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教学大纲.docx
《儿科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教学大纲.docx(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儿科教学大纲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制订人胡国华,姚静婵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儿科学 英文名称:Pediatrics 课程类型: 专业主干课程 总学时: 72学时;理论课学时62,实验学时10 适用专业:临床专业 先修课程:医学基础课、内科学、外科学 课程简介:儿科学是研究胎儿至青少年时期有关疾病防治、促进身心健康及正常生长发育的一门综合性医学。是临床医学四大课程中的重要组成成分。由于小儿时期生长发育和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等特点,决定了这一阶段是整个人生“多灾多难”的特殊时期,也是死亡率非常高的时期。感染性疾病、先天性疾病、代谢性疾病是这个时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儿科学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
2、题而设置的一门临床专业主干课程,也是医学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儿科学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使在校医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临床见习,努力达到以下要求:掌握儿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包括掌握儿童预防保健措施及儿科常见病的发病规律和诊治方案;掌握儿科疑难病症的临床诊断思维方法、检查步骤及鉴别诊断;掌握儿科危急重症的抢救程序和方法;熟悉基本技能操作;了解儿科学的基本科研方法和新进展。达到这些目标要求也将为今后从事各种医学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儿科学第7版,由沈晓明和王卫平教授主编,卫生部“十一五”规划的全国高等学校统编教材。第7版儿科学除了突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
3、基本技能之外,还突出了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的基础上,强调了教材的功能性。该教材主要是培养学生临床逻辑思维以适应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儿科学所有的授课教师均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和临床经验。我们更加注重同学们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培养了学生学科专业知识和能力,而且还特别注重学生们的学习方法、实际应用能力和科研思维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发展,注重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儿科学属于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是医学专业主干课程。儿科学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儿童预防保健措施及儿科常见病的发展规律和诊断防治方案,掌握疑难病症的临床诊断
4、思维方法、检查步骤及鉴别诊断,掌握危急重症的抢救程序和方法,了解儿科学的基本科研方法和新进展。 二、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儿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包括儿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治和预防的要点等,尤其要熟练掌握常见疾病的临床特点和药物治疗的原则等。熟悉常见疾病的发病机理、预防及预后等。了解儿科学常见病的诊疗进展等。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儿科学是临床专业课的主干课程之一,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小儿身心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治质量的医学科学。基本理论包括发育儿科学、基础儿科学、预防儿科学及临床儿科学。本课程按照医学教育的要求对基本理论进行系统的课堂讲授和与其相结合
5、的临床见习。要求掌握儿科学常见疾病的诊断及处理,为培养学生成为医学高级专门人才打下坚实的理论及实践基础。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临床儿科学又派生出呼吸、消化、心血管、血液、神经、肾脏、内分泌、传染病和急救医学等三级学科,由于疾病的变化及某些年龄阶段的特殊医疗保健的需要,又形成了以年龄划分为特征的围生医学、新生儿学与青春期医学等专业分支。同时保障儿童健康、必须要有其他多学科的密切配合。故多学科协作将是儿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他学科的发展必然有力地促进儿科学的变革及发展。 四、考核方式: 儿科学为考试科目,期考采取闭卷考试方式。成绩评定:平时作业20%,期考80%。 五、教学进程时间分配表: 序
6、 号 第一章 第二章 1 2 3 4 第三章 1 2 3 4 第四章 1 2 3 4 5 6 第五章 1 2 3 4 5 6 7 内 容 绪论 生长发育 生长发育规律 影响生长发育因素 体格生长 各系统生长发育 儿童保健和疾病防治原则 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重点 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 儿童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儿科疾病治疗原则 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 小儿营养基础 婴儿喂养方法 幼儿营养与膳食安排 维生素营养障碍 蛋白质-能量营养障碍 微量元素障碍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总论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特点护理 小于胎龄儿和大于胎龄儿 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颅内出血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参 考
7、学 时 总学时 1 5 自学 自学 2 自学 自学 6 自学 10 自学 自学 理论学时 1 3 1 2 2 1 1 6 1 2 2 1 8 1 1 1 1 实习学时 2 2 8 9 10 11 12 13 14 15 第六章 1 2 3 第七章 1 2 3 4 5 6 第八章 1 2 3 第九章 1 2 3 第十章 1 2 3 4 5 6 第十一章 1 2 3 4 5 6 第十二章 1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溶血征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出血症 新生儿脐部疾病 遗传代谢内分泌疾病 21-三体综合征、 苯丙酮尿症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免
8、疫性疾病 小儿免疫系统发育及特点 免疫缺陷病 风湿热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过敏性紫癜 川崎病(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感染性疾病 病毒感染 细菌感染 结核病 消化系统疾病解剖生理特点 消化系统疾病 小儿腹泻 液体疗法 呼吸系统疾病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支气管炎 肺炎的分类 支气管肺炎 几种不同病原体肺炎特点 心血管系统疾病 心血管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先心病总论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 病毒性心肌炎 小儿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泌尿系统疾病 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自学 自学 自学 自学 3 3 自学 自学 8 8 8 自学 自学 自学 4 自学 6 自学 1 1 1 1 3
9、1 1 1 3 1.5 1.5 8 3 1 4 6 4 2 6 1 1 2 2 4 1 3 4 2 2 2 2 3 4 第十三章 1 2 3 4 5 6 第十四章 1 2 3 4 第十五章 1 2 3 合计 急性肾小球肾炎 肾病综合征 泌尿系感染 造血系统疾病 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 贫血总论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急性白血病 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化脓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 痫性发作与癫痫 小儿惊厥 常见急诊 儿童心肺复苏 急性呼吸衰竭 儿童急性中毒 自学 2 自学 自学 自学 自学 3 自学 自学 3 自学 68 2 2 2 1 1 3 2 1 3
10、 2 1 10 六、参考书目 (一) 沈晓明,王卫平主编. 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 胡亚美, 江载芳主编.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第7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七、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 目的要求 : 1. 熟悉儿科学的内容 2. 熟悉儿童保健学的任务与研究范围 3. 了解儿童保健评价指标 4. 了解我国儿童保健状况与工作目标 5. 掌握儿童年龄分期 重点难点 : 儿童年龄分期 教学方法 : 课堂讲授 第二章 生长发育 目的要求 : 1. 掌握出生至青春期前的体格生长规律 2. 了解青春期的体格生长规律 3. 掌握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的发
11、育 ( 骨髓、牙齿、生殖系统 ) 4. 了解体格生长的总规律与影响因素 5. 掌握体格测量方法 6. 理解个体差异存在 , 掌握儿童体格发育的评价方法(发育水平、生长速度、匀称度 ) 7. 了解体格发育评价在儿童保健工作中的应用 8. 熟悉小儿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9. 小儿感知觉发育 ( 视、听、味嗅觉、皮肤觉 ) 10. 掌握运动发育的规律与程序 11. 了解语言发育的条件与程序 12. 了解个人一社会能力发育 13. 了解06岁儿童心理发育的特点(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绪与情感、个性与人格 ) 14. 熟悉影响儿童心理发育的因素 16. 熟悉心理行为发育的教育方法 17. 了解各种
12、心理测试方法 18. 熟悉 DDST 19. 了解心理发育异常的疾病 : 行为异常( 多动症、孤独症 )、学习困难、语言发育迟缓 重点难点 : 1. 体格发育评价方法 3. 骨龄的测量与临床应用 4. 小儿感知觉发育 5. 运动发育的规律与程序 6. 语言发育的条件与程序 7. 个人一社会能力发育 8. 06 岁儿童心理发育的特点 9. 影响儿童心理发育的因素 10. 各种心理测试方法 11. 行为异常与学习困难 教学方法 : 1. 课堂讲授 : 2. 自学内容 : 儿童心理发育、心理测试、行为异常与学习困难 3. 示教内容 : 儿保门诊 思考题: (1) 何谓新生儿期?婴儿期?各期有何特点?
13、前 囟异常的临床意义? (2) 体格生长的具体指标有哪些?体重如何计算? (3) 骨化中心有多少个?何时出现?何时出齐? 第三章 儿童保健和疾病防治原则 第一节 儿童保健 目的要求 : 1. 掌握新生儿护理重点与其解剖生理特点的关系 2. 掌握婴儿期至学龄期儿童保健重点 3. 小儿预防接种内容及注意事项 重点难点 : 婴幼儿期儿童保健重点几1岁内预防接种内容 教学方法 : 自学 第二节 儿科病史和体格检查 目的要求 : 1. 熟悉儿科病史包括的内容、掌握儿科的特征 2. 掌握正确体检方法、内容 , 熟悉儿科的正常指标 3.熟悉病史的总结和讨论技巧 重点难点 : 儿科病史特征及体检要求 教学方法
14、 : 自学 儿科疾病治疗原则 目的要求 : 熟悉儿科护理的内容 熟悉饮食与胃肠外营养的内容 掌握正确小儿药物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 熟悉小儿心理特征与疏导方法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 小儿药物计算方法及治疗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 : 自学 第四节 小儿液体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 目的要求: 1、了解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2、熟悉小儿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病理生理。 3、熟悉小儿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临床表现。 4、掌握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的组成及临床应用。 5、掌握小儿腹泻的液体疗法,制定液体疗法的具体方案。 重点难点 : 1 小儿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的病理生理与临床表现。 2 液体疗法的具体实施,特别是
15、小儿腹泻的液体疗法。 3 小儿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的种类、成分与应用。 教学方法 : 1. 课堂讲授 2. 示教内容:小儿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的成分配置与应用。 思考题: 小儿预防接种内容时间及注意事项? 儿科病史采集及体检特点? 小儿药物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 小儿液体疗法的计算原则?补液原则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5) 脱水的分度及脱水性质? 第四章 营养及营养障碍疾病 第一节 营养基础 目的要求 : 1. 掌握各期儿童的能量需要量 , 主要营养素 ( 蛋白质、 VitA 、 VitB 、 VitC 、 VitD 、铁、钙 ) 的供给量 , 以及三大产能特点占总能量的比例 2. 熟悉小儿消化系统特点与
16、临床关系 , 如酶发育特点、胃肠运动、婴幼儿肠道菌群。 重点难点 : 1. 能量需要量、供给量的定义 2. 消化酶的成熟与三大营养素的消化、吸收 3. 与进食技能有关的消化道发育 教学方法 : 课堂讲授 第二节 婴儿喂养 目的要求 : 1. 了解泌乳生理及影响因素 2. 掌握母乳的优点 , 了解指导母亲进行正确的哺育方法 3. 掌握母乳、牛奶的能量供给与主要营养素的含量 ; 正确判断 6 月龄内婴儿的各种奶制品的能量及蛋白质供给量 掌握正确选择奶方的原则 4. 掌握婴儿食物转换选择的时间、食物种类与方法 重点难点 : 1. 母乳、牛奶的成分比较 2. 婴儿食物转换选择的时间、食物种类与方法 教
17、学方法 : 1. 课堂讲授 2.示教内容 : 母乳喂养有何优点 第三节 儿童、少年膳食安排 目的要求 : 1. 掌握儿童、少年进食特点 2. 熟悉儿童、少年膳食安排 重点难点 : 儿童、少年进食特点 教学方法 : 自学 第四节 蛋白质、能量营养障碍 目的要求 : 1. 了解营养性疾病或营养障碍性疾病的定义 2. 熟悉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 3. 了解群体营养不良流行率的调查方法 4. 熟悉个人营养不良的诊断与处理 5. 熟悉小儿肥胖症的诊断与处理 重点难点 : 营养不良的诊断与治疗 教学方法 : 课堂讲授 : 营养不良 自学内容 : 小儿肥胖症 第六节 维生素营养障碍 目的要求 : 1. 熟悉 V
18、itD 的生理、调节、代谢与功能 2. 掌握 VitD 缺乏的病因、发病机理与病理改变 3. 掌握 VitD 缺乏性何倭病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 4. 熟悉 VitD 缺乏性何倭病的鉴别诊断 5. 掌握 VitD 缺乏性手足 搐搦 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6. 掌握 VitD 缺乏的预防方法 重点难点 : 1.VitD 的生理功能 2. 掌握 VitD 缺乏的发病机理与病理改变 3.VitD 缺乏性手足 搐搦 的病因 教学方法 : 1. 课堂讲授 :VitD 缺乏 2. 示教内容 : 骨骼 X 片 3 病例讨论 第七节 微量元素障碍 目的要求 : 1.熟悉 锌 缺乏的病因、临床表现、
19、诊断与预防 2.熟悉 碘 缺乏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预防 重点难点 : 1. 锌 缺乏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 2. 碘 缺乏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 教学方法 : 自学 思考题: (1) 母乳喂养有何优点? (2) 奶量如何计算? (3) 辅食添加原则? (4) 营养不良的常见病因? (5) 营养不良如何分型和分度? (6) 佝偻病病因有哪些? (7) 佝偻病分期?各期特点?各期x线特点? (8) 手足搐搦症有哪些典型表现和隐性体征? (9) 手足搐搦症治疗原则? 第五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疾病 第一节 : 概述 第二节 : 正常足月儿和平产儿的特点与护理 第三节 : 小于胎龄儿与大于胎龄儿
20、目的要求 : 1. 了解新生儿医学、围生医学的定义。 2. 熟悉各种新生儿 ( 足月儿、早产儿、过期产儿、低体重儿、小于胎龄儿等 ) 的定义和解剖生理特点。 3. 熟悉足月和早产新生儿的护理要点。 4. 了解新生儿的几种特殊状态。 重点难点 : 足月及早产新生儿在呼吸、循环、泌尿、血液、消化、神经、水电解质平衡、能量代谢、 体温调节及免疫功能方面的特点。 教学方法 : 自学 第四节 新生儿窒息 目的要求 : 1. 了解新生儿窒息的病理生理 2. 熟悉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表现 3. 熟悉新生儿窒息的治疗复苏方案 ) 重点难点 : 新生儿窒息的 ABCD 复苏方案 教学方法 : 自学 第五节 新生儿缺
21、氧缺血性脑病 目的要求 : 1. 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 2. 熟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分度与预后的关系。 3. 熟悉该病的诊断原则、各种辅助检查及对诊断的意义。 4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在新生儿期后的治疗方法与评判。 重点难点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 教学方法 : 1. 课堂讲授 : 2. 示教内容 : 病例讨论 第六节 新生儿颅内出血 目的要求 : 1. 了解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 预后与预防。 2. 掌握不同临床类型的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共同临床表现及特殊的临床表现。 3. 熟悉该病的诊断及处理要点。 重点难点 : 新生儿颅内出
22、血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教学方法 : 自学 第七节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目的要求 : 1. 了解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2. 熟悉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及 X 线检查、诊处原则。 3. 了解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预防。 重点难点 : 1.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特点及辅助检查。 - 2.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呼吸管理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 教学方法 : 自学 第八节 胎粪吸入综合征 目的要求 : 1. 了解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概念。 2. 了解胎粪吸人综合征的病因及病理生理。 3. 熟悉胎粪吸入综合征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及预防。 重点难点 : 胎粪吸入综合征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
23、 教学方法 : 自学 第九节 新生儿黄疸 目的要求 : 1. 熟悉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2. 掌握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3. 熟悉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常见原因及其特点。 4. 了解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早期临床特点和防治。 重点难点 : l.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特点及常见病因 . 2. 新生儿黄瘟疸的诊治原则。 教学方法 : 1. 课堂讲授 : 2. 示教 : 典型病例、录像、蓝光照射及换血疗法 第十节 新生儿溶血病 目的要求 : 1. 了解新生儿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的发病机理。 2. 掌握新生儿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3. 熟悉新生儿溶血病的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科 教学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85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