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贫困村自查验收报告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贫困村自查验收报告的报告.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上报*县2014年脱返贫人口验收及2015年预脱贫村脱贫户指标完成情况的报告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根据甘肃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脱贫验收工作的通知(甘脱贫领发20162号)、甘肃省建立贫困人口和贫困县退出机制实施细则(试行)(甘脱贫领发20163号)和临夏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脱贫验收工作的通知(临州扶领办发20162号)有关要求,*县严格按照省州要求和安排部署,组织成立自查验收组对23014年脱返贫人口及2015年预脱贫村预脱贫户,逐村逐户进行了自查验收,现将验收情况汇报如下:一、自查验收情况1、自查验收对象及方式。为了全面准确掌握了解2015年预脱贫贫困村贫困
2、户脱贫指标完成情况,由32名县级干部带队,从县直相关部门抽调工作人员成立了23个考核组,从2016年1月4日开始,利用14天时间,开展了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退出验收。一是贫困村验收按照甘肃省建立贫困退出机制实施细则要求,把76个贫困村中2015年拟退出的22个村作为验收对象;二是存在于2013年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且于2015年6-8月按照“一核二看三比四评议五公示”程序和方法退出的4721户2.022万人;三是全县15个乡镇31个贫困村及其贫困户和21个非贫困村贫困户共计5371户23091人(包括2015年第一次录入精准脱贫大数据管理平台的3281户1.41万预脱贫人口);四是2015年
3、返贫贫困户150户645人。2、自查验收原则及程序。各验收组按照村级13项指标对31个贫困村逐村进行自查验收,按照户级7项指标对5371户贫困户逐户进行了验收。对贫困村退出自查验收中,验收组集中在贫困村,通过实地查看,查阅资料,对照住建、民政、文广、水务等相关单位各自指标,对验收村、户分别现场计分,整理统计出退出贫困村、贫困户的户数和人数。3、自查验收结果。通过自查验收,对照“贫困村退出验收表”评分标准,全县31个贫困村中的*乡*村等28个村(*、*等6个村为县上计划脱贫村)预减贫人口12565人,其余几项分值达到贫困村退出标准,预计能退出贫困村;*镇*、。等三个村达不到退出标准分值,得分分别
4、为37.2分、54.8分、78分,其中*村无互助资金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不到起点值,高丰、杨家沟村贫困发生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率、住房安全贫困户比率均完不成目标值,高丰村无标准化卫生室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杨家沟村无综合性服务中心。对2014年减贫的4721户20220人,通过验收考核,按照省上7项退出指标,退出贫困户,对因病、因学、因灾等原因致使人均可支配收入下降到脱贫标准以下的75户320人,确认为返贫人口。2015减贫4335户18858人,确认返贫贫困户150户645人。到2015年底全县剩余贫困人口8748户38387人。二、精准扶贫工作成效(一)形成共识聚合力,
5、在深入推进上做到“六个到位”把顶层设计作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前提,从县级层面精心谋划布局,切实做到“六个到位”,凝聚各方合力,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纵深开展。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在认真分析本县精准扶贫工作实际的基础上,“走出去”学习借鉴邻县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确立了“123456”(围绕“2018整体脱贫、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总体目标, 扭住“76个重点贫困村、5.66万贫困人口”两个关键,把握“基础设施改善、群众增收致富、培育新型农民”3个重点,建立一把手负责制、项目落实问责制、县乡村联动制、奖励激励机制4项制度,强化顶层设计、项目支持、科技服务、金融支撑、督导督查5项措施,紧盯对象精准、
6、目标精准、内容精准、方式精准、考评精准、保障精准6个精准)的精准扶贫工作思路。二是顶层设计到位。确立了“三步走”的精准扶贫工作部署(第一步,成立县精准扶贫指挥部、乡扶贫工作站,村“三位一体”驻村帮扶工作队工作体系;第二步,进村入户开展精准识别工作,建立工作台帐,完成*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贫困户工作手册填写;第三步,紧盯今年减贫的1.41万人、因村因户施策,全力实施到村、到户项目,确保每户贫困户有1-2个扶持项目,确保如期完成2015年脱贫目标)。同时,按照省州“1+17”方案,结合县情实际,制定印发了“1+17”具体落实方案,补充制定了六小民生工程实施方案和财政支持精准扶贫实施方案,按照省上的要
7、求及时更新大数据信息;借鉴网格化管理模式,建成县、乡、村并最终延伸到贫困户的四级网络视频管理构架,真正实现全县扶贫工作作战指挥的全覆盖、无死角;建立完善县乡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战图,明确年度扶贫攻坚目标任务和脱贫时序,实现了精准扶贫立体指挥和动态管理;结合国扶办扶贫手册,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重新从县、乡、村、户四个层面系统设计了*县贫困户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手册,涵盖了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家庭收入、帮扶计划、帮扶措施、帮扶成效、帮扶责任及考核指标等内容,使贫困户的贫困信息反应更全面、内容更详实、情况更具体,脱贫规划和发展思路的制定更加精细,更加清晰;围绕到户项目的落实,设计印发了2015年预脱
8、贫到户项目需求统计表、劳务技能培训摸底表、科技培训摸底表、五保户、一二类低保户住房需求摸底表等表格。三是方式方法到位。从全县最贫困的村入手,迎难而上,按照贫困程度进行倒排序,选定30个村作为整合项目资金建设重点村(其中27个重点贫困村),对其余46个贫困村因地制宜、区别不同情况整合项目资金实施脱贫计划。对附城城南、虎关高集和吴坪3个非贫困村、双联领导联系村,借助“双联”平台,按照美丽乡村和小康村标准先行打造、示范推广;对15个整村推进村,以整村推进项目为载体,以重点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夯实发展基础为目标进行打造;对困难程度最深、工作难度最大、基础设施最差的八松纳沟、虎关贾家沟等12个贫困村,在整
9、合各类项目资金的基础上,由县上包干揽底。整合资金4亿多元,对确定的30个贫困村进行重点打造,一次性解决道路、危房、饮水、电网改造、村级办公场所改造、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村级小学和幼儿园建设等问题。四是社会力量帮扶到位。最大限度挖掘、整合、运用好各方面的帮扶资源和力量,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自愿跟进的方式,引进有实力、有社会责任感的30户企业对30个重点村进行自愿帮扶,平均每个村确定10户无自建能力户(五保、一二类低保和残疾等没有发展能力),动员帮建企业对全县300户无自建能力的贫困户建房进行无偿帮扶,每户投资7万元左右,修建三间面积4560平方米砖木结构房屋,并配套修建院子、围墙、大门,达到入住的
10、标准,县上结合危旧房改造整合落实3.5万元,剩余资金由帮建企业兜底无偿出资。目前,完成无自建能力房屋主体建设275户,已有225户已经入住。五是宣传培训到位。充分利用好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的作用,通过制作专栏、专题、实地采访等形式,做到把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宣传好,把扶贫攻坚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先进经验宣传好,从而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1+17”方案承办单位主要负责人在县电视台对各自承担的精准扶贫工作任务进行详细解读,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对政策的知晓度。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具体实践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干部,挖掘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先进事迹。比如,景古镇线家滩、牟家沟、安龙和坟湾村驻村帮
11、扶工作队长兰州海关人事政工处副处长张泰恒,对所联系的4个村404户精准扶贫户逐家逐户走访调查,对贫困户基本情况如数家珍,并创造性地引进种植“高原珍宝”1万株黑枸杞,建立了全镇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群众的增收产业,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我们的贴心人”。同时,不断加大学习培训力度,对全体县级干部,各乡镇扶贫工作站站长、副站长,双联办主任,省州下派的乡镇挂职干部,152个行政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扶贫办(双联办)全体干部职工举办了8期精准扶贫业务培训班,进一步增强了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六是督查督导到位。建立了督查通报制度,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每人负责7到8个乡镇,率先垂范进村入户抽样督查;
12、包片领导把全县划分为3片,每人负责5个乡镇进行巡回督导督查;包乡领导认真履行工作职责,驻乡进村包干督查,从三个层面经常性定期不定期开展督查,每次督查结束后及时进行排名,并召开通报会和整改汇报会,利用短信、简报、文件等形式把督查结果在全县通报,对排名后3名的乡镇由分管领导进行约谈,促使各级党员干部切实把精准扶贫工作的责任扛在肩上、工作抓在手上、任务落实在行动中。(二)聚焦中心抓落实,在扶贫攻坚上做到“六个精准”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分类指导、以点带面、精准发力、整体推进。一是突出对象精准夯实基础。严格按照“131”贫困村识别法和“9771”贫困户识别法,确保精准识别工作步骤不减、标准不降、环节
13、不少,准识别、准建档、无疑义。2013年底,全县共识别出76个贫困村、1.79万户贫困户、7.65万贫困人口,2014年脱贫1.99万人,2014年底贫困人口5.66万人。2015年11月8日,国家审计署核查出问题后,县上组织住建、车管、税务、财政等部门,对所有识别的对象进行了一次梳篦式核查,对核查出不符合条件的6454人从大数据系统中删除,停止了并追回了不符合条件对象享受的到户项目及资金,同时按照“12345”的要求和程序,新增替补了6454人。精准识别户的所有数据全部录入了“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的信息管理平台,实行脱贫销号、返贫挂号,动态管理。二是突出目标精准明确方向。紧盯省上精准扶贫的
14、目标任务和指标体系,对已识别出的贫困村、贫困户结合分布区域,划分为杨家河流域、胭脂河流域、中砥河流域、八丹河流域、苏集河流域和流川河流域六大片区,制定了涉及15个乡(镇)76个贫困村的*县20142018年减贫计划表,逐一明确了每个贫困村、贫困户精准脱贫的时限要求、阶段任务。县上与15个乡(镇)和“1+17”方案相关单位签订了*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脱贫目标、脱贫时序、脱贫任务,靠实了工作责任。各乡(镇)也根据各自贫困村实际情况建立了精准扶贫项目库、到村到户工作台帐和扶贫工作手册,确保2015年脱贫30个重点贫困村,到2018年76个贫困村实现整体脱贫,5.66万人稳定脱贫
15、,为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突出内容精准抓住重点。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按照“1+17”方案的具体要求,紧盯村级道路畅通、饮水安全等12项重点工作和宣传政策、反映民意六大任务,实行分类推进,因村施策,整合资金12.66亿元,对76个贫困村实施整体脱贫,其余76个非贫困村实施插花脱贫。围绕基础建设,全面落实交通、饮水安全、危房改造、易地搬迁、动力电、生态建设方案,整合资金1.86亿元。在30个重点贫困村建设农村公路137.42公里,已完成拓宽硬化115.8公里;实施危房改造3800户,已竣工3800户,其中精准扶贫户实施危旧房改造1951户;实施涉及3个乡(镇)8个村203户的易地搬
16、迁项目,已完成140户;实施8个乡(镇)20个建档立卡村的安全人饮工程,已完成9处人饮工程建设任务,实现人饮管网全覆盖。围绕公共服务建设,落实教育、卫生计生、文化、社会救助4个方案,着力解决贫困户因病因学因灾致贫问题。全县实施了47所农村幼儿园、9个村卫生室、15个乡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28个乡村舞台建设和山区寄宿制学校建设。其中30个重点村实施“六位一体”村级办公场所建设21处,已完成主体工程处;实施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建设6所,已完成建设任务6所;实施23处村级文化广场建设,已完成20处;实施幼儿园建设23所,已完成18所;改扩建村小学8所,已完成6所。目前,有28个村“六位一体”村级办公场所
17、、标准化卫生室、文化广场、幼儿园、村小全覆盖。同时,对因学致贫的贫困户,以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为重点,所有贫困家庭中职学生享受免学费政策,所有贫困家庭考入高职(专科)、本科院校的学生每生每学年解决不超过8000元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今年秋季,共计为169名贫困户高校毕业生办理助学贷款96.33万元。对政策性脱贫的一、二类低保户,同步落实新农合缴费资助政策,并适当安排就业技能培训、危房改造等到户到人项目。围绕产业项目,落实产业扶持、劳动力培训、电商扶持、专项贷款4个方案。瞄准今年脱贫的1.41万人,围绕市场需求和劳动者意愿实施精准培训,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就业技能培训、“两后生”及未考录大中专毕
18、业生培训、劳务品牌培训、创业培训和其他培训6个方面,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有培训需求的劳动力进行培训,实现贫困家庭中有培训需求的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使每个贫困家庭有培训需求的劳动力至少有1人拿到职业资格证书。2015年完成贫困对象职业技能培训3880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9000多人次。鼓励引导能人大户,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林权入股、到户扶贫资金折股、扶贫专项贷款入股等形式,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契约关系,依托我县产业优势,发展畜牧养殖、育苗、中药材种植、劳务和旅游业五大产业的联合经营,创新和拓展贫困户参与产业、增加收入的渠道模式。启动精准扶贫专项贷款,2015年全县应发7097户29700万元,
19、至2016年1月26日下午,实发6582户27438万元。四是突出方式精准务求实效。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乡镇实施,部门协作,社会帮扶,群众参与”的方针,采取“一部一站一队、一社一人一册”的办法,根据每个贫困村和贫困户实际情况,对识别出的贫困户,“菜单式”选择扶贫项目,对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贫困户产业增收实行图标式实名制管理,围绕畜牧养殖、育苗、中药材、劳务、旅游五大产业逐户逐村开展帮扶工作,真正做到底数清、问题清、任务清、对策清和责任清。五是突出考评精准促进落实。全面落实一把手负责制、项目落实问责制、县乡村联动制、奖励激励机制四项制度,建立完善减贫人口考核体系,把减贫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各乡
20、(镇)长目标责任考核范畴,实行到村、到户的考核评估,促进各级领导把精准扶贫的责任扛到肩上、工作抓到手上、任务落实到行动上。六是突出保障精准紧盯关键。建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总指挥的县精准扶贫指挥部,15个乡镇建立了扶贫工作站,乡镇党委书记担任扶贫工作站站长;152个行政村建立了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由双联单位“一把手”担任、副队长由双联单位科级干部担任,1614个社确定了帮扶责任人,县、乡、村、社四级联动、通力协作,逐级靠实工作责任,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层层传导工作压力,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三)创新思路求实效,在融合联动上做到“三个强化”把扶贫、党建、双联“三位一体”融
21、合发展作为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抓手,切实做好“三个强化”。一是强化力量整合。把驻村工作队、党建指导员、双联干部三者的职责进行有效整合,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大学生村官、县直单位双联干部统一协调,统筹开展扶贫、党建和双联工作,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二是强化基层党建。深入实施基层党建“五大工程”,各级双联单位基层党组织与联系村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着力改善村级服务场所设施条件,帮助村“两委”新建办公场所28处(其中改扩建3处),26处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进一步巩固了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有效提升了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强化双联帮扶。各级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立足为民、着眼利民、致力惠民,扑下
22、身子帮、真心实意联,全面落实“八个全覆盖”和“五件实事”,兴办了一大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好事。共协调落实各类项目40个,帮扶资金达2353万元;协调解决资金瓶颈,共落实贷款6740户、1.32亿元,有效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困难和问题,贫困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三、存在的问题一是扶贫资金短缺。今年,国家和省州共下达我县扶贫资金4072万元,15个整村推进项目安排到每个村的资金量只有200万元左右,扶贫资金总量仍然较少;在到户项目中,财政扶贫资金每户补助大约1万元左右,群众自筹能力有限,扶贫资金远远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如果遇到结婚、就医、上学、自然灾害或农产品价格下滑等,
23、可能会造成新的返贫。二是基础设施欠账大。由于我县县穷民穷,年地方财政收入仅为0.9亿元,国家投资项目有限,地方自筹资金能力不足,造成全县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边远山区的水、路、房等基础设施欠账很大,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三是政策实施有难度。按照精准扶贫政策要求,扶贫项目全部必须要落实到精准扶贫农户上,但是有些项目实施中,需要兼顾其他群众。如易地搬迁项目中,实施易地搬迁的村,大多以偏远山区的自然村为主,交通、饮水、教育医疗等条件相对较差,按照23%的贫困面,只能搬迁精准扶贫户,导致其他群众对政策实施有抵触情绪。四是扶贫资金投向不灵活。按照国家和省上扶贫项目用途规定,在具体实施中,项目建设内容
24、与贫困村、贫困农户的需求有差异,比如有的贫困村急需硬化村社道路,但项目中基础设施投资比例偏低,不能满足需求;有的贫困村基础设施比较完备,但产业培育较为滞后,而扶贫项目中产业培育投资比例偏低,不能满足贫困户需求。五是群众增收有难度。去年以来,我县群众增收的五大支柱富民产业,受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劳务市场萎缩,农产品价格下跌,牛羊肉市场低迷,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增收,制约群众脱贫。四、下步工作建议一是建议省上进一步加大整村推进项目村和到户项目扶贫资金总量。二是建议省上进一步放活扶贫资金投向,因村制宜、因户制宜,将扶贫资金使用权限下发到县甚至乡镇一级。三是建议取消县级项目配套资金。由于我县县级财政拮据
25、,落实项目县级配套资金困难,建议取消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农林牧水气等公益性建设项目的县级配套资金。四是建议提高扶贫项目补助。目前,扶贫项目实施中,普遍存在补助标准低、资金量小的问题。如扶贫项目中,贫困村道路硬化补助标准每平方米为95元,而交通部门实施道路硬化项目每平方米为115元,由于扶贫项目补助标准过低,无法按要求进行建设。在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有些项目要跨村、甚至跨乡实施,土地无法置换需要征用,致使搬迁费用加大,国家补助资金只能解决征地费用,群众负担增加,无力搬迁。建议进一步加大精准扶贫到户资金、整村推进项目和路电水气房、文教卫就保“十大民生工程”的资金投入力度,提高扶贫项目补助标准。五是建议对民族贫困地区的扶贫融资贷款平台提供政策扶持。我县“五位一体”的融资贷款模式虽然很大程度的解决了贫困群众发展富民产业资金缺乏的问题,但各担保平台注册担保资金偏少,不能满足贫困群众的资金需求,建议对民族贫困地区的扶贫融资贷款平台给予政策扶持。六是建议加大对驻村工作队的培训和经费的支持。七是建议加大金融扶贫和贫困群众劳务技能培训力度,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代)2016年1月27日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02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