着醴陵陶瓷产业发展方向的骨干企业改革任务任重道远;七是产业扶持政策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扶持措施还有等进一步加强。此外,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等政策和市场因素对陶瓷产业的发展带来的较大的冲击。二、发展总体思路和重点(一)指导思想围绕“绿色瓷城,休闲胜境”总目标,贯彻 “优势产业发展”战略,在
9、广泛吸收国内外陶瓷产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资源、能源、人才、市场、区域优势,科学规划,循序推进,引导陶瓷产业向集团(群)化、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重点发展工业陶瓷、电瓷电器,提升日用瓷、艺术瓷,积极发展结构陶瓷、化工陶瓷、陶瓷复合材料等高科技陶瓷,着力打造我国重要的陶瓷集群生产基地。(二)发展重点1、壮大一批核心骨干企业。以醴陵陶瓷行业的重点产品、名优品牌和核心骨干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炻瓷、高温日用瓷、电瓷、高新技术陶瓷。一是重点扶持发展以华联瓷业为核心,泰兴瓷业、陶润瓷业、泉湘瓷厂等企业为骨干的炻瓷企业群体,带动炻瓷行业的发展,至2010年全市炻瓷产量15亿件,产值40亿元,其中
10、华联瓷业产值达8亿元,泰兴、天博、陶润、泉湘产值分别超过3亿元;二是积极提升以国光、群力为核心,港鹏、仙凤为骨干,以釉下五彩瓷为代表的高温瓷产品,带动艺术瓷产品的发展,至2010年全市高温瓷产量达20亿件,产值达到60亿元,艺术瓷的艺术品位和行业地位在全国有显著的提高;三是强力推动以湖电、火炬为核心,华鑫、阳东、浦电为骨干的电瓷电器行业的发展,实现单一的电瓷产品向电瓷电器配套、品种多样化转变,至2010年全市电瓷电器产值达60亿元;四是努力做大以湘瓷科艺、泰鑫瓷业为核心,以沈潭为基地的化工陶瓷,着手研制和开发电子、生物陶瓷,积极开辟陶瓷行业新领域,尽快实现传统陶瓷向高新技术陶瓷,陶瓷产品向非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醴陵 陶瓷 产业 集群 发展 情况 调研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02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