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孩子叛逆期的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你所不知道的孩子叛逆期的知识.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你所不知道的孩子叛逆期的知识你所不知道的孩子叛逆期的知识! 关于孩子叛逆期的知识,你了解多少?很多家长都是在孩子发生叛逆行为教育无果后才会病急乱投医,找各种方法来解决孩子叛逆的问题,如果您提前对孩子叛逆期知识有所了解就不会出现应对时手足无措的情况了!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相信很多经历过孩子叛逆期的家长,对这句话的理解都会更加的深刻。我们对于孩子的“良苦用心,苦心孤诣”不仅不能为孩子们所理解,孩子反而处处与你做对。然而,作为一个有完善自我反思能力的成人,我们不应该认真去想一想:孩子真的想与我们作对么?造成这一切矛盾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很多在家长眼中不可理喻,无法沟通的孩子,他们很善良,善解人意
2、,会为他人思考。而多数认为孩子很叛逆的家长却不懂因果,很难沟通。 在这里,提出几个问题。一、什么是所谓的“叛逆期”? 二、孩子叛逆的原因何在? 三、如何去解决孩子的“叛逆期”。 一、什么是所谓的“叛逆期” 人的一生中,真的存在“叛逆期”么? 就像人的一生必须经过的胎儿,婴儿,儿童,青年阶段一样,在人的一生中,真的有一个阶段是属于叛逆的么?答案我们不得而知。然而科学上,是不存在这一阶段的。 那为什么会出现“叛逆期”一词?就像鲁迅先生说的“路” 一样: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 所谓“叛逆期” 生活中我们所谓的“叛逆”,通常会出现在三个年龄段,分别为13岁,79岁,1215岁。 “孩
3、子突然像变了个人一样,真难管”,这是诸多家长对孩子叛逆的共鸣。然而孩子逆反为何多见于这三个年龄阶段?真的是孩子必须经历的么?下面我们来分析下原因。 1、13岁婴儿心理特点 婴儿出生58个月,婴儿会对镜子中的自己做出微笑,接近,抚摸等行为,说明婴儿还没有萌生自我认知。 912个月,婴儿会以自己的动作引起镜像中的动作,说明婴儿产生了初步的主体自我。 1215个月婴儿已能区分由自己做出的活动与他人所做出的活动的区别。主体自我得到发展。 1518个月婴儿还是把自己作为客体来认识。比如说会认识到“红鼻头是自己身上的”,说明婴儿的客体自我得到发展。 1824个月婴儿已具有用语言来标示自我的能力。如使用代词
4、“你”“我”标示自我与他人。婴儿在此年龄已经意识到自己的独特特征,能从客体中认识自己,用语言标示自己。表明婴儿已具有明确的客体我。 3岁之前幼儿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具体表现为幼儿不能区分自己与他人的想法,认为他人与自己的想法一样。 2、79岁幼儿心理特点 37岁,幼儿自我概念在稳步发展,但对自己的描绘仅限于身体特征,年龄,性别和喜爱的活动等等,还不会描述内部的心理特征。 自我评价的能力在三岁幼儿中还不明显,37岁,儿童的自我评价能力成阶段式提高,但总的来说依然很弱,成人对幼儿的评价在幼儿个性中起着重要作用。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稳定于学龄初期,即79岁。 幼儿自我情绪体验最值得重视的是自尊。儿童在3岁
5、左右产生自尊的萌芽,之后持续发展,稳定于学龄初期,即79岁。 3、1215岁青少年心理特点 初中生心理发展呈现矛盾性的特点。初中阶段,孩子生理发展十分迅速,而相对的心理发展则较为缓慢,此时,他们的心理水平呈现出半成熟、半幼稚性,存在种种矛盾。具体为孩子们心里的反抗性和依赖性共存,闭锁性和开放性共存,勇敢和怯懦共存,高傲和自卑共存,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方面的矛盾。 初中生思维品质亦呈现出矛盾性的特点。初中阶段,孩子发展出辩证思维,可以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但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突出。而在初中阶段,在小学初高年级消失的自我中心会再次出现。而初中生的自我中心和幼儿时期的自我中心表现不同。初中生虽然
6、能区分自己与他人的想法,但不能明确区分自己与别人关心焦点的不同。其自我中心思维的结果就是制造假想的观众。他们感觉自己像生活在舞台上一样,总有人关注着自己,并时刻被欣赏或批评。例如,当孩子脸上仅长了一个痘痘时,他们会认为所有人都会看到,并且认为很难看。 相关研究表明,儿童在初中阶段自我意识会再次得到飞跃性的发展。 进入青春期后,孩子们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将自己的思想重新指向自己的主观世界,更关注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更加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才使思想意识再一次进入自我,导致自我意识的再一次飞跃。在此阶段,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越发丰富,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很多心智和精力常常用于内省,常常沉浸在关于“我”的思考
7、和感觉中,导致个性上会具有主观偏执性。主要表现在:1、他们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2、他们总感觉别人是用很挑剔的态度对待他们。 4、所谓叛逆期共同特点 由此来看,孩子“叛逆期”所对应的年龄阶段,其实都是孩子自我意识产生飞跃,并且处于生活习惯不断改变的年龄阶段,自我意识的突然提升必然导致孩子对自己、他人及与他人的关系的认识产生矛盾。幼儿期的孩子出现自我意识,导致幼儿认为别人想法与自己一样,进而产生矛盾。而解决这些矛盾是孩子由幼儿及青春期少年走向成熟所必经的阶段,无法避免。这是每个人所必经的阶段,但期间却不一定产生反抗心理和反抗行为。 而出现叛逆期的初中阶段,青少年自我意识的高涨,使其试图从家庭中独立
8、出去,改变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即在青少年从家庭的独立过程中,会出现心理断乳现象。在青春期之前所形成的适当必要的生活习惯,与新的需要、冲动、行动矛盾。改变这一习惯及原有的心理水平成为必然,这就使家庭成员间原有的习惯及人际关系必须改变, 二、叛逆的原因 如果说,每一个“叛逆期”的年龄,都只是孩子自我意识飞速发展阶段,都是孩子在变的更成熟的过程,那孩子应该越来越懂事才对,为什么会产生反抗心理和反抗行为呢? 如上所述,每个年龄阶段心理变化过程是必须且无法避免的,那为什么有的孩子或反抗行为,有的孩子没有;亦或有些孩子反抗行为强烈,有些不明显呢? 首先我们以青少年为例分析下反抗心理产生的原因。出现叛逆期的初
9、中阶段,青少年自我意识的高涨,使其试图从家庭中独立出去,改变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即在青少年从家庭的独立过程中,会出现心理断乳现象。在青春期之前所形成的适当必要的生活习惯,与新的需要、冲动、行动矛盾。改变这一习惯及原有的心理水平成为必然,这就使家庭成员间原有的习惯及人际关系必须改变。倘若家庭成员仍以原先的态度及习惯去理解照顾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就会使得孩子产生反抗心理。 反抗心理是初中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为以下几点: 1、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 这个阶段的孩子要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追求独立和自尊的想法和行为,得不到家庭成员和老师的认可,加上青春期的孩子偏执,易冲动,自控力差,
10、就容易就产生一种偏激的想法,认为其行动的障碍来自成人,便产生反抗心理。 2、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 这使得青少年他人的评价和极其敏感,过于关注他人的态度,并反应过度。 3、独立意识。 青少年认为自己是一个成熟的个体,于是迫切的需要独立的权利,这个阶段的孩子会将父母的照顾和关爱视为获得独立的障碍,将教师的指导和教诲视为对自身发展的束缚。这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青春期的孩子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方面的矛盾。 三、把握心态,从容应对 综上所述,孩子的反抗行为及反抗心理,只是每个孩子共有的成长过程中需要排解矛盾走向成熟必经的,正常的心理现象。而只要化解矛盾,就可使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不再“叛逆”,甚至能够有
11、效地预防“叛逆”。而这,需要家长的配合和引导,家长需要从态度及行为两方面改变自己。 从态度上,家长应做到: 1、 尊重 孩子认为自己是独立的成熟的个体,那么我们不妨将孩子认为是个成熟的大人,给予孩子尊重和信任。对孩子力所能及或稍稍超出能力范围外的事情放手,并且相信孩子可以将事情做的好。对成功的孩子予以少量鼓励,将其成功当成可预期的理所当然的事情,并相信其可以完成的更好。对失败的孩子予以少量安慰。这个阶段的孩子会有充足的动力去认真完成别人交代的任务。 2、 宽容 这个阶段的孩子及其注重别人的评价,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对孩子犯的小的非原则性的错误去认真对待,无视它便不会引起孩子的反抗心理。在这个阶段,
12、我们要宽容小错误,对应注重对孩子大方向上的引导,对孩子灌输正能量,是孩子形成一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导向。一味地强调孩子过去曾经犯过的错误,会引起逆反,进而对这种行为产生负强化。 3、 耐心引导 耐心引导并不是“啰嗦”,有些可能会犯的错误,如果后果不严重,我们不妨事前只提个醒或者干脆不提醒。只提个醒而不啰嗦,最后孩子的一意孤行而导致犯错误,会使孩子对我们的意见更重视。而不提醒导致犯错误,事后给予少量安慰。会让孩子的印象更深刻,同时也能增进亲子关系。 从行为上,我们应注意: 1、 以身作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我们一味地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而孩子在学习时,我们在玩手机或者看电视,无疑会引起孩子心
13、态上的不平衡。在孩子忙于学业时,我们也要干“正事”,例如做家务,工作,或者看书等等。 2、 谈论孩子应适量 青春期的孩子很注意别人的看法,对待这个阶段的孩子,无论是夸奖还是批评,都应适量。在孩子面前,可以进行少量的夸奖,尽量避免批评。单独面对孩子时,小错误应适量批评。大错误,则需耐心的引导。 这个阶段的孩子不认为自己是儿童,所以也不应以对待儿童的方式对待青少年,尤其是开孩子玩笑,尽量避免。 3、 适量请求孩子的帮助 青春期的孩子,我们不能够继续去“命令”他,如果对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去请求孩子的帮助,会让孩子增强自信心的同时,也会适量缓解孩子在成熟方面心理的矛盾。 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会经历这样那样的矛盾,而“叛逆期”就是人在矛盾解决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错误的想法和行为,而由于是未成年,还需要成年人的管理,于是不服从管理便视之为“叛逆”。其实所谓“叛逆期”在人的每个阶段都有,例如大龄青年的单身行为等。所以,我们对待“叛逆期”不必谈虎色变或者忧心忡忡,我们可以期待孩子的成熟,并在成熟的关键时期对孩子造成积极地影响,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74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