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煤炭资源开发情况调查及前景分析.doc
《广西煤炭资源开发情况调查及前景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煤炭资源开发情况调查及前景分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广西煤炭资源开发情况调查及前景分析广西煤炭资源开发情况调查及前景分析 内容简介: 煤炭是世界上储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常规能源,也是最廉价的能源。近年来,全球经济持续增长,石油及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全球煤炭需求快速增长,价格逐步攀升。广西地处祖国的南疆,长期以来,煤炭工业为地方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 煤炭是世界上储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常规能源,也是最廉价的能源。近年来,全球经济持续增长,石油及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全球煤炭需求快速增长,价格逐步攀升。广西地处祖国的南疆,长期以来,煤炭工业为地方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与其他省份相比,尽管广西煤炭资源量不多,但资源分
2、布还是比较广泛,在全区90个市县中,就有71个市县含有煤炭,煤炭资源在本省区内的能源结构中仍占有较大的份额。近几年广西工业增长一路高歌,为此能源供应问题成为广西目前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而作为主要能源的煤炭,如不能解决好适当勘查、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的问题,则将危及当地工业安全。文章结合广西煤炭地质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资源的勘查开发现状,并提出了今后地质工作的方向和目标。 一、广西煤炭资源勘查开发现状 (一)勘查现状。据有关统计资料,从1956年以来,广西各地质部门共提交煤炭资源的各类地质报告500多件,各系统累计完成机械岩心钻探近200万m,硐探8万m,槽探27万m 3,井探5万余米,l: 5千地
3、形测量3000多平方公里。与此同时,还完成了大量的物探、矿区水文地质勘探以及岩矿、化石、孢粉样的采取和测试工作。保有资源储量20多亿t,在煤炭资源较少的江南ll个省、市、区中,仅次于湖南,居第2位。探明有储量的勘探区181处,其中勘探为100处,提交资源储量l 4.1亿t,占总资源储量的5 7.8: 详查38处,提交资源储量 8.2亿t,占总资源储量的3 3.6;普查39处,提交资源储量l.5亿t,占总资源储量的601;找煤4处,提交资源储量06亿t,占总资源储量的 4。各煤种资源量为: 褐煤 8.7亿t,长焰煤 1.7亿t,贫煤 8.O亿t,瘦煤 1.5亿t,无烟煤 4.1亿t,肥焦煤0.4
4、亿t 。 (二)开发现状。广西煤矿原有红茂、罗城、东罗、合山、百色等一批骨干矿务局,其矿井设计能力600800多万吨。从201X年开始,经过近3年的结构调整,东罗、红茂、那龙等矿务局关闭破产,重组了非国有煤矿,生产能力减少近50;乡镇煤矿也由原来的1900多个,减少到目前的100个左右。201X年底,全区煤矿山总数为119个,其中属国有企业的53个。目前主要开采的矿区有合山矿区、百色煤田、东罗矿区、罗城矿区、茂兰矿区等。近两年,全区煤矿实际年产煤维持在600万t左右。 二、煤炭资源潜力及勘查开发前景 (一)资源保障能力不足。广西煤炭储量超过l亿t的煤田为合山煤田、百色煤田、红茂煤田、南宁煤田、
5、扶绥煤田、罗城煤田等。经过勘探阶段所获储量占探明储量的一半以上,这些煤田多数已经建井。另外,勘探储量中,因城市的发展而压煤的有l 8处,储量占用301亿t;因闭坑、停采的27处,储量占用 1亿t。广西现有煤炭矿井绝大部分为20世纪7080年代所建,70年代及以前建的井多数已经闭坑,剩下为数不多的矿井资源也已近枯竭,急需接替;80年代建的井也已进入矿井寿命的中晚期,亦需要规划后备勘查基地。剔除上述储量后,余下的储量近lO亿t,而其中的大部分,其探明程度还是相当低,真正能用于规划新建矿井的储量区段很少。勘查开发前景分析 1、百色煤田是广西除合山煤田之外的第二大煤田,提交储量约5亿多吨。其中达到详查
6、程度的田阳探区、田东探区储量较多,可以选择资源条件与开发条件好的区段进行勘探,作为后备建井基地。 2、上思煤田的储量也接近l亿t,而且煤质符合国家环保政策允许开采的要求,尽管该煤田的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但局部地段通过补充勘探之后,还是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3、广西第三系煤层中的一些低热值煤,如百色煤田一些井田中的I煤层、E煤层,发热量为81 3WJkg,这部分煤炭过去是不计算储量的,许多矿井在进行开拓设计时,也未将这些低热值煤作为采掘的对象,但是在当前煤电油紧张的形势下,开采这些资源却是经济的,因为这些资源一般为低硫煤,埋藏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建矿和开采成本低,且煤价100元t左
7、右,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 4、单个井田煤炭储量在200-1000万t的,由于储量小,过去地勘队伍都不重视其地质工作,但尽管储量小,在广西也是很有市场价值的。 5、因为广 内容简介: 内容提要: 在人类社会的全球化和后工业化进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危机,如果说在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危机主要是发生在一国内部的,那么,在后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危机将会具有全球性的特征。201X年出现的金融危机是第一次全球性危 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 内容提要: 在人类社会的全球化和后工业化进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危机,如果说在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危机主要是发生在一国内部的,那么,在后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危机
8、将会具有全球性的特征。201X年出现的金融危机是第一次全球性危机,将来,可能会多次出现全球性的危机。面对危机,需要的是国际合作,然而,工业社会的思维方式及其社会结构等都阻碍了国际合作的开展。不过,危机也是机遇,它意味着既有的国际关系丧失了合理性,也意味着新的国际合作秩序的建立。在这一情况下,中国应当承担起建构国际合作网络的责任。 论文关键词: 全球危机;国际合作;后工业化;全球化201X年来,人类出现了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人类历史上,这是第一次全球性的危机,它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发生的,表明全球化不只是让人们的交流变得方便了,不只是让人类在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资源方面实现了共享,不只是在和平与发
9、展方面相互支持和相互促进,而且,一些危机因素,特别是来自发达国家的危机因素也会在全球蔓延,会把全球都拖入到危机状态中去。全球化是与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一场社会变革运动,在未来一个较长时间的后工业化进程中,全球性的危机会不断地袭来。就这场金融危机只是人类所遇到的第一次全球性危机而言,肯定是一场较为弱小的危机,相信接踵而至的危机会一波强似一波。只要人类社会在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和治理模式等方面没有实现根本性的变革,还没有去建立起一个适应后工业社会要求的全新的世界,危机的根源就得不到消除,全球性危机就会频繁地访问人类。在这种情况下,人类能否在危机来临时不再相互倾斗,而是通过合作去渡过一次又一次危机。这就
10、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了。其中,如何处理国际关系,则是一个应当首先给予关注的问题。 一、全球危机根源于后工业化运动当人类处在农业社会的时候,由于地域隔离,如果出现了危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危机状态的话,一般说来,都是地域性的。到了工业社会,由于民族国家的出现,危机往往会被限制在民族国家的边界内,尽管20世纪出现过两次世界大战,那也只是帝国联盟在国际舞台上的争战,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全球性危机。然而,20世纪70、80年代开始,人类走上了后工业化的道路,与后工业化进程相伴而生的是一场全球化运动,因而,一场危机可以由于某一国内部的原因而引发,却很快地就传遍全球,以全球危机的形式出现。当然,在今天,谈论后工业
11、化问题的还仅仅是少数学者,更多的人是不相信后工业化已经是一场现实的运动了。因为,世界上广大的区域还处在农业社会,还有着繁重的工业化任务。如果回顾历史上的工业化运动,也会发现,在14世纪欧洲开始进入工业化进程的时候,很多地方还处在原始游牧生活的状态。这说明,即使存在着一些尚停留在人类历史较早阶段生活状态的地区,也是不能证明人类前进的总体步伐会因为这些落后地区而停止。尽管在发展中国家还存在着承担工业化课题的任务,但是,就全球而言,后工业化已经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了。人类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的进程,而后工业化运动却没有得以自觉,人们依然恪守着那些在工业化进程中建构起来的生活方式和治理模式,继续根据工业社
12、会的观念去作出行为选择,特别是让工业社会的行为方式以及财富增长方式极端化和漫画化,从而与后工业化的要求相抵牾,产生了矛盾和冲突,进而造成危机。全球化是后工业化的表面特征,但是,显而易见,全球化不仅增强了国家间的相互依赖度,而且也增强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上的相互依赖度,使更加广泛的人们更为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整个世界都被全球化所结构成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之间的关系也只有以合作的形式出现并拥有合作的性质,才能实现共在共荣。相反,如果按照资本主义的精神,从自利的愿望出发,不仅会造成损人不利己的结果,而且也是既损人又损己的,对于整个世界都是有害的。也许,按照工业社会的思维方式而从逻辑
13、上去推导,可以说每个人的利己动机及其行为在这样一个全球系统中会抵销其消极性,但事实却不是这样的。因为,在全球化进程中所造就的这样一个全球系统也是一个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的系统,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性的和历史性的压力,这种压力要求人们通过合作去承受,人们也只有通过合作才能黏合得更加紧密,才能成为一个整体,才能承受起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施予人类的压力。反之,人的利己的动机及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高校周边成为了各种人群众聚集的地方,由于高校周边的特殊性和社会治理相对滞后性,高校周边安全隐患突出。这既有高校自身教育的因素,也有社会治理不到位的因素。为此,需要整合各方
14、面力量,创新 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高校周边成为了各种人群众聚集的地方,由于高校周边的特殊性和社会治理相对滞后性,高校周边安全隐患突出。这既有高校自身教育的因素,也有社会治理不到位的因素。为此,需要整合各方面力量,创新高校周边环境治理路径,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关键词】 高校周边 安全隐患 创新 治理路径高校周边环境是指以高校校园为中心,受到高校辐射带动,并与高校相互影响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总和。高校周边环境是因高校而存在,反过来对高校的改革发展又产生影响。高校周边良好的环境,能有效地促进高校的人才培养;反之,则直接影响高校的安全和教育
15、教学改革的发展。就当前高校周边安全隐患和治理路径创新做一粗浅探析。 一、高校周边安全隐患主要问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我国逐步进入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办学规模的扩大、在校生人数的剧增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最直接的一个表征。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高校学生消费水平的提高,使得高校成为了一个“商机无限”的地方,因此,高校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吸铁石”,吸引了各式各样人群的到来。大量人口的聚集和相对滞后的社会治理,使得高校周边的安全隐患比较突出。高校师生人身安全存在隐患。高校的聚集功能十分明显,一方面,高校把各类优秀人才和学生招进校园,另一方面各类捕捉“商机”的人员也聚集到校园周围。聚集在高校周围
16、的人员十分复杂,有当地居民,也有外来人员;有经商的、打工的,也有社会闲散人员,还有一些流窜人员、复杂人群的聚集,使得校园周边环境十分复杂。这些人员中,由于目的不同,或是为了经济利益的争夺,或是为了土地权属的争议,或是为了个人权益的争纷,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矛盾激化引发的冲突,对高校和高校师生的人身安全带来了隐患。在校园周边,林立的各种网吧、酒吧、歌舞厅、小旅馆、出租房等存在着无证经营的情况,经营者与高校学生之间由些细小矛盾引起的打架斗殴现象也时有发生;还有一些经营者为降低成本,没有按要求安装和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设备,特别是消防设施,这给在这些场所消费的学生人身和财产上的安全带来了隐患。更有甚者
17、,如社会闲散人员、流窜人员,在高校周边游荡,时刻都威胁到高校师生的安全,尤其是位于城乡接合部的高校,师生遭到勒索、敲诈、抢劫、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食品安全存在隐患。饮食消费是高校学生最主要消费,高校学生消费的特点是希望得到“物美价廉”的食品。由于高校学生人数众多,需要各异,对食品的要求是花样多、变化快,这对于首先要保证不同收入家庭的学生均能有饭吃、不能随意涨价的学校食堂来说,是巨大的挑战,无论是人工成本、原料成本等都无法满足所有学生时刻变化的需求,这为校园周边的餐饮业带来了“无限商机”。校园周边的小餐馆、大排档,甚至流动摊点以其花样多、口味好、价格低吸引了学生的到来,但是这样的就餐环境条件卫生
18、差,有的摊点就是几块木板搭起来的,许多摊点是无证经营、无卫生许可,从业人员无健康证,有些商贩为谋取私利,购买变质大米、过期鱼肉、地沟油等原料,存在着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隐患,且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责任也无从追究,即便追查到相关责任人,他们也无力赔偿。交通安全存在隐患。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许多高校纷纷建立了新校区,新校区大多位于公共交通不便的城郊接合部。这些地方,交通运输条件简陋,道路设施不完善,有的校园周边人流量大的地方没有人行道、没有路灯、没有隔离栏,有些交通标示也不清晰,加之过往车辆车速快,使得交通安全隐患十分突出。此外,由于学校提供给学生往返学校与市区的交通工具有限,这就为“黑车”提
19、供了广阔的市场,一些农用三轮车、摩托车均投入了运送学生的行列,由于这些车辆不具备客运资质,一些司机又属无证驾驶,且这些车辆安全性差,极易出现交通事故,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驾驶人员也无赔偿能力,学生的利益很难得到保障。精神文化产品存在隐患。在高校新校区校园周边,由于远离城区,大学生需求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网络文化等精神文化产品明显不够,不少商贩也窥见为大学生提供精神文化产品所带来的利益,于是,网吧、卡拉OK厅、棋牌室、桌球室、书店等在高校校园周边建成落地,这些场所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但为了降低成本,谋取更多利益,一些商贩没有严格按照国家对精神文化产品经营管理的规定从事经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西 煤炭资源 开发 情况 调查 前景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78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