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600吨有机茶加工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可研报告).doc
《产600吨有机茶加工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可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600吨有机茶加工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可研报告).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年产600吨有机茶加工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一、总论(一) 申请项目概述(二) 项目预计目标1、总体目标2、阶段目标3、资金投入及使用计划二、项目技术成果的先进性分析(一) 简述(二) 项目创新点(三) 知识产权状况三、项目实施方案分析(一) 项目的转化内容与技术路线论述(二) 项目组织实施方案论述(三) 项目产品市场调查与竞争力预测(四) 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五) 项目实施风险评价(六) 项目实施计划论述四、项目预期效益分析(一) 成果转化目标分析(二) 经济效益分析1、产品成本分析2、产品单位售价与盈利预测3、经济效益分析4、项目投资评价(三)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分析五、项目支撑条件分析(一
2、) 申报单位基本情况(二) 单位转化能力论述(三) 单位职工队伍情况(四) 单位管理情况(五) 单位财务经济状况(六) 合作单位研发能力一、总论(一)申请项目概述本项目以有机蒸青茶、有机番茶的研制开发为核心技术。需转化的内容为有机蒸青茶、有机番茶等系列产品的中试生产,并引进日本机械开展有机蒸青茶精深加工。有机茶园管理技术、有机蒸青茶和有机番茶加工工艺为本项目创新点。项目总体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成果转化后可熟化有机蒸青茶、有机番茶等有机茶系列产品的开发技术水平,全面提升有机茶系列产品的产业化水平,增加有机名优茶、有机蒸青茶和有机番茶的产量,促进我市乃至全省有机茶出口。 (二)项目预计目标1、总体目
3、标:本项目执行期间计划投资额450万元,其中用于扩建茶叶加工厂房的投资额为50万元,添置茶叶加工与包装机械和茶叶检测设备等投资额为320万元,流动资金80万元。通过2年的项目实施,将严格按照国际有机农业标准进行茶园管理、茶叶加工和包装贮运,使有机茶基地建设、有机名优茶、有机蒸青茶和有机番茶的加工工艺日臻完善,技术更加成熟,特别是有机茶精深加工技术及茶叶保鲜技术都将一定程度的提高,并使50%以上的有机蒸青茶通过精深加工后再行出口。通过本项目实施,使本公司有机茶生产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累计有机茶总产值将达3200万元。其中生产加工有机名优茶60吨,销售收入1000万元;有机蒸青茶900吨,出口交货值
4、1400万元;有机番茶120吨,出口交货值200万元;精深加工有机蒸青茶200吨,增值600万元。参与合作的有机茶园总规模达11800亩,其中通过欧盟IMO、日本JAS和美国NOP国际有机食品颁证机构检测认证的有机茶生产基地6000多亩。可以新增就业岗位 68个,增加就业者经济收入 68万元。本项目实施2年可累计实现利润345万元,上交各种税收287万元。除有机名优茶外,其它均为出口茶类,预计可实行创汇268万美元。项目的实施也将产生良好的社会生态效益,首先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产生良好的影响,为其它茶叶专业户提供良好的示范作用,有利促进其它茶叶专业户转向开发有机茶或绿色茶叶,并对其它
5、农产品的有机化或无公害化也产生示范作用,有力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其次,茶园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形成良好的生物链,茶园的天敌种更为丰富。同时,也有利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并有利提高有机茶的国际竞争力,使有机蒸青茶、有机番茶的产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能进一步提高有机茶的国际竞争力。2、阶段目标:本项目实施时间为2年,即从2004年4月开始到2006年4月结束。(1)2004年。2004年6月前,完成投资额310万元,其中用于茶叶精深加工的机械投资额为260万元,用于加工厂房建设的投资额为50万元(5月底前)。计划全年建成有机茶生产基地8800亩,生产加工各类有
6、机茶570吨,实现销售额1440万元,全年可实现利润116万元,其中生产加工有机名优茶30吨,实现销售收入500万元;加工有机蒸青茶400吨,出口交货值580万元;有机番茶60吨,出口交货值100万元,茶叶精深加工80吨,增值260万元。(2)2005年。计划添置茶叶检测仪器及试验研究等需投资额60万元,其中添置茶叶检测仪器32万元;计划新增有机茶园3000亩,全年生产加工各类有机茶710吨,实现茶叶销售收入1760万元,创年利润229万元。其中有机名优茶30吨,产值500万元;有机蒸青茶500吨,出口交货值820万元;有机番茶60吨,出口交货值100万元;有机蒸青茶精深加工120吨,增值34
7、0万元。3、资金投入及使用计划:有机茶成果转化项目计划总投入为618万元,其中在项目申报期间即2004年4月前已投入的资金为168万元。在本项目实施期内还需新增投资额为450万元,其中在2004年投资额将达390万元,主要用于厂房建设、茶叶精深加工机械的购置等(见表1)。表1 项目执行期内新增投资资金到位及使用计划表资金额(万元)到位时间厂房建设资金50 2004年5月前加工与包装机械270 2004年6月前添置检测设备及试验研究等50 2005年3月前流动流动资金80 2004年5月前合 计450二、项目技术成果的先进性分析(一)简述有机食品是无公害食品的最高层次,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
8、的农药、肥料及生长调节剂等物质,在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等,并对质量实现全过程的监控。早在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一些西方国家就提出了有机农业的概念,到六七十年代,有机食品已相当盛行。有机茶作为有机食品的一种,国外发展还不多,目前,在印度、斯里兰卡等地开始生产有机茶。但至今全球发展有机茶的面积还很有限,发展速度也不快,有机茶以及有机食品供不应求的趋势仍将持续很长的时间。当前全球有机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茶园化肥使用量一直占据茶园施肥管理的重要位置,茶园病虫害发生不能完全用生物技术所能控制,特别是茶树病虫害大暴发时,化学农药成了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加上茶叶生产者的生态环保观念和安全意
9、识等也有待增强。我国有机食品的起步是从20世纪九十初的有机茶开发开始的,但到1998年,我国有机茶开发才真正进入规模化的开发阶段。目前,国内有机茶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其中*省有机茶产业化发展处在全国的前列,涌现了几家较有实力的有机茶出口企业。但国内茶叶生产因各地经济社会条件的差异较大,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茶园多数位于山区,虽然生态条件符合有机茶生产的发展,但由于山区经济相对落后,信息较为闭塞,群众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较弱,多年形成的化肥化学农药的使用习惯很难在短时期内改变,加上山区茶园多数处在分散经营的状况,有机茶生产的各种技术措施难以付诸实施。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机茶生产将在近期内会
10、有较大的发展。与国内其它厂家相比,*公司早在1998年*公司就开始着手有机茶的开发工作,是当时省内较早开发有机茶的三家企业之一。由于本公司注重科技投入,与*茶叶研究所、*大学保持较好的技术合作关系,并与省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较早接轨,出口有机茶的数量已连续4年处在全省的前列。从1998年开始先后实施的*有机茶生产基地建设与出口创汇、蒸青机械引进及蒸青茶开发和有机番茶开发与出口创汇三项科技项目均已通过省或市级科技成果鉴定或评审,其中已有一项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因此,通过将这三项技术成果的转化,将吸收30多个茶叶专业户加入有机茶合作社,可以使规模经营的茶园再扩大5000多亩,这样就有利于有机茶管理
11、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合作社社员的茶叶产值效益的增加。特别是公司开发的有机蒸青茶因既保持了蒸青茶的品质特征,又符合有机茶的基本要求,产品在国内外都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已成了日本市场的抢手货,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开发的有机番茶属国内首创,产品也深受日本客商的青睐。因此,通过项目实施,可使公司有机茶在产业化上迈开新的步伐,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也发生明显的变化。到2005年计划生产加工各类有机茶710吨,实现茶叶销售收入1760万元,创年利润229万元,比项目实施前2003年的产量(460吨)、总收入(989万元)、总利润(102万元)分别增长54.35%、77.95%和121.5%(见表2)。表2 项目实
12、施前后有机茶经济技术指标变化表经济技术指标项目实施前项目实施后比 较增长率(%)有机茶基地(亩)680011800+5000+73有机茶产量(吨)460710+250+54.35有机茶品类(个)36+3+100有机茶销售额(万元)9891760+771+77.95年利润(万元)102229+124+121.5年交纳税款(万元)75170+95+126(二)项目创新点在全面总结和完善公司实施的*有机茶生产基地建设与出口创汇等三项科技成果的基础上,力求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有以下创新:1、在技术创新上 重点在茶树病虫防治和茶叶的贮藏保鲜方面有新的突破,2003年在*茶叶研究所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利用生物
13、技术防治病虫害的试验又取得新的进展,该技术的主要内容是利用寄生蜂和有效菌剂防治茶毛虫等茶树食叶类害虫,并对小绿叶蝉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2004年本项目实施后,将在有机茶园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并不断完善公司已有的“四法并举”(生物制剂灭虫法、茶园养鸡吃虫法、及时采茶控虫法和冬季封园减虫法)病虫综防技术,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农业的建立。同时,在茶叶贮藏保鲜方面,公司将与*大学*系合作,探索茶叶贮藏保鲜的机制,达到延长茶叶新鲜的时间、提高茶叶品质的目的,计划在茶叶保鲜技术上有一定的突破。2、在产品结构创新方面 主要是研制开发新的有机茶品类,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特别是国际市场的茶
14、叶需求变化,做好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本项目实施阶段计划研制开发的新产品有:有机碾茶和有机大麦茶。这两种有机茶作为茶叶食品的主要填充料,在当今的日本市场上还较少,且今后的使用量将会不断增加。本公司在日本客商的指导下,已于2003年试制出小样,在本项目的实施阶段将扩大中试,并尽快形成较大批量生产。3、在生产工艺创新上 重点在有机蒸青茶加工和茶叶的精深加工上有新的提高。一是在有机蒸青茶加工上,进一步优化有机蒸青条茶加工的工艺流程:鲜叶蒸汽杀青 冷却 叶打 粗揉 平揉 包装贮藏 烘干 精揉 中揉二是引进日本产的茶叶精深加工机械,对有机蒸青茶进行精深加工,配以精美的小包装,使有机蒸青茶通过小包装出口,可
15、提高茶叶附加值50%以上。并根据市场的变化逐渐对其它种类的有机茶进行精深加工,扩大精深加工的种类和比例,全面提高茶叶的附加值。4、在综合利用方面 主要是利用从茶树修剪下来的枝叶,开发有机番茶。能充分利用废弃物,使之变废为宝,使茶园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项目实施为国内首创。(三)知识产权状况本项目实施的技术来源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公司自主转化的有机茶开发技术成果。其中有由本公司实施,2001年初通过省科技厅鉴定的*有机茶生产基地建设与出口创汇科技成果,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由本公司主持的蒸青机械引进及蒸青茶开发与有机番茶开发与出口创汇两项目也于2004年初通过*市科技成果评审;三
16、项科技成果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有机茶生产加工包装及销售的全程技术规范,可有效地指导本项目的实施。二是与*茶叶研究所、*大学茶叶研究所合作的生物制剂防治茶叶病虫害技术、茶叶保鲜技术,将为本项目实施提供技术保障。其中,*茶叶研究所是本公司最早的有机茶开发指导单位,该所是目前国内茶叶领域的重要研究单位,不但在国内茶叶界有权威的地位,即便在国外也有较高的威望。该所研究员许允文先生是我国最早提出并直接指导有机茶开发的茶叶专家,本公司同时也是许先生最早指导开发有机茶的企业之一。公司与他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他主要为公司提供了有机茶园的转换技术和有机茶生产的管理理信念。*大学*系也是茶叶界的重要科研教育基地,茶叶
17、保鲜虽然研究多年,但最终没有突破,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司将与*大学*系共同探索茶叶保鲜的新途径和新技术,争取在保鲜技术取得新进展。三、项目实施方案分析(一)项目的转化内容与技术路线论述1、项目的转化内容: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司将对本公司自有的*有机茶生产基地建设与出口创汇、蒸青机械引进及蒸青茶开发等科技成果和*茶叶研究所、*大学等科研院校提供的科技成果进行有效整合,以提高技术成果的转化效率,具体计划转化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高标准的有机茶生产基地。要对原有的“三改一绿”、“三除一免”和“四法并举”的有机茶园肥培管理技术进行完善和提高,通过与*茶叶研究所生物防治病虫技术的结合,
18、使有机茶园的病虫防治措施更趋科学和合理。2)、加强*有机名优茶加工工艺的进一步研究,不断改进工艺,并积极开展培训,提高名优茶加工人员的整体素质,以促进有机名优茶品质的提高。3)、加快有机蒸青茶、有机番茶的产业化速度,首先,要扩大有机茶园遮阳覆盖的面积,增加有机蒸青茶的产量;探索最佳的覆盖技术方案和覆盖的时间问题,既利提高有机蒸青茶品质,又利茶树的正常生长,预防茶树早衰。其次,在充分掌握日本机械性能的前提下,能够根据不同鲜叶的嫩度看茶做茶,使各种鲜叶原料发挥最佳的经济效益。4)、实施有机蒸青茶精深加工新技术。从日本的茶叶消费市场看,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日本国民对小包装的茶叶特别青睐,公司计划引进
19、日本茶叶精深加工机械,先对有机蒸青茶进行精深加工,然后再扩大到其它茶类,以提高茶叶整体品位,达到提高茶叶附加值的目的。2、项目的技术路线:本项目的实施主要是通过充分利用现有有机茶开发的技术成果,并不断深化和完善科技成果,从茶园肥培管理开始,到茶叶采摘和不同茶类的加工等需建立一整套的技术措施和实施方案,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制定和完善质量管理制度,为有机茶质量稳定、产量增加、效益提高提供技术保障。本项目所采取的技术路线与技术方案(见图1)是:(1)在茶园管理方面,探索建立高标准有机茶园的技术途径,使公司有机茶园成为示范性标准化基地;(2)在有机名优茶加工方面,不断探索稳定和提高有机名优茶品质的加工工
20、艺与管理方法,确保有机名优茶品质的稳步提高;(3)在有机蒸青茶、有机番茶生产方面,重点探索增加这两类茶特别是有机蒸青茶产量、提高品质的新方法和新措施,增强市场竞争力,以不断扩大出口有机茶的份额;(4)在茶叶精深加工方面,2004年主攻有机蒸青茶的精深加工技术,以积累经验,并逐渐向其它有机茶类延伸,提高有机茶精深加工的比例。(5)在茶叶贮藏保鲜技术方面,主要探索选择低成本型的保鲜材料和技术,以降低能耗,提高经济效益。有 机 茶 系 列 产 品有 机 番 茶有机茶生产技术标准有机茶鲜叶原料精深加工有机蒸青茶有机茶园病虫控制技术有机茶园培肥技术有机茶生产基地建设有机名优茶图1 有机茶系列产品开发技术
21、路线图(二)项目组织实施方案论述1、实施地点与规模:本项目实施的主要地点是*所属的有机茶园2800亩(均由*公司与茶园所在村委或经济组织签订了十年以上的承包合同),茶园主要分布在*市*镇境内,小部分在与*公司临近的诸暨市茶园,以这些茶园为项目实施的核心示范区。另有与*公司共同组建的有机茶合作社茶园9000亩,作为公司经营有机茶的后备基地,在不断强化有机茶栽培技术管理的同时,公司还建立严格的鲜叶原料进厂把关及加工后的单独存放与检测等制度即“三单独一统一”:鲜叶单独加工、成品单独存贮、样品单独检测和产品统一销售),确保有机茶的质量符合标准。2、项目实施主要单位与分工:本项目实施的主体单位是*,在技
22、术上依托*茶叶研究所和*大学的技术力量,共同开展技术研究;其中,*茶叶研究所负责有机茶生产基地建设中的技术指导,重点在病虫防治方面取得新进展;*大学茶叶研究所重点指导茶叶精深加工与保鲜技术;*省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负责指导有机茶产品的系列开发,并利用销售网络帮助*公司做好茶叶销售指导,不断拓展国外市场。3、项目实施的条件:一是已基本具备加工设备。目前公司已拥有二条蒸青茶生产流水线,其中一条为日本产全自动加工流水线;拥有番茶加工车间和心需的设备,拥有一套茶叶精深加工的生产设备,拥有先进的拣梗、分级等功能的精制加工设备,加上原有的名优茶加工车间,年加工茶叶的能力在1000吨以上。二是生产各种有机茶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600 有机 加工 可行性研究 报告 优秀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95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