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白诗派浅论.docx
《元白诗派浅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白诗派浅论.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元白诗派浅论元白诗派浅论 摘要:在唐诗发展史上,中唐具有比较独特的地位。中唐时期,流行着清淡、险怪、轻俗的诗风。韦应物、柳宗元、刘禹锡继承了盛唐清淡的诗风,并消化吸收,面目别具。韩孟诗派鉴于李杜两大巅峰之不可逾越,便另辟蹊径,大变诗风,独创险怪。与韩孟诗派相左的是元白诗派,其特征可用“元轻白俗”来概括。这两大诗派,主宰着中唐诗坛。元白诗派以白居易与元稹为代表,重写实,尚通俗,开一代诗风,成为中唐诗歌发展史上的巨大潮流。 关键词:唐诗 中唐 元白诗派 写实 通俗 引言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强盛繁荣的唐朝无异于一颗明珠,灿若星辰,使其他王朝都黯然失色。在这种强盛与繁荣下,更是孕育了夺目耀
2、眼的文化,构成了中国文化使的主体与传统。唐朝的主要文学体裁唐诗,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文化。由于唐朝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相对清明的政治环境和较为开放的思想体系,再加上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使得唐诗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直接促成了唐诗的繁荣。 唐诗的演进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初唐四杰”与陈子昂为代表的初唐诗歌。这一阶段的唐诗渐显新貌,新的诗体五言律师也随之成熟与完善。第二个阶段是以李白和杜甫为代表的盛唐诗歌,李杜将唐诗推向了巅峰。这个阶段的诗人逐渐学会了用一双清醒的眼睛去观照现实,他们的诗中充满了一种忧郁、一种深刻不安的心理。第三个阶段是以韩孟诗派与元白诗派引导主流的中唐诗歌。此时的诗歌
3、发生了重要变化,其变化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古典诗歌的基本主题、体式,以及表现方式的成熟和定型,都在这个时期完成。最后一个阶段则是以杜牧和李商隐为代表的晚唐诗歌。这个阶段的诗人与前几个阶段的诗人相比,在政治上显得软弱、平庸,对晚唐诗坛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正文 章太炎先生说:“中国废兴之际,枢于中唐。”确实,中唐是一个转折的时代,变动的时代,也是多元化的时代。无论在文化史上,还是在诗歌史上,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前者主要表现为儒学中兴、思想转型,后者在表面上体现为名家辈出、诗派纷呈,而根源则在由言情为尚转变为求思写意。1 中唐的两大诗派韩孟诗派与元白诗派,虽然间隔时间不长,但两个诗派却各有特色。韩孟
4、诗派的理论主张,首先是“不平则鸣”;在艺术创造上,追求的是“笔补造化”。从“不平则鸣”到“笔补造化”,韩孟诗派形成了具有独特内涵的诗歌创作理论。但元白诗派所走的却是一条与韩孟诗派完全不同的创作道路。 以白居易与元稹为代表的元白诗派重写实,尚通俗。清人赵翼说:“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他们的这种诗歌思潮主要是继承了杜甫的新乐府诗歌的特征:写实性和通俗化倾向。白居易继承杜甫的写实传统的意识是非常明确的,元稹也注目于杜甫的诗歌内容与通俗化倾向。于是,元白诗派诗人张籍、王建、白居易、元稹等人纷纷致力于通俗晓畅、指事明切的乐府诗的创作。在这一诗歌通俗化的过程中,张、王、元、白等人还自觉地向民歌学
5、习,写下了不少颇具民歌风味的诗歌,都平实浅易,自然明快,充满乡土市井气息。此外,他们的乐府诗创作,也受到来自民歌的不小影响。2 叙事直切,描绘真实,明白晓畅,平易浅显,叫做通俗。白居易有意识地追求通俗,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通俗的根本特点是质朴、率真、切实,其内容是求实的,形式是纯朴的。白居易将平生所作诗歌分为“杂律诗”、“讽喻诗”、“感伤诗”和“闲适诗”四大类,他的讽喻诗往往不惜以丧失艺术性为代价,主要目的是补察时政。他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可见,他的诗歌不尚华彩,只求通俗,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元白诗派浅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87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