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隆紫马光伏电站太阳能资源评估修改.doc
《晴隆紫马光伏电站太阳能资源评估修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晴隆紫马光伏电站太阳能资源评估修改.doc(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晴隆紫马光伏电站项目太阳能资源评估报告书贵州省气候中心2014年12月审定:吴战平审核:帅士章校核:于俊伟统稿:胡家敏 帅士章 李 霄数据预处理:徐永灵 胡家敏 张东海 丁立国龙 俐 潘徐燕 计算绘图:龙 俐 徐永灵 编写:胡家敏 徐永灵 张东海 田鹏举 丁立国 目 录1 前言11.1编制依据12 贵州省及黔西南州基本情况32.1贵州省地形地貌特点32.2黔西南州地形地貌52.3晴隆县地形地貌52.4贵州省气候特点62.5贵州省太阳能资源情况83 参证站选择94 参证站太阳能资源观测数据质量检测94.1典型日变化104.2数据质量控制115 日照时数分析155.1参证站日照时数变化特征155.
2、2栗树村日照时数分析165.3日照有效性分析176太阳能资源气候学方法分析196.1辐射资源观测资料分析196.2辐射推算模型参数216.3参证站太阳能资源分析216.4栗树村太阳能资源分析237太阳能资源遥感反演分析247.1反演原理247.2反演流程277.3卫星遥感反演结果278太阳能资源稳定度评估319太阳能板倾斜角度3210太阳能利用高影响气象因素评估3410.1气象要素统计3410.2 高影响气象因素3711 结论与建议4611.1结论4611.2建议46附件1委托书47表 格表3-1参证站及评估区域地理位置参数表9表4-1物理可能结构控制表11表4-2极端罕见辐射结构控制表12表
3、4-3辐射要素的横向数据比较界限13表6-1月总辐射观测值表(MJ/m2)19表6-2各月平均总辐射值及年总辐射22表6-3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QX/T 89-2008)22表8-1 太阳能资源稳定程度等级(QX/T 89-2008)31表9-1栗树村中心点位置各月太阳高度角和太阳能板倾斜角度表32表10.1-1 兴仁气象站气象要素统计表(1981-2010年)35续表10.1-1 兴仁气象站气象要素统计表(1981-2010年)36插 图图1-1晴隆县紫马乡地理位置示意图2图1-2晴隆县紫马乡栗树村光伏电站位置示意图3图2-1贵州省海拔分层图4图2-2贵州省地形图5图2-3晴隆县地形图6
4、图2-4 贵州省气候带分布图7图2-5贵州省太阳能资源分布图8图3-1兴仁县气象站、晴隆县气象站及紫马乡栗树村位置图9图4-1典型天气辐射分析_暴雨 2012年1月2日10图4-2典型天气辐射分析_晴天 2012年3月21日10图4-3典型天气辐射分析_阴天 2012年3月23日11图4-4实测总辐射与物理可能总辐射上限值折线图12图4-5实测散射辐射与物理可能散射辐射上限值折线图12图4-6实测总辐射与极端罕见总辐射极限值折线图13图4-7实测散射辐射与极端罕见散射辐射极限值折线图13图4-8太阳天顶角变化图14图4-9横向数据比较与界限值对比图14图5-1 兴仁站历年日照时数变化图15图5
5、-2 兴仁站多年平均各月日照时数图15图5-3 兴仁站历年界限日照天数变化图18图5-4 兴仁站历年无日照和日照小于3小时天数变化图18图6-1兴仁站总辐射观测值月变化图20图6-2 兴仁站2011年1月-2014年4月各月日照时数与总辐射变化图21图6-3辐射率和日照率关系图21图6-4各月总辐射变化图22图6-5兴仁站历年年总辐射变化图23图6-6总辐射插值图24图7-1 反演模式示意图25图7-2 基于FY-2的年总辐射分布图28图7-3基于FY-2的春季总辐射分布图29图7-4 基于FY-2的夏季总辐射分布图29图7-5 基于FY-2的秋季总辐射分布图30图7-6 基于FY-2的冬季总
6、辐射分布图30图7-7 卫星反演紫马乡栗树村月均太阳总辐射与NASA结果对比图31图9-1太阳高度角和太阳能板倾斜角示意图32图9-2紫马乡栗树村中心点位置各月平均太阳高度角和总辐射变化图33图10.2-1 贵州省各冻雨历年平均日数与海拔高度曲线37图10.2-2 兴仁气象站各月平均凝冻日数曲线图38图10.2-3 兴仁气象站1961-2010年年凝冻日数变化38图10.2-4 兴仁气象站各月平均雾日数曲线图39图10.2-5 兴仁气象站1961-2010年年雾日数变化40图10.2-6 兴仁气象站各月平均雷暴日数曲线图40图10.2-7 兴仁气象站1961-2010年年雷暴日数变化41图10
7、.2-8 兴仁气象站各月平均冰雹日数曲线图42图10.2-9 兴仁气象站1961-2010年年冰雹日数变化42图10.2-10 兴仁气象站各月平均大风日数曲线图(1981-2010年)43图10.2-11 兴仁气象站1961-2013年年大风日数变化44图10.2-12 兴仁气象站各月平均暴雨日数曲线图45图10.2-13 兴仁气象站1961-2010年年暴雨日数变化45 1 前言太阳能是各种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基本能源,生物质能、风能、水能、海洋能等都来自太阳能。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一种,是指太阳能的直接转化和利用。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落实国家节能减排要求、改善能源结构、推
8、进新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举措。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第六章规定:“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对城市规划、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重大区域性开发项目和大型太阳能、风能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评估是基础和关键。贵州晴隆普照能源有限公司拟在晴隆县紫马乡栗树村建设集中式光伏电站,该项目拟利用当地荒山和太阳能能资源,可改善当地电网结构,为贵州电网提供清洁可再生能源,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也是落实关于光伏扶贫工程工作方案的具体表现,可扩大光伏市场新领域,有利于人民群众增收就业,有利于人民群众生活方式变革,具有明显的产业带动和社会效益。紫马乡栗树村位于晴隆县南部,距兴仁县气象站
9、约20公里,海拔在11001300米。 根据贵州省太阳能评估与气候可行性论证等的管理要求贵州晴隆普照能源有限公司委托贵州省气候中心编写晴隆县栗树村30MWp光伏发电项目太阳能资源评估报告,本报告以晴隆县、兴仁县气象站历史及实时观测数据为依据或参证数据,对评估区域的太阳能资源和气象灾害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紫马乡栗树村地理位置图1-1,光伏电站位置示意图见图1-2。1.1编制依据本光伏电站太阳能资源评估的主要依据:(1)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50797-2012)(2)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GB/T 89-2008)(3)光伏发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GD003-2011)(4)QX/T 11
10、7-2010 地面气象辐射观测资料质量控制(5)QX/T 118-2010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等(6)贵州省新能源“十二”五发展规划(7)贵州省太阳能发电“十二五”发展规划报告(8)光伏电站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能新能2013329号)(9)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24号(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11)太阳能电站项目选址评估技术指南(第1版)2012(12)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光伏扶贫”工作的会议纪要(国能新能2014420号)(13)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光伏电站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能新能2014445号)(14)委托书基础资料:(1)兴
11、仁县气象站气象要素资料(2)兴仁县气象站太阳能自动观测资料(3)晴隆县地理信息图1-1晴隆县紫马乡地理位置示意图图1-2晴隆县紫马乡栗树村光伏电站位置示意图2 贵州省及黔西南州基本情况 2.1贵州省地形地貌特点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斜坡过渡带,位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西长530公里,南北宽465公里,总面积17.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8%。贵州位于祖国西南云贵高原东斜坡上,海拔在1000米以上地区占56%,是一个山峦重叠,丘陵起伏的高原山区。地势东低西高,可概括为三个台阶两个斜坡。东部800米以下,中部1100米左右,西部1600米以上形成三个台阶;
12、中部隆起为脊背,由中部向南一个斜坡和向北一个斜坡。图2-1贵州省海拔分层图从整体上来说:西部最高,中部稍低,东、南、北三方低。最高处在赫章县珠市乡韭菜坪海拔2901米,是乌蒙山脉在黔西北的主峰;最低处在黔东南州的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为148米。境内分布着四大山脉(岭),北有大娄山,大娄山脉横贯黔北;东有武陵山,梵净山为武陵山的主峰(海拔2572米),西有乌蒙山,乌蒙山脉地势最高;苗岭横贯于中部,为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主峰为雷公山(海拔2178米)。图2-2贵州省地形图贵州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山间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除中北部和西南
13、部的遵义、安顺、铜仁和兴义等地区有少数面积较大的山间盆地可称为“万亩大坝”以外,全省多为山岭崎岖、峰岩峭峻之区,极少开阔平地,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省内大于15的坡地占全省面积的69.4%,其中,大于25的陡坡地占全省面积的34.5%。省内喀斯特地貌占国土面积的69.1%,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贵州是全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的省份,是西南喀斯特区域中心,已经存在的石漠化土地面积为3.59104k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0.4%,如再加上具有潜在石漠化的土地,面积可达到45.2%。贵州是没有平原支撑的内陆喀斯特地貌高原山区省份。 2.2黔西南州地形地貌黔西南
14、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属贵州省下辖自治州,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素有“西南屏障”和“滇黔锁钥”之称。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的结合部,珠江上游和南昆铁路中段,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州内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海拔大都在18002000米以上,中部为16001200米,向东逐渐减低为1200600米。相对高度一般由中部的200300米,向北、东部增至700米以上。因此,地势总的是中部较平缓,起伏较小,向周围变大,即由丘原逐渐转变为山原及中山地形。地貌类型以岩溶化丘原、山原和中山为主。岩溶高中山分布在西北部边缘。从中部向南北盘江地貌类型呈环带状分布,即由中部的海拔为1200-1600米的丘原向西、北变为中山和山原,
15、向东南变为低中山。2.3晴隆县地形地貌晴隆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北角,地处云贵高原中段。县境东与关岭县隔江相望,北与水城、六枝特区划江为界,南连兴仁县,西接普安县,距省城贵阳市237多公里,距州府兴义市166公里。县境南北长69公里,东西宽33公里,全县总面积1327.3平方公里。(见图2-3)。晴隆县属高源峡谷区,最高点为县境西南隅与普安县交界处大厂镇的五月朝天以北约1公里处,海拔2025米,最低点麻沙河与北盘江汇合处,海拔543米,海拔高差达1482米。因受北盘江及其支流的强烈切割,切深长达500700米,属深切割岩溶侵蚀山区。因此,全县地形起伏大,具有“山高坡陡谷深
16、”的特点,地貌类型有低山、低中山、中山和高中山。石山地区岩溶发育强烈,伏流、地下河床、溶洞、落水洞、竖林、岩溶干沟等极为普遍。图2-3晴隆县地形图2.4贵州省气候特点贵州山川纵横,地势起伏较大,山地气候的垂直分带明显,气候类型多种多样,气候资源丰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其立体气候特征的真实写照。省内东、西部之间的海拔高差在2500m以上,随着从东到西地势不断增高,气温高低明显不同。省之中部的贵阳市与南部的罗甸县相距约100 km,海拔相差630 m,年均温相差4.3。贵阳四季分明,而罗甸则长夏无冬,秋春相连,终年温暖。在一些相对高度很大的独立成峰地带,气候的垂直差异更是显著。如苗岭主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晴隆 紫马光伏 电站 太阳能 资源 评估 修改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74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