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步距爆破挤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超长步距爆破挤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长步距爆破挤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工程经营科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 超长步距爆破挤淤施工工艺研究 编 制 单 位 : (公章)项目起止期限: 2012 年 4 月至 2013 年 3 月编报日期: 2012 年 4 月 8 日目 录1.项目研究背景及必要性41.1.研究背景41.2.研究的必要性41.3.研究目的52.国内外研究现状52.1.国内外研究现状52.2.主要参考文献73.项目依托工程概况74.项目研究实施方案84.1.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84.2.实施的具体内容及方案84.3.拟采取的技术路线165.考核目标和技术经济指标165.1.具体的考核目标165.2.技术经济指标176.项目研究开发进度177.项目
2、承担单位概况187.1.项目承担单位概况187.2.项目主要参加人员情况188.研究经费预算及资金筹措情况198.1.项目总经费和年度预算经费198.2.资金筹措及拨款计划209.项目预期目标及经济、社会效益评估209.1.预期成果209.2.预期目标209.3.经济、社会效益20附表1 编写人员名单22附表2 编写单位意见231. 项目研究背景及必要性1.1. 研究背景爆破挤淤是软基处理的一种新技术,是通过爆炸冲击作用降低淤泥结构性强度,同时利用抛石体本身的自重使爆前处于平衡状态的抛石体向强度降低处的淤泥内滑移,达到泥、石置换的目的。爆破挤淤处理加固地基的基本原理是在堤头一定位置的淤泥内埋置
3、药包,药包爆炸将淤泥向四周挤出并向上抛掷形成爆坑,堤头抛石体在爆炸空腔负压和重力作用下定向滑移落入爆坑并形成石舌,瞬时实现泥石置换。同时,药包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振动还使爆源附近一定范围内的淤泥受到强烈扰动,物理力学性能参数急剧下降,承载能力迅速减弱至几乎完全失去,抛石体在自重作用下进一步滑移或下沉;后续堤头药包爆破的多次振动作用将加速堤身下沉落底;爆破振动效应使抛填块石相对移动,堤身石料密实度增加,使堤身后期沉降减小。如今,爆破挤淤广泛用于防护堤、围堰、护岸、驳岸、围堤、码头、造船厂滑道等的工程淤泥软基处理。其适用的地质条件为淤泥软土地基,置换的软基厚度一般为425m,循环步距一般为47m。对
4、于淤泥厚度小于4m时,可与抛石挤淤、强夯挤淤比较后择优使用,大于25m时,须进行论证。1.2. 研究的必要性我国沿海地区多为的海积淤泥质土层, 如要清除进行基础处理,不仅造价高,而且技术难度大;而爆炸挤淤法技术具有施工干扰小、施工速度快、造价低及沉降量小等特点,因而可缩短工期,提高工效。目前爆破挤淤技术循环步距多为4.07.0m,这也与水运工程爆破技术规范(JTS 204-2008)基本相符。步距超过7.0m时,抛石层底部的淤泥可能被包裹无法挤出,造成泥石混合层过厚,后期沉降量大等问题。实际上,步距应根据水深、水流、泥厚、堤高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来确定。已有的工程实践表明,步距超过8.0
5、 m是可行的。通过超长步距爆破挤淤施工工艺的研究,能够显著提高爆破挤淤筑堤的施工效率,减少堤上各工序的相互干扰,有效的加快施工进度,经济效益极其显著,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1.3. 研究目的结合赣榆县滨海新城围海造陆工程爆破挤淤的工程实践,在分析爆破与抛填步距的确定原则基础上,探讨超长步距推进的施工技术工艺研究。通过本次技术研究,提高爆破挤淤的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为今后实施超超长步距爆破挤淤工程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提高我局在软基处理方面上的竞争力,同时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2. 国内外研究现状2.1. 国内外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爆破挤淤技术的不断发展,早期建立在几何相似基础上的“爆炸排
6、淤填石”等方法逐渐过渡到以强度相似理论为基础的“爆炸定向滑移”方法,循环步距的确定原则和方法也相应发生了改变。“爆破排淤填石法”中,爆坑的大小决定了泥下石舌的大小,爆后石料补抛填超过石舌范围时会在堤身形成淤泥夹层,影响堤身质量。因此循环步距的长短与爆坑的大小有关。受单个药包重量和埋药深度的限制,泥下爆坑的直径通常不超过7.0m,这与相关规范中给出的循环步距不超过7.0m 的结论相符。“爆炸定向滑移筑堤法”由于采用了集群药包和特殊的装药工艺,爆破的有效作用范围远大于爆坑的大小,泥石的置换范围由滑移线或滑移面确定,超过了“爆炸排淤填石法”中石舌的范围。爆后石料的补抛量和补抛范围根据累计的爆破有效距
7、离和有效深度计算,循环步距的大小也由此确定。因此具有适用性广,工程造价低,质量可靠等优点,目前被广泛采用。爆炸定向滑移筑堤法基于“强度相似理论”,它是将土力学中承载力和有效应力等概念引入到爆炸力学中,将爆炸产生的冲击和振动载荷与淤泥强度的丧失与恢复建立关系。炸药在泥下爆炸,淤泥被置换,主要是利用了炸药与淤泥间的“加载”和“响应”过程,强烈载荷扰动的淤泥会在瞬间丧失强度和承载能力,上部的抛石体在重力作用下失稳并产生滑动,控制和利用抛石体的滑动可以加速其下沉和落底。淤泥中的爆炸不仅是关注爆坑的大小,最主要关注的是爆炸影响区的大小,从而使得超长步距推进成为可能。2.2. 主要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
8、国交通运输部. JTS /204-2008 水运工程爆破技术规范S.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2 张建勋,汪旭光,黄良材. 关于规范中爆破排淤填石的爆破设计若干问题探讨J. 水运工程,2010(6):27-29,36。3 余海忠,胡荣华. 爆破挤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J.施工技术,2009,38(S2):1-5。4 王克勤,王相国. 爆破挤淤法施工中的安全控制J.中国水运,2009,9(1):233-234。5 韦爱勇. 控制爆破技术M. 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3. 项目依托工程概况赣榆县滨海新城围海造陆工程施工项目位于赣榆县新城区东部,在沙汪河与青口河之间海域进行
9、围海造陆工程。工程内容包括:外护岸FG段、EF段的F0+000F0+719区段和内护岸B1IF1段,以及造陆区(近岸处)的吹填工程。FG段护岸是造陆区的南侧的永久护岸,兼作吹填施工的围堰。该段护岸总长为965m,里程编号为G0+0G0+965,护岸西端与原有大堤相接,东端与EF段外护岸及B1IF1段内护岸相衔接。其中,外护岸G0+100G0+965段、EF段F0+000F0+719段,共计1684m需进行爆破挤淤施工,设计推填堤心石顶标为6.5m。泥面高程在+5.47m+1.28m之间,淤泥厚度6.310.6m,泥石置换量达400000m。本工程附近爆破环境较好,距离村庄较远。为了工程的快速进
10、行,可以尝试采用超长步距、大药量堤头爆填推进,并且强调爆后控制压载的方法施工,以形成满足稳定要求的断面。4. 项目研究实施方案4.1. 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1)堤身的最危险部位及最小安全系数影响因素分析;(2)找准抛填施工石舌位置;(3)抛填步距的确定方法;(4)爆破影响区域的影响因素分析;(5)局部出现淤泥夹层,底部泥石混合层厚度过大,不均匀沉降以及堤心石密实度不均匀等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分析。4.2. 实施的具体内容及方案4.2.1施工工艺流程 图4-1 爆破挤淤施工工艺流程图4.2.2典型爆破试验及参数确定(1)爆破参数初步计算根椐土工计算原理和堤身设计高度,结合当地潮汐规律和过往的施工经
11、验,堤顶抛填高程为+6.0m,施工保障率可达95%以上,堤头超抛2m4m后进行端部爆填。通过抛填高度的控制,最大限度地达到挤淤效果,又能保证堤上抛填车辆和布药机具的运行方便和安全。根据抛填计算高度值和堤身设计断面,确定堤身抛填宽度。由抛填高度和宽度计算堤身自重加载挤淤深度,通过侧爆达到设计宽度。根据经验和爆炸作用机理确定爆炸参数,不同的淤泥厚度分别采用不同的爆破参数,地质资料显示,本工程软土层厚度变化不大,堤头、边坡爆填及爆夯分别按不同断面设计爆破参数,施工中根据下列公式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可再作适当调整。1)线药量 qL=q0LHHmwHmw=Hm+ w/mHw式中qL线药量q0爆破排淤填石单
12、耗LH爆破排淤填石一次推进的水平距离(m)Hmw计入覆盖水深的折算淤泥厚度(m)Hm置换淤泥厚度(m)(含淤泥包隆起高度)m 淤泥重度(KN/m3),取16.6 KN/m3w 水重度(KN/m3),取10.3 KN/m3Hw覆盖水深(m)2)一次爆破排淤填石药量Q1= qLLL式中Q1一次爆破排淤填石药量(kg) LL爆破排淤填石一次的布药线长度(m) 3)单孔药量 q1=Q1/m m= (LL/a )+1式中q1单孔药量 m一次布药孔数 a药包间距(m)(2)典型试验及爆破参数确定针对现场的地质情况和淤泥物理力学指标的差异,采用圆弧滑动方法计算出堤身的最危险部位及最小安全系数,并结合现场典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超长 爆破 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80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