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禅语.docx
《佛心禅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佛心禅语.docx(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佛心禅语1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5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6 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11 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12 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13 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24 不忆一切法,乃名禅定。 33 若悟真心本空,万法自然消殒。 36 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杀人无血,其过甚恶。 41 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 44 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
2、者,方谓真慧。 47 真心虚灵,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纯善无恶。 49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57 念佛人心清净,净心念佛净心听;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无非心净定。 63 情不附物,物岂碍人。 64 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65 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 80 于一切处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 81 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名一行三昧。 1 102 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 108 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 109 于一切相
3、,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112 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118 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学佛。 123 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 124 一念离真,皆为妄想。 125 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 132 一切法相本为缘生,缘生之法,当体即空。 134 无明不过是本性中缘起之幻相。 136 何谓圆照?前念已灭,后念未生,正恁么时,一心湛寂,了了明明,是之谓照。圆者,非着力,非不着力,不沉不浮恍如朗月孤圆是也。此寂一念未起,清净无比,遍体清凉,便是本来面目。 149 大道体宽,无易无难,小见狐疑,转急转迟,若达大道体宽,廓然同太虚空。 150
4、道本无言,法本无生,以无言言,显不生法,更无第二头。 中国佛学66句震撼世界的禅语 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3.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4.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5.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2 6.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7.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8.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9.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10.每一种创伤
5、,都是一种成熟。 11.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2.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13.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14.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15.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16.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17.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18.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19.同样
6、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里,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20.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21.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22.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23.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3 24.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25.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26.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
7、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27.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28.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29.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30.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31.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32.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33.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34.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35.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36.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
8、人,无药可救。 37.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38.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39.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40.沉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41.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42.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4 43.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44.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45.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46.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47.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48.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49.
9、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50.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51.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52.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53.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54.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55.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56.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 57.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58.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
10、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 59.如果你能够平平安安的渡过一天,那就是一种福气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经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经成了残废,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家破人亡。 5 60.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 61.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须控制现在。 62.恶口永远不要出自于我们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坏,有多恶。你愈骂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你要想,他就是你的善知识。 63.别人可以违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们,毁谤我们。可是我们不能因此
11、而憎恨别人,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保有一颗完整的本性和一颗清净的心。 64.如果一个人没有苦难的感受,就不容易对他人给予同情。你要学救苦救难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难。 65.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66.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来面对这一切。 佛曰经典110句哲理 佛曰:万发缘生,皆系缘分 佛曰:千灯万盏,不如心灯一盏 佛曰: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而已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佛曰: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佛曰: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佛曰:为何不必? 6 佛曰:一切皆为
12、虚幻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佛曰: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佛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问曰:“为何人有善恶之分?” 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问曰:“如何能静?如何能常?” 佛曰:“寻找自我。” 问曰:“世间为何多苦恼?” 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问曰:“人为何而活?” 佛曰:“寻根。” 问曰:“何谓之根?” 佛曰:“不可说。”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
13、,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7 佛曰:刹那便是永恒。 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宠辱不惊,看堂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往天上云卷云舒】 佛曰:缘为冰,我将冰拥在怀中; 冰化了,我才发现缘没了 . 佛曰: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
14、而过 . 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 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佛曰- -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佛曰-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 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 佛曰:刹那便是永恒。 佛曰: 一切皆为虚幻 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尽在不言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不为而为、机缘不成熟不可说,对象的根基不够不可说,顺应自然法则不可说。 8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这句出金刚
15、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对于爱情: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 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佛家的句:一切皆为虚幻。 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16、! 经典二:不可说 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自己去悟,去修心。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就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 有句话很好的说明了这句佛家经典:有的事可说不可做,有的可做却不可说,有的既不可说又不可做。 最后送上一段,让大家最自己去体会。涅盘经云: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有因缘故,亦可得说。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此句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17、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 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 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 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9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劝人向善的基础。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
18、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 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 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 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原文应是: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出自华严经: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 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
19、界,得升天堂!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处处皆是佛,一切众生人人皆是佛。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这句话,并不出自佛经,而是出自一个故事。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 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 万发缘生,皆系缘分! 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
20、言,大笑无声。 大悲是无尽的慈悲,不是感情,所以不能用泪来形容;大悟就是开大智慧,这个智慧不是言语能表达的;大笑就是真正的高兴,内心的喜悦又怎么是笑声能表达的呢? 10 年龄越长,对于这句的体会就越深刻。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 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 禅宗有云: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心中若无佛,向何处
21、求佛?众生皆有佛性。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乃六祖慧可的悟禅之言。 心非心,物非物,心高于物。 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 人在尘中,不是尘,尘在心中,化灰尘。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 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于是有一这句话的由来,属于佛教的大乘 读精妙禅语,悟智慧人生 发
22、现自己的错误,这就是开悟;改正自己的错误,这就是成就。发现了所有的错误,这就是彻悟;改正了所有的错误,这就是圆满。 多看自己的缺点,才能改正自己的错误;多看别人的优点,才能学到别人的功德。 你把自己放在最高处时,实际上你在最低处;你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时,实际上你在最高处。 心清净了,一切都清净;心自在了,一切都自在。 人的一生就是一场戏,但是演戏的时候你要认真,不能糊涂,不能当真。 11 你最执着的东西对你的伤害最大。你对哪件事、哪个人、哪句话执着心最强,它对你的伤害就最大,人就是这么被伤害的。 我们不执着于快乐,也不去追求快乐的时候,快乐自然而然就来了。我们不想逃避痛苦的时候,痛苦自然而然就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佛心禅语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72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