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儒家道家养生的联系与区别(1).docx
《佛家儒家道家养生的联系与区别(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佛家儒家道家养生的联系与区别(1).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佛家儒家道家养生的联系与区别佛家、儒家、道家养生的联系与区别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家治心。儒者言性,而佛者见性;儒者劳心,佛者安心;儒者贪著,佛者解脱;儒者有为,佛者无为;儒者分别,佛者平等,儒者治外,佛者治内。 儒家、道家、佛家的区别: 儒家重视人伦,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立千古不朽的功勋;佛家倾心般若,主张在自觉的基础上觉他,自度的基础上度他,普度众生,同臻西方极乐世界;道家则崇尚自然,主张通过这种修炼,达到长生久世,羽化登仙。儒家的着眼点在于入世,佛家的着眼点在于出世,道家的着眼点在于加强自身修炼以求长生不死。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佛、道、医、儒、武等诸家中,道教
2、被公认为最擅长于养生。以儒治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被许多封建帝王奉为教条。1、儒家讲的是敬,道家讲的是静,佛家讲的是净。 2、修身,练气,养心 儒家更重视的是修身,道家注重的是练气,佛门主要是养心养形,养气,养心合而为一这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佛家讲:出世儒家讲:入世道家讲:避世。儒家讲入世、道家讲出世、佛家讲救世列三家之别:儒家讲天理、道家讲论道、佛家讲如法于凌波居士语。儒家讲入世、道家讲出世、佛家讲救世。儒家讲天命、道家讲自然、佛家讲解脱。儒家如小学、道家如中学、佛家如大学宣化上人语。儒家如粮店、道家如药店、佛家如百货商店南怀瑾先生语。儒家求君子、道家求逍遥、佛家求自在。儒家弃小人、道家弃造作
3、、佛家弃烦恼。儒家表现于礼、道家表现于真、佛家表现于戒。儒家执于境、道家执于心、佛家心境双亡。三家虽别,但共同构成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国学3、出世与入世在佛家、道家、儒家和现代人的人生观中均有相关相近的地方,但也有区别。 现代人如果常说:用出世的态度或精神,来做入世的事业。这主要是态度方面的,或者说是世界观与人生观。就是人生在世,确实要很好地处理出世和入出的关系,要用辨证的观点看待这一问题,才能有正确的答案。入世,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恩怨、情欲、得失、利害、关系、成败、对错等做为行事待人的基本准则。一个人入世太深,久而久之,当局者迷,陷入繁琐的生活末节之中,把实际利益看得过重,注重现实,囿于成
4、见,难以超脱出来冷静全面的看问题,也就难有什么大的作为。这时就需要有点出世的精神。出世,就是尊重生命、尊重客观规律、既要全力以赴,又要顺其自然,以平和的心态对人,以不苛求完美的心态对事。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对有些东西看得淡一些。这样才能排除私心杂念,以这种出世的精神去做入世的事业,就会事半功倍。 从另一方面看,一个人生在世上,只是一味地出世,一味地冷眼旁观,一味地看不惯,一味地高高在上,一味地不食人间烟火,而不想去做一点实际的,入世的事情,到头来也是“闲白了少年头”。这正像自己揪着自己的头发要脱离地球一样。 都说儒家主张入世,佛家,道家主张出世,其实也不尽然。就拿道家的庄子的思想来说吧,又
5、何尝不是入世呢?唯有能否定,才有大肯定,只有丢掉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才能集中精力于真正有价值的大事。他的心是冰冷的,因为他的心已是白热化了。他为了深入这个世界,必须先走出这个世界,这就是道家的本色。佛家谈出世入世:“出世”遁入空门、清心寡欲、万世皆空;“入世”步入烦世、宣扬佛法、弘扬文化。小乘佛法讲求出世,出世追求的是脱离凡世间的困扰和诱惑,寻找寂静清幽之所,静心修行而达到高超的境界,出世要求修行者去除一切杂念,舍弃身外之物,物我两忘,身外无我,我亦非我,无我无常,出世的终极目标在于渡己,即追求自身的解脱。与小乘佛法相反,大乘佛法讲求入世,通过入世修行,教化大众以求正果。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为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佛家 儒家 道家 养生 联系 区别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72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