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原理与应用习题第4章电容式传感器.docx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习题第4章电容式传感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感器原理与应用习题第4章电容式传感器.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传感器原理与应用习题第4章电容式传感器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及传感器与测量技术习题集与部分参考答案 教材:传感器技术贾伯年主编,及其他参考书 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 4-1 电容式传感器可分为哪几类?各自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答: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在微位移检测中应用最广。 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适合测量较大的直线位移和角位移。 变介质型电容传感器:可用于非导电散材物料的物位测量。 4-2 试述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产生非线性误差的原因及在设计中如何减小这一误差? 答:原因:灵敏度S与初始极距d0的平方成反比,用减少d0的办法来提高灵敏度,但d0的减小会导致非线性误差增大。 采用差动式,可比单极式灵敏度提高一
2、倍,且非线性误差大为减小。由于结构上的对称性,它还能有效地补偿温度变化所造成的误差。 4-3 为什么电容式传感器的绝缘、屏蔽和电缆问题特别重要?设计和应用中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答:电容式传感器由于受结构与尺寸的限制,其电容量都很小,属于小功率、高阻抗器,因此极易受外界干扰,尤其是受大于它几倍、几十倍的、且具有随机性的电缆寄生电容的干扰,它与传感器电容相并联,严重影响传感器的输出特性,甚至会淹没没有用信号而不能使用。 解决:驱动电缆法、整体屏蔽法、采用组合式与集成技术。 4-4 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主要有哪几种?各自的目的及特点是什么?使用这些测量电路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4-5 为什么高频工作
3、的电容式传感器连接电缆的长度不能任意变动? 答:因为连接电缆的变化会导致传感器的分布电容、等效电感都会发生变化,会使等效电容等参数会发生改变,最终导致了传感器的使用条件与标定条件发生了改变,从而改变了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4-6 简述电容测厚仪的工作原理及测试步骤。 4-7 试计算图P4-1所示各电容传感元件的总电容表达式。 4-8如图P4-2所示,在压力比指示系统中采用差动式变极距电容传感器,已知原始极距d1d21 0.25mm,极板直径D38.2mm,采用电桥电路作为其转换电路,电容传感器的两个电容分别接R5.1k的电阻后作为电桥的两个桥臂,并接有效值为U160V的电源电压,其频率为f40
4、0Hz,电桥的另两桥臂为相同的固定电容C0.001F。试求该电容传感器的电压灵敏度。若10m时,求输出电压有效值。 解:等效电路为: USC=EZC4(ZC1+DZC1)-ZC3(ZC2+DZC2)DZUDCDd=EC=EE=1.2(V)K=SC, (ZC1+ZC4)(ZC2+ZC3)2ZC32C12dDC从结果看,本定义的电压灵敏度是单位电容变化引起的电压变化。即 DC=C-C0=e0p(D/2)2d-Dd-e0p(D/2)2d=1.707pF 所以 K=USC1.2=0.702(V/pF) DC1.7074-9 变间隙式电容传感元件如图P4-3所示。若初始极板距离d0=1mm,当电容C的线
5、性度规定分别为0.1%、1.0%、2.0%时,求允许的间隙最大变化量Ddmax=? 2 4-10 有一台变极距非接触式电容测微仪,其极板间的极限半径r=4mm。假设与被测工件的初始间隙d0=0.3mm,试求: 若极板与工件的间隙变化量Dd=10mm时,电容变化量为多少? 若测量电路的灵敏度K0=100mV/pF,则在Dd=1mm时的输出电压为多少? 4-11 差动非接触式电容位移传感器如图P4-4所示,由四块置于空气中的平行平板组成。其中极板A、C和D是固定的,极板B可如图示移动,其厚度为t,并距两边固定极板的距离为,极板B、C和D的长度为l,极板A的长度为2l。所有极板的宽度均为b,极板C与
6、D之间的间隙以及边缘效应可以忽略。试导出极板B从中点移动x=l/2时电容CAC和CAD的表达式,x=0为对称位置。 4-12 图4-5所示为油量表中的电容传感器简图,其中1、2为电容传感元件的同心圆筒,3为箱体。已知:R1=12mm,R2=15mm;油箱高度H=2m,汽油的介电常数er=2.1。求:同心圆筒电容传感器在空箱和注满汽油时的电容量。 4-13 图P4-6所示为某差动电容传感器的实用电路原理图。已知C1、C2为变间隙式差动电容,CL1、CL2、CL3为滤波电容,其电容值远大于C1、C2;U为恒流电源,在工作中保证I0R=常数,测量电路的输出电压为U0。试推导输入位移与输出电压U0间的
7、关系式,并分析之。 3 *4-14 有一只变极距电容传感元件,两极板重叠有效面积为810-4m2,两极板间的距离为1mm,已知空气的相对介电常数是1.0006,试计算该传感器的位移灵敏度。 答:由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知识可知,其位移灵敏度kg=DC/C01, Ddd0由已知条件可知d0=1,代入数据可以求得: kg1。 *4-15 简述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答: 有物理知识可知,物体间的电容量C=eSere0S=,电容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就是基于物体间的电dd容量与其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来实现。也即当被测参数变化使得上式中的S、或发生变化时,电容量C也随之变化。如果保持其中两个参数不变,而仅改变
8、其中一个参数,就可把该参数的变化转换为电容量的变化C,这就组成了电容式传感器。 *4-16 采用运算放大器作为电容传感器的测量电路,其输出特性是否为线性?为什么? &=-答:采用运算放大器作为电容传感器的测量电路时,其输出/输入特性关系为:U0Cd&Ui。 eS可见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与极板间距离成线性关系。因此,运算放大器式电路解决了单个变极板间距离式电容传感器的非线性问题。但要求输入阻抗Zi及放大倍数足够大。同时,为保证仪器精度,还要求电源电压的幅值和固定电容C值稳定。 4-17 电容传感器有哪些类型? 4-18 叙述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输出特性。 4-19 为什么电感式和电容式传感器的
9、结构多采用差动形式,差动结构形式的特点是什么? 4-20 电容传感器的测量电路有哪些?叙述二极管双T型交流电桥工作原理。 4-21 说明差动式电容压力传感器结构和工作原理。 4-22 已知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的两极板间距离为d=10mm;=50F/m;两极板几何尺寸一样为30mm*20mm*5mm;在外力作用下动极板在原位置向外移动10mm;试求C=?。 4 4-23 差动式电容测厚传感器系统的工作原理? 4-24 电容传感器的双T电桥测量电路,已知 R1=R2=R=40K,RL=20K, E=10V,f=1MHz,C1=10pF, C1=1 Pf。 求UL的表达试,带入参数求UL的值。 4-2
10、5 推导差动式电容传感器的灵敏度,并与单极式电容传感器相比较。 答:差动式电容传感器的灵敏度比单极式提高一倍,而且非线性也大为减小。 4-26 根据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说明它的分类,电容传感器能够测量哪些物理参量? 答:原理:由物理学知,两个平行金属极板组成的电容器。如果不考虑其边缘效应,其电容为C=S/D 式中为两个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S为两个极板对有效面积,D为两个极板间的距离。由此式知,改变电容C的方法有三: 其一为改变介质的介电常数; 其二为改变形成电容的有效面积; 其三为改变各极板间的距离; 而得到的电参数的输出为电容值的增量这就组成了电容式传感器。 类型: 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变
11、面积型电容传感器、变介电常数型电容传感器。 电容传感器的应用: 可用来测量直线位移、角位移、振动振幅。尤其适合测温、高频振动振幅、精密轴系回转精度、加速度等机械量。还可用来测量压力、差压力、液位、料面、粮食中的水分含量、非金属材料的涂层、油膜厚度、测量电介质的湿度、密度、厚度等。 4-27 有一个直径为2m、高5m的铁桶,往桶内连续注水,当注水数量达到桶容量的80%时就应当停止,试分析用应变片式或电容式传感器系统来解决该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答:可选用差分式电容压力传感器,通过测量筒内水的重力,来控制注水数量。或者选用应变片式液位传感器。 4-28 总结电容式传感器的优缺点,主要应用场合以及使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感器 原理 应用 习题 电容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69522.html