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白朴《墙头马上》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朝白朴《墙头马上》思考.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元朝白朴墙头马上思考墙头马上 桂婷 一、剧情介绍 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又字太素,号兰谷。元代著名戏剧家,与马致远、关汉卿、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 墙头马上,全名裴少俊墙头马上,是白朴的重要作品,主要是写唐高中时工部尚书裴行俭的之子裴少俊与洛阳总管李世杰之女李千金的恋爱故事。共四折。剧中裴少俊前往洛阳买花,路过洛阳总管李世杰的花园,时值三月上巳,总管之女李千金在园内赏花,二人相见,以诗柬赠答,互相倾慕。在千金乳母帮助下,二人私至长安,少俊不敢禀告父母,双双隐藏在后花园中长达七年之久,并生有一儿一女。后值清明祭扫,裴尚书偶然间发现端端兄妹,于是一切尽知但李千金并没有说明自己是李总管之女。裴尚书
2、残忍地命令少俊写下休书,留下端端兄妹。千金回到家中,父母已殁,遂守节于家。后来,裴少俊举进士,为洛阳令,复欲迎娶千金,而此时的裴行俭,一则看到儿子为官,二则已知千金乃李总管之女,态度大变,热心迎接。但李千金看清了裴行俭的残忍、裴少俊的软弱,故决意拒绝。最后,在一双儿女的恳求劝慰之下,才与少俊复为夫妇,夫妻团圆。 二、故事渊源 此剧的素材,源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一诗:“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记述一个婚姻悲剧故事:一个女子爱上了一位男子,同居了五六年,但被家长认为“聘则为妻奔则妾”,逐出家门。在 “始乱终弃”的社会风气中,白居易对这不幸的女子给予同情,并
3、对世人提出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的告诫。白朴在戏中所写的内容,大致与井底引银瓶一诗相同,但它表现的思想倾向,则与原诗迥异。整个剧本,洋溢着火热的激情。它描绘女子大胆地追求爱情,勇敢地向封建家长挑战,成为一曲歌颂婚姻自由的赞歌。 三、相关思考 1、主要人物形象 李千金是一个大胆追求爱情幸福,敢于与封建家长的假道学进行斗争的女性。她一上场就毫不掩饰对爱情和婚姻的渴望,她声称:“我若还招得个风流女婿,怎肯教费工夫学画远山眉。宁可教银缸高照,锦帐低垂。菡萏花深鸳并突,梧桐枝隐凤双栖。”当她在墙头上和裴少俊邂逅,看上了“一个好秀才”,便处处采取主动的态度。她央求梅香替她递柬传诗,约裴少俊跳
4、墙幽会。当两人被嬷嬷瞧破,她和裴少俊一忽儿下跪求情,一忽儿撒赖放泼,还下决心离家私奔。为了爱情,李千金什么也不怕,什么也敢做。她甘愿作出牺牲,“爱别人可舍了自己”。她深信自己要求及时婚嫁的的合理性,“那里有女儿共爷娘相守到头白”。因此,她不像深闺待字的少女那样羞羞答答,在这个人物身上,白朴让它融合了市井女性有胆有识、敢作敢为的特征。李千金在裴家后院躲藏七年,生了一男一女,但终于被裴尚书发现。她极力为自己的行为辩护,反驳裴尚书对她的辱骂,“这是天赐的良缘”,当然,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被视为“淫奔”的李千金不得不饮恨回家,但她绝没有屈服。当裴少俊考中状元,裴尚书知道了她是官宦之女,前去向她赔礼道
5、歉,要求她认亲重聚时,她坚决不肯,并且对裴氏父子毫不留情地谴责和嘲讽。即使裴尚书捧酒谢罪,她还是斩钉截铁: “你休了我,我断然不肯。”只是后来看到啼哭的一双儿女,才不禁心软下来,与裴家重归于好。 疑问思考:女主人公虽然有反封建礼教的精神,但似乎有些过头了,不是很符合人物的真实。她是洛阳总管之女,李氏皇族之后,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尤善女工,深通文墨,志量过人”,却有着市井小女子的特质,一见钟情,二见成其好事,然后就不计后果地与并不熟悉的“好秀才”私奔并不及身份地隐藏在其后花园,在反封建家长制之时又显得有些冲动和轻薄。在最后她与裴少俊复为夫妇,我想她将面临着巨大压力。她的个性具有反叛性,但结婚之
6、后,她将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她将不得不面对更严厉的封建礼教,比如那些约束女子的三从四德。她不想服从,但迫于为了孩子、为了维护家庭她必须妥协,正如在看到哭啼的儿女后答应回到裴家,以后她可能还会有更多的妥协,直至她被改造成一个贤妻良母,封建女子的典范!因为之前裴少俊的背叛,婚后,她或许将在动摇的爱情中度过,她将会有危机感,公婆也是因为其身份而接纳自己,而且之间有过误会和争执,她将要不断地担心自己的爱情和未来,作为代价她的一生或许都会很累。另外,作为一个典型性格人物,从它概括的社会历史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来看,远不如西厢记中的崔莺莺这个人物。 裴少俊是一个自私软弱的书生。 思考:我认为剧中裴少
7、俊是个软弱书生,身上有当时许多男子的通病即自私、轻视女性等,在父亲发现千金的存在时立马做出休妻的决定,求得父亲的原谅,还冠冕堂皇的说出一番理由,“少俊是卿相之子,怎好为一妇人,受官司凌辱,情愿写与休书便了。告父亲宽恕”,在危难时牺牲“心爱的女子”来保全自己,实在是自私至极。 裴尚书封建家长、封建礼教的代表。 坚守封建假道学,为人虚伪、狡猾。以封建礼教的卫道士自居,因怀疑千金为娼妓之流而逼迫其与丈夫和孩子分离,又因千金的真实身份而态度大转,承认千金并迎接千金回裴家,但暗地却满是为威胁,使手段逼其回家。 2、主题探讨 喜剧?悲剧? 墙头马上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喜剧之一,但从实质上看却蕴藏着浓厚的悲剧
8、性。 在第三折裴尚书撞见了重阳和端端,便打醒了正睡得糊涂的院公查问:打你娘,那小厮!这两个小的是谁家?是裴家。是那个裴家?是裴尚书家。谁道不是裴尚书家花园,小弟子还不去!告我爹爹妈妈说去。你两采了花木,还道告你爹爹妈妈去。跳起您公公来打你娘!你两个不投前面走,便往后头去! 这一段戏,把小孩子的天真无邪和老院公力图遮掩的狼狈相,描绘得栩栩如生。在裴尚书不阴不阳满腹狐疑的态度面前,端端、重阳活蹦乱跳,实话实说;老院公手足无措,支支吾吾。这充满喜剧性的场面使人忍俊不禁。但在笑后却会有一种心酸的感觉,小孩天真无邪,但却因为父母的私奔、“隐婚”而无法像正常孩子那样自由玩耍,拥有完整的家,对于孩子我们寄予
9、同情。 所以,我认为该剧实为悲剧,在喜剧的外衣下包裹着浓厚的悲剧性,反映在封建社会中的女子的爱情悲剧和命运悲剧。剧中李千金最后回到裴家,是大团圆,可是她的爱情真的还在吗?她以后又会真的幸福吗?为了这场爱情她又牺牲了多少呢?裴少俊能理解她吗?我看都是未必,她的命运注定是悲剧。 反封建?追求自由爱情? 该剧同时具有反封建和追求自由爱情的意义,追求自由爱情就是一种反封建的行为,就如最后所写“从来女大不中留,马上墙头亦好逑。只要姻缘天配合,何必区区结彩楼”,这几句诗就充分体现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疑问思考:作者鼓励追求自由的爱情,但却因其男子身份的局限性,而显得对古代女子的不公。虽然写女子自由追求爱情更能体现反封建性,但却将女子写得有些过于反叛,不大真实,而男子则多半是坐享其成,享受女子的主动的痴恋,在困难面前往往显得有些软弱而缺乏主见。古道“自古痴情是女子,由来薄幸是男儿”,作者写自由爱情的追求应该写出男女双方的决心和努力,而不应偏袒一方,这样才具有更大的反封建说服力。 3、其他 元代杂剧中往往喜欢写才子佳人的爱情戏,才子佳人因貌美而一见钟情,二见定终身,然后突破阻碍结为婚姻,以大团圆结局。墙头马上无疑也是这个套路,以致在结构处理上显得有些不紧凑,而且结尾的大团圆有损于主题深度的表现,所以我认为该剧悲剧的结尾或许更合适,更能升华主题、引发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87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