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条例教案.docx
《信访条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访条例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信访条例教案信访条例教案 课程名称:信访条例 授课对象:党委中心组全体成员 教学目的:为进一步坚强和改进我场信访工作,建立我场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强化信访工作责任,促进信访问题依法、及时、有效的解决,构建和谐稳定的环境。 教学内容: 一、什么叫做信访? 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县级以上人民*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且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的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 二、信访工作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信访事项的提出、信访事项的受理、信访事项的办理和督办。 三、信访条例确立的五项具体原则是什么? 五项具体原则是:一是方便信访人的原则。二是属地管
2、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三是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四是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原则;五是责任原则。 四、信访事项经调查处理后,由哪个机关答复信访人? 由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书面答复信访人。 五、信访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等书面形式; 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应当向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或者上一级机关提出;并且到有关机关设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场所提出。 多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共同的信访事项的,应当推选代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人。 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信访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
3、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对已经或者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不予受理; 信访人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应当分别向有关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提出。 信访事项已受理或者正在办理的,信访人在规定期限内向受理、办理机关的上级机关再提出同一信访事项的,该上级机关不予受理。 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的,各级人民*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不再受理。 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自觉
4、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信访秩序。不得在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周围、公共场所非法聚集。不得有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堵塞、阻断交通,携带危险物品或者管制器具,侮辱、殴打、威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煽动、串联、胁迫、以财物诱使、幕后操纵他人信访或者以信访为名借机敛财等行为。对经劝阻、批评和教育无效的,由公安机关予以警告、训诫或者制止;或采取必要的现场处臵措施、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应当客观真实,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诬告、陷害他人,否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六、信访条例对信访事项的受理、办理、复查、复核时限是如何规定的? 县级以上人民*信访工作机构
5、收到信访事项,应当予以登记,在日内分情况进行处理。 有关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转送、交办的信访事项之日起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并书面告知信访人,并按要求通报信访工作机构。 信访事项应当自行政机关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并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 信访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请求原办理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复查;收到复查请求的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查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查意见,并予以书面答复。 信访人对复查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向复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
6、关请求复核;收到复核请求的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核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核意见。 七、怎样预防同处臵集体上访同群体性事件 集体上访同群体性事件的特点有几个方面。第一是,近年来总量的增长是比较缓慢的。信访形势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信访总量明显回落,集体访有所下降,突出问题出现缓解,信访接待逐渐好转。第二,热点集中。从近来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涉及的问题来看,主要在劳动争议、整理拆迁、经济纠纷等类,其中劳动争议所占的比例最大,由于近年来我市劳动争议的纠纷大幅攀升,因追讨货款、工程款、房地产受伤纠纷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去年来,已经成为群体性事件的第二大诱因。此外,出租车的运输管理问题以及交通事故、工伤事故
7、、意外伤亡等赔偿问题也是比较复杂,稍微处理不当,就很容易引群体性的事件,并且很多事件都涉及本地人与外地人之间的矛盾,往往演变成为对抗性的事件。第三,就是重访。有些重访群众上访反映的问题比较复杂,有些上访要求本身不合理,有些是陈年积案以及同案人群的平衡,没有办法解决的;有些上访问题依法按政策,但是上访人仍继续重访、闹访,处臵起来难度相当大。近年来,我市发生的集体上访,群体性事件其表现形式日趋激烈,对抗程度不断加深,这些群众法制观念淡薄,对基层党组织的信任程度降低,一旦反映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或者解决的方案与其期望值相差比较远,就情绪亢奋,言行激动,采取围堵冲击党政机关,甚至威胁殴打工作人员,不达目
8、的,誓不罢休。第四,组织严密。近年来,集体上访同群体性事件的的组织程度日益提高,通过个别人出资、集体集资、串联作案等形式,组织集体上访、群体性事件的现象不断增多,一些参加人数多、持续时间长、处臵难度大的集体上访、群体性事件往往经过了精心的组织、周密的策划,组织日趋专业化,市场化,而且择机性的群体性上访就明显加强,上访的地点选择在党政机关,第五,调处比较困难。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绝大多数是以个人或者集体的利益密切相关的,信访人的目的是很明确的,不解决问题就不罢休。从上访者反映的情况来看,往往是历史遗留的问题,参与者的合理要求与他们的不合理的方式交织,多数人的合理要求与少数人的无理取闹交织,群众的
9、自发行为与一些人别有用心的阴谋交织,这些都是使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处理难度就比较大的。第六就是危害比较大。大规模的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频频发生,不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破坏了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危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而且极大地损害了党及国家的形象,严重影响了稳定发展的大局,腐蚀了发展的成果。 下面,讲一讲预防和处理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原则。中央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有一个文件关于积极预防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工作意见,公安部有公安机关处理群体性治安事件的规定,这些文件,对预防和处臵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综合起来有几条,
10、第一就是预防为主,防患未燃的原则;第二就是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第三就是疏导教育,防止激化的原则;第四几是慎用警力,慎用调制措施,慎用警械,绝对不能使用杀伤性武器的原则;第五是及时果断的原则;第六是在党委*统一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处臵的原则;第七,是依法处臵的原则。首先对事件要准确定性,群体性事件主要分成了四个类型,第一就是用合理的诉求,用合理的方式,去表达的,对这类的问题要积极去处理,主要通过思想教育、经济手段、行政手段解决,第二是合理的诉求,用非法的方式去表达的,现在碰到这个问题很多,主要是通过法律同教育的方式去解决,第三是无理的诉求,用非法的方式表达的,对这类问题要坚持
11、制止,对极少数煽动闹事的分子要依法处臵,第四是无理的诉求,以合法的程序表达的,这类问题要揭露骨干的不良企图,教育大多数受蒙骗的群众。处理集体上访同群体性事件还要做到五个早,一是早发现,二是早报告,三是早控制,四是早取证,五是早解决。 预防同处臵集体上访同群体性事件的方法,下面讲讲几种方法。第一是充分发挥公安情报信息的作用。在预防同处臵集体上访同群体性事件中,必须充分发挥情报信息的职能作用,深入排查,收集各种违背同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尤其是在群体性事件的萌芽阶段,如果能够及时收集到事件的有关动态情况,对及时平息事件的作用就很大。第二,控制局势阶段的处臵要领,一般来说,群体性事件的规模大小不
12、一致,采取的对策也不一样。对于人数比较少、比较理性的群体性事件,公安部门主要出动必要的警力维持秩序,协助有关部门处理,就得了。就对于围堵冲击党政机关,冲击企事业单位,或者进入中心区路段,非法聚会游行示威,拦车切断交通要道的,或者打斗抢伤的群体性事件,公安机关就要集中警力,果断处臵,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而且公安机关的主要领导一定要亲自到场,一定要第一时间到现场,在群众同警察对峙的地方要面对面地做群众的工作,同时要坚持“三个慎用”同“三可三不可”,防止矛盾的激化,“三个慎用”是“慎用警力,慎用强制措施,慎用警械”,“三可三不可”就是“可站不可退,可解不可结,可慎不可激”,这些是处臵集体上访同群体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访 条例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80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