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项目概述- 3 -1.1项目的国内外行业技术背景- 3 -1.2我省行业技术背景及项目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4 -1.3概述项目的目标产品、主要内容、主要研发和产业化前期工作、未来研发和产业化的目标任务- 13 -1.4 项目可行性简要分析- 18 -1.5 项目计划目标- 20 -第二章 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分析- 20 -2.1本项目的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内容- 20 -2.2工艺路线- 35 -2.3论述项目创新点(包括技术创新、产品结构创新、生产工艺创新、产品性能及使用效果的显著变化等。)- 39 -2.4项目的成果和技术来源、知识产权的情况与归属- 43 -2.
2、5简述本项目国内外相关行业发展现状、项目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并与国内外此类产品及技术现行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44 -第三章 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47 -3.1本项目产品的主要用途、应用领域、需求量及未来市场预测;项目产品的经济寿命期;相关替代产品及其竞争力比较- 47 -3.2.本项目产品国内主要研制单位及主要生产厂家的研制开发情况;国内同类在建和已建项目的生产能力、预计投产时间- 54 -第四章 项目计划目标及技术指标- 58 -4.1总体目标- 58 -4.2技术创新目标- 59 -4.3技术、质量指标- 60 -4.4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 61 -第五章 项目实施方案- 61 -5.1技
3、术方案- 61 -5.2生产方案- 62 -5.3.市场方案- 68 -第六章 围绕本项目的厂址选择和劳动安全、卫生、消防- 69 -6.1 厂址地理位置现状- 69 -6.2 建设条件- 69 -63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 72 -第七章 环境保护- 75 -7.1 执行标准- 75 -7.2 项目区环境现状- 75 -7.3 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76 -7.4 环境治理措施- 76 -7.5 环境保护结论- 77 -第八章 节能- 77 -8.1 设计依据- 77 -8.2 节能措施- 77 -第九章 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 79 -9.1总投资- 79 -9.2资金预算和来源说明- 79
4、 -9.3项目支出预算- 79 -第十章 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79 -10.1产品成本分析- 79 -10.2产品单位售价与盈利预测- 79 -10.3经济效益分析- 80 -10.4项目投资评价- 80 -10.5社会效益分析- 80 -第十一章 项目风险分析与控制- 80 -11.1技术风险- 80 -11.2市场风险- 80 -第一章 项目概述1.1项目的国内外行业技术背景随着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社会各界对能源消耗的可持续性发展日益重视,尤其引起了各国政府对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的关注和青睐,新型能源成为国际学术界和各国研究、开发的重点,而太阳能是新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根
5、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的预测,到2010年,世界煤炭、水力和核能发电将有6.4%的电力供应缺口;到2020年,这一缺口将增至10.7%;这一供应缺口不得不用可再生能源去弥补,而利用太阳能发电将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下表1列出了由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未来几十年预计我国太阳能产业发展情况:产业规划2010E2020E2030E2040E装机容量30万KWp180万KWp1000万KWp10000万KWp年发电量4.2亿KWH 21.6亿KWH140亿KWH1500亿KWH发电比例4.2%8%14.6%22.5%表1全国太阳能装机容量及发电量规划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太阳能利用的一个主要方面,目前常用的太阳能电池有
6、单晶硅电池、多晶硅电池和非晶硅薄膜电池。在欧美一些国家,因为政府的一些优惠政策及单晶硅、多晶硅电池具有研发早、转化效率高、生产工艺成熟等优点,得到了一定数量的推广。但是单晶硅、多晶硅电池组件的硅料提纯、制取过程中消耗大量的电能,发电成本远高于其他能源形式。经分析,单晶硅、多晶硅电池成本下降有两种途径:提高转化率和降低硅片厚度。根据电池转化率和硅片厚度变化趋势可以测算多晶硅系统价格变化趋势,最高值分别是22%和150m,这个数值接近晶硅的成本极限;根据模型测算,按照年日照1000h测算,2020年多晶硅电池系统的发电成本为2.02元/kWh;年日照1 300 h的发电成本为1.55元/kWh,这
7、一数据接近晶硅的成本底线,但仍不足以与煤炭等常规能源相比,市场前景日益黯淡。单晶硅、多晶硅电池的这些缺点在客观上为非晶硅薄膜电池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自从1976年非晶硅太阳能电池诞生以来,到现在已经有27年的历史了。随着研究的深入与产业化技术的完善,非晶硅电池的质量不断提高,能量转换效率从最初的2.4%已经可以提高到15%。非晶硅电池已经应用于各种领域,并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2001年非晶硅电池的世界总产量已经达到33.68MW,占世界总产量的8.62%。如今,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已步入成熟,单条生产线的总输出能量为25.8 MWp 。1.2我省行业技术背景及项目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8、和价值1.2.1我省太阳能资源情况及光伏产业发展的优势青海省地处中纬度地带,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高原大气层相对稀薄,日光透过率高,加之气候干燥、降雨量少,云层遮蔽率低,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仅次于西藏,属第二高值区。青海省的太阳能资源我国年日照时数分布在2500-3650小时,年均日照率达60-80%,年辐照总量5860-7540兆焦耳/平方米。柴达木地区我国年日照时数为3600小时,是著名的“阳光地带”,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潜力。有效地利用青海的综合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太阳光伏产业,优化青海省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工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青海省能源、工业、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西
9、部地区,青海省的太阳能资源不是最好的、荒漠土地面积不是最大的、电网架构和容量也不是最完善的。但是结合太阳能资源、土地资源、气象、电网、地理、交通及光伏产业链等因素,青海的光伏发展综合条件是全国最优的。1) 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全省均属于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太阳能资源全国第二,仅次于西藏。全年日照时数在25003650小时,年辐照总量58607540兆焦耳/平方米,折合约1623亿吨标煤,合360万亿千瓦时。太阳能资源分布均匀,海西州和玉树州西部年辐照总量在7000兆焦耳/平方米以上,相当于2000KWh/M2.光伏发电一年满发小时数可达到1800小时(系统效率0.9)以上。其
10、他地区辐照量略低,但绝大部分区域也在6000兆焦耳/平方米以上。 在青海省建设光伏发电系统,发电成本将远低于欧洲国家,同时也低于国内大多数区域,具有良好的经济性。青海省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是除西藏外其他省份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2) 土地等自然资源 青海省具有建设大型光伏发电系统非常理想的土地资源。全省土地面积72万平方公里,未利用土地面积为24.6万平方公里,仅海西州就有未利用土地20万平方公里,主要为荒草地、盐碱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等,仅柴达木盆地就有荒漠化土地约3.5万平方公里。 青海省的荒漠和戈壁相对比较集中,广阔而且平坦,无遮挡,地质、地形和地貌等条件非常适合于建设光伏电站。 海
11、西州是青海省降水量最小的地区,柴达木盆地比较干旱,年降水量从东南部的200毫米降到西北部的15毫米,格尔木周边仅为38毫米。 柴达木盆地的土地等综合自然资源非常适合于建设大型荒漠光伏高压并网系统。1平方公里可以建设固定式光伏电站4万千瓦,或者建设跟踪型光伏电站1万千瓦。以海西州四分之一未利用土地(5万平方公里)建设光伏电站的年发电量将超过2007年全国总发电量。3)电网容量与架构理想 青海省电力负荷容量较小,2007年度全网最大发电负荷为398万千瓦,2010年预计全网负荷为940万千瓦,2020年全网也仅1670万千瓦左右。 青海省电网是西北电网的一部分,电压等级较高。2012年预计建设5座
12、750KV变电站,电网建成750千伏“西电东送”两个通道。南通道750KV直通兰州东,北通道750KV通过西宁通过永登。建成750千伏西宁格尔木输变电工程、青海西藏联网工程。2020年,青海经过锡铁山750KV变电站通往新疆的500千伏直流联网工程计划建成。海西州将具备3座750KV变电站,2条500千伏直流通往外省的输电线路,1条750KV通往西宁的输电线路。 2020年青海省电网与周边的西藏、新疆、甘肃等邻省通过交流750KV和500千伏直流超高压电网联网。青海省本地负荷小,但输电网架构非常完善,电压等级高,电网四通八达。建设超大规模的光伏发电基地的电力输变电设施基本具备。4)硅矿石资源
13、青海省有丰富的硅矿石资源,储量在10亿吨以上,矿石质量好,主要分布在西宁和海东地区,素有“硅石走廊”之称。我国制造太阳电池所需的高纯多晶硅材料绝大部分依靠进口,利用青海省丰富的硅矿石资源,发展硅材料提纯生产具有一定的优势。5)电价水平较低 青海省电力结构以水电为主,电力充足且电价水平较低。对于光伏产业链中“沙子到冶金硅、多晶硅生产、硅锭/切片”3个耗能比较高的生产环节,电力成本低具有较大的优势。6)交通设施便利 青海省交通运输条件较好,由公路、铁路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覆盖全省,是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同时也为光伏产业的发展和电站的建设提供了便利条件。 通往海西州内贯穿荒漠地区的公路均为
14、二级以上,去各工业区或变电站的道路也全部为油路。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也为全省的交通运输奠定了强有力的支撑。7)完整的光伏产业链 青海省具有较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从硅材料、硅锭/切片、太阳电池生产、组件封装、平衡部件研发及生产、系统集成、销售网络及售后服务体系等光伏产业中各个环节都有专业的生产企业。同时,青海省拥有多年的光伏系统设计、安装等工作基础和丰富的工程应用经验。青海省逐渐成为了西部光伏产业发展中心。1.2.2我省光伏产业现状及发展规划1)我省光伏产业现状近年来,我省积极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在一批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光伏产业不断壮大。通过引进资金和技术,使全省多昌硅、单晶硅这一产业链中关键环
15、节走在了全国前列;同时一批多晶硅、单晶硅锭片项目的启动和实施,为全省光伏产业发展,技术、人才集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一、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目前,青海省光伏产业正在政府宏观调控下稳步发展。多晶硅提纯制造业发展迅速,预计2009年亚洲硅业(青海)公司、黄河水电集团形成年产3250t多晶桂生产能力,青海华硅能源有限公司已形成单1000r晶硅产能的目标;以青海尚德尼玛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为主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产业形成了50MW生产能力;太阳能产品制造业方面,已形成青海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20多家生产企业,产品不仅满足青海省为中心的西部光伏电源区域市场,一些产品还远销尼泊尔、蒙古、乌兹别克斯坦等国
16、。二、产业链逐步形成目前,省内光伏新材料产业的范围覆盖了多晶硅、单晶硅、硅切片、电池组件、系统集成等各个环节。以东川工业园区为主体,集聚了一批光伏产业生产企业,如甘河、民和工业园可用于多晶硅生产原料的金属硅高纯工业硅企业和项目,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青海华硅能源有限公司的多晶硅、单晶硅生产,青海尚德尼玛等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的生产,企业间形成了相互依存,配套协作的密切关系。通过积极引进新一代西门子生产工艺技术,突破了多晶硅产业关键技术,从材料生产、工艺技术、重大装备、循环利用的产业化生产线,形成了“金属硅多晶硅单晶硅硅片太阳能组件太阳能照明灯具”的产业链,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上下游环节已初步贯通
17、,标志全省以硅材料为主的光伏新材料产业链初步形成。三、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结合国内外硅产业的发展趋势,在省、市相关部门的推动下,光伏新材料生产企业注重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四、市场应用取得初步成效从市场构成分析,省内光伏市场以解决农村、牧区用电的离网发电为主,占累计装机容量的70.65%,居光伏发电市场的首位;其次为户用电源,占累计装机容量的28.62%。上述市场构成反映了国家加快农村及边远地区电气化的政策扶持机遇。省内离网光伏电站主要应用于乡村级光伏电站、移动通讯机站、公路道班、气象台站等领域。2003年以来,国家发改委正式启动了“送电到乡”工程,
18、总投资37312万元,总装机容量3943千瓦,在全省6州1地23县112个无电乡,已建设完成太阳能光伏电站112座(含风光互补电站),解决了我国省112个无电乡1.5万户、5.5万人的基本生活用电问题,青海省也彻底告别了存在无电乡的历史。另外,中德财政使用的“西部光伏村落电站”项目自2002年起实施,将建成180个光伏电站,解决约1万户农牧民及学校、卫生所等公益设施的基本用电需求,受益人口约4万多人,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省内偏远地区的用电问题。2004年建成青海省第一座运行发电的并网光伏示范电站,年发电量约5000多KWh,2006年计划55KWp的电站建设,目前已完成40KWp,2007年建设的
19、300KWp光伏并网电站年发电量为42万KWh。2009年计划开建的柴达木太阳能电站规划装机容量为1GW,建成后将成为目前中国最大的并网光伏电站。由于省内光伏产业具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在下游特别是照明应用领域已开始对接融合,全省已经在西宁多个路段和小区采用了太阳能路灯、庭院灯、草坪灯,随着新农村、新牧区的建设,将在格尔木市、同德县、花土沟镇、西海镇等地建设太阳能路灯示范工程,市场应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2)发展方向与重点近年来,全省通过引进资金和技术,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多晶硅、单晶硅生产能力,奠定了高纯硅材料产业基础,具备了发展国内大规模的光伏产业条件。如何继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积极贯彻落实国家
20、产业政策,以资源高效利用为突破口,延长产业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发展流光伏产业,全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努力扩大工业经济总量,在这一领域跟上全球的步伐,以及能够走在全国前列,是我省重要的课题之一。 青海省光伏发电应用的发展整体定位为:全国最大的光伏发电基地,为本省、邻省、华北乃至全国提供电力。发展阶段如下:1) 2020年以前,光伏发电为全省电网补充电力 2020年以前,青海省光伏发电的应用重点是满足省内自身用电需求,利用青海省现有电网架构,补充青海电网电力供应,调整能源结构,解决偏远地区用电问题,为快速发展的青海省工业和经济提供电力供应保障。 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光伏发电总装机占青
21、海省电力装机的8%,达到200万千瓦(即2GWp),年发电量达到34亿千瓦时左右,约占全省电力规划消耗总量的3.4%。2) 2012年2030年,光伏发电为邻省提供清洁型电力 20212030年,青海省光伏发电的应用重点是为电力紧缺的邻省提供电力。 发展目标为:到2030年,光伏发电总装机达到2千万千瓦(即20GWp),年发电量达到340亿千瓦时左右。3) 2031年2040年,光伏发电为华北供电 20312040年,青海省光伏发电的应用重点是为华北地区提供电力。 发展目标为:到2040年,光伏发电总装机达到2亿千瓦(即200GWp),年发电量达到3400亿千瓦时左右。4)2041年2050年
22、,光伏发电为全国供电 发展目标为:到2050年,青海省光伏发电总装机达到10亿千瓦(即1000GWp),年发电量达到1.7万亿千瓦时左右,成为全国能源基地,可以为全国提供电力。 青海省光伏产业发展定位为:青海省第5大支柱产业。 结合青海省光伏应用的发展定位和现有的光伏产业链,青海省太阳光伏产业的发展重点是:硅材料提纯、硅锭/切片、太阳电池生产。 青海省已有盐湖化工、水电、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四大支柱产业,在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省政府明确提出要依托本地得天独厚的太阳能应用综合资源优势,将太阳能产业打造成国内新的产业支柱。这也是青海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特色经
23、济框架,保证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得以满足的迫切需要。 光伏产业是青海省特色经济的首选产业,是拉动青海省工业和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新增长点。大力发展青海省太阳光伏产业,积极引进省外优质资本和国内外先进技术,建设并完善具有产业竞争力的光伏产业链,积极进行光伏发电产品测试、综合示范应用等能力建设,将青海省建设成为我国西部光伏产业基地、综合示范基地、规模推广应用基地,这也将成为青海省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动力。1.2.3项目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充分发挥多晶硅、单晶硅等上游原料的优势,着力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和组件封装技术水平,减少电池片厚度,密切跟踪薄膜晶硅电池及组件、非晶硅薄膜电池等前沿技术走势,加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非晶硅 薄膜 太阳能电池 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77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